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是众中的一个:星云大师谈包容智慧
60079600000003

第3章 傲慢是最大的敌人

1

一般人信仰宗教,大多是建立在“贪”字上,都是向菩萨、神明要求,希望求得平安幸福、家庭美满、升官发财、富贵长寿等,这种以贪婪为出发点的信仰,无法使性灵的层次提升。我们应该把信仰建立在“舍”字上,使宗教信仰是奉献的、牺牲的、利众的。所以人间佛教的行者,应该具有这种慈悲喜舍的利他性格。

——《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与实践·人间佛教的思想》

2

学佛以后,不但要知道自己的存在,更要知道除了我以外,还有别人;不只有别人,还有十法界众生;不光是知道现生几十年的岁月,更要知道时间的无限、生命的久远;不只知道亚洲、美洲、欧洲……这一个世界,甚至还要知道有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我们要把心扩大起来,大得如虚空,包容天地。宇宙中的一切众生,是我心内众生,三千大千世界是我心内的世界。所以,觉悟的圣者,体会本心即众生,本心以外,没有众生,没有圣果。

——《人间佛教系列·学佛与求法·孰先孰后》

3

发心,就世间的观念来讲,叫作立志愿。有了志愿,无事不办;有了发心,无事不成。吃饭要发心,饭就能吃得饱、吃得香;睡觉要发心,觉就能睡得好;听课要发心,道理就能听得明白。学佛求法更要发心,不发心,会嫌路途遥远;不发心,会嫌佛门生活单调。能发心度众生,就是最富有的人。不要妄想别人的施舍,或乞求别人的赐予,要发心开采自己的能源,将我的智慧、我的能力、我的心香一瓣,贡献给大众。

——《人间佛教系列·学佛与求法·孰先孰后》

4

发心是武器,再加上慈悲和般若,就能对抗烦恼外魔,百战百胜。常常要问自己:信心有多少?道念有多深?是否经得起考验?对佛教、对常住是否忠贞不贰?

——《如是说》

5

平常心不是用口说说,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何谓平常心?当吃饭时,把饭吃饱;当处事时,把事做好;当讲话时,把话讲好;待人恰如其分,凡事有分寸、尽责任,随缘随分,就是平常心。

——《星云日记》

6

佛法是用悟的、用体验的,没有体验的悟境,在学佛道上易退失信心。时时把忍耐、慈悲、守法、发心等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必会有所体验。

——《星云日记》

7

古人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学习佛法,也要从淡处着眼,也就是“平常心是道”。佛门里,一切都是淡淡的,看似无情,其实是大慈悲。若能把“淡”字运用在平常生活中,则奥妙无限。就如平淡中培养的友情,才能常存;生活中,若能将名利心淡去一分,道念必可增加一分;把感情减去一分,智能必能增长一分。

——《人间佛教系列·学佛与求法·从何处下手学法》

8

有的人说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人做事,不能惊天动地非丈夫。其实,说话,闲话家常更觉亲切;做事,能让大家认同就是圆满。修道,也要修大家都能做得到的“平常道”,这就是禅宗所谓的“平常心是道”。

——《星云法语·平常之道》

9

所谓“俗情淡一分,道念才能增长一分”。“天人交战”往往是学道者必经的心路历程,一个修道者的成功,就是以道念降伏俗念,以法爱战胜俗情。

——《人间佛教系列·佛光与教团·怎样做个佛光人》

10

一般人的祈祷,多以求福去祸为目的,将信仰的对象视为“有求必应”万能的神。但是对佛教徒而言,祈祷含有惭愧忏悔、发心立愿、感恩回向等积极意义。祈祷对心灵有净化的功能,是神圣纯洁的宗教礼仪,如清水能洗涤污垢,祈祷更可以发掘我们内心的能源,增加善业的力量,让我们心中有佛,转凡为圣。

——《佛光教科书·宗教概说·宗教祈祷的意义》

11

有徒众问我,如何与大众相处,如何立身处世。我说:“要待人好!”只要你待人好,人家就会待你好,这是不变的道理;想要人家怎么待你,自己先要怎么待人。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要别人待我们好,但是自己却待人不好,这就是不明因果。

——《普门学报·佛教对“身心疾病”的看法》

12

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常常拜忏?其实,这道理就如同昨天洗过澡了,为什么今天还要再洗;昨天已吃过饭了,为什么今天还要再吃。常常拜忏,可以增加法喜,净化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而拜忏的方式也有很多种:

