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挽明
58848700000730

第730章 火枪的需求

当朱由检同杨天生聊了近一个钟头之后,终于对现在的印度大陆局势有了一个初步的影响。大明需要的硝石就在莫卧儿帝国的比哈尔省,比哈尔同孟加拉省相邻,硝石数量众多价格极为低廉。

不过印度人虽然已经得到了从土耳其、欧洲人那里传播来的火枪,但同样把这种武器当做了宝物看待。莫卧儿帝国从欧洲人那里购买了不少火枪,但是只有在作战时才发给士兵。而至于火药的制作,他们的技艺也同样恶劣,比从前大明兵部制作的火药还要差。

也正因为如此,印度人对于自己制作的火药失去了信心,倒是大部分采取了外购火药的方式。因为印度并不控制硝石贸易,所以印度出产的硝石,大多被来自中东的阿拉伯商人和欧洲商人所采购。

不过不过印度出产硝石的地区并不止比哈尔省,在印度西北地区同样有着大量的硝石矿产,欧洲人、阿拉伯人显然更为青睐前往地理位置更近的印度西部海岸采购,而不是绕过整个印度大陆来东北部的孟加拉省采购。

因此在胡格列出售的比哈尔硝石数量并不多,但是从比哈尔到胡格列方便的水运,只要有足够的需求,硝石的供应几乎不会有什么限制。

而科罗曼德尔海岸虽然是印度大陆的棉纺织中心,但是其本地的棉花产量在满足了本地的需求之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供应外销的。这也是为什么,当地商人坚持要用黄金结算棉布生意的原因,因为供不应求。

不过最近几年来,事情似乎出现了变化。随着欧洲人看上了这里的棉布纺织技术之后,便开始从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运来棉花,在此地交换棉布或是直接出售。原本因为莫卧儿帝国同南印度各王国的敌对关系,导致无法贸易的局面,就被这些欧洲商人给打破了。

而莫卧儿帝国因为王位继承人问题,连续出现了几次内乱,今年刚刚继承皇位的沙.贾汗急于稳固自己的地位,也放松了对于南印度各王国的压迫势态,以缓和帝国同南印度各国之间的关系。

在这种状况下,南印度各王国也开始放松了对于同莫卧儿帝国的贸易往来,因此科罗曼德尔海岸的纺织业也更为兴盛起来了。

以杨天生的观察,只要保持这个势态下去,科罗曼德尔海岸之于印度大陆,大约会成为如同大明苏松地区一样的地位。每年该地外销的棉布,将会从2、3百万匹成长为上千万匹的样子。

在杨天生把自己此行所见所闻,都详细的向崇祯诉说的差不多时,军器监的两位负责人终于匆匆赶到了。

一位是军器监副总监,负责火枪、火药研制的毕懋康;另一位则是连徐光启、孙元化也赞叹不已的火器专家薄玉。这位工匠出身的火器专家,对于地雷和火枪制作尤为精通,也因此被崇祯亲自点名负责火枪研制和制作,现任皇家兵工厂厂长。

当毕懋康、薄玉两人被选拔出来之后,孙元化便立刻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研究火炮铸造和使用的方向上了。火炮发射需要空旷的野外场地,铸造火炮也需要大量的金属原料和煤炭。

当京西铁路开通之后,孙元化便把大炮工厂搬迁到了门头沟和京城之间的西山,那里环境优雅,交通方便。不过这样一来,崇祯也很难见到这位军器监总监了。

听到了皇帝的召见要求之后,负责军器监日常事务的毕懋康便叫上了薄玉,两人匆匆赶来听从崇祯的询问。

听完了皇帝的询问,毕懋康没有多想,只是老实的回道:“之所以让他们去江南制作局领取火枪和火药,完全是因为此前江南制作局成立后,军器监为了明确京城兵工厂和江南制作局的职责。

军器监规定以长江为界,京城兵工厂供应长江以北地区的军械制作,而江南制作局供应长江以南地区的军械制作。这样如果出现了不合格军械,比较容易追责。

江南制作局所制作的火枪,其实质量上还是合格的,至于口径上的出入。这主要是因为,江南制作局的工匠原先就是制作鸟枪的良工,他们同京城兵工厂的工匠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同的。

