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那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
《鲁迅全集》第一卷之《论雷峰塔的倒掉》
河蟹为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动物,常穴居于江、河、湖、荡的泥岸,夜间活动,以鱼、虾、动物尸体和谷物为食,每年秋季常洄游到出海的河口产卵,第二年3月到5月期间孵化,发育成幼蟹后,再溯河而上,在淡水中继续发育长大。
绍兴人食蟹的历史是久远的,《国语·越语》下中,越王句践对范蠡说:“今其稻蟹不遗种,其可乎?”说明当时蟹多得泛滥成灾,连稻种都被蟹吃尽了。北宋时,山阴(今绍兴)人傅肱,撰写了《蟹谱》一书,记述了蟹的形体特征、种类、产地、习性、捕捉的时节和方法,蟹的加工及防治食蟹中毒的策略。南宋嵊县人高似孙,著有《蟹略》。该书有四卷,分述了蟹体、蟹性、蟹味、食蟹方法等,收录了大量关于蟹的诗文、杂记。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更是一位了不起的烹饪好手,对蟹也颇有研究,并有不少咏蟹诗篇。“团脐霜蟹四腮鲈,樽俎芳鲜十载无”,“村场酒薄何妨醉,菰正堪烹蟹正肥”。
中医认为河蟹味咸,性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散血,续绝伤等功效。富含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河蟹虽鲜美,但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少食;胃痛、伤风、感冒、易患过敏症者不可吃,患心血管系统疾病者不宜多食。
用清炠、糟醉之法制作蟹肴,是绍兴传统的经典代表。在传统的基础上,据蟹的滋味、蟹的品性,因材施艺烹制出精美蟹肴。将蟹炠熟剥壳剔肉,取出蟹黄肉、蟹黄、蟹膏,烹调制蟹粉单腐、蟹粉瓜方、蟹粉珍珠羹、蟹粉鱼方、煎蟹饼等;运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培红河蟹、箸扴头炒河蟹、越味河蟹、酱肉蒸蟹、香烹河蟹、蟹肉小笼等,品类之盛、不拘一格。
河蟹,民间戏称“横爬”,又有“九团十长”之说。“团”,即团脐,绍兴人对雌蟹的叫法;“长”,为长脐,绍兴人对雄蟹的俗称。所谓“九团十长”,就是说农历九月,湖蟹中的雌蟹已结了“石榴籽”,“团脐”味最美,而十月份,则雄蟹的膏已结厚,所以“长脐”为佳了。绍兴人的食蟹与众不同,最讲究蟹的本味,尚清炠(将蟹养洗净,放在锅中加水煮食),并颇有讲究,配以姜醋蘸之,既可祛蟹之寒气又可提鲜和味,并常佐以绍兴老酒,老酒咕河蟹,那是美食之绝配,去腥、消寒、暖胃又提鲜。此外,民间还喜将河蟹腌制和醉食,既可较长时间保存河蟹,慢慢享用,又能品尝到另一种滋味,这也与绍兴民间习俭的生活习俗有关。
◎眼前道路无经纬,束手无策成美味
清河蟹
主料:河蟹(雌雄皆可,以大为美)
调味料:米醋50毫升母子酱油25毫升生姜末15克生姜丝15克白糖25克红糖25克
制作过程:河蟹养洗净,放入锅中,置中火上煮熟,食用时配以酱油、米醋、白糖、姜末调成的酱汁蘸吃,食后服用红糖姜茶(姜丝、红糖用开水冲泡)暖胃。
特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醉蟹
主料:河蟹500克
调味料:特制醉蟹卤750克
制作过程:蟹在清水中养至吐尽污水,洗净沥去水分,放入坛中,加入特制的醉蟹卤浸醉,三天后,即可食用,食时用姜、醋蘸吃。
特点:清香味鲜,肉质活络。
备注:相传,由在安徽作幕的绍兴师爷所创,当时,淮河两岸蟹多为患,当地百姓不知食用,庄稼遭害,驱赶无方,十分惊慌。师爷便向州官提议,鼓励百姓捕捉,上交官府,他则备好许多大缸和食盐、黄酒,将蟹腌制起来,然后,到各地销售,绍兴俗称其为“淮蟹”。“醉蟹”由“淮蟹”而演变成,进而成为绍兴的地方风味。
花雕蒸蟹
主料:大河蟹一只(200克,以大为美)
调味料:绍酒20毫升精盐1克姜汁15毫升白糖5克姜丝10克红糖15克熟鸡油5克
制作过程:河蟹剖洗净,揭开盖。清理肺等杂物,一切为二,置盘中,浇上由姜汁、绍酒、精盐、白糖、鸡油调成的汁,上笼,旺火沸水蒸至蟹断生,出笼即可。姜丝与红糖用开水泡成姜糖茶,食蟹后饮之,可以消蟹之寒性。
特点:酒蟹生香,鲜嫩入味。
蟹粉单腐
主料:蟹粉100克豆腐400克
辅料:开洋(即海虾仁干)10克猪里脊肉50克熟时笋50克
调味料:葱花2克蚝油15毫升酱油15毫升熟猪油40毫升胡椒粉1克绍酒10毫升湿淀粉15克汤200克
制作过程:将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指甲片状,入沸水中,焯水。里脊肉、笋切成略小于豆腐的片状,蟹粉加姜末、绍酒、酱油,炒香。炒锅仍置旺火上,落汤下料(开洋、里脊肉、笋),加入蚝油、老抽汤,推入豆腐,用湿淀粉勾芡后放入蟹粉推匀,起锅装盘,淋上热熟猪油,撒上胡椒粉、葱花,即可。
特点:油润滑嫩,鲜香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