(1)立功:如修桥、铺路、建寺、结缘,以将功折罪方法来忏悔。

(2)宣誓:如三皈、五戒、菩萨戒,有生生世世的受持力量。

(3)发露:在佛菩萨面前表白、忏摩①,可以灭罪,只在心中认错是不够的。

(4)礼敬:“礼佛一拜,福增无量;念佛一声,罪灭河沙②”。礼敬可以消灭业障,因为佛法在恭敬中求。

(5)发愿:愿力如大船,再大的石头(业障)放在船上,也可以渡过生死大海。

(6)回向:这是忏悔灭罪最讨巧的方法。

——《星云日记》

13

“为什么”,是具有启发性的。禅门的诘问:为什么你背着死尸到处行走?为什么你不能认识娘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为什么把那么重的石头背在心里?为什么要说生死事大?为什么你到今天才来?能问“为什么”的人,必然是有思想、有看法、有见解的人。

星云语录

所谓“俗情淡一分,道念才能增长一分”。“天人交战”往往是学道者必经的心路历程,一个修道者的成功,就是以道念降伏俗念,以法爱战胜俗情。

——《迷悟之间·为什么》

14

忍辱的力量,可以摧毁固若金汤的傲慢,可以消融坚如铠甲的蛮横。暴力只能挫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唯有忍耐、柔和,才能令人心悦诚服,衷心爱敬。

——《如是说》

15

“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饭未煮熟,不要妄自一开。”我们求法要受得住气,忍得住苦,耐得住劳,这就是佛法“定”的功夫,如此,才能成大器。

——《如是说》

16

在世间,能觉悟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物力维艰,那么对生活就有了悟道。能给人欢喜、给人幸福、给人帮助、凡事不贪求,就是悟道。觉悟不是别人给的,要自己觉悟。每天都有一点小悟,总有一天会大彻大悟。所谓的小悟就是“哦!原来是这样。哦!我懂了、我了解了。”记下每天的小悟,或惭愧、忏悔、感恩、情义、勤劳、忍耐有多少,每天做记录,记多了以后就能自觉。每天都有觉悟的心境及感受,才是真实的生命。

——《开示》

17

世间上,很多人因为无知、无明,所以痛苦烦恼,沉沦在生死轮回之中。因此,人要能自知,才能提升自己、扩大自己。尤其是修道人对自己每天道念上的增减,更应该要有所知,不能让心念空过。那么,如何审视自己的道念呢?

(1)每日接受十方信施有多少,相对地,自己回报予十方众生的,又有多少,能有所知吗?

(2)蒙受佛祖慈悲加持,得以安心修道,然而自身又给予众生多少慈悲,多少福慧,能有所知吗?

(3)每天诵经、拜佛、闻法、悟道有多少,教化众生有多少,给众生欢喜有多少,安定众生有多少,能有所知吗?

(4)每天的发心、惭愧、报恩、作务有多少,能有所知吗?

(5)每天习气改变多少,烦恼削减多少,学业进步多少,身心净化多少,悟性开展多少,能有所知吗?

——《星云日记》

18

人之所以不快乐,实因对于人、事、物、环境等因素不调和所致。有些人常会为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闷闷不乐,甚至为此而不来道场礼佛。佛祖并没有对不起我们,为什么要迁怒?对自己法身慧命安住的道场如此情绪化,是多么不智。

——《星云日记》

19

主见太强的人,不容易接受他人的好意见。每天若在思想上、观念上,都能大死一番,对自我品德的增进,必定有所帮助。我执重者,佛法融化不了,当然“死”不了,自然就不会进步。对自己的恶习、自私、贪、瞋、愚、痴等,必须要千生万死,将不好的死尽,才能再生。

——《星云日记》

20

人生路上,自满是阻碍进步的最大因素,傲慢是破坏道业的最大敌人。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培养惭愧与苦恼的性格。常听别人说:“你不了解我。”其实真正最不了解自己的是自己。若非透过彻底地自我反省懂得惭愧与苦恼,就不易看清自己的缺点,当然就不能革除染污执着的习气。多年来的人事历练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只要把“惭愧与苦恼”培养成为自己血肉的一部分,把“惭愧与苦恼”表现在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之中,必定能广结善缘、增长品德。时时惭愧自己的无知、惭愧自己的无德、惭愧自己的无能、惭愧自己的不足,因而具有苦恼的自谦,益己又益人,何乐而不为呢?

——《往事百语·老二哲学·要知道惭愧与苦恼》

21

人生的祸福成败,不必计较于一时,就算吃亏也无妨。因为凡事没有绝对,有时因祸得福,有时反而乐极生悲,我们应明因果,知进退。这世间任何人都有可能辜负我们,唯有因果绝不负人。

——《如是说》

22

我主张“人生三百岁”的思想,只要能尽情地发挥生命的潜能,这一生就如同阿弥陀佛一样,可以活到无量寿,散发无量光。回想我二十岁从佛教学院毕业之后,便将自己奉献给了社会大众,一生没有放过年假,也没有暑假、寒假,甚至星期假日比别人还要忙碌。从早到晚,没有休息,除了在殿堂教室讲说弘法外,即使在走路、下课的空当,在汽车、火车、飞机上,我都精进地办公、阅稿,几乎每天都在分秒必争、精打细算中度过。如果以一天能做五个人的工作来计算,到了八十岁,就有六十年的生命是在工作中度过,六十乘以五,不就是“人生三百岁”吗?

