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达夫来并赠杨梅酒一瓶。
《鲁迅全集》第十六卷之《日记十七》
访三弟,还铁床泉二十,得杨梅烧酒一瓮。
《鲁迅全集》第十六卷之《日记二十》
蕴如来并赠杨梅烧酒一瓶。
《鲁迅全集》第十六卷之《日记二十一》
蕴如来并赠杨梅一筐,又杨梅烧酒一瓮。
《鲁迅全集》第十六卷之《日记二十三》
杨梅古称朹子、朱红,又有白蒂梅、圣僧梅之称,因其形如水杨子,味似酸梅,故称杨梅。杨梅属杨梅科杨梅属,是一种常绿果树,树如伞盖,叶阔厚,冬日不凋。杨梅原产我国南方,农历二月开花结实,五月熟,其果圆,果肉为许多肉柱聚集而成,味酸甜多汁,富含维生素C,色泽艳美,风味独特。果色有紫、红、白三种,白逊于红,紫优于红,以颗大核细为佳,盐藏、蜜渍、糖收、酒浸,都无不可,杨梅烧即为酒浸的产物。
杨梅烧酒被绍兴人习惯地称为“杨梅烧”,也称“烧酒杨梅”,是选用成熟的杨梅浸泡在绍兴糟烧中制作而成,俗称“烧酒浸杨梅”。口感喜甜些的食者可加点冰糖,加冰糖还可缓解杨梅烧饮时的刺激感。民国时期的冲斋居士在《越乡中馈录》中写道:“中下户岁必制此,为夏令供客饮品。无他妙法,惟杨梅宜购新鲜者(忌惮雨后及生蛆),以瓦瓶真烧酒浸之,将口密封,半月可吃。”
杨梅烧是绍兴民间自制自食的一种果酒饮品,百姓十分喜爱。每当杨梅旺季,除了鲜吃,人们还会挑选果大、肉厚、汁多、色艳、味美的杨梅,盛入容器,加入50度的绍兴糟烧(白酒),适量的冰糖浸渍,密封贮藏,半月余即可食用。那色如琥珀,香气醇厚,甘鲜爽口的美味令人醉美其中。特别在盛夏酷暑,一天工作之余,边乘凉,边喝上一杯杨梅烧或吃上几颗甘鲜醉人的烧酒杨梅,很能解暑通气,爽神活血,解除疲劳,悠悠然有无穷快味。
杨梅与酒结缘,泡制出杨梅烧,据说与民间夏天吃烧酒的饮食习惯有关,夏天吃烧酒能使人通气,特别在闷热的时候效果更好,一些“酒仙”(民间将善饮酒或喝酒上瘾者称为“酒仙”)又有用水果咕酒的嗜好,而杨梅时节,当然要用杨梅来咕酒了,“酒仙”们觉得一口烧酒一口杨梅这样的吃法很不过瘾,就直接把杨梅放入酒中,觉得其味尤胜,不料这种即兴的、偶然之举成就了杨梅烧,这就是杨梅烧的雏形,继而发展成了别具风味的绍兴名特产品。如今,杨梅烧已走出民间,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了居家必备、走亲访友馈赠的佳品。
杨梅烧,一个烧字十分形象而又准确地将其特色描述了出来,“烧”,既源于白酒——糟烧之名,又得于其风味成因之实,二者兼顾,合二为一。糟烧系绍兴黄酒的副产品酒糟,经缓慢糖化、发酵和成酯,月余后蒸馏而成,浓香扑鼻,醇和绵爽,回味悠长,其酒精度在50度,利用糟烧的酒精可消毒杀菌,使杨梅不易腐烂,基本保持杨梅的本味和原汁风貌,又能将杨梅“烧”制成熟,变得甘鲜香醇,形成新的风味。这个“烧”字,既含有酒精度,又为成熟风味之意,贴切自然,恰如其分。隔年或陈年的杨梅烧,不但滋味更醇更美,在民间还被视为保健品和“美味的良药”,能消暑解毒,通气开胃,止泻生津助消化。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对杨梅的功效的评述非常吻合。“杨梅能去痰止吐消食,生津止渴,和五脏,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止痢疾,头痛皆宜”。
从生命学派角度来看杨梅烧,赋予了杨梅新的内涵,新的生命。因为杨梅本十分娇气,怕碰、怕热、怕虫叮,保鲜时间极其有限。用糟烧来浸杨梅,既延长了杨梅的生命和食用期,又产生了有别于新鲜杨梅的口感和风味,可以说酒浸杨梅是一种保存杨梅的有效方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杨梅烧的品质源于绍兴的杨梅和糟烧,它们均是绍兴的名品。糟烧被绍兴人戏称为“绍兴的茅台酒”,在江南一带颇有名气,深受饮者的喜爱,并有解毒、催熟、增香、增醇、益味、保鲜、成风味的特性;杨梅更是绍兴的传统名特果品。宋时,绍兴的杨梅生产已形成了较大规模,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当时项里、何塔、六峰、塘里盛产杨梅,并且形成了众多的地方优良品种。如:“官长梅、乌漤梅、孙家梅、圣僧梅、白蒂梅、金家晚梅等”。绍兴的杨梅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稽山杨梅世无双,深知风味胜他乡。”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云“会稽杨梅”历来“为天下冠”;苏东坡“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末若吴越杨梅”,而吴之杨梅据《湖州府志》记载,源于古越;陆游在《稽山行中》也有“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描述杨梅采收的盛景;在清朝杨梅曾作为慈禧钦点的贡品。因而,杨梅与糟烧融合而成为“杨梅烧”,可谓“强强合一”,更具风姿,其美妙的滋味、特有的风味当然是更胜一筹了。
杨梅烧
原料:新鲜杨梅5000克50度糟烧5000克冰糖750克
制法:杨梅逐一在糟烧中擂一下消毒,放入容器中。加入糟烧、冰糖,密封放置阴凉处,半月后即可开启食用。
特点:香气醇厚,甘鲜爽口,杨梅带有刺激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