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刘玉民作品全集(茅盾文学奖获奖者作品集)
6012500000254

第254章 山东竹枝词(2)

芙蓉街

老巷深深几曾游,

屋里院外泉眼稠。

若是天阴一场雨,

泉水喷涌到街头。

芙蓉街是济南的一条老街,以泉水多、平房小院多而知名于世。这里说的是近些年的情形,退回三十年是用不着天阴下雨,泉水也会在街头涌流的。

曲水亭

清渠急流日夜奔,

灰砖青瓦古巷深。

门外斜阳池边柳,

蒲扇一摇道古今。

曲水亭是一条街道更是一条水道,把珍珠泉和王府池子里的水一刻不停地送往大明湖。曲水亭街道两边全是青砖灰瓦的老屋,水道中则清流满渠,水草摇曳,给济南这座北方老城带来了江南水乡的明丽与妩媚。

大明湖

白莲红荷满城清,

水蛇不见蛙不鸣。

天下湖泊知多少,

清泉汇波独此英。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老城区北部,是由市区内众多泉水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湖面近五十公顷,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以泉水为源头的湖泊。由于湖水常年保持在十八摄氏度左右,大明湖里看不见水蛇,青蛙也不会叫。

环城公园

昔日汤池今游乐,

画舫一叶入清波。

泉水铮淙时入耳,

轻风拂尽杨柳歌。

环城公园地处繁华老城区,是在原护城河的基础上建成的,全长四点七一公里,河道两侧全是绿地和杨柳。环城公园宛如一条绿色项链,把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以及大明湖连接一起,形成了一个湖、山、泉、城为一体的园林绿化中心,使泉城越发增添了韵味。

断流

古来名泉不胜多,

夸尽天下数婀娜。

忽如一夜风吹尽,

泪雨绵绵也浑浊。

据史书记载,济南历史上曾经两次出现泉水断流的情形,一次是宋熙宁六至七年(1073—1074),另一次是明崇祯十三至十四年(1640—1641)。近代以来济南的第一次泉水断流出现在1972年,但因为时间较短,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可从1978年起,每年都要断流,且断流的时间越来越长,最多时竟然达到了九百二十七天。究其原因,与城市的盲目扩张、工业用水的成倍增长密切相关。泉水断流理所当然地引起了济南人的惊慌和忧虑:天知道泉水会不会从此消失!天知道泉城会不会从此变成一座灰头土脸的干渴之城!忧虑的也不单单是济南人,一连多年济南泉水的动态成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必播内容,中央的几任总书记也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关注。泉水断流,那实在是一件让人忧心如焚的事情啊!

复涌

泉水断流人断魂,

笑脸长做苦寒吟。

一日复涌八方喜,

欢声更做彩虹喷。

为了恢复泉水喷涌,济南的干部群众殚精竭虑,付出了巨大努力:节水保泉,关井保泉,植树增源,补水增流……终于一天,趵突又喷出了泉花,珍珠又穿成了串儿,黑虎又吼出了声儿,石上又溢满了清流……有了泉水的济南人脸上又浮出了笑容——甜美的、花一般的笑容。那是怎样的时刻呀,历史应该记下这一笔。正是为着真实记录这一历史时刻和众多济南人心灵的历程和感悟,泉水连续喷涌六周年时,我写了一篇题为《泉涌如诗》的散文。该文在《大众日报》、《济南日报》发表后,得到了不少群众和朋友的共鸣。

接水

龙泉涌处百声喧,

大壶小桶接水欢。

人道黄河水色苦,

清泉煮茶望眼穿。

泉水复涌最热闹的场景莫过于观泉和接水。观泉自不必说,许久没有见到泉水,一家老小倾巢而出、远近游人前呼后拥的情景在所难免。接水则是有传统的,老济南人喝惯了泉水泡茶,正常年月也当不了大桶小壶到泉边接水打水,复涌后那心情就更加急迫,情景就更加壮观了。那年我在五龙潭和黑虎泉与排队等候的水友们聊过一通,得知那里天天如此,有时要排好长的队,即使刮风下雨,也从没间断过。这可谓济南的一大景观也。

烧水

铜壶盛水少半瓢,

松枝木柴徐火烧。

清茶二两不需好,

半梁甜香日夜绕。

听老济南的水友们说,泉水烧茶古来是有讲究的,那就是必须用铜壶、烧松枝,再不济也得烧木柴,否则泉水的甜香之气是出不来的。至于铁壶、铝壶、电热壶和蜂窝煤、液化气之类都不在考虑之内。这让人兴奋也让人惆怅:毕竟铜壶和松枝太少了,我等要品一品真正的泉水茶香,怕是越来越难了。从1972年的泉水第一次停喷到2003年的泉水再一次复涌,其间经历了二十九个年头,那使众多济南人感受了一番痛入心扉的砥砺和洗礼,我的散文《泉涌如诗》记录的正是这一心路历程,读者有意自可一读也。

舜耕历山

舜耕历山漫天霞,

百头大象拉犁铧。

更有群凤忙播种,

南风芦笛唱重华。

这里说的是舜耕历山的一段传说。十多年前第一次听到时,深为那想象力的丰富和壮丽所打动。倒是今天很少能够听到和读到这样的好东西了。我们的想象力消失到哪儿去了呢?

