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当干部就得有素养
60039700000002

第2章 领导干部应有什么样的“官样”

当“官”要像“官”,不是说要端官架子,更不是搞特权、耍威风,而是说应当具有良好形象,有“样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样子”是好的形象,是群众欢迎的形象,不是外表,而是指德才和实绩。“官样”既是小问题,也是大问题,直接反映干部的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关系到人心向背。当“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始终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做一名靠得住、有本事、能担当,真正让组织放心、人民群众信赖的好干部。当“官”究竟要有什么“样子”呢?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

首先,应当是一个好人

好干部首先应该是好人。什么是好人?并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好和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般来说,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人是个好人,那他基本上坏不到哪里;大多数人认为这个人是个坏人,那他基本上也不会好到哪里。好人是具有一些共性特征的。

好人是善良的人。善良就是一个人心地纯洁、性格淳朴,没有恶意,肚子里没有坏水。善良是灵魂深处最美的东西,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区分好人与坏人最直接的标准。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可能也会怎么对待你,别人怎么看你往往体现在你怎么看别人,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心地平和,多做善事,自己也会受益终身。古人讲:“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要把向善作为人生追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断净化内心,始终心存良善,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决不做心怀鬼胎、两面三刀、凶神恶煞的坏人。

好人是有孝心的人。孝就是尽心奉养并尊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社会十分尊崇孝道,认为“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也就是说一个大忠臣必定也是个大孝子。试想一个人如果连父母都不孝顺,还指望他服务大众、奉献社会?那是很难做到的。百善孝为先,领导干部既要养父母之身,让他们吃饱穿暖,也要怡父母之心,使他们保持精神愉快,更要行父母之志,牢记父母教诲,不懈努力,完善自身,以求报效国家社会,三个方面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努力做到有机统一,才是真正的孝。

好人是有同情心的人。孟子讲“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体恤弱者,看到他人有困难,主动上前搭把手,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就是有同情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能获得自身的满足感。领导干部更要有同情心、怜悯心,关心群众的困苦和艰辛,“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哪怕只是“些小吾曹州县吏”,也要“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这样,才能对群众的冷暖疾苦感同身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对苦难的人没有一点同情心、恻隐心,连好人都算不上,还算什么好干部?

好人是洁身自爱的人。洁身自爱就是始终保持自己的纯洁,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一个人洁身自爱的最好比喻。洁身自爱既是做人的准则,更应是领导干部的座右铭。如果实在不能或不敢讲真话,至少可以不说话、保持沉默;如果实在没有勇气去揭露或抵制坏事,至少可以不当帮凶,还可以找适当的时机向上级反映情况。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自己的声誉,不论世事如何变化,心中始终都要有一杆秤,不受私欲所左右,管好自己的手,管好自己的口,严于律己、不贪不占,做个好人,当个好官。

好人是知恩图报的人。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要成为一个好干部,一靠个人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缺一不可。领导干部的权力是组织和人民赋予的,应时刻保持对群众、对组织的感恩心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己本事有多大多高,在组织面前谁都是渺小的。要感谢组织和人民给了自己干事创业的机会和舞台,心怀感恩、心存敬畏,在位一天、“赶考”一天。当然,知恩图报也得讲规矩,干部都是党的干部,不是哪个的家臣,不能把个人职务的升迁看成是某个领导的“恩惠”,更不能把对党忠诚看成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如若不然,就会颠倒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小圈子害死人,这方面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好人是有是非观念的人。是非观是一个人的行为导向。有什么样的是非观,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习惯。当今时代,思想复杂,价值多元,各种新观点、新思维层出不穷,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大是大非面前随心所欲、自行其是,而是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意志坚定,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能人云亦云、一味地盲从或跟随。领导干部一定要解决好是非观这个基本问题,心中有法度、手中有戒尺,是非分明,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否则就会思想出轨、行为失范。

其次,应当是拥有“几把刷子”的人

“几把刷子”是一句俗语,说白了也就是能力和本领的意思。心中有点子,手中有刷子,工作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当官要干事、要能干成事,除了要有成功的渴望、钢铁般的意志、永恒的定力和谦逊的精神外,还真得要有“几把刷子”。

要有履职尽责的能力。职务就是责任,岗位就是责任。职务越高,责任越大,负担越重。履好职、尽好责,当个“循吏”是最基本的要求;干大活、干出彩、干出水平,做个“能吏”是事业的需要。但不管是“循吏”“能吏”,好官、有本事的官,都是干出来的,都一定是在状态,都是始终拥有“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要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养成过硬的理论素养和业务素养,让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和专业精神都强起来,这是履职尽责的基础。要具备决策力和执行力,既多谋善断,敢于拍板,也能积极接受任务,立即做马上办,及时做好反馈。

