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模特启示录
5889200000032

第32章 超越超越(5)

1999年6月,《美容时装报》与中国模特界最具实力和规模的“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签下合约,进行整体化、全方位的合作。这家报纸拿出版面,集中展示了首批32位中国名模的独特魅力。而所选取的名模多以历届模特大赛的获奖者为主,这些男女模特平均身高为1.80米。

多年来,“新丝路模特经纪公司”已为“GUCCI”、“VERSACE”、“ESPRIT”等世界知名服装品牌做现场展示,而马艳丽、岳梅等超级名模成为“法涵诗”、“潘婷”、“护舒宝”等知名品牌的形象代言人。

而“概念98模特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一年来,成绩不俗。有意味的是,这家经纪公司,是陈娟红与1998年离开“新丝路”的张舰合资合办的。作为ELITEMODELLOOK中国地区的代理,“概念98模特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了1999年的中国赛区大赛。而前往法国尼斯参加世界总决赛的模特刘铁晶,意外地从欧美女孩手中夺回了一个“最佳表演创意奖”。

从1992年当模特时的“受制于约”,到“概念98”自己也成了模特经纪人,自己也有了经纪公司。陈娟红身上的变化有多大呀。

7.蒙在桂冠上的阴影

改革开放,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之上。尤其是开放意识的增强和文化观念上的变化,使得女儿们渴求寻找到一个“让人变美的地方”。

人们仿佛第一次懂得了“美”的实质中,不仅在于物的富庶而且还得有文化素养。美不仅在舞台上,还在生活里:一个花枝招展的美女出言不逊,张口便是“国骂”;一个为人师表的男教师,上课忘了拉裤链……生活中有多少类似这样令人尴尬的事情。

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中应该保持什么样的仪容姿态?

在人生大舞台上,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这当是现代人面临的基本问题。

1992年8月,一个颇有创意的学校诞生了。广东第一家礼仪学校在《黄金时代》杂志社倡导下成立了。学校学员有为企业代培的礼仪小姐,有在职的公关小姐,有待业青年,社会贵妇。她们将从仪容仪态、服饰搭配、交际礼节、语言表达、公关技巧、行为模拟训练、自我形象设计等方面,接受礼仪学校的指导。

一个小伙子长得很帅,仅因为举止粗俗,对象总是谈不成。他希望在这里提高自己的修养。

18岁的阿芳缺少女人味,自己还不觉得,长得挺美而粗声大气,更谈不上什么气质了。在母亲的陪同下,她报了名。当她上完第一节“美容化妆”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有这么美丽的脸庞,更添了不少自信心,发誓一定要学好。

一身珠光宝气的富婆阿玉,却掩饰不住年近40岁的苍老。肌肉松驰、满脸皱纹。老公嫌她俗气。“我学点礼仪,找回失去的青春,赢得爱人的喜欢。”那天她修饰得漂漂亮亮回家,老公竟激动地将她抱了起来。

一位姑娘的母亲说:那些年让林彪“四人帮”败坏了风气,男不男女不女,拿骂人当潇洒,礼仪之邦都不讲礼仪,是该抓抓礼仪教育了。过去,只注重内在美,讲五讲四美,树英雄模范,而老百姓也欣赏人的外表美。什么“厂花”、“校花”、“警花”、“礼仪小姐”评选,终于把中国人对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追求统一起来了。

是啊,从一个个进入学校的各色人等中的一个个故事里,我们是可以领略到现代人对礼仪的渴求。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现代人更应该知书达理、文质彬彬、斯文秀气,以充满活力的形象装点现代生活。人们开始追求服装美、发型美、化妆美、人体美、礼仪美和自然美,国人的审美素质就会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回忆一下90年代初,让美进入我们的生活是有多么的难啊。

1992年8月22日的北京。中国剧院舞台上。“’92北京旅游黄金年新世纪十佳礼仪小姐大奖赛决赛”出台。

香港《明报》1992年5月30日发表文章:“大陆引进股票、赛马的同时,亦引进‘选美’。一度被视为禁区的‘选美’正在北京悄然开放。”

1992年“香港小姐”冠军卢淑仪等一行6人访问北京时,就有意与已入选北京十佳礼仪小姐半决赛的佳丽们见面省亲,切磋技巧。但却遭到某些官员的拒绝:理由是港姐们太性感,太扎眼,引坏了我们礼仪小姐怎么办?

俨然一个“天下第一贞洁”的自我感觉。从而丧失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见。

其实,香港选美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诸如西方“美腿小姐”、“美乳小姐”、“美跻小姐”、“美臀小姐”等项目也一直不能登上香港选美舞台。

1973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首届“香港小姐”选美时,就提出“美貌与智慧并重口号”。以至1991年的“港姐”冠亚季军竞形成按学历排座次之势。如1991年的冠军就为硕士生郭蔼明夺去。

看来,商业意味浓重的港人,要性感美,同时也看重内在美。

在北京十佳礼仪小姐大赛上,评委们按礼仪服务、形体技能、服饰文化、礼仪运用技巧等专业礼仪知识,“为难”着众多佳丽们。

然而,身高、身材、脸蛋、三围,依然成了某些漂亮小姐们进入决赛的克星。国内各航空公司从703名空姐中推出11名大学生空姐参赛。尽管也很漂亮的杨梅身材太矮,只有1.64米,但她还是以其出色的知识问答和表演技能,打入了“十佳”。

