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挽明
58848700000105

第105章 争权

周玉凤为之气结,但又不甘心就此被朱由检说服,只好搪塞道:“圣人总是以百姓为重,难道这也是错的吗?”

朱由检双手在胸前交叉,摸着自己光滑的下巴,若有所思的回答道:“这话倒是不错,但是以百姓为重,不代表整天研究圣人的言行,而不关心百姓的实际生活。在你看来这支铅笔不过是一件玩物,但是在我看来,这却是方便了百姓学习文字的机会。铅笔携带方便,制作简单,又能随时随地使用,造价又比毛笔便宜,这大大降低了大明百姓识字的成本。

昔日燧皇取火,教人熟食;伏羲教民结网,创造文字;神农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可见上古之时,工匠之道非是小技,乃是关乎于国计民生的大道。今之腐儒曲解典籍,把工匠说成于国无益的贱役,才真是违背了圣人之道…”

朱由检正说的开心,忽然眼睛撇到周玉凤的脸色通红,眼角发红几欲垂泪。顿时想起自己面前的只是一位17岁的少女,不是后世喝酒吹牛的同事,他真是吃饱了撑着,要去和一名女子辩论出个高下来。

想明白了这点,原本口若悬河的朱由检顿时气势衰落了下来。他顾左右而言它的扯了几句,就匆匆结束了辩论。然后生硬的转换话题问道:“梓童可是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想要找朕商量呢?”

周玉凤可没想过,自己不过劝说了几句,就被朱由检教训了一通。虽然朱由检说的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她还是觉得朱由检和过去有些不一样了,以往只要她稍稍劝说,朱由检就会欣然接受,不会和她这么认真的分辨,这让她感觉有些揪心。

听到朱由检的询问之后,周玉凤低下头趁机擦掉了眼角的泪水,才调整了心情回答道:“内医局成立了一个多月,臣妾带林司药前来汇报关于内医局办理的情况。还有臣妾亲手所制的酱瓜刚刚成熟,想请陛下尝尝鲜。”

朱由检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后,不由微笑着说道:“汇报的事不急,梓童还是先陪朕一起用了晚餐之后再说吧。”

朱由检说着从桌子边上拿了一个锦盒,把自己的文章和样报装了起来,然后叫过了王承恩。

他把锦盒递给王承恩后,随意的吩咐道:“去命人传膳吧,顺便把这盒子送给柳先生。”

王承恩不动声色的用自己的袖子包住了锦盒,答应着退了下去。朱由检留下周玉凤一起用膳,席间不停的夸奖周玉凤腌制酱瓜的手艺高超。终于把刚刚有些闷闷不乐的周玉凤,逗的开心了起来。

而王承恩退出了房间后,他一边吩咐吕琦为帝后准备晚膳,一边叫来了自己身边的亲信太监高起潜。

王承恩对着高起潜吩咐道:“你拿着这只锦盒,亲自送于槐树胡同的柳先生。这锦盒内有陛下亲手所写的文章一篇,大明时报样报一份,陛下请他按照市井中人的日常之语修改文字,务必使得市井小民也能听得懂文章的内容,陛下的文章和样报上的文字都要修改。你好好去做,千万别出什么岔子。”

高起潜答应了一声,但并没有立刻退下。看着高起潜迟疑不决的样子,王承恩皱了皱眉头说道:“你可还有什么事要说吗?有便快说,休得吞吞吐吐的。”

高起潜先是看了下左近,只有两个低阶太监远远的守着殿门,周边并无他人之后。他才曲着身体,小声的对着王承恩说道:“这大明时报社本是我宫内掌握的东厂,如今虽然改了一个名字,毕竟陛下还没有完全废止,也许说不准今后东厂就会被陛下所恢复。

这柳先生虽然大得陛下信任,但毕竟不是我宦者中人,今日陛下处处倚重,连这东厂文字都要其一一过目。今后若是东厂恢复,敢问公公,这东厂究竟要听谁的呢?

吾等宦者,一向为外朝所忌,无非不就是吾等手中掌握着,监控外朝文官的厂卫吗?如今东厂改组,锦衣卫整顿,吾等宦者犹如猛虎去除爪牙。今后若是外朝对吾等有所图谋,则公公觉得吾等该以何来抵挡呢?”

王承恩脸皮抽了抽,他不快的说道:“高起潜,你这人就是心思太多,老是想些有的没的,陛下乃是英明之主,岂能坐视吾等被外朝文官所欺?”

