本章学习重点
1.了解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方法
3.了解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4.学习培养社会公德的基本方法
5.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6.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7.掌握塑造职业道德人格的方法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生活秩序,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这个起码的生活规则。
在本质上,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与“私德”相对,这里的“公德”是指与国家、组织、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私德”则指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
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
社会公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环节,对其他道德建设起着引领作用,在公民道德中,社会公德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作为文明标志,是提升政府文明形象的必然要求,国家硬件建设得再好,也绝不能缺少优良的公共道德支撑。
社会学将社会公德视为一种社会资本。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不同,作为社会资本一部分的社会公德,本质上是信任、信用和互惠的文化规范。它以无形资产的形式嵌入社会结构之中调整人们的行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提高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和社会满意度、幸福度、认同度。
在一个共同体中,社会公德等社会资本积累越深厚,供应越充足,社会成员间互利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社会和谐稳定的可能性也就相应增加。社会公德不会因使用而减少,但会因不使用而枯竭。社会公德可无限积累,具有可再生性、非短缺性,会因大范围的频繁使用而增加其价值。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等众多领域都处于转型期,公众对社会公德的需求呈加速扩张之势,而社会公德的有效供给则呈明显滞后,其后果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社会公德的供给不足,使公众已有的生活质量降低,这表现在大大小小的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和环境的人为损坏。社会公德的缺失,使人际关系恶化,也使社会运行的整体效率降低,社会为此支付的成本增加。
不遵守社会公德,还将带来一个更恶劣的后果,那就是对社会认同的破坏,使社会公德问题成为制约社会全面进步的瓶颈。社会公德建设事关物质文明建设的质量和品位,马虎不得,忽略不得。
公民素质的高低,既是推进文明建设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准。公务员首先要讲公德,一个人如果连这种基本的道德标准都达不到,个人素质就无从谈起,其他方面的道德建设就是无本之木。
文明建设以人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一个公德意识强、道德风尚好的社会,比起硬件建设更为重要。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把社会公德作为切入口,从克服生活中最常见又最容易忽略的不文明行为做起,使我们的行为符合文明规范,并以此培育和促进我们各方面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