——《普门学报·佛教对“应用管理”的看法》

星云语录

人生的祸福成败,不必计较于一时,就算吃亏也无妨。因为凡事没有绝对,有时因祸得福,有时反而乐极生悲,我们应明因果,知进退。这世间任何人都有可能辜负我们,唯有因果绝不负人。

23

经常有很多人羡慕我定力很够,其实我自知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佛法带来的利益:

少年时出家学佛,我从排班、经行③、静坐、念佛里修习耐烦的定力。

青年时来到台湾,我在衣食缺乏、生活艰困中,增长坚毅的定力。

中年时法缘渐佳,我从接引信徒、谈话开示里,培养说话的定力。

老年时云游传教,我从乘坐十数小时的飞机,与信徒一次合拍数十张照片,应邀出席几个钟头的斋饭供养中,成就适应时空的定力。懂得将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办法随缘自在。

——《往事百语·皆大欢喜·有佛法,就有办法》

24

有徒众对我说,他在工作上处处动辄得咎,心里很苦恼,想调职求去。我告诉他:“这是因为你不懂得检查自己的心,所以不了解自己的问题,不了解自己的错误,当然也听不进他人的苦口婆心,更别提对佛法的理解了。”佛教常说“心中有佛”,可是我们心中的佛能够发挥作用吗?当心中的盗贼为非作歹时,我们能捉拿它吗?当心湖中的水肮脏不堪时,我们有办法净化它吗?当心中的贪、瞋、愚痴等魔军掠夺自心的法财时,我们有戒、定、智慧的武器来战胜它们吗?当心中的猿猴跃动不已时,我们有五根五力的绳索扣住它吗?所谓“身安则道隆”,自己的身心都无法安住,又何以度众?

——《往事百语·有情有义·检查自己的心》

25

二六时中④,不管身在任何地方,都能不住于一切相,在一切相上不生憎爱,也没有取舍;不念利益,也不念成败。每天把自己的身心安住在恬静、安闲、融和、淡泊里,这就叫一相三昧。

——《六祖坛经讲话·咐嘱品》

26

拒绝的艺术:

(1)不要立刻拒绝。(2)不要轻易拒绝。

(3)不要盛怒拒绝。(4)不要随便拒绝。

(5)不要无情拒绝。(6)不要傲慢拒绝。

(7)拒绝要能婉转。(8)拒绝要有笑容。

(9)拒绝要有代替。(10)拒绝要给人出路。

(11)拒绝要给人帮助。(12)拒绝要给人欢喜。

——《开示》

27

身心安住在哪里:

(1)安住在发心上。(2)安住在道念上。

(3)安住在学习上。(4)安住在体谅上。

——《佛光山徒众手册》

28

在道业上要做到:

(1)从忍辱中去除无明⑤。(2)从作务中培养福报。

(3)从修福中增长智能。(4)从感恩中获得快乐。

——《佛光山徒众手册》

29

如何自悟修行:

(1)要自我观照,反求诸己。

(2)要自我更新,不断净化。

(3)要自我实践,不假外求。

(4)要自我离相,不计胜负。

——《佛光山徒众手册》

30

如何自我勉励:

(1)从忍耐中增加力量。(2)从明理中随顺因缘。

(3)从发心中庄严自己。(4)从沟通中融洽和谐。

(5)从满足中感恩说好。(6)从参与中奉献身心。

(7)从和合中集体创作。(8)从认同中自我享有。

(9)从谦和中友爱尊重。(10)从学习中进取奋发。

(11)从威仪中端庄礼敬。(12)从信仰中发掘自我。

——《佛光山徒众手册》

【注释】

①忏摩:指在佛菩萨像前忏悔,至心发露自己今日或以往的过错,誓不再犯之意。忏是梵语“忏摩”的略称,与中文“悔过”的前一字合并,就叫忏悔。意思是请求容忍我悔罪,让我有改过向善的机会,并祈求谅恕。

②河沙:指恒河沙数,譬喻数目极多。经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一词为喻。

③经行: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行走。通常在食后、疲倦时,或坐禅昏沉瞌睡时,即起而经行,为一种调剂身心之安静散步法。

④二六时中:指一昼夜,十二个时辰。

⑤无明:为烦恼之别称,即暗昧于事物,不能通达真理、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之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