北京“十佳”的最终结果,却出人意料。前4名中,有两名形象一般,令观众失望,让人怎么也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令人不解的是礼仪小姐的技能表演竟非要考舞蹈。而个别选手,知识问答、舞蹈、礼仪小品都是事先排练好了。甚至英文题答案也都是事先做好。这种事先排练好了的闹剧,竟会“赢得”一些人一次次没意思透了的喝彩。

舞蹈特等奖虽然落入有过三年专业训练的杨淼手中了。可让人可惜的是长城饭店的郑晓竹,各方面素质都不错,舞蹈仅次于杨淼,但决赛中她没有露脸的机会,就被挤出了前四名。

1992年6月15日,在北京中国剧院举行的“首届中华广告模特大奖赛”总决赛。此次大赛曾在全国设立了12个选拔区,有10个省市的代表参赛,评选出了12名佳丽。12名广告新秀个个青春靓丽,光彩照人。冠亚季军分别获得了价值10万、5万和2万元的金杯。

此次大赛的冠军是23岁的北京姑娘初蕾,亚军是22岁的上海选手陈文韵,季军是上海姑娘韩文扬。另外9名是:杭州的丁如获得第4名、孙黎获得“友善小姐”称号,广州的陈玲,上海的李颖获得“青春小姐”称号,哈尔滨的李颖(与上海的李颖同名),天津的安桂荣获得“智慧小姐”称号,西安的常红,青岛的金莉获得“风采小姐”称号、王丽娟获得“中国小姐”称号。

参赛的选手年龄在18-25岁,身高1.68米以上,冠军初蕾身高1.77米。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有几位还受过高等教育,如亚军陈文韵大学毕业。她们分别从事着时装、文秘、教师等职业,除了具有秀丽的容貌,漂亮的身材外,她们还有一定的广告表演才能,其中多数人在以往全国性时装模特大赛中获过奖。亚军陈文韵大学毕业,曾获上海特级名模,1990年深圳全国时装模特大赛亚军。季军韩文扬获得过1991年中国12城市“奥迪斯”杯青春风采大赛银奖。

有人说这届大赛是以商品味甚浓的、严重舞弊和喧嚣,落下帷幕的。但就是这届大赛,却使获得“中国小姐”称号的青岛姑娘王丽娟,陷入到痛苦的迷雾之中。从而,则断送了“中国小姐”的名誉。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92年6月26日《新民晚报》刊载了一条消息——《幕后人暗渡陈仓,众评委大惑不解——中华广告模特评比内幕曝光》。一时间,引起全国舆论愤慨,几十家报刊电台,纷纷刊发、转播。《新民晚报》载:(李葵南文)据一家南方报纸报道:6月间在北京举行的冠军奖额高达10万元人民币的中华广告模特大奖赛,由于大赛的某些人被迫受大赛主要资助人、某主办单位董事长L先生的摆布,终于使总决赛走上岐途。

该大赛是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香港)中国广告有限公司、北京飞达保健品有限公司以及有关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共有来自全国12个省市的120名选手参赛。

经过复赛、半决赛之后,进入总决赛的30名佳丽产生了。可就在这时,风波迭起。某评委突然接到了L先生的电话。L先生声称若不让在半决赛中已被淘汰的王小姐进入总决赛圈,他就将抽走大赛的300万元赞助费。

于是,迫于L先生的压力,组委会的某些人只得将参加总决赛的名额增加至40名。自然,那位王小姐也就入了围。同时,在总决赛前夕,又突然增加了5名评委。此事,连大赛总策划也不知道。从而在现场就发生了争执。

尔后,大赛组委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评委会上,不是评委的L先生也参加了会议。L先生并在会上再三强调,要对比赛结果进行平衡,对某些选手要有所照顾。同时,还规定评委要用铅笔打分,不当场亮分,最后决名次时,也不报分。

总决赛6月15日晚,在北京中国剧院如期举行。使观众和评委都大惑不解的是:选手的成绩本来是输入电脑的,应该马上就显示结果。但观众等了半天,等到节目主持人出场宣布比赛结果早已揭晓时,突然有人出来阻止,说是电脑发生了故障,结果尚难公布。观众在无奈中又等候了足足够5分钟后,节目主持人才上台宣布评选结果。这时,公证人并未出场公证……节目主持人宣布的评选结果,出乎大家意料,那位表现并不出众的王小姐不仅荣登领奖台,而且还获得了那个响亮的“中国小姐”的称号。

这时,观众席上骚动了,突发出阵阵嘘声。评委卢燕气愤地说:“他们太卑鄙了!”张均评委说:“我们受骗了。”徐佑珠评委说:“他们真是什么都做得出。”汪明荃评委也无可奈何地耸了耸肩。评委沙叶新上台讲话了,他说:“比赛结果未经过公证,而没有经过公证的比赛结果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因而是不能作数的。”

从报道的文字上看,这次大赛也是乌烟瘴气的。可是,半个多月后的7月15号一封封以“中华广告模特大赛组委会”名义称这一报道失实的函件,寄到了各新闻单位,进行辟谣。但已经无济于事了。谁是谁非,已经没有人理睬他们了。

后来,王亚平在一篇名为《笼罩在“中国小姐”桂冠上的迷雾》一文中,写出了这届赛事的前前后后,为王丽娟鸣不平。他分析了王丽娟作为青岛赛区选拔赛第三名,参加中国广告模特大赛总决赛的真实情况,使我们对王丽娟莫名其妙被卷进风波的事有了一个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