高起潜并没有被王承恩吓倒,对于这位崇祯身边的亲信,宫内权力最高的太监,高起潜并不怎么惧怕。因为王承恩性格绵软,毫无半点权阉的气势。

在高起潜看来,王承恩坐在现在的位置简直就是浪费。身为内廷宦官之首,却不知道为宦官们争取利益。导致魏忠贤去位之后,在皇帝的打压下,内廷宦官的势力大减。

虽然高起潜等宦官不敢埋怨崇祯,但是对于这位没有规劝崇祯保护太监利益的大太监,却产生了一些看法。

高起潜继续劝道:“正因为陛下是明主,所以吾等才更应该保住厂卫之权,陛下虽为九五之尊,然则没有了厂卫作为耳目,岂不成了外朝文官手中的傀儡?”

王承恩有些犹豫的说道:“这柳先生又不是科举正途出身的文官,难不成他还能出卖了我等不成?”

“俗话说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柳先生毕竟没有挨过那一刀,不知道吾等的苦楚,当日魏公公大权在握,朝中文官那个不歌功颂德?今日魏公公去位,又有那个文官出来替魏公公说过一句公道话?这柳先生得陛下看重,将来必定是文官中的一员,这东厂要是被文官把持着,今后我等岂不是仰人鼻息?”

高起潜的劝说,终于让王承恩的心思有了起伏,他不由喃喃说道:“可是这内书堂中的人,让他们写写应景之文还凑合,要是让他们写出市井小民都能理解的文字,恐怕难的很啊。”

见到能说动王承恩,高起潜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小心翼翼的说道:“内书堂的人之所以写不出,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市井之民。陛下所看重者,无非就是柳敬亭漂泊江湖十多年,熟悉市井小民之生活。只要我们找上一位有文才,又能接触市井生活的文人,自然就不用再让柳敬亭掌握这大明时报的审查之事了。”

“这柳敬亭浮沉于世俗之中,见过人生百态。说起故事来勾人心弦,可不是一般文人能比的上的。这急切之间,你上那去找这么个文人出来?”王承恩有些为难的说道。

高起潜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七八成了,马上举荐道:“翰林院检讨孙之獬一向党附魏公公,现在魏公公去位,其人被言官多有弹劾,如公公有意,吾当为公公引荐。”

“孙之獬么?此人可用?”王承恩有些心动的问道。

“虽然品格低劣,然则出身寒门,为人柔媚,好权势,只要公公在位,当不忧其人反复,当可一用。”高起潜毫不犹豫的说道。

王承恩双手在背后握紧又放松,终于开口说道:“先让他写一篇市井之言的文章,让我呈报陛下看了先。事未成之前,我就先不见他了。”

看到王承恩的心意有所动摇之后,高起潜这才告辞离去。王承恩看了看晚霞漫天的天空,不由叹了口气。

他这辈子可没想过能坐到现在的位置上,以他的本心来说,倒是宁可在信王府总管的任上,时不时的收些小孝敬,然后安安稳稳的陪着信王过悠闲富贵的生活。

然而风云突变,信王成了大明皇帝,而他也水涨船高,成为宫内太监中的第一人。但是这个位置对于他来说,真是炙热的烤炉。

他既没有魏忠贤玩弄权术的高超手腕,又没有王体乾、涂文辅等人的理政才能。如果不是朱由检亲自动手,整理了内宫二十四衙门,他这个皇帝身边的亲信太监,一早就被这些有野心的太监们给架空了。

但也正因为他所处的这个位置,导致了众太监一直想要把他推出来,当做内廷的代表,希望恢复魏忠贤时代内廷压制外朝的局面。

然而跟随信王最久的王承恩,却最为明了朱由检的心意。他知道朱由检非但不支持内廷和外朝相争,更进一步的是,朱由检压根就不想内廷插手朝政之事。

然而在王承恩这个位置,也不能完全对围绕在他身边的太监们说不,毕竟王承恩想要做些什么,也是需要这些身边的太监们去执行的。

虽然王承恩挂着提督东厂的牌子,但是东厂改名之后,他也就和东厂保持着距离。因为他以为,这是朱由检打算裁撤东厂的布置。

直到今天,朱由检亲口说出了对大明时报社的看法,这才让王承恩知道,原来是他误解了崇祯的意思。于是他觉得,有必要重新和大明时报社亲近起来。

一个遍布全国的大明时报社,可比只能在京城转悠的东厂权力大多了。把大明时报社掌握在手中,那些整天对他抱怨的太监们,应该也就能消停一些了吧。

至于高起潜的提议,王承恩内心自然是赞同的。虽然崇祯很是宠幸柳敬亭,但是王承恩对他可没多少好感,当初他假扮陈中纪潜入信王府,差点没有送掉王承恩的人头。

亏得王承恩待他不薄,在信王面前费尽口舌,才把他一个落第之人召入信王府当作伴读。可没想到,这位口齿便给的读书人,居然是冒名顶替的。

就算高起潜不说,王承恩也想着找一个机会,把柳敬亭和大明时报社分开的,现在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王承恩看着晚霞发了一会呆,就重新返回了上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