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加措活佛人生智慧三部曲(套装共3册)
60228300000006

第6章 人生是一场修行

拥有未必就是充盈

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权力,不得不放走机遇,甚至不得不抛弃爱情。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得到,所以,在生活中应该学会放弃。不想丢掉我们手中的东西,却又想要拿起更多的东西。拿得起就得放得下,只有放得下,才能将该拿得起的东西更好地握住,才能抓住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

佛教总是讲布施,过去说布施更多的是精神的布施,当然这也非常重要,我们的终极目标还是精神的布施。但是现在所有的人都更关注一件事情,那就是物质,所以我们佛家必须学会与时俱进,来通过物质去布施,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我发起过一些慈善活动,比如“温暖玉树一雪中送炭”。那是玉树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前夕,玉树的灾民都住在救灾帐篷里,很冷,我们就号召大家为玉树灾民送温暖,每一户送一吨煤,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的春节。后来是“情系盈江一爱心书包”,给盈江地震灾区的学生送书包和学习用具。短短的时间里,在大家的爱心传递下,四万多个灾区学生背上了新书包。确实,对于一个城市里的孩子来说,一个书包不算什么;但对于刚刚经历过大灾难,本身家庭就不算富足的孩子来说,一个书包、一个铅笔盒,也许就可以扫去他们心中的阴霾,让笑容重新在他们的脸上绽放。后来我们又做了一个叫“慈爱轮椅”的活动,我们将一万辆轮椅送到了一万户家中有残疾人的贫困家庭,在那一刻,我们看到了这个轮椅带给他们的希望。

一个有追求的人,或许一生都要奔波在路上,无论是为了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忙碌,还是为了心灵的解脱而探索,都是为了获得。可我们想过没有,我们真需要两套以上的住房吗?真的需要很多辆车吗?这种数量的增加,是否就是我们心底所渴望的极乐?外物带来的只是虚假的荣耀,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坦然。我并不觉得一个富豪就一定会比一个穷人过得快乐。如果某种得到会伴随着心理上的不安,还不如失去的好。拥有并不一定就是幸福,失去的未必就是不快乐。很多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从结果来看,却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一生碌碌、不可终日相比,这种一直走下去的态度是我最为推崇的。时间有着永恒的执着魔力,它会洗涤荡尽世间所有的虚无,只有经受住时间的洗礼,不改本色,人生才会历久弥香。

别把心底的美好榨干

人生再多的幸运,再多的不幸,都是曾经,都是过去,一如窗外的雨,淋过,湿过,走了,远了。曾经的美好留于心底,曾经的悲伤置于脑后,不恋,不恨。学会忘记,懂得放弃,人生总是从告别中走向明天。悄悄告诉自己,没事的,一切皆如此,漫漫人生,淡然对待,一切也都会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

如果不忘记许多,

人生将无法再继续。

有人说:“师父,看到您的时候我就忘记了伤痛和苦恼。”我说:“这是对的,人的一生太短暂,有太多不能承受的东西,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

每一个人都经历了太多的苦乐悲欢,有着太多的幸与不幸。人生就是一次长途跋涉,能够遇到什么,是无法预料的,唯有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才可以抵抗住世间的种种风波与诱惑。学会忘记,才能懂得放弃。世间之事,无论是美若琉璃,还是清风苦雨,都不可能成为人生的常态,告别过去,才能更好地安于当下。

人生本就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曾经的过往,就如同车窗外的风雨,不能因为惧怕被淋湿,就拒绝前行。昨天的悔恨不能解决今天或者明天的任何问题。淡然地面对曾经的失意和窘迫,不要把明日黄花当作眼前的美景,也不要让流逝在身后的云烟占据心头。

昨日的坎坷和风雨,不恨;过去的成功和美好,不恋。漫漫人生本就如此,只要淡然面对,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得到过,失去过,仿徨过,无奈过,用淡忘的智慧让自己洒脱一点,就会看到更加美好的风光。告别经历过的坎坷和苦难,不要掩面叹息,也不必伤感挂怀,不然,就只能永远停留在昨天。

忘记花开的喜悦,忘记花落的叹息。安静,超然。

生命无常,内心柔韧

有些事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要发生;有些人不论我们喜欢不喜欢,都要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所有事、所有人,都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愿意也好,不喜欢也罢,该来的都会来,该到的都会到,没有选择,没有逃避。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就是相处,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一切,用善良感染生活、感染人生。

不管是怎样的事情,都请安静地接受吧!

勇敢地、大胆地,而且永远微笑!

