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课堂方法
59835200000001

第1章 序 我们如何建构课堂

虽然课堂教学很重要,但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却很狭隘。在传统观念中,所谓的课堂教学实践,就是如何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所谓的课堂教学研究,就是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正因为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不管我们在实践中如何勤奋,也很难见到课堂教学的成效何在;正因为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不管我们在实践中如何辛苦,也看不到课堂教学的出路何在。

课堂教学应该被理解成一个过程,虽然我们能够看到课堂现场,但课堂现场很可能并不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要素。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任何一个步骤都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而且它们的功能也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比如,如果教师课前没有备课,不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么卖力地上课,这样的课堂都不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成效。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课后辅导这一关,就不能保证课堂教学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帮助。不管是课前备课,还是课堂教学,都是以学生群体为对象的,只有有了课后辅导,才可能真正把教学成效巩固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在任何一个环节上没有做到位,都会影响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效。从目前的学习实践来看,课前预习是最易被学生忽略的环节。不管学生多么讨厌上课,课堂学习总是难以逃避的;不管学生多么讨厌复习,家庭作业总是要做的;而相对于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来讲,学生是否预习是难以检测的。于是,大家都把精力花在容易检测的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上,对于课前预习却大大地放松了。可是,一旦缺少了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他就会认为课堂学习只是任务,是来听教师讲课的,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对课后复习来讲,看起来通过家庭作业已经完成了,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个远没有做到位的环节。课后复习包括家庭作业,但远不只是家庭作业,如果学生缺少对学习内容的整体认知和重构,那么,即使他们做再多的作业,也难以有效、持久地掌握学习内容。

我们已经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分析,还需要说明的是,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方法”这个词。就课堂教学而言,提到“方法”这两个字,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用什么方法来导入,用什么方法来布置教室,用什么方法来解读知识,用什么方法来巩固知识,用什么方法来总结。可是,方法并不是万能的,而要依赖于隐于其后的思维与理念。比如说,我们经常说备课是要讲究方法的,但备课的方法却与我们对备课的定位有关系。如果我们认为备课只是熟悉教学内容,那么最好的备课方法就是教师自己把教学内容学一遍,把相应的练习题目做一遍;但如果我们认为备课不仅仅是熟悉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熟悉学生,那么备课就不仅仅是教师看书或者做题目,还要求教师与学生为友,通过与学生聊天,通过参加学生的活动,来更全面、更深入地熟悉学生。

对方法的选择,还要依赖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认为上课的目的就是传授知识,那么教师讲解和学生练习就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但如果我们认为上课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帮助学生重构学习内容,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研讨就变得不可或缺,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当教师只是关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哪怕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值得的;如果教师要关注多节课的教学目标,甚至更长远的教育目标,就必须关注并悉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哪怕暂时牺牲一两堂课的教学成效。因此,方法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把方法置于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之下,我们让方法去服务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课堂管理和教学管理也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但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还是有区别的。课堂管理管什么?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个问题,课堂管理自然是管学生了,只要把学生管住了,课堂不就变得井然有序了吗?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课堂管理更重要的不是管学生,而是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举例而言,如果有一位学生上课调皮捣蛋,但他并没有影响到课堂教学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停下课来处理,不仅很有可能处理不了,反而使得整堂课都被耽搁了。因此,课堂管理最重要的是对整堂课的品质负责,教学管理最重要的是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负责。一旦要求对课堂品质和教学质量负责,就意味着管理者要有驾驭整体的理念和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具体的管理技巧。

要建设一个让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课堂,靠教师个人的天赋是可以完成的,但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天赋。当我们没有这样的天赋时,就必须用时间、精力和智慧,去寻找建设课堂的各种方法了。本书虽然冒用了“课堂方法”的名,但更多的却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去思考方法,如何去驾驭方法,至于那些技巧类的课堂方法,对大家而言应该不再是稀缺的东西了。用方法来应对课堂,用方法来驾驭课堂,这样的课堂可能仍然比不上那些天赋满满的教师的课堂,但却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富有品质、更富有智慧!

此次同时对《叩问课堂》和《课堂密码》进行修订,正是借《叩问课堂》(第二版)、《课堂密码》(第二版)、《课堂方法》三本书一同出炉的机会,笔者对它们进行了系统化的建构与调整。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次调整过程中,本书有一小部分内容取材自《叩问课堂》和《课堂密码》,但在调整后的三本书中,并无重复之处。《叩问课堂》(第二版)立意于对课堂进行多方位的、系统性的思考,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课堂;《课堂密码》(第二版)立意于对课堂的结构与效率进行分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设计课堂;《课堂方法》立意于对不同教学阶段方法使用的思考与选择,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建构课堂。在此我将三本书权称为“课堂教学三部曲”,以此奉献给奋战在课堂教学一线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