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活得容易
人生每时每刻都需要修行,而修行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苦境。只有扛过巨大的考验才可能有伟大的成就。即使佛陀本人,他所经历的考验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少。
实际上,每一次苦难都是生命真实的显现,也是无常给我们强有力的启示。苦难和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是公平的,世间没有谁一生是顺畅无比的,各自都要经受百般的考验。
现实中的失败、失意比比皆是,忧虑和烦恼始终如影随形,痛苦无法完全根除,所以事事顺遂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景。但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苦难时都会表现出抗拒和恐惧,这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苦难其实是最好的安排。可以说,苦既是人生,又是最好的修行。
就如同夏天会酷暑难耐、冬天会寒冷刺骨一样,苦是人生常态。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长久让自己的人生真正陷入凄风苦雨的幻象之中无法自拔。可以说,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于痛苦,以幻为真,无法觉悟。
有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故事:秋天,上帝看视大地时,所见到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心里满是喜悦。没想到,有一位农夫却对他大加抱怨:“我每天都在虔诚地向您祈求,几十年如一日地向您祷告,盼望再也没有乌云、没有干旱、没有冰雹虫害,一切都风调雨顺,可是年年并没有什么变化,是我不够虔诚吗?”
上帝告诉他眼前的一切正是最合理的安排,但农夫苦苦乞求道:“全能的上帝,我请您答应我的祈求吧,只给我一年的时间,让这一年里再没有任何灾害降临,这样我就不再担惊受怕,吃这么多的苦了。”上帝出于怜悯答应了他。
果然,在第二个年头里,农夫的田地没有旱涝灾难发生,也没有虫灾相加,庄稼长得也比以往都好,麦穗结得又大又饱满。农夫自然满心欢喜地赞美上帝。但到了秋天本应丰收的时候,农夫发现自己种的麦粒竟变得干瘪了,于是不解地问上帝到底发生了什么。上帝回答道:“这就是你要的结果啊。那些麦子正是要经受各种灾害考验,才会真正地长籽结果。”
苦难和烦恼像麦子结籽一样自然,而苦难的考验却恐怕没有人愿意遇到。实质上,考验的真正含义就是,我们通过苦难去体悟生命的本相,用烦恼修出一颗清净之心,坦然面对无常的折磨,不再执迷现实粗浅的戏法和幻觉。
别奢求苦瓜可以变甜
当生活艰难,而不论你如何做,总是无法挣脱困境时,灰心丧气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必须历经哀伤、难过、愤怒、伤心、羞愧等强烈的情感,无论如何,黎明前的天空总是最黑暗的。在无常的人生旅途中,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可以再度感觉到生活是如此地充满希望及喜悦!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
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你们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时,走过许多圣河和圣殿,都依照师父的指示做。
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让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
晚餐的时候,弟子们吃了一口,惊讶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的圣水,进了这么多的圣殿,这个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师父回答:“苦是苦瓜的本质,不会因为在圣水里浸泡过、在圣殿上供养过而改变。”
人生的痛苦何尝不是这样,不会因你获得什么学位、得到什么地位或是拜了某个神明而改变。人活着不是期待人生得到完全的满足,而是要学会要在种种失意中成长,就像吃苦瓜一样,不必去奢求苦瓜会变甜瓜。
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能把苦难的日子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可行。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
有一个故事讲到,有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了一口井里,它的主人非常焦急,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救它上来,最后索性决定:反正驴已经老了,不中用了,而这口枯井本来就很危险,不如请村子里的人帮忙,干脆把井给填埋了。
下填的时候,井底的驴马上预料到了后果,于是大声号叫起来,大家于是加快了填土。可没过多久,令人意外的是,驴居然听天由命般地安静下来。主人忍不住往井里观望,驴的表现让他大吃一惊:往下撒落的土都被驴快速地抖落在地,然后用脚踩实。凭借这个聪明的办法,驴顺着填下去的土渐渐升高,快到井口时,它一跃而上,逃脱了厄运。
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如此,每天诸多的烦恼临头,麻烦上身,我们无法改变苦的本质,但能够尽力做到不为苦所困,让它们轻轻落于脚下,踩着它渐渐上升,而不是让自己被这些痛苦掩埋。痛苦从来就是脚下的尘灰,也最有效的修行。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
时间会告别过去,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
没有什么不会变的,连真心也一样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幻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将所有的遗憾重新来一次,这样的人生该多完美呀。
可是没经历过失去的遗憾,又怎会懂得珍惜呢?
