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5945000000006

第6章 思考:我思故我在(4)

对知识的两种看法和态度引起的争论,不仅停留在口头上、笔杆子上,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以血与火谱写成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慷慨悲歌。培根本人也为此被囚禁了几十年之久。

知识发展史上早期遇到的挫折,并没有能扼杀它的勃勃生机,并没有使科学成为神学恭顺的婢女,在和神学与宗教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人文主义,很快在法国、西班牙、德国、尼德兰、英国等许多国家传播。到15世纪后半期,欧洲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并且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到十七世纪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跟培根不谋而合的观点,他认为“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陌生的世界”。据统计,进入19世纪,人类的科学知识每五十年增加一倍,到20世纪中叶,每10年增加一倍,尔后是几年增加一倍。至此经过一代代人不懈的努力,知识才真正带给了人力量,给人带来了安全和幸福。

知识如一把阶梯,它使人不断往上,越过一个有一个障碍,它给人力量去战胜人生前行途中的种种挫折。因为有了知识,一个全身瘫痪的人让全世界都记住他,钦佩他。只有他的知识,他的思维才能打破身体的限制,飞向了世界,飞向了无边无际的宇宙,在那里他发现了黑洞;他那里他得出了各种惊世理论;在那里他如鱼得水的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他就是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霍金。

是知识给了霍金力量,让他变得强大;是知识的力量改变了他的人生,从而让他可以改变世界。如果没有知识,霍金只会是那个轮骑上的弱者。

知识的力量还让比尔盖茨创造了微软帝国成为了世界首富,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彻底改变了人生的生活习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里。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将平凡变成伟大,将贫穷变成富有。如今的人们对宇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互联网更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快速发展,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功于知识的力量。

在清朝后期,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的各方面的发展,由于是科技方面的发展远远的落后于其他帝国,因此被其他国家用大炮打得措手不及,被迫打开了国门,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眼看着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因为落后被其他国家践踏在即将灭亡之时,一群知识分子为了出现了,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把国家拉回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上。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满目疮痍,生产严重停滞科技军事各方面都极其落后,此时的中国虽然摆脱了灭亡,但依旧岌岌可危。

此时另一批知识份子出现了,他们坚信知识的力量,相信只有知识才能拯救我们国家,建设新中国。不负众望知识发挥了巨大的力量,短短30年里中国大步向前,随着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升天,两弹的爆炸,中国的科技领域成功的挤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经济方面更是突飞突飞猛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美国这只纸老虎都急于发出重视“中国规矩”的言论。

当人们用只是改变命运的名言教育自己的儿女时,人们早已明白了只是的力量是巨大的,农民家的孩子不靠知识的力量是改变不了自己命运的。俞敏洪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孩子,当他势要考上北大时,就是因为他相信知识的力量,相信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农家贫苦的命运。

2006年当俞敏洪带领着新东方敲响了纽交所的上市钟声时,成为了我国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教育企业,那是知识发出的最有力的呐喊,与其说这是俞敏洪创造的奇迹,还不如说这是教育、知识创造的奇迹。

知识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影响巨大。回想起世界发展至今,知识带给了世界财富,带给了人类无尽的宝藏。知识让人们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时,不会害怕,相反给人们带来了力量。我们感谢知识,更要无穷无尽的去追求知识,这样才能发挥知识的巨大作用。让人们得以幸福、安全的面对这个世界。

第十节: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

——黑格尔

行走在人生路上时,我们身边会围绕很多朋友,一起说说笑笑很是开心。走了一段路,有些朋友觉得人生这条路太累了,选择了停留等待顺风车;还有一些朋友则觉得人生的压力太大了,物价每天在上涨,房子车子票子成为衡量人生是否成功的标准,如果再不跑起来,就会被生活拍死在沙滩上。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会作何选择呢?停留还随大潮奔跑起来。好像两种选择都不尽如人意,停留等待是将人生交给别人,交给不确定的未来。奔跑虽是将人生的选择权掌握在了自己手中,但奔跑除了会让自己精疲力尽,还会错过沿途的风景。

此时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做一个散步者,继续按照既定的节奏行走在人生之路上,这样既不把人生交给别人,也不会错过人生的美景。但这样的散步者注定是孤独的,是不能左顾右盼的,不能羡慕停留人的舒服,也不能着急奔跑者的成功。孤独的滋味就是一个人,不管周围的世界如何精彩,你始终只能是一个人,没人陪伴甚至没人懂你的孤独。

孤独,犹如一株冬虫夏草,在冬季时蛰伏成一条冬眠的虫,只为了度过这严寒的冬,但随着气温渐渐升高,这条虫慢慢苏醒过来成为一株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草。

贝多芬是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了《月光曲》《英雄》《暴风雨》……当一支支乐曲时而低沉婉转,时而激情昂扬,时而恬静流淌,如那变幻无常的雨洒向人间时,无数灵魂被它打动了。

在我们仰望这样一位音乐巨人的时候,是不是又会惋惜贝多芬是一个耳聋音乐家,他什么都听不到。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他的世界是听到的,而不是看到的。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就是一片灰色的世界,一片死亡的世界。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孤独和寂静,让贝多芬才真正找到了自己,聆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贝多芬前期创作的很多乐曲,之所以不那么成功,就是因为模仿了太多前人的创作元素和风格。

一个精神和灵魂不独立的人,就不是真正独立的人;一个刻意卖弄才华和炫耀音乐技巧的人,成不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真正崛起为一个音乐巨人,不是才华被世人赞叹、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而是他因病致聋的时候。

感受着声音一天天离自己远去,贝多芬的内心充满了痛苦,他憎恶那场疾病,憎恶这个听不见的世界,哀叹自己不幸的命运。他觉得,生命中那盏照亮世界的灯就快熄灭了。

这份痛苦折磨着他的身心,让他没有时间再去聆听别人,聆听那些自己不喜欢的声音,他拼命竖起耳朵去听这个世界,以挽住那最后一点可怜的声音,他终于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世界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贝多芬所创作的《第二交响曲》前两个乐章演奏出了光明与黑暗苦苦搏斗的过程,到了三、四乐章,旋律开始变得轻松、欢快起来,光明战胜了黑暗,正义战胜了邪恶。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对生活的希望,对生命的赞歌。那奔涌于旋律中的不懈抗争的元素,既是贝多芬内心痛苦经历的写照,也是这首曲子真正打动人心的地方。

寂寞和孤独,一开始会让人痛苦,但它也会让人在寂寞和沉思中触摸到自己的灵魂。我们只有在寂静中才能排除干扰,把握自己的心灵。把握了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看清自己、看清外面的世界,也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到安全、感到宁静。

身处嘈杂的世界,看着别人的奔跑和停留,我们太容易被身边的繁华绚丽所迷惑,太容易被周边无穷无尽的嘈杂所吞没。外在的东西蒙蔽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迷失了自己的灵魂,湮没了自己的才华。我们总感慨看不清这个世界了,其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看不清自己了,因为你忘记让自己的内心静一静。

下一次当阳光照进你的世界时,为自己泡上一杯绿茶,来一个深呼吸,寻一个角落,看忙碌碌的芸芸众生,然后对着自己的心说一说、问一问,自己的心灵一片安宁的净土,也许,你就会发现寂寞的心灵带给生命的震撼。孤独的散步者走的从来都是自己的人生路,不是别人期许的,更加不是自己厌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