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等于阅读史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思想高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要培养一个孩子健康丰满的精神和人格,最必要也是最简单的途径,就是让他亲近阅读,在大量的优秀书籍里汲取智慧和精神的营养。没有阅读的学校,是没有品位的学校;没有阅读的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没有阅读的家庭教育,是残缺的家庭教育;不重视孩子阅读的父母,是不称职的父母。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换言之,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和灵魂塑造主要是依靠阅读来完成的。
可以说,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不读书有关。一个孩子的心灵缺乏精神营养、缺乏阳光雨露的滋养,他的精神处于荒漠和干涸状态,他就不可能健康成长,不可能有学习动力,也不可能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
我接触过鲁北的一个孩子,他叫王阳,初中、高中学习成绩都在中上游,)(、年比较轻松地考了一所本科院校,学理科。大学期间,王阳的成绩比较优秀,)(、年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进社会后,问题就出来了。他不敢面对社会、不找工作、不谈朋友,天天把自己封闭在家里,疯狂地在电脑上玩游戏、聊天,几个月不出门,社交活动几乎为零。
爸爸妈妈急得团团转,每次动员他走出去,都遭到抵触,轻则言语中伤父母,重则绝食,甚至以死要挟父母。有一次爸爸患病住院,妈妈动员他到医院照顾爸爸,也想借此机会让他走出去。没想到妈妈刚一开口,他把眼睛一瞪,指着妈妈说:“爸爸住院和我有什么关系?你是他的第一责任人!”妈妈情急之中说:“没见过你这样不孝顺的儿子!”王阳暴跳如雷:“你再逼我,我让你白发人送黑发人!”
我和王阳接触后,发现他虽然智商比较高,但情商和德商都比较低,看问题比较偏执,很容易走极端。分析他致病的原因,除了爸爸妈妈从小比较溺爱、生活方面替孩子包办代替,造成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心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阳从小不喜欢读书,课外阅读几近空白。
他喜欢数、理、化,科学素质确实比较高,但从小没有养成读书习惯,不能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人文素质很低,故而社会适应能力很差。他不愿意参加学校的任何社团活动,不喜欢和同学交往,慢慢患上了社交恐惧症,因而走社会后不敢面对现实生活,才选择了到网上逃避。在虚幻世界待得久了,距现实社会就更远了。
和王阳情况相似的,是豫西一个叫刘力的大学毕业生,)(、年大学毕业后,他持有学士学位证书。按理说,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应该能够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结果恰恰相反。刘力也是典型的理科型人才,理科学得很棒,可文科是弱项,最要命的是他的课外阅读基本是空白。刘力的适应能力很差,交往能力也弱,不会表现自己。他和别人说话,一张口脸就红到耳根,没两句话就卡壳了,常常是答非所问、语无伦次。
刘力毕业将近两年,求职的经历有十几次,每次笔试都能顺利过关,却都在面试中败下阵来。经过几次挫折,刘力再也没有勇气参加求职招聘会,至今还待在家里足不出户,玩玩电脑、睡睡觉,成为啃老一族。
由此可见,缺少阅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如果王阳和刘力都喜欢读书,通过阅读接受到一定的人文熏陶,源源不断地从书中获取养分,那么,这两个孩子将会是另一番命运。
关于读书的重要性,我想借用数学家陈景润和苏步青来作例证。陈景润在数学领域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他曾成为一代青少年学习的楷模,这是当之无愧的。但陈景润的人生也有一定的缺憾。陈景润的科学素质确实比较高,但他不会与人交往,生活不能自理,缺乏生活艺术,没有幽默情趣。如果陈景润的人文素质再高些,他的生命质量肯定会更高些,他的寿命也许会更长些,他就能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样是数学家,苏步青的历史和文学基础相当出色,他少年时代读了大量的诗词典籍,有着深厚的人文素养。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个数学家的苏步青能够写出“渡头轻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犹记当时停泊处,少年负笈梦荣华”这样大气的诗句,还能够在数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之外,成为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而且活到一百零二岁。
对于阅读的重要性,我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思想高度很大程度取决于他的阅读水平。没有阅读的学校,是没有品位的学校;没有阅读的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没有阅读的家庭教育,是残缺的家庭教育;不重视孩子阅读的父母,是不称职的父母。
人之患,在于不读书。无数事实说明,一个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思维贫乏的人,也一定是思想贫乏、智慧贫乏的人。人类一切健康的活动中,读书是最高尚的。书籍是人的思想培养基,阅读能营养人的精神。
书籍还可以疗伤,可以治病。我接触过的一个案例作了典型的证明。
东北某大学学生曾杰,大一开始迷恋网游,在虚拟世界陷得很深,患上了轻度精神分裂症,且有厌世轻生的念头,不得已大二时休学在家。
通过我的疏导,曾杰的精神状态有了一定改观,对虚幻世界没那么依赖了。
关系熟悉后,曾杰告诉我他自己不快乐。他问我怎么样才能快乐起来。
我说:“要想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必须从阅读人手。”曾杰将信将疑。他说:
“服了近一年精神治疗的药物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读书就有那么灵吗?”
