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振兴汽车产业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内需,提振中国经济?汽车产业有没有可能成为替代房地产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行业?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正步入严重的危机之中。2008年包括一汽、上汽、东风等在内的19家重点企业利润为负增长。在这种形势下,2009年年初国务院提出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该规划包括三个部分: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刺激消费;支持企业重组;国家支持并资助自主创新尤其是新能源技术方面的创新与自主品牌。然而,我认为,就刺激国内需求拉动经济来说,其措施不太可能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在任何经济萧条时期,居民的收入增速都会大幅度下降,难以支撑消费增长。2008年,中国城镇家庭的实际收入增速开始缓慢下滑,农村现金收入增速虽然处于提速阶段,但是大规模的中小企业倒闭、农民工失业都将遏制这个趋势。根据人大课题组的研究,2008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下滑47个百分点,2009年下滑69个百分点。外向型经济的大幅度下滑将导致大量外向型经济和劳动力密集的低端产业的企业利润的下滑,从而导致工人失业和工资水平的下滑,而该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最高,最终将加重对2009年消费拉动的打击。
其二,房产以及金融资产价格的巨幅缩水将引起强烈的“财富效应”,使消费下降。人大课题组的研究表明,中国自2002年以来,财富效应逐渐出现,在2005年~2008年期间,居民财富每减少10%,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2%。2008年~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的缩水程度达到60%以上,股票市值减少13万亿,与此同时房地产价值预计缩水15%左右,使居民总财富缩水在12%~18%区间。这将意味着消费将由此减少24%~36%的支出。
其三,从轿车保有量来看,家庭购买轿车的浪潮已达顶峰,正趋下滑。2008年三季度中国城镇家庭百户拥有轿车量已达到867辆,超过同类收入水平国家百户拥有轿车量的最高线。
其四,中国居民消费绝对值仅相当于美国的5%,消费拉动绝对值过低,难以实现经济增长。这不仅因为中国经济总量低于美国,更因为劳动力收入过低。据统计,2008年,我国城镇职工工资只占GDP的12%,农民收入不到GDP的10%,劳动者收入占GDP的比重不足22%。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50%~65%的水平。
谁的自主技术能力
阅读提示:自主技术与自主品牌的范围是什么,哪些技术算中国的自主技术,哪些品牌算中国的自主品牌?完全依靠外国企业技术平台生产的汽车品牌,这种企业在不在政府支持的范围内?
面对危机,美国众议院2010年初通过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的“购买美国货”(BuyAmerican)条款。所谓“购买美国货”条款,是美国国会正在审议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中附带的一条,其用意是号召公共建设工程使用美国钢铁而不是进口钢材。实际上,美国原先的相关法案就已经规定,美国的交通及道路修建工程必须使用国产钢铁,新贸易条款不过是大大地扩充了内容而已。
就日本而言,贸易保护措施则更早。颁布于1950年经修改沿用至今的《日本外资法》第一章第一条明确规定:“本法的目的是,只准许有利于日本经济的自立和健全发展以及可改善国际收支的外国资本进行投资,同时保证外国投资所产生的汇款,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这些外国资本,以便为外国向日本投资奠定健全的基础。”
在印度,根据当地《经济时报》2009年1月26日的报道,印度政府此前施行的对中国进口玩具为期6个月的禁令,有可能延长为永久性禁令。
在巴西,政府2009年1月27日宣布,将对包括玩具、鞋子、成衣和照相机在内的24种进口产品实行许可证制度,部分中国出口产品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在欧洲,欧盟将对中国紧固件征收反倾销税一事进行正式终裁。一旦通过此前的决议,中国紧固件行业将面临63%~87%的高额反倾销税,大量的中国紧固件企业不得不在至少5年内痛别欧洲市场。
由此看来,全球经济危机以来,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对自己企业的保护对他国企业的排斥都是不言而喻的。再来看看我们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如何应对经济危机的。其中有关对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支持的条款,没有明确指出支持哪些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是合资、国企还是民营,更没有明确指出自主技术与自主品牌的范围,哪些技术算中国的自主技术,哪些品牌算中国的自主品牌。完全依靠外国企业技术平台生产的汽车品牌,比如一汽大众的轿车品牌完全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能力与平台,这种企业在不在政府支持的范围内。
早在几年前,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Roach)就曾说过:在过去的10多年里,中国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是由总部设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精心制定的外购战略,而不是中国本土公司的快速成长。杜克大学高柏教授则更进一步地指出:所谓东亚模式是对本国幼稚产业实行严格的保护政策,依靠政府的产业政策在国内市场实行寡占竞争,力图使本国企业在本国市场内培养出竞争力后走向国际市场。这种国际竞争力以民族品牌和自主开发为特征。与东亚模式恰好相反,中国鼓励的出口是基于通过生产要素,尤其是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来参加全球生产分工。以这种方式参与国际分工的好处是见效快,即单纯引进外来技术和品牌并不需要艰苦的自主开发和学习。然而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即没有独立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要利润被跨国公司攫取。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能力由以下两点作为评价标准:第一,是国家能够掌握和控制的核心技术以及充分发挥这种核心技术作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所谓掌握和控制是指在面对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的时刻,政府有能力独立应用这些技术用于维护国家安全;第二,充足的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各层次技术人才,以及发挥这些人才能力的管理机制。按照这一标准,所谓中国三大的技术能力的提高能提高国家的综合技术能力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即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技术有所转移,当然,没有任何跨国企业的高管愚蠢到养虎为患的程度,也是以其对企业具备足够的控制权为前提。因此,当所谓自主创新的研发支出出自如大众、通用、日产这样的跨国公司之手时,研发支出增加可能反而是更加损害国家的经济自主性。最根本的威胁与损害不仅在于对外国技术本身的高度依赖,更根本的在于本土企业普遍失去对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开发的能力。
振兴哪个国家的汽车产业
阅读提示:难道我们进行企业兼并重组的目的,只是为了提高外国企业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只是为了振兴“八国联军”的汽车产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