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清廉”这个口号大家都在叫,大人物在指示,舆论界在呼吁,老百姓在盼望。为政不廉、党风不正,不仅可能断送改革,断送建设,而且可能亡党亡国,这早已是党的领导一再谆谆嘱告的了。但是正如鲁迅说的“凡事需要研究才得明白”,孔夫子也说过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话,看一个人,看一件事,不能只听宣言,而要看行动,看效果。为政清廉的口号喊了多年,为什么老百姓啧有烦言,说上上下下的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从中央不得不又采取措施提出要求,要当作“紧急任务”来抓的事实,似乎也得到了证明。
到底这是为什么?
我这个爱在文字上打圈圈的人认为,最根本的是没有解决好“公仆”与“主人”的正名问题,没有循名责实,把“当官”与做“公仆”的关系摆端正。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副实,其害大矣。
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上,从大人物的口中,从连篇累牍的“劝世文”中,都说当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且是全心全意的,也就是给作国家主人的老百姓当仆人的,故名之曰“公仆”。从这个定义出发,那么那些越想当官的人,便是越想去给人民做牛马的人。官当得越大,当的时间越久,那便是最辛苦、最劳累、自我牺牲最大的仆人了。这样的事,在革命还没有胜利的艰苦斗争年月里,是屡见不鲜的,解放以后,这样的人见的也不少。
但是奇怪的是,现在却听说有一种“当官热”的现象。听说有那么一些人,千方百计浮上水,想爬上去当官。甚至削尖脑袋,孜孜不倦地去钻营当官。当了小官的想当大官,当了官的还要千方百计地保官,到了离退休年龄了,又恋恋不舍地不想退下来,或者想方设法,以各种名义,明下暗上,保留官位。难道真的时至今日,这些官迷心窍的衮衮诸公的思想境界,都忽然提得很高了,真心实意想去给老百姓当牛做马,当公仆,给主人家服务吗?在过去,政治挂过多年的帅,思想也先行过许多年,都没有出现过今天这样的奇迹,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揭开某些人口头上那些官冕堂皇的为人民服务的假面具,抛开那些什么主人和公仆的官腔,到许多“官”与“民”的中间,到那些“治人者”与“治于人者”的中间去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才看得出有一些地方,原来当官者就是治人者,而老百姓是治干他的。要他当官的才是真正的主人,一朝有权在手,就可以把名义上是主人的老百姓转化为仆人,对他们颐指气使,要他们为自己服务。最多也不过是当一个清正廉明、为老百姓作主的“清官”。这种为老百姓作主的“清官政治”,其实不过是“官主”,和真正的“民主”,其实不相干。然而就是有能替老百姓作主的“清官”,也是今天老百姓所馨香祷祝的,你看其中有一位为老百姓作主的李向南的电视剧《新星》,不是在全国大受欢迎吗?而“主人意识”颇为淡漠的老百姓,哪里敢对那些把自己从公仆转化为主人的“官”们奈之何哉?事实摆在那里的,在有些地方就是“官”、“权”、“利”形成一条龙,一条金锁链。有官就有权,有权就有利,而“利之所在,趋之若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传统。
因此,要正官风,要为政清廉,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斩断那条“龙”,拉断那条金锁链,叫当官的再无特权可用,再无私利可图,颠而倒之,要他们真正去当人民的老黄牛,老实地去做公仆,必须为人民的利益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必要时要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包括自己的生命,和革命战争年代的要求一样。真正做到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总而言之,老百姓要正“国家主人”的名份,当官的要正“人民公仆”的名份。
要正这个名份,不光靠公布在宪法上,定在“准则”上,挂在口头上,写在文件上,登在报纸上,播在电台上,也不光靠谆谆嘱告,学习教育,甚至也不光靠纪律、监察部门从上而下地监督、检查。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努力让“主人”真正归位,掌握自己应有的权力,真正选举出自己愿意选举的“公仆”,并且从下而上地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不好的可以通过新闻媒介和其它渠道,进行批评,实在不行的,按规定办法进行罢免,另选贤能,叫他下野,不要把他另调一个地方去当官。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任人唯亲,再也没有官官相卫,让这些公仆置于主人的众目睽睽的注视之下,贪赃枉法、腐化堕落、欺压人民的事,就会减少,发生了也容易公正地解决,叫人民满意。当然,让权力机关真正有权力,司法机关真正能秉公执法,舆论机关敢于公开监督,把一切事情都置于民主与法律的体制之下,当官的再也不能滥用权力,不能以权谋私,从而达到官廉政清。这样一来,如果不是思想觉悟高,真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谁还愿去苟苟钻营,自己去找公仆的担子来挑呢?这样一来,人民当家作主就不是徒托空言,一切乱源都会消弭于无形了。
然而我说的这些话,其实早见于无数权威的文章中,无数首长的讲话中。也见于中央的各种文件中,但是为什么还是难以很好地实现呢?其中奥秘就不是我所知晓的了。
这一回看来中央是下决心要把反腐败的斗争进行到底了,这个奥秘大概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