我说:“药物治疗只能改变症状,不能改变认知,而阅读能改变思维、改变认知,让自己觉悟。一个人觉悟了,整个人就改变了。药物只能治你的病,而读书能治你这个人。”我给他开出了快乐处方。
第一,每天阅读两小时优秀人文读物,以拓宽知识面、增长智慧。快乐的人必然是充满智慧的人,高格调、有品位的书是智慧的源泉。
第二,每天至少做一件好事,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大多数精神病患者心胸不够开阔,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帮助别人、提高德行能有效地克服自私、消除偏见、驱走嫉妒,而这些都是快乐的无形杀手,是心理健康的大敌。亚里士多德说:“行善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除非你善良,否则你不可能快乐!”
第三,望望星空、看看大海、登登高山,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拓宽胸怀。
曾杰按照我的引导去做,半年以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复学后,他如换个人似的。年教师节那天,曾杰连给我发了三条短信。
第一条是:“花开的声音,春知道;温暖的感觉,心知道。忘不了贾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让我找回了迷失的自己。祝您节日快乐!桃李满天下。”
第二条短信中引用了《道德经》中的两句话:“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意思是说,上天让我们成为人,我们已经获得的不少了;我们又在帮助别人,我们拥有的就更多了。
第三条短信中说:“尊敬的老师,您给我开的人生处方真是灵验之极,尤其是阅读和助人最让我受益,毫不夸张地讲是阅读和助人改变了我的人生。阅读让我得到了心灵的慰藉;阅读让我悟出了生命的真谛;阅读把我从无聊中拯救了出来;阅读赋予我人生崇高的意义。助人给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助人让我拓宽了胸襟;助人让我精神越来越富有;助人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一个孩子读书与否,结果大不一样,命运也大相径庭。读书人可以成长为精神超人,不读书的人往往会成为精神侏儒。作为家长,养育一个孩子,不仅要使他有健康的体魄、优良的学业,还要使他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精神。
贫瘠的土壤开不出鲜艳的花朵,没有书香的家庭培养不出人格健全的孩子。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家长朋友就应该把阅读作为一项责任、一项义务来对待,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建设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引导孩子走近阅读、亲近阅读,从而让阅读成为终生受益的习惯,源源不断地为精神的健康成长提供营养。
二、父母读书,孩子受益
要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有读书学习的危机感和自我培育、不断提高的强烈意识;要想让孩子尊重、信服我们,就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形象和知识威望。不读书的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要把读书当做父母职责的一部分来履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
欧美国家领结婚证前要培训,取得资格认证后才发给结婚证书;怀孕了、做了准父母则更要进一步培训,以确保生孩子、教育孩子是胸有成竹的。
而在我国,“无证上岗”现象特别严重,不合格的父母比比皆是。
不是吗?学个理发师要培训几个月,实习一两年;考个驾驶执照,也要培训几个月,还要交数千元培训费。好多行业都是先培训,取得资格认证后,才允许上岗。而教育孩子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生了孩子就理所当然地行使教育的权利。由于不懂教育,其结果可想而知。好多家长并不知道,自己是在辛辛苦苦培养一个“寄生虫”,扎扎实实打造一个“小霸王”,认认真真养育一个“窝囊废”,兢兢业业造就一个“白眼狼”。
有人说:“我爸也没上过学,不是照样把我培养成人了!”可那是什么年代啊,凭老经验教育孩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当今社会,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着,家长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早已老化,如果不学习新知识、不接受新事物、不研究新问题,就极易成为一个失职的家长。要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有学习和读书的危机感以及自我培育、不断提高修养的强烈意识。
现实中,一部分家庭文化荒漠现象相当严重,要么好多家庭没有藏书,要么有几本书也是摆设,从来不看。一部分家长经常为不读书而找借口:
“自己文化水平低,好多书看不懂。”“工作太忙,哪有时间读书?”“这把年纪了,读书还有什么用?”