要有与时俱进、攻坚克难的能力。“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日益繁重,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担得起时代赋予的重任。领导干部是干部中的佼佼者、“领头羊”,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善于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时刻保持适度的紧张感,认清客观现实、紧跟时代脉搏、准确判断未来,做到与时俱进。要有敢啃“硬骨头”的勇气、善啃“硬骨头”的能力,厚植“耐心资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足够的耐心和韧劲,去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在攻坚克难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

要有改革创新、开创新局面的能力。改革创新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领导干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艰巨复杂的任务,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谋篇布局的关键。要不断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保持敢闯敢为的勇气,激发创新创造的热情,突破各种瓶颈和制约,善于发现问题,敢于直面问题,长于解决问题。要时常总结反思,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前人和群众中汲取营养,用“他山之石”来推动工作,减少改革创新的成本,推动事业的高效发展。当然,改革创新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试错”求真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合理划定了容错纠错的界限,就是要允许“试错”、鼓励创新、取得突破。要有充满理性的激情和充满激情的理性,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要有抓班子带队伍的能力。领导干部离不开团队、离不开组织,工作都要靠集体、靠团队来完成。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那不是一个有本事的领导干部。因此,抓班子带队伍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永恒必修课题。要当班长不当家长,带头执行好民主集中制,不搞“一言堂”,正确处理好服从多数与尊重少数、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既不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谁说了都算。要培养“一呼百应”的能力,时刻以做人做事的榜样和标兵要求自己,以卓越的工作能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干部群众中树起威望。要搞好团结不制造心结,能够容人容言容事,既多看人长处,也善用人长处,放手不放任,充分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和有效力量。对干部在工作上要严管厚爱、生活上要关心到位、相处上要将心比心、成长上要创造机会,让干部始终在充满希望的氛围和环境中工作。

再次,应当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身心健康,简单地说,就是身体无病痛、思想无纷扰。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新概念不单单包括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就对身心健康提出了更高标准。我们的经济在转型,社会也在转型,这种压力之下,领导干部承担着社会和家庭的双重重任,身心负荷较为繁重,每年都会有领导干部因为身心原因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或是抑郁自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身心健康要有好身体。如果说,身体健康是“1”,那学识、智商、品行等都是后面的“0”,正是由于“1”的存在,后面的每一个“0”才都呈现比自己大十倍、百倍的意义。“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徐特立同志说过:“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大事的人,都要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领导干部更要珍视自己的身体,这既是履职尽责的基本条件,也是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必要前提。要自觉选择科学正确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作息习惯,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锻炼强健的体魄,减少生理疾病的侵扰。

身心健康要有好心态。君子做人不忧不惧,也就是要有个好心态,既不纠结过往,也不忧心未来,始终活在当下。要保持淡泊平和的心态,摒弃阴暗心理,养成乐观、热情、愉快等积极向上的健康情绪,及时清扫情绪垃圾,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凡事努力做好,坦然面对结果。面对名利诱惑学会知足常乐,面对各种压力学会心理调适,工作上认真但不“较真”,力戒攀比之心,特别是在看到和自己年龄相仿、能力相当、资历相近的干部先提拔升迁时,一定要摆正心态,坐得住“冷板凳”。

身心健康要有好性格。“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说明性格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就很难更改。但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性格弱点,如果不善于改正,往往会成为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因此说“性格决定命运”。一名成功的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性格修养,养成成熟的性格特征,说话做事宽严相济,举手投足兼有分寸,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处世不左不右,做事不疾不徐,身居要职而不显摆,有真本事而不狂傲,取得成绩而不炫耀,做出贡献而不张扬,有涵养、有胸襟,不断增强正能力,始终给人以正能量。

身心健康要有好的适应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干部能否适应环境是一种能力。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只有不断去适应调整,才不会被遗弃。领导干部常常面对职务、工作地点、工作任务、工作对象的变化,更应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这其中既有方式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具有不畏挑战、敢于担当的勇气,能够不断地学习,了解新情况,掌握新技能,敏于“知变”,善于“应变”,不管走上什么岗位、接到什么任务、遇到什么急事,都能很快进入角色、熟悉情况、干出成绩、赢得人心。但适应也要有个“度”,要坚守“初心”,切不可随波逐流。

最后,应当是一个具有良好形象的人

形象是一个人的衣着相貌、言行举止、精神气质、道德情操等外在的集中反映。古代识人讲“八观六验”,看的就是一个人的方方面面。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处理公务,是公众人物。良好形象在群众中有着无形的示范、带动、引导作用,是社会的风向标,也关乎领导干部的威信和领导力。没有良好形象的领导干部,便不可能实施有效的领导。全媒体时代,领导干部更要树立“形象意识”,当好“形象大使”。