许多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也只有经历过许多的人,才明了该以一颗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
有一个小和尚,对日复一日的禅修感到乏味,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他急切地盼望自己早日成为一代著名的禅师。
有一天,他对住持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师父一样道行深远、德高望重啊,那才是我所渴望的人生境界。”
住持听了之后,当时并未发表一言,只是用手指指着天边的白云问:“你看那朵云是不是很漂亮?”
小和尚回答道:“的确很漂亮。”
接着住持又指着身边一盆正在盛开的鲜花说:“你看这盆花是不是开得很鲜艳?”
小和尚回答道:“的确很鲜艳。”
过了几个时辰之后,住持突然问他:“刚才那朵漂亮的白云呢?”
小和尚答道:“大概被风吹散了,看不到踪影了。”
又过了很多天,住持对他说:“你去把那盆鲜花拿来,看看如今开得怎么样了。”
小和尚找到了那盆花,但花期已过,只剩下发黄的枝叶了。这时住持对他说道:“看来漂亮的云、美丽的花,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时,小和尚才明白师父想告诉他的道理。
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中,不变的好像没有。有人说真心不变,其实不然。佛说都是无常。
“谁家里没死过人呢”
不要等被爱了,才想到要去爱;不要等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拥有许多后;才开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要等错了,才记起朋友的忠告;不要等别人受伤了,才去乞求原谅;不要等分开了,才想到去挽回;
不要等待,因为我们不知道,等待要花费多少时间。而且,人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等待。
如是,才是圆满生命的开始。
无常,是生命的真理,是既定的事实,但是对无常的认知不同,人生的方向就有所不同。
无常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愚者于无常中意志消沉、懈怠放逸,生活没有目标;智者于无常中化用无常,转变目前的困境,做自己真正的主人翁。
佛陀时代,有一位妇女名叫乔达弥,她挚爱的儿子在出生几天后就不幸夭折,痛失爱子的她十分悲伤,抱着儿子的尸体,到处找寻让儿子复活的方法。
有人告诉乔达弥,有一位智者佛陀,或许有让人死而复生的方法。于是她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诉说心中的悲痛,祈求佛陀施予良方。
佛陀听了后,慈悲地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唯一的条件是,这户人家没有死过亲人。”
乔达弥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来到一户人家问:“佛陀要我向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几粒芥菜子。”
“可我们家已经有好多人过世了。”那家人回答道。
于是,她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是相同的回答。她不甘心,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最后她终于发现,佛陀的要求是没有办法办到的。因为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根本不存在。
此时她恍然大悟,把孩子的尸体抱到墓地安葬后,回到了佛陀身边。
“你带回芥菜子了吗?”佛陀问她。
“没有。”她说,“我开始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悲伤让我盲目,让我以为世间只有我一人受到死亡的折磨。请您开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佛陀说:“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你儿子的死,就是来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无法回避的苦海……”
听了佛陀之言,乔达弥一下明白了无常才是世间的常态的真意,从而停止悲伤,进入圆满的修行之途。。
其实,不用看到到亲朋好友的死亡才对无常有所警惕,观察生命中来来去去的人、事、物,你会发现,哦!无常原来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意外是无常、生病是无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无不是无常,而当我们执着于一件事物时,会习惯性地误以为这事物是常。
以万事顺遂为常,一旦遭遇波折便会痛苦萦怀;以身体无恙为常,一旦生病就会意志消沉;以快乐为常,一旦快乐的事情过去后就会感到空虚寂寞;以生为常,面对死亡就会手足无措,悲伤不止……因为不知无常为常,而使生命充满痛苦。
有人听到无常,心中常常会闪过一丝凄凉,好像一切事物终归变坏,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既然死后一切都将化为乌有,那么生命丝毫不能体现价值。于是生活没有重心,日子一天天虚度,漫无目标。
也有些人,心想既然凡事无常,欢乐稍纵即逝,何不赶快及时行乐?于是纵身于财、色、名、食、睡五欲中,借虚妄的欢乐,填补自己心中的空虚及不安,然而往往在这短暂的欢乐过后,反给自己增加空虚与不安。