有的家长吃一餐花掉数百元,买一套衣服上千元,一套化妆品需要一个月工资,眉头都不皱一下,而他们却不舍得花几十元买几本书读读。好多家庭并不是买不起书,而是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观念。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孩子做人。一个不读书学习的人,他本身就不明白生命的意义,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和楷模呢?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人是一种有智慧的动物,因而对心理食粮的需求几乎大于对物质食粮的需求。”书籍是最基本的心理食粮,一个人不读书,怎么能满足心理食粮的需求呢?近代学者郑逸梅非常喜欢读书,他的生活离不开书,每天必读。在他看来,有书读、有书写是人生一大幸事。他说:“很难想象,那些不读书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呢?他们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著名历史学家麦考莱说:“如果有人要我做最伟大的国王,一辈子住在宫殿里,有花园、佳肴、美酒、大马车、华丽的衣服和成堆的仆人,条件是不许我读书,那么我宁愿做一个穷人,住在藏书很多的阁楼里,也不愿当一个不能读书的国王。”但丁说:“我在悲痛时想在书中寻找安慰,结果不仅得到了安慰,还得到了深深的教诲。就像有人为了寻找银子,竟然发现了金子一样。”
作为知识时代的父母,我们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甚至要有长流水。我们的知识只有储备得非常丰富,才能传播给孩子一定的知识。要想让孩子尊重我们、信服我们,要在孩子心目中树立起崇高形象,就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知识威望。
我给不读书的家长当头棒喝:社会已发展到什么阶段,你还抱着老观念不放,还躺在那里睡大觉?你不读书学习、不更新观念、不与时俱进,怎么能读懂孩子这本“书”?你还用老掉牙的教育理念来教育新时代的孩子,你的孩子怎么会有健全的人格?怎么能不出现问题?
曾经找我咨询的解女士,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解女士有一个上初二的女儿,追星、网恋,学习一点不在状态。中考在即,解女士心急如焚,让我给她支招,以救她的燃眉之急。我给解女士下载了几篇我写的文章,又给她推荐了几本书。我告诉解女士:“你把这些文章和书认真读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书中会告诉你怎么做。”
解女士不耐烦地说:“贾老师,你不要给我推荐书了,我没有时间看书,你告诉我怎么做就行了。”
我说:“教育孩子是个系统工程,并不是给你支两招就行了。正因为你不读书学习,没有教育思想、缺乏教育艺术,你的孩子才出现了问题。如果你固执己见,仍然不肯读书学习、不改变观念、不与时俱进,谁也救不了你的孩子。你看别人教子成功,你并不知人家下了多大功夫。如果你真爱孩子,那就沉下心来学习吧!”
我说:“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你今年四十岁了,充其量你有四十年的人生智慧,你用这么点智慧教育孩子,往往会力不从心。要想增长智慧,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那些高品位书籍的作者都是充满智慧的人,他们都会倾其所有把毕生智慧写进书里。如果你一年内能读二十本好书,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假设说你从每本书中吸取到了二十年人生智慧的话,你就拥有了四百年的智慧,你把大量智慧用到教子上,必然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解女士豁然开朗,当即到书店买了十多本书,当天晚上,就开始读书了。通过一段时间读书学习,解女士和女儿沟通顺畅多了,女儿对她也没那么排斥了。家里有了文化气息,对女儿有了积极影响,女儿逐渐喜欢上了书籍。女儿在书中找到了人生方向,有了自己的理想,继而排除了干扰、战胜了诱惑,一门心思投到学习上。
一年后,我收到了解女士的电子邮件。她说:“我并不知道读书学习对教子这么重要。如果不是我喜欢上读书,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不知还要探索多久,不知还会走多少弯路。如果不是我喜欢上读书,我的女儿也不会与书结缘,也不会考上心仪的高中。我深深感到,读书、学习是家教成功的最大秘诀啊!”
做任何事情都得有条件,而读书的条件仅仅是养成读书习惯。只要养成了读书习惯,就会有时间读书,就会有心情读书,就能找到应该读的书。好多家长也知道读书是好事,就是找尽借口不愿读书。我给读者朋友讲一个故事,看看故事中的老太太是怎么读书的。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日文班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开始时大家并没感到奇怪。在这个国度里,人人都可以挑自己开心的事做。过了一段时间,年轻人们发现这个老太太并非是退休之后为填补空虚才来这里的。每天清晨她总是最早来到教室,温习功课,认真地跟着老师阅读,老师提问时她也会紧张得出一头汗。
她的笔记记得工工整整,不少年轻人纷纷借她的笔记来作参考。每次考试前,老太太更是紧张兮兮地复习、补缺。
有一天,老教授对年轻人们说:“做父母的一定要自律,才能教育好孩子,你们可以问问这位令人尊敬的女士,她一定有一群有教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