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高起点——追寻理想足迹
5892200000023

第23章 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5)

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得好:“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歌德也说过:“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只专心致志地去学一门,学一门就要把它学好。”读书学习,切忌“企图无所不知”,切忌“骑两匹马”,“分散精力”。

你应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具体目标和制定的计划,来建立自己特有的知识结构。

所谓的知识结构,就是指一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组合方式。查斯特·菲尔德爵士认识到,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对于个人的发展与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优化知识结构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原则

一切合理的知识结构,其首要特点是具有整体性。

整体性是我们确立合理知识结构的最基本的原则。

首先,必须坚持从整体的需要出发来选择知识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决定汲取哪些东西,舍弃哪些东西,是一个非常重要又非常困难的问题。为此,先要确定某些知识相对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的整体来说究竟有多大的价值,然后再根据这种相对价值的大小来进行取舍。盲目的取舍,或者是遇到什么学什么都完全违背了整体原则,都不利于成才。

其次,要使知识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在整体中恰当地发挥作用。部分只能在整体中存在,离开整体的部分是没有意义的东西。正如黑格尔所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就不像原来长在身体上时那样,它的灵活性、运动、形状、颜色等等都改变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了它的地位。”知识也是这样,只有在相互联系的整体中,它才能活起来,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与整体相脱离的知识,是死知识,是毫无用处的东西。

(2)比例原则

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其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保持恰当的比例。比例原则,反映的是知识结构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在横向联系上的客观要求。确定正确的比例,应当根据特定的目标和具体的需要。目标不同,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组成当然也不同。正确的比例,还必须是多种不同比例的知识的有机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为一个特定目标服务的知识结构,都不可能仅仅由一两种知识来组成。那些有决定意义的知识系统处于主导地位,而一切与之相关的知识系统也必不可少。

(3)层次原则

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必然由低到高由几个不同层次所组成。层次原则,反映了知识结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纵向联系上的客观要求。

一般来说,知识结构应当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基础层次、中间层次和最高层次。

基础层次,是指必备的各种基础文化知识,它不仅为将来的专业创造所必需,也是广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

中间层次,指一般的、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它是一个人在专业上得到发展、投入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最高层次,指关于某个专业或某项事业的最新成果、攻坚方向和研究动态的知识,它是人才走向创造的直接准备。

知识结构的三个层次组成一个宝塔形结构,一层比一层范围更窄,一层比一层要求更高。这三个层次中,任何一个层次都不应当受到轻视。忽视了较低层次的知识,较高层次的知识便成为空中楼阁,无法牢固地树立。不掌握较高层次的知识,较低层次的知识便成了无枝、无叶、无花、无果的根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动态原则

人们的知识体系,是相应的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如果它不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就会处于落后的、陈旧的甚至是僵死的状态。因此,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必须是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有较强的适应性的、能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动态调节意味着,一方面能跟踪和吸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形势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能根据形势的变化,从一个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及时地调整学习领域,以满足变化了的任务对人才的需要,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现实生活中,需要调节知识结构的情况,一般说来有3种:

一是科技的发展。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日益缩短,这就要求人们的知识结构必须不断更新。这个问题现已成为科技人员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是事业的发展。一个人经过一定的系统学习之后,就开始了实际的事业,而事业的需要与原有的知识准备完全相吻合的机会是十分少见的。种种情况要求人们经常调节知识结构。

三是职业的变更。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并不一定终身只从事一种职业。于是,职业变更也成为人们调整自己知识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总之,在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知识结构的更新是经常发生的。为此,有志成才者在学习期间,应当努力形成一种善于进行自我新陈代谢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这样的知识结构,应当具有基础较宽、灵活性较强、便于同各种新知识相连接等特点。

16成功者,要能力和知识并重

知识和能力,何者更为重要?

当然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

可这种能力的取得,只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才可以培养出来。

说到能力,不少人把善于交际、能说会道作为有能力的表现。

不少大学生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争当学生干部,争做社会工作。自然,善于交际、善做社会工作,确实也体现了人的一种能力,可如果对此过分看重而忽视了学习,则得不偿失。

在当今社会,做一个称职的干部,并不只靠善于交际、能说会道,起码还应具备优良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道德修养、高超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开专业学习的锤炼,要获得这些素质是不容易的。

人们常常羡慕那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以为他们的人际关系是靠能说会道换来的。其实这些人首先是有思想、有专长的人,同时又是有情义的人,仅靠能说会道是远远不够的。

片面强调能力的培养,忽视知识的学习,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些人认为知识是要老化的,而能力则是永恒的,所以,学习知识是笨拙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捷径在于直接培养能力。脱离学习而空谈能力的荒谬做法就这样产生了。

《研究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

当问及你认为学习中最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时,大学生选择的比例分别为基础理论26%,基本知识、基本技能176%,思想品德127%,社会活动能力299%,开拓创造能力316%。

可见,大家并没有把高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摆在应有的位置。特别是基础理论,最不为重视。

然而,实践的结果恰恰相反,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工作概论课的任课老师曾经收到一名被劝退学的学生干部临行前挥泪写就的信,信中是这样写的:

听说您的课是专门为学生干部开设的。旨在指导他们搞好工作和学习,健康成长。我恳请您在今后能在课堂上把我的经历,我走过的弯路,作为反面教材,以儆后来者……刚上大学那会儿,什么都觉得新鲜,什么都想学,什么事都想试一试,浑身似乎有用不完的劲。那阵儿,报纸上正展开知识与能力关系的讨论。占上风的论点是,现在不要拘泥于书本,拘泥于知识,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知识爆炸,毕业也学不完;知识老化,不等毕业就过时了,淘汰了。我觉得很有道理。既然书上那些玩意儿学起来费力,将来用处也不大,何必去为它拼命呢?不如放下学习知识而去追求能力。于是,我盘算如何走一条成功的捷径……经过我多次的恳求与努力,我终于挤进了学生会××报编辑部,以后又晋升为副主编……尽管占用了我很多时间,但我感到生活很充实,自己的价值也得到别人的承认。我感到很自信,自认为潜在的能力还很大,还可以进一步开拓自己活动的舞台。于是我又加入了学生科协,跻身于摄影爱好者协会……随着名片上头衔的不断增多,我在学业上日益吃紧,60分也开始不断地跃上了我的成绩单。班主任和辅导员都找过我,劝我放弃一部分学生工作,争取把成绩搞上去。但当时我的兴趣已经不在学习上了。老师的忠告,没有引起我的足够重视。

学习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我违背了这个规律,因而受到了惩罚。后来,我再也没有能力赶教学进度了,不及格不时地伴随着我。我体会不到以前学习的那种乐趣,只有压力和痛苦的折磨!再拖下去,对我不会再有什么好处了。

在我被劝退回家前夕,真是后悔莫及,我不甘心呀!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学生以学业为主,学知识应该是大学时代的“主业”。切不可只抓副,不抓主业。这是我用沉痛的代价换来的沉痛的教训。老师,请您转告后来者吧!

代价是沉重的。当你致力于寻求新的世界时,需要记住的是:那出发的世界,始终是你向新天地进发的动力源与根据地。遗忘了这一点,你就会失去凭借,就难以得到真实的能力与自主的机会,甚至连忏悔的权利也丧失在你惶惶不可终日之中。因此说,求学阶段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双重吸收,走上社会后更不能松懈。

社会的复杂和竞争激烈早就说明,忽略知识和能力中的任何一方面都将给前进的道路造成障碍,甚至被社会淘汰。成功离不开能力,但更离不开知识,两者都不能偏废。

因为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也是知识的体现。只有牢抓二者,双管齐下,才能最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17多方面学习,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学习知识,追求知识,但最终的目的是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那么,究竟从哪些方面内容着手,才对转化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更有效果呢?

(1)智力学习

智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智慧和聪明。它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一般说,需要培养的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五个方面。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在观察力的学习与培养过程中,既要学会观察事物的全貌,又要学会观察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既要观察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又要观察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既要观察事物的相似之处,又要观察事物的细微差别;既要观察事物比较明显的特征,又要观察事物比较隐蔽的特征。世界著名作家莫泊桑说过,要使自己对事物有更深的洞察力,“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仓库。人们智力结构中的诸要素都离不开记忆力。培养记忆力,首先是要增强记忆力的敏锐性、正确性、持久性和备用性;同时也就当借助思维的帮助,通过思维,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建立起必要的联想,这是通向记忆的坚实之路;还要正确对待遗忘,一方面要掌握遗忘的规律,同遗忘做斗争;另一方面只有遗忘掉那些不必记住的东西,才能牢记那些必须牢记的东西。

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失去思维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注意力的作用都无从发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有人曾把学习分为三种不同的水平:记忆的学习水平、理解的学习水平和思考的学习水平。第一种水平只求记住学习的材料,甚至不惜死记硬背。第二种水平则要求弄懂学习材料的意义,力求融会贯通。第三种水平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积极思考,力求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主动去解决问题。

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想像力的作用,在于使人的智力奔放起来,飞腾起来,推动人们去创造。培养想像力,就要不断增可想像的丰富性、新颖性和独创性,但是我们又不要去提出那种毫无根据、完全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想像,只有同现实紧密联系才富有创造性,才是真正难能可贵的,才是在现实社会追求成功所必需的。

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维护者。注意力的作用在于使心理活动指向、集中或转移到某种客观事物上。人们的一切智力活动,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像,都只有在注意力的参与下,才能有效地顺利地进行。因此,在学习中,必须善于掌握和调整自己的注意力。

(2)能力学习

能力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才能和本事。它是一个人运用知识和智力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本领。

第一,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图、依靠自己的力量主动去获取知识的能力。

自学能力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从实际出发正确制定学习计划,恰当安排学习时间,掌握科学的读书、听课方法,学会积累资料和使用工具,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出新的学习目标等等。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对终生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对自学能力的培养,都是成功人士根本性的素质之一。

第二,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指的是在学习前人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做出发明的能力。在成功者所应该具备的各项能力中,创造能力是核心。缺乏创造能力的人,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爬行。

第三,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就是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的能力。

培养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准确是表达的基本和首要的条件,表达不准确,信息就无法从你的口中和笔下如实传递出去,也就完全失去了表达应有的作用。表达也需要鲜明和生动,只有这样的表达,才能更好地排除人们接受信息时的各种障碍,有利于表达目的的实现。

第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把人群组织起来有效地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领导者、管理者应当具备,各行各业的从事社会活动的业务人才同样应该具备。在许多业务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个统一人们的意志、协调人们的行动的问题,没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是根本不行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锻炼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3)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仅是要求掌握近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现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建立起一种科学精神,比如批判、创新、理性、规范、求真、献身、公平、宽容、效率、协作等科学精神,这些精神不仅为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论基础,也为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成功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基础与思想前提。每一个追求在现代社会中成功的人都要努力学习知识经济所带来的一切科学技术成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4)品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