这些都是对无常的误解。既然无常是生命的真相,那么,我们对事物的变化抱持开放的心态,愉悦地面对生命中所有的变迁起伏。
痛苦,千万别信以为真
许多人认为,修行就是要修没有痛苦的人生。而真相是,修行并不能为我们带来没有痛苦的人生,而是让我们认识人生的本质,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我们无法摆脱时时要遭遇困境的现实,指望痛苦就此彻底消失才是我们常常陷入的最大困境。
佛陀提醒我们:人生皆苦。且不论生、老、病、死都是苦,单单在日常生活中,就难免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这是不是挺令人沮丧的?但接下来他告诉我们,痛苦不过是无常的假象,千万别信以为真。世间的痛苦不如意,只是假名而已,而众生无知,执假为真,计较人我是非,妄起贪嗔痴,才会让我们“烦躁不成眠,喜乐亦难生”。
有一次,佛陀必须赶往一个遥远的地方弘法,而在当时的印度,修行者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一双脚。佛陀刚开始赶路不久,就清楚地感觉到有一颗小石子在鞋子里,不断地刺痛他的脚底,让他十分不舒服。
佛陀一心忙着赶路,不想浪费时间,索性就把那颗小石子当作是一种修行,不再去理会它。当目的地马上就要抵达,而时间还有富余时,他才停下了急匆匆的脚步,在山路上取下鞋子,把小石子从鞋中倒出来。
就在他俯身脱鞋之际,看到周围的山光水色竟是如此美丽。当下佛陀便领悟到,如果只一味地忙着赶路,心思意念只专注在目的地上,那一路走来,就会完全无缘于四周景色之美。
佛陀脱下鞋子,把那颗小石子放在手中,赞叹道:“真想不到,这一路来,你不断地刺痛我的脚掌,原来是要提醒我,注意生命中一切可能的美好,你真是我的良师啊。”
躲避痛苦是人的本能,就如同当你的左眼遭到攻击,右眼也会本能地闭起来。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没经过努力和忍耐的人生,就像没放盐的菜,没什么味道。忍耐和努力的过程都不好受,但这种苦味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而且坚持到底,将会苦尽甘来。
我们不是圣人,所以常走错路。其实路并没有对错之分,错的只是选择。如果在一条走错的路上,别人都愁眉不展、步履蹒跚,而我们却依旧笑颜如花、坦然前行,久而久之就成了路上的一道风景,既亮丽了别人的眼睛,也愉悦了自己的心。当我们的心不同了,脚下的路也就不同了。阳光会明媚,伤痛也会远离。但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懂此理,常常患得患失,有时候把顺缘也变成了违缘。
所以,当痛苦来临,假如我们能换个角度思考,把痛苦当作我们渡过无边苦海的舟,那么无论什么违缘都可能变为顺缘,这就叫作把痛苦转化为道用。
拥有了,并不代表永恒,也并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
对一般人来说,接受“诸行无常”的看法比较困难,认为那不过是宗教高深莫测的概念,却不知这是世间最显而易见的真相。对于已拥有的美丽、爱情、权力、金钱地位的人来说,他们以为拥有了就会是永恒,但事实上呢?
在一个非常炎热的中午,佛陀经过一座森林时,忽然感到非常口渴。
于是,他对跟随者阿难说:“还记得我们不久前才经过的那条小溪吗?你到那儿帮我取一些水来。”
阿难回头找到了那条小溪,但因为有马车走过,把溪水弄得非常污浊,已经无法饮用。
他回去对佛陀说:“那条小溪已经被弄脏了,我们还是继续前行吧,我知道前面有一条非常洁净的河。”
佛陀却摇摇头说:“阿难,你还是从刚才的那条小溪取水回来吧。”
阿难无法理解师父的固执:水质明明已经变了,为什么师父还要让我白跑一趟呢?
实在想不通,于是阿难转身问佛陀:“师父,为什么您要那么坚持呢?”
佛陀并不加解释说:“你再去看看吧!”
阿难只好遵从,但当他再次来到溪水边时,眼前的变化令他非常吃惊,溪水已经恢复了当初的清澈洁净,他这时才明白佛陀的用意。
阿难提着水,高兴地来到佛陀面前说:“我知道了,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恒久不变的。”
什么是无常?这就是无常。无常乃世间亘古不变的事实,可我们往往要到突然遭受变故、生病、别离等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不情愿地承认它的存在,误认为痛苦是无常带来的,殊不知,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幕幕因缘的聚散,生老病死,变化的相似相续。人们以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其实是我们对无常的态度——希望和恐惧——让人处于持续的焦虑中。事实上对于无常,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因为无常就是生活。
经常地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人事变迁,会让我们熟悉并逐渐接受无常,学会冷静理性地看待生命之流变,意识到并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不是只有自己会生病、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没有永恒,这就是生活。
珍惜借来的一切
有一个年轻人,一直想弄清楚幸福的真谛,但他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包括他自己也一样。偶然的机会,有人向他推荐一个“最幸福”的老人,他于是上门求问。
他见到了那位洋溢着幸福的老人,旁边是同样神态端庄的妻子。于是他礼貌地赞叹道:“老人家,你好有福气,有这么漂亮的老伴。”
老人道:“老伴还是我年轻时,花很少的钱买来的,只不过是借用的呢。”
在一旁的老太太说:“你别听他胡说,我是明媒正娶的。”
年经人不解地问:“明明是你娶来的,怎么能说是借用的呢?”
