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此后,他见明边关防务松弛,就不断发动进攻,到1622年,关外的大片土地已归后金,并且直接威胁山海关。
明廷一片慌乱:究竟是退守关内,还是在关外拒敌?大臣们分持两种意见,议而不决。想派人去关外指挥,又愁没人!
正当此时,刚从关外实地调查归来的兵部职方主事袁崇焕自告奋勇去守辽东。于是袁崇焕立刻被破格提升为佥事,星夜赶奔关外监督军事。
袁崇焕到任后,主张积极防御,“坚守关外,以捍关内”,决定在山海关外的宁远(今辽宁兴城)建立防线。因为宁远地形险要,东边是滔滔的渤海,西面是高高的群山,还可以和峙立海中的觉华寺互为犄角。在此设防,就可以扼住入关的通道。而辽东经略王在晋则主张“重点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坚持要在山海关外八里铺筑重关。这无疑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方针。两人意见不合,袁崇焕只好以书面形式上报京师。
不久,朝廷即派兵部尚书孙承宗来山海关,孙承宗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通过实地调查,支持了袁崇焕,并委派他去宁远驻防。
袁崇焕到宁远后,见城墙只修了三分之一,且厚度和高度都不够,立即下令修筑城墙,要求墙基宽3丈,墙头宽2丈4尺,墙高3丈3尺,还在城墙头上修了6尺高的射箭护身墙,宁远成了一个坚固的军事重镇。公元1624年,袁崇焕得孙承宗批准,又把防线向前推进200里,形成了以宁远、锦州为重点的宁锦防线。
在此关键时刻,朝廷派胆小如鼠的高弟接替孙承宗的职务,他不顾袁崇焕的坚决反对,把锦州、右屯等地的守军全撤回了山海关,仓猝之间,连十多万石军粮也丢弃了。努尔哈赤得知明辽东前线换了主帅,前线防务自动撤离,立即调十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了过来。宁远城共有一万多兵马,袁崇焕只好让百姓全部退入城中,烧掉所有民房,不给敌人留下任何掩体。
1月24日,努尔哈赤开始攻城。袁崇焕早已命人用水泼在城墙上,冻了一层冰,惯于爬城的后金兵怎么也爬不上这光溜溜的城墙。金兵又搬来云梯、撞车,努尔哈赤亲自督战,大批骁勇的金兵头顶盾牌,前仆后继。袁崇焕在城头上指挥明军用石头、弓箭、各种火器狠狠打击。但明军炮石、火器有限,又无援军,只能速战。袁崇焕令炮手对准金兵密集的地方轰击,金军成片成片地倒下,努尔哈赤只好收兵。
第二天,努尔哈赤又调集铁甲军顶着盾牌,分十几处登城。后金军箭如飞蝗越过城墙,眼看各处人马拥了上来,明军将士们急得直跺脚,可袁崇焕就是不许开炮,直等金兵接近城下,他才下达命令。霎时炮声震动天地,金兵死伤不计其数,侥幸未伤者仓皇逃命,互相践踏,连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只得退兵,明军出城追杀金兵,大胜而归。
消息传到北京,朝廷喜出望外,他们原指望保住山海关就心满意足了,所以立刻封赏袁崇焕,任命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