京城兵工厂的工匠原本制作火铳的手艺就不佳,在陛下下令改制之后,又把火铳制作分成了若干工序,可以说现在京城兵工厂的工匠制作单一部件也许非常精良,但是想要让他单独制作出一只精良的火铳,那几乎很少人可以做得到。

但是江南制作局的工匠大部分都能制作出一只完整的火铳出来,他们把这门技艺当做了传承子孙的家业,就像是乡下农家祖传的田地一般。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工匠并不愿意按照京城兵工厂派出的技术人员要求,把火铳制作拆解成几道工序,而若干人负责一道工序。他们始终要求按照旧有的方式制作火铳,负责便拒绝上工。

考虑到南方军队换装和外销武器的紧迫需求,江南制造局最后还是听从了这些工匠的意见,让他们单独成立一个制铳车间。当然,江南制造局也同时在培训新一代的工匠,并准备借助南方丰富的水力资源,大幅度的提升机器加工,以简化手工劳动。

不过培训工人和制作水力加工机器都需要时间的,因此2、3年内,南方军队还要暂时忍耐一下口径公差较大的缺陷。不过我们已经下文,不再给江南制作局制作的火铳配发标准枪弹,而改以发放铅块和工具,士兵可以在战前自己加工枪弹。

至于火药威力不足的问题,臣以为应当是他们选择了外销型的火药。凡是军中制式火药,对于土硝的提纯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大约3-5次的样子。提纯次数一多,成本自然也就上升了。

而外销型的火药,土硝提纯最多也就是1-2次,成本较低。两者之间的价格大约相差一倍,臣以为一分价格一分货,这句话还是不错的。”

杨天生的脸色有些发红,老实说他可不清楚江南制作局生产的火药还分外销和军用两种的,不过显然他派去购买火药的亲戚没和他说实话,结果让他在皇帝面前丢了脸。

朱由检对于杨天生的脸色变化似乎毫无所觉,他依然平淡的向他说道:“杨镇守使,看起来对于火铳的口径问题,你们暂时只能自己克服一下了。至于火药方面…这样,一桶100斤重的火药是11.5元,你们一年应当用不了1万桶吧?那总数便是11万5千元。

你们驻守万生石塘,也是为我大明开疆拓土,除了应当拨付的军费之外,朕私人再贴补你们2万5千元,作为火药补助金,你觉得如何?”

杨天生只能讪讪的接受了崇祯的好意,不敢在火药的问题上纠缠下去了,不过他还是有些不甘心的问道:“陛下,难道京城兵工厂就不能匀一些火铳出来吗?”

朱由检以探寻的目光看向了毕懋康,毕懋康想了想便对着身后的薄玉说道:“薄厂长,还是你来回答陛下的这个问题吧。”

虽然已经在兵工厂内数次见过了皇帝,但是在皇宫内苑进见崇祯,还是他的第一次。这里的气氛,显然比他熟悉的兵工厂要压抑的多了,不由让这位兵工厂的主管颇为战战兢兢。

听到了毕懋康的指示之后,他立刻上前结结巴巴的说道:“京西铁厂冶炼出来的生铁,再经过反射炉精炼,大约要损失十分之二、三,虽然比从前锻打法节约铁料,但是因为生铁价格上涨,所以成本下降有限。

根据兵工厂的测定,一吨精炼熟铁,可以打造元年一型重火绳枪152只,或是元年二型轻火绳枪300只。

军器监每月分配给枪支分工厂的精炼熟铁配额是10吨,其中3成用于制作一型重火绳枪,7成用于制作二型轻火绳枪。故兵工厂每月可制作一型重火绳枪456只,二型轻火绳枪2100只,总计2556只。

精炼熟铁配额自7月开始,之前断断续续大约造了3778只,7月到现在兵工厂共制作了火绳枪15026只,也就是说今年的火绳枪共制作了17500多只。

这17500多只火绳枪,其中四分之一配给蓟州军,四分之一调拨到了宣大边镇,还有四分之一交给了新军。剩下的四分之一尚存于军器监内。

不过按照总参谋部的要求,明年开春之后,这部分军械将会拨付给河南新军和四川新军。按照河南新军4500只,四川新军8000只的定额,兵工厂还需要再生产8000多只,也就是4个月的产量。在加上九边、京畿军队的需求,恐怕明、后年之内是无法再满足其他地方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