树立积极进取的形象。积极进取是一种人生态度、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工作方法。领导干部积极进取,就能事业精进,为民众谋福利、为社会作贡献;得过且过,不但自己一事无成,还会带坏一批干部、贻误一方发展。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像“老黄牛”一样躬耕不倦,像“拓荒牛”一样进取不息,像“孺子牛”一样奉献不止,既是为了群众、为了组织,也是为了自己。年轻干部要牢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中年干部要牢记“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年纪大的干部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干部也要退岗不褪色,不断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树立勤奋学习的形象。每个人的智商和能力其实都差不多,造成后天差别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没有勤奋学习。“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领导干部应当做勤奋学习的榜样,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既学知识,也学常识;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既提高专业化能力,做到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也完善知识结构,做到专博相济、文理相辅;既注重学习,也注重运用,做到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才能视通今古,学养深厚,练就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洞察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

树立勇于担当的形象。“逆境顺境看襟度,大事难事看担当。”勇于担当,既是成事之要,也是共产党人的最大忠诚。担当要有“英雄气”,越在危难时刻,越要敢于担当,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敢担。担当决不是耍“嘴皮子”,还得有担当的能力、担当的胸怀,担得起责、担得起难、担得起怨、担得起过,始终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不迎合迁就,更不怕得罪人。担当更要为敢于担当的下属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树立审慎笃实的形象。小心行得万年船。审慎笃实则必成,轻发草率则多败。审慎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笃实是做好工作的关键。近年来,一些“三拍干部”不时进入公众视野,不尊重客观规律、不考虑科学发展和统筹等,胡乱决策,恣意妄为,给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损失。这样的干部虽然只是少数,但这种现象却不能忽视。“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审慎才能思路清晰,笃实才能脚踏实地。领导干部应该始终保持审慎笃实的习惯,从基础、点滴做起,强化精品意识、细节意识,远离浮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审慎思考、笃实干事,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

树立公道正派的形象。公道正派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处事之道和为官哲学,是执政者取信于民的根本法宝。对共产党人来说,则是一种思想作风、人格力量和政治品质,是党性的重要体现,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也是领导干部自身修养的永恒主题。领导干部是党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少数”,必须始终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为人之德、处事之基,做到用权公道、思想正派,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待人公道、行为正派,不打“擦边球”、搞“潜规则”,不开“天窗”、留“暗门”,不做“墙头草”、当“变色龙”。只有这样,才有公信力,才能得到干部群众的信任、信赖、信服。

树立合情合理的形象。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亲戚朋友,也要讲人情,但人情也有其功利、丑恶的一面。领导干部握有公权力,更要处理好“情和理”的关系,在原则与人情“撞车”时,必须守住原则底线,决不能牺牲原则去照顾人情,尤其面对重大利益和重要人事问题,更要自觉和严密地设置人情防火墙,自己不去突破,也严防别人逾越。想问题做事情,既不能太死板机械,更不能太圆滑世故,学会以简单应对复杂,尽可能做到情理兼顾。在不好兼顾的情况下,坚持原则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树立情趣高雅的形象。人的兴趣空间是相对固定的,如果不用高雅的东西先行占领,那么庸俗低俗媚俗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面对光怪陆离的物质世界和各种各样的诱惑干扰,培养健康的情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觥筹交错、声色犬马、牌局赌桌,让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要多结交那些情趣健康、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强化自我修炼,让追求健康情趣成为生活习惯,让锤炼道德品格成为修身习惯,让善于超越自我成为奋斗习惯,在习惯中获取力量,凭借力量收获成功。

树立廉洁自律的形象。领导干部掌管的是国之公器,容易成为被“围猎”的对象,面临着许多诱惑和考验,一旦放松警惕,很容易迷失自我“栽跟头”。一人不廉,全家不圆;一人贪腐,三代遭殃。要学会掌控自己,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摒弃侥幸心理和机会主义,要知道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往往就是地上的陷阱。要常算贪欲的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严格家教家规家风,筑牢思想防线,保持清醒头脑,珍惜来之不易的领导职务和领导岗位,珍惜来之不易的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机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大节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树立为民干事的形象。领导干部是干出来的。为官者追求政绩,是领导职务对其执政的内在要求和党的性质宗旨的必然反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古已有之的为官之道。老百姓只会记住你做了什么,而不会记住你说了什么。领导干部在位一天,就要干事一天。要把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创造一番业绩、为百姓谋得一些福祉,作为自己为官从政的追求,并通过扎实而勤奋的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留下突出业绩。但也不能只干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见效快的“显绩”,而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多做一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否则就会患上“政绩急躁症”,败坏了自己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为民造福而想干、敢干、能干,应当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