黑陶

六千年前薄壳陶,

龙山文化一代娇。

至今犹惊声色纯,

不知当年何此妙。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标志,也是济南悠久历史的标志。龙山文化遗址在章丘市龙山镇境内。

孝堂山

小丘石祠称孝堂,

千年都做日月光。

孝字一个串今古,

苦甜酸辣世人尝。

孝堂山位于长清县境内,传说为汉代孝子郭巨墓祠,据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

济南国故址

绿树依稀掩古墙,

阿瞒当年风采扬。

只是今日无人烟,

狐仙出没使暗枪。

据史书记载,曹操大破黄巾军后迁为济南相。其时济南国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上任后大力整饬,一次奏免长吏八名,济南国为之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于是“政教大行,一郡清平”。济南国故址在今章丘市龙山镇附近,据说因为野狐出没、人居不宁,故址唯留断墙数处,余则皆为农田也。

灵岩寺

道是灵岩非灵隐,

天下名塑竞相闻。

高僧塔林长相息,

依稀河南走少林。

灵岩寺位于长清区万德镇境内,北依济南南靠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佛教圣地。灵岩寺初建于东晋,兴于北魏,盛于唐宋。寺内的宋代彩色泥塑罗汉,被梁启超称之为“海内第一名塑”。另有墓塔林,也颇具规模。看过杭州灵隐寺和河南少林寺的人,皆感其异同也。

曲山艺海

梨花大鼓数缤纷,

白妞黑妞唱入云。

相声评书又单弦,

晨光茶社续新篇。

济南历史上就有“曲山艺海”之称,据记载,北宋年间一个名叫李苏苏的女艺人在历城演唱时,即“歌妙累累若贯珠,历城惟祗数苏苏”。元代和明代也多有传承,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的是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的描述。近年来,曲山艺海日渐得到重视和恢复。

秦琼

街头卖马有奇传,

门上威风鬼神寒。

道是虚构却实有,

故园犹在五龙潭。

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云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一次唐太宗为老龙的阴魂所困,魏征特派秦琼和尉迟恭把门,终使老龙的阴魂退避而去,由此二人成了中国传统的门神。济南五龙潭内有新建秦琼故居一处。

李清照

几曾绮婉也曾豪,

一代名媛无限娇。

细读黄花与江东,

始知诗风逐世涛。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著名的女词人。北宋元封七年生于济南,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晚年亦写过豪壮悲怆的篇章。“人比黄花瘦”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都是她的名句。

辛弃疾

沙场点兵意未酣,

醉里看剑情百般。

莫笑诗人癫狂语,

千年万里壮心帆。

辛弃疾,别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今济南)人。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与苏轼并称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

辛赞

有口皆称辛稼轩,

不知辛赞也非凡。

身居伪齐七品令,

心育家国一片丹。

辛赞是辛弃疾的祖父,北宋的一个下级官僚。金兵占领济南后他被迫降金,却领着少年辛弃疾踏遍了济南周围的名山大川,叮嘱说这都是大宋的河山,有朝一日一定要收回来。这在少年辛弃疾心中播下了爱国的种子。十几年前我从一本《辛弃疾评传》中读到这个人物时,便认定这是一个具有相当深度和丰富内涵的文学形象,可惜我没能够完成这个形象的塑造。

张养浩

年少不知才子名,

山坡一曲肃然惊。

兴亡都是百姓苦,

一语道尽古今情。

张养浩,字希孟,元代著名散曲家。这位济南名士我听不少人讲起过,但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直到读到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才为之心动,并视之为一代大家。如此可知,作家的认知度并不在于名声而在于作品,没有足以引起读者共鸣的好作品,一切都是无妄之谈、无妄之想。

王尽美

少年壮志可冲天,

破冰寻路不畏难。

奈何苍天不相助,

英年逝落胶州湾。

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1921年,他和邓恩铭作为山东的代表,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八月王尽美病逝于青岛,时年二十七岁。

黄河斜拉桥

百条银弦一竖琴,

奏出滔滔玲珑心。

莫道黄河无秀色,

落日熔金亦销魂。

济南黄河斜拉桥建成于1982年,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钢筋混凝土斜拉桥中主桥跨度最大的一座,也是新时期济南的一处壮丽景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对大桥的建设者进行过长达数月的采访,创作了中篇报告文学《龙的翅膀》和多幕话剧《黄河之水天上来》。

