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造反的苗头刚出现,便被杨国忠觉察了。杨国忠立即上奏折说明安禄山包藏祸心,唐玄宗也有些不放心,便派中官辅林前往探查。
安禄山知道辅林的来意后极力贿赂他。因此,辅林回禀情况时列举一些事件说安禄山一贯忠于朝廷。
杨国忠对唐玄宗说:“造反者最善于掩饰,辅林定是收受了安禄山的好处,才讲了安禄山的好话。若要试探安禄山对大唐是否忠诚,有一个办法可行。”唐玄宗忙追问是什么办法,杨国忠又说:“现在出旨召安禄山进京,他若要造反,必不敢来,这叫‘做贼心虚’。他若肯来,证明心里没鬼。”唐玄宗从其言,下了圣旨召安禄山进京。
安禄山猜出了唐玄宗和杨国忠的用心,为了不让人怀疑,他毅然冒着风险进京。在酒席宴上,安禄山跪倒在唐玄宗面前痛哭不止:“臣是蕃人,受人歧视。但皇上圣明,总是不嫌弃我。我今生今世难报皇恩。臣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杨国忠,他一直想杀掉我,请皇上为我做主啊!”唐玄宗听了这一番哭诉,更加同情和信任安禄山了,授予他左仆射的官职。
安禄山匆匆返回老窝范阳后,庆幸自己逢凶化吉。他认为造反宜早不宜迟,否则坐失良机,后悔莫及。775年11月,安禄山打着讨伐逆贼杨国忠的旗号起兵反叛,他的15万人马以每天60里的速度向唐朝都城长安进发。安史之乱终于爆发了。
安史之乱是唐朝走向没落的标志,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安禄山造反之所以连连得手,与他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有密切关系。安禄山名义是讨伐杨国忠,这一点使当时许多人受到蒙骗。杨国忠结党营私,陷害忠良,有正义感的人莫不对他恨之入骨。安禄山起兵讨伐杨国忠,的确博得了不少人的赞同。但是,安禄山讨伐杨国忠仅仅是借口而已,他的真正目的是反唐。在这里,杨国忠相当于“虢国”,唐朝相当于“虞国”。“虢国”被消灭后,“虞国”便自身难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