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国经济的增长哪一刻才开始的呢?是从厂商拿到800元并分配它开始,这800元假定发给工人400元,自己留着400元。而老板和工人都把400元花费了,这时候,总共产生了800元的需求,这800元都是要购买中国货的,由于这需求,中国境内的厂家就会多生产出价值800元的产品来。中国的GDP又增加了800元,从这800元开始,中国人才得到了实惠,花钱的人得到了商品,卖商品的人得到了人民币。而这一轮结束,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实际增长”(打上引号是为了和GDP统计上的经济增长区别,GDP已经显示增长了1600元了)为零,因为出口的时候白送了800元,刚好和这800元抵消了。
直到这800元进行下一个轮回,中国经济才真正开始“正的增长”(即抵消了白送给美国人的800元货物之后,多生产了货物)。
这就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真相。那么,这增长真正滑稽的地方何在呢?你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的本质其实是央行印刷了800元人民币,购买了中国制造的商品送给了美国人,然后,这800元人民币到了中国人手里才开始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
你会奇怪,那些商品不是说是美国人印刷了100美元从中国买的吗?怎么又说是中国央行印刷了800元人民币帮他们买的呢?各位,你只需要注意这100美元其实是美国印出来的“废纸”,中国拿着根本没用就可以了。中国央行印刷了800元人民币给中国的厂家,央行得到废纸(100美元),这和央行什么也没得到没区别,这也就和中国央行自己直接印刷了800元人民币买中国货送给美国人没有区别。
如果各位还不明白,那么请你对比一下两种情况下各方的收益,就知道两者没什么区别了。
第一种情形:美国人自己印100美元买中国货,中国央行印刷了800人民币给中国厂家。各方收益:美国人白白得到100美元货物;中国厂家得到800元人民币;中国央行得到100美元用不着的废纸。
第二种情形:中国央行直接印刷800元人民币购买中国货送给美国人。各方收益:美国人白白得到100美元货物;中国厂家得到800元人民币;中国央行得到100美元用不着的废纸;央行什么也没得到。
第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目前的中国经济现实运行,第二种情况是我假设的,这两者有本质区别吗?答案是没有。因为央行“得到废纸”和“什么也没得到”这两者之间没区别。
至于为什么我们(央行)得到的美元是废纸,本书前面几章已经论证得很多了,这里无须多说。
理解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真相,你是否会觉得这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滑稽悲剧?
我们怎么终结这悲剧?央行是否可以直接印刷800人民币买中国货发给中国人而不是送给美国人?这个问题同样需要到第九章再回答。
外资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我们还需要外资吗
阅读提示:我们吸引外资,本质上不是钱的概念,而是外资所附着的许多中国迫切需要而又搞不到的东西:人才、技术和设备、管理营销理念、国际贸易经验、石油等能源资源等等。外资来了,一方面会直接带来这些东西,一方面带来了外汇,中国可以用这些外汇去国际上买这些东西。改革前15年,外资的功劳太大了,可以说,外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但是今天我们需要反思,我们还需要外资吗?答案是否定的,外资所带来的这些好处基本上都到尽头了,愿给我们的都给了,剩下的就是不能给我们的了,而外汇储备我们也远远够用了。外资对中国已经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意义。
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呢?我想大家最熟悉的一条是:引进外资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这话到底对不对?答案是既对又不对。它在一定历史时期成立,在另外一些时期则不成立。我可以给一个大概的时间区分,把改革开放30年一刀切成两半,前半段这话是对的,对于后半段,这话就需要斟酌。
先来看改革开放前15年,外资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一时期,外资毫无疑问是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外资,压根就不会有中国经济的发展,这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绝大部分功劳都属于外资。
在这15年,外资对中国经济的意义是什么呢?
第一,是外汇。1980年前后的中国外汇是相当紧缺,紧缺到国家重要人物出国的花费都要精打细算。改革开放之后,你中国想到别的国家买设备,你也没有美元,人家不收人民币,不卖给你啊。外资进来就好办了,直接就形成了外汇,进来100万美元,国家就形成100万美元的外汇。
外资进来100万美元,同样地,中国央行全部“没收”,印刷等额人民币给这家外企,当然,外企如果需要从国际上买设备,随时也可以用人民币去中国央行换回所需的美元。假如外企自己只花了50万美元,那么剩下的50万美元就可以被中国政府、企业使用了。当然,外企花的50万美元其实也是为中国而花,因为企业是在中国嘛,要在中国搞生产,雇用中国工人嘛。
各位需要注意的是,外资在钱这个字眼上对中国唯一的益处就是这钱能在国际上买到中国没有而又需要的东西,而不是钱本身。我们经常听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是多么缺资金,其实不是缺人民币,人民币自己就可以印刷,怎么会缺呢?缺的是能在国际市场上买东西的资金,也就是美元。
第二,是直接带来中国所没有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科学以及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思维观念。资本不单指钱的概念,也包括设备和技术,外资就是指外国人投入中国的资本。来中国投资的外商,不仅会带钱进来,也可以直接带设备进来,你比如20世纪80年代中国珠三角的很多工厂就是从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等地转移过来的,很多设备是直接搬过来的。和工厂设备一起进来的自然还有技术和人才,以及管理方式。而同样重要的是,外商也带来了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包括所有的游戏规则、商业模式,把它传播给了每一个在这方面都是头脑空白的中国人。
这两点,使得中国的商品经济得以成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得以初步建立,中国的出口制造业得以大规模建立,也使得整个中国的百姓从政治走向经济,从革命走向了商业。短短15年,中国经济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物资紧缺的国度迅速变成商品丰富,乃至产能过剩的国度,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就走出了毛泽东时代(计划经济时代)的生产瓶颈经济,而到了消费瓶颈的时代。就是说,任何一种产品,你要多少我都能生产出来,就怕你不要,就怕市场的需求量太小。
巨大的产能建立起来后,要消化这些产能就必然走向了出口导向型经济。
所以外资对中国的意义不是别的,就是它能带来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而中国又不具备的东西。离开了这一点,单纯的外国金钱,对中国毫无意义。换言之,什么时候外资已经不具备个能力了,它就对我们而言失去了全部的意义,这时候,我们也就不需要外资了。如果外资不具备这个功能,它就和“内资”毫无区别,而从全国范围的宏观上看,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缺“内资”,因为内资是可以用印钞机印出来的。
时至今日,我们还缺、还需要外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首先我们已经不缺外汇,相反,我们的外汇多得成了灾。
其次,外资还能给我们带来我们需要的而又没有的技术、设备、人才吗?显然不能了,该带来的都来了,能给我们的都给了,剩下的就是他们的保留科目了,不会再给我们,真正的好东西他们是不会给我们的。至于现代化的管理、市场经济的意识,我们都不缺了,学习西方已经学得炉火纯青。
外资对中国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中国的对外开放到今天已经不是为了吸引外资,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