老先生笑着说:“我的心得就是,世间的一切都是借给我们用的,我的老伴、我的钱财、我的子孙,包括我的身体都是借用的,难道不是吗?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而已,哪里会是永久?我们的身体顶多借用100年,就会化为乌有,我和老伴顶多也不过是几十年的缘分而已,我们的财产、房屋,经不起地震、火灾和盗贼,一次就可能消失。所以说,所有的一切,我们只有暂时用用而已,又怎么会永远拥有呢?”
我们常常被眼前暂时的喜怒哀乐的幻象所欺骗,认为某些东西,一旦得到就会永远拥有,比如钱财、名声、地位等等,这种占有欲是很可怕的,它让我们因为执著于不可把握的东西而变得痛苦不堪。如果某一天我们失去了亲人,或者是身体出了问题,或者名声受损,因此变得苦闷而消沉,岂不是自欺欺人?
年轻人接着问:“按您的想法,我们会不会变得消极?凡事都不会争取?”
老先生答道:“正是因为如此,你就会随顺因缘,不再执著一切,不会产生无明的烦恼,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赚钱的时候赚钱,该把握的时候把握,该行善的时候行善,怎么会消极呢?”
我们到人间,两手空空而来,一切都是临时的,房子、车子、票子……连父母有一天也终将离开我们,不要想在人间带走任何东西,连身体我们也带不走。所以佛说,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不执着于世间万物才能放下、开悟,口说好话,多做善事,随顺因缘,不执着一切,坏缘也能渐渐转成助缘。
别指望你的痛苦有一天会停止
凡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总有些烦恼和忧愁困扰我们,还是随缘好。
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如果想到没有事事如意的人生,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你就会有一份随缘的心了。
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霾还是晴朗,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佛陀在世时,佛教发展很兴盛。其他教派的人士见了,心生嫉妒,于是买通了一个妓女,让这名妓女在腰上绑一个木盆,假装怀孕。这名假装怀孕的妓女,趁佛陀说法的时候,突然跳出来,挺着大肚子,指责释迦牟尼始乱终弃,要释迦牟尼负责。这事一时宣扬开来,使佛教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佛陀度了自己的堂弟提婆达多出家,但是提婆达多权力欲望极重,想要取得领导权,但佛陀因他存心不良,始终不曾答应他。在佛陀晚年,提婆达多展开背叛佛教的行动,号召信众,自己组织教团,并宣传自己的法门胜过佛陀的法门。为了彻底打击佛教,取而代之,提婆达多欲置佛陀于死地,曾驱赶醉象冲撞佛陀,从山上推下大石想要压死他。
看来,即使佛陀也避免不了人世间的是非,所以他说世人所在的大千世界其实是“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此界众生堪于忍受诸种苦恼而不肯出离。这个世界是缺憾、不完全、不圆满的。所以众生是脆弱的,人生是非常艰苦的。
事实上,在对事业、学业、健康、生活的追求中,世人求名未必得名,求健康不一定得健康,求财富不一定得财富,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苦的。
佛经上云,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八种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种种的苦,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例外。
《福布斯》曾经做了一个关于“个人成就”的专题,专文分析了神童昙花一现的现象、高成就基因等。其中有篇文章叫《我们都是失败者》,内中提到石油大亨保罗·格蒂曾经是全球首富,但他哀叹道:“我痛恨失败,我愿意拿出我全部的财富,换取一个美满的婚姻。”就连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人生既不是一幅美景,也不是一席盛宴,而是一场苦难。不幸的是,当你来到这世界那一天,没有人会送你一本生活指南,教你如何应付命运多舛的人生。也许青春时期的你曾经期待长大成人以后,人生会像一场热闹的派对,但在现实世界经历了几年风雨后,你会有所醒悟,人生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无论你是老是少,都请不要奢望生活越过越顺遂,因为你会发现大家的日子都很难熬。再怎么才华横溢、家财万贯,照样脱离不了颠沛困顿。人人都要经历某种程度的压力和痛苦,而且难保不会遇上疾病、天灾、意外、死亡及其他不幸,谁都无法免疫。
灾难总在不经意之间来敲门,然而大部分时候,实际情况远不如表面那么糟。好事不长久,坏事也一样。所有事情迟早都会起变化,吉化凶,险化夷;盈转亏,亏转盈。这就是人生,重新开始,永不嫌迟。别指望你的痛苦会有停止的一天,因为那时你已经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