济南大厦

劈地开天第一高,

引领群芳到碧霄。

喜看今日新都市,

更向晴空吹玉箫。

济南大厦是济南的第一座高层建筑,建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我的长篇报告文学《都市之梦》中曾对其有过具体描述。

植物园

依山傍城一果园,

高门大衙几多馋。

不是一番争抢建,

哪得万民竞日欢。

这里说的是原先的济南植物园、今天的泉城公园初建时的一段故事。长篇报告文学《都市之梦》中亦有具体描述。

泉城广场

闹市辟出一瑶台,

嘉树泉标迤逦栽。

且看休闲节假日,

无限诗心任澎湃。

泉城广场位于济南闹市中心,建成于1999年九月,是济南城建史上难得一见的大工程。

千佛山

何日千佛夺历山?

历下清曲几人弹。

道是佛山难入禅,

僧家亦开旅游船。

千佛山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城东南,海拔二百八十五米。周代以前称为历山,相传虞舜曾于山下开荒种田,因此又称舜耕山。隋开皇年间,依山就势镌造佛像多尊,并建“千佛寺”,始称千佛山。

齐烟九点

史称齐烟何处寻?

满眼高层正入云。

卧牛不见凤凰隐,

细数九点已过千。

“齐烟九点”是千佛山上的一处景观,借用的是唐代诗人李贺“遥看齐州九点烟”的诗句,说的是站在那里可以看到城北的九座孤山:卧牛山、华山、凤凰山、标山、鹊山、匡山、北马鞍山、药山、粟山等等。若干年前我曾前去看过,颇多情趣。近年随着市区内高层建筑的增加,齐烟九点已难得再现了。

龙洞

洞有虚名莫足观,

峰无真传比江南。

搜遍历下三百里,

翠屏如画不忍攀。

客居济南几近四十载,但知龙洞其名不知龙洞其貌,心中耿耿,难免成为一大遗憾,这完全是因为龙洞名声太大的缘故。秋高气爽又逢国庆长假,加之有心要补上这首写龙洞的竹枝词,那天我才好不容易寻到了那个去处。但看过之后,脑子里生成的第一个题目却是“龙洞看山”。那是因为龙洞的洞实在太过平常,非但无法与国内外那些知名的大溶洞相比,与省内几个小溶洞比也自觉失色。而想象不出的是龙洞峪中的几座山峰却如削似染,如屏似画,或孤峰挺秀直插青天,或环珠结玉绕壁生辉,令人叹为观止,不由得想起张家界一类的名山大川来。在山下一块石碑上我看到了元代赵子昂《龙洞山诗》中的两句:“巍峨峭壁削玲珑,锦绣天开十二屏。”这刚好验证了我的感受。济南周围多山,清新玲珑者有之,雄峻伟壮者亦有之,但似这等江南风味十足的奇峰却是第一次见到。斯以为珍矣。观济南不可不观龙洞之山矣。

华山

孤峰托天烟雨飘,

黄河一望玉带绕。

可叹莲子湖水远,

诗仙复来怎弄涛?

华山又名华不注山,位于济南市郊东北,海拔一百九十七米。华山孤峰挺秀,如出天表,北宋以前又为古莲子湖四面环绕,受到历代文人骚客的赞颂。唐代大诗人李白泛舟而游,留下了《昔我游齐都》和《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等诗篇。元朝诗人、大书画家赵孟頫亦有《鹊华秋色图》等传世。今日华山虽然少了湖水的环绕和滋润,却依然拔地立天,为济南撑起半壁云烟。

玉函山

头顶古堡色苍斑,

青鸟无知老碑残。

翠柏长伴亲人语,

天上人间总相安。

玉函山又名兴隆山、小泰山,位于济南城南五公里处,海拔五百二十三米,是近郊最高的山峰。相传汉武帝登临此山时忽有鸟惊飞,鸟飞处留一玉函,内装玉钗一对,武帝得之,从此这座山便被称为玉函山。坡顶有庙,庙前立清康熙年间石碑一块。北坡的山峪里翠柏长青,建有安息园,我的一位亲人亦安息于此。

小清河

源自济南古人开,

一脉通达百水排。

莫道无波也无浪,

舟楫几曾走东海。

小清河源于济南西郊睦里闸,纳玉符河下游分流之水,又汇市内诸泉而成。流经历城、章丘、邹平等地,由寿光的羊角沟入海。该河唐以前为济水残渠,金时刘豫疏导入海。元于钦《齐乘》曰:“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伪齐刘豫乃导之东行,为小清河。”明刘敕《历乘》载:“小清河,水出大明湖,环城而东,合黑虎泉诸泉之水,东北绕华不注山,经章丘、邹平、新城诸县入海。此刘豫之运河,今迷其故道。”

解放阁

血战声色铸高标,

半入城魂半入霄。

最喜柳深泉流急,

画舫载歌逐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