也许人生从来都不会因人的意志而有丝毫改变,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都会毫不停留地发生。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境遇十之八九都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每时每刻都要面对挫折、困境和失败,其实这些都是上天对我们的考验,也是人生当中一种必然的存在,并且人都是在种种考验中从成长奔向成熟的。

接受,并不是甘于认命,而是主动以平和的心态承担起来,为将来的改变做好准备。一味地逃避,不仅会误人误己,还会失去磨炼自己的机会。很多不能让人满意的人或者事,在以不可改变的状态降临之时,这本身就是一种考验、一种磨炼。我们要学会与磨炼相处,并且渐渐习惯。

在那些大灾难中,很多勇于接受的人们,他们没有嗔恨,没有恐惧,只是默默地为明天的生活做着准备,并且以善良而又向上的心态感染着别人,照亮了人生。

佛说的“无常”是指事物不会因为个体的喜欢或者不喜欢而有丝毫改变。圆满本就是一个不断接受、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过程。面对这些的时候,就应该勇敢地接纳,如同大海接受河流来充实自己一样。做好自己,欢喜必会源源不尽。

只笑自己看不穿

与我们相处最多的人其实是自己,可是多少人能正确认识自己呢?只有知道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如果我们常常以诚恳、虚心的态度听听身边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坦然面对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去改变,人生一定会简单、灿烂。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在了解佛之前,

人,必须先了解自己。

佛曰:“天地并生,物我为一。”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很少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难有“自知之明”。

对于自我认知的缺乏,更多来自人们的自卑或者自负的心理暗示,缺少了对自己的审视、发现和反省的机会,甚至时常被自己所蒙蔽。

在不断地躬身自省当中,人可以不断地修正自我,可以不断地充实自我。以真诚而又谦虚的心态,仔细聆听身边的人对“自我”的看法,感受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更多需要改进之处。坦然面对自身的种种不足,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改正,就可以通透地明白自我的意义,履行自我的责任,更好地改善自我,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只有知道了自身的长处与不足,才能避免内心世界的膨胀和萎缩,才能得到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进一步提升。

正确地认识自我,不仅是一种卓然的能力,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世间为何多苦恼?只因不识自我。

真正的悲哀是对自己的放纵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路上奔跑,一直在追逐那仿佛永远达不到的目标,很累很辛苦。但只要我们稍微停下来回头看看,也许会发现当初的目标早已在身后了,而且引诱我们的是不断升级的欲望。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连着一个,永远都不可能满足。而真正可悲的是:人们永远都会为自己的欲望找到借口。

人生是只能出发一次的旅程,

我们其实一直在路上。

如果只能携带两件行李,

我愿是无畏与无执。

如果只能有一个牵挂,

那一定是众生。

在我的理解当中,人的一生就好像一盏酥油灯,欲望则是灯光。当灯火燃烧得太过剧烈之时,酥油就会枯竭。人的欲望,可谓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比如说人口渴了要喝水,肚子饿了要吃饭,这些都是欲望,能禁止得了吗?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禁止,因为这些都是正欲。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正欲,才能奋发图强,才能推动事业和生活的发展,不过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无欲则刚”。当人们在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之后,通常都不会停下脚步,而是被各种诱因所迷惑,变得不知满足,并且轻易地就能为放纵的欲望找到借口,这是非常可悲的。

层出不穷的欲望就是一片光怪陆离的茫茫苦海,无边无际之后才是彼岸。被过分的欲望所折磨的人,注定是不快乐的。放弃对某种欲望的追求,才能脱离苦海,才能离开滋生烦恼的土壤。

若能把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时停下追逐的脚步回头看看,就能很好地驾驭它们。

有所求,并求之有度,才不会迷失自我。

人生需要放手

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放手的。曾经以为不能放手的东西,只是生命瞬间的一块跳板;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一切就变得更精彩。人在跳板上,最痛苦的不是跳下的那一刻,而是跳下之前,心里的挣扎、犹豫、无助无法向别人倾诉,闭上眼睛,鼓起勇气,跳了,就过去了。

生命当中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也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勇于放手。

永不放弃的坚守确实顽强,但明智的放手也并不代表懦弱,而是洞察万物规律和自身条件之后的理性选择,也是另外一种坚守。放手和坚守一样,对一个生命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它闪耀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

当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探索之时,会遇到岔道,若是在岔道前有太多的犹豫和不舍,则会停滞不前。很多看起来不能放手的东西,只不过是生命中的一个瞬间,是一个过渡。并不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放手的勇气,对曾经迷恋的果实放手,才能体验到豁达人生的独有境界。

一个人站在过渡的跳板上,在犹豫是不是该放弃之时,才是最痛苦的。因为你始终在分析利害,权衡得失。在决定是不是跳过“放手的跳板”之时,其实并没有那么艰难,只需要鼓起勇气,闭上眼睛,轻轻一跃。放手不是深渊,而是一尺之水,一带而过。对于内心的修行而言,这简简单单的一带而过就是一次飞跃。

固执地认为不能放手的东西,未必真的不能放手,不能放下的仅仅是我们内心中的挣扎和犹豫。当我们放下手中那片瑰丽的云彩之时,得到的将是蔚蓝的天空。放手是解开心灵枷锁的钥匙,经历过一次,便是一次人生的升华。放手,是大智慧,需要大勇气。

接受无常的考验

人生最大的勇气不是不惧怕死亡,而是坚强地活着,勇敢地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和考验!谁也没有能力去改写历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当下,接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种种考验。时间会毫不留情地把一切毫无痕迹地带走,留给我们的只是回忆!我们无法留住自己想要的,赶走不喜欢的,我们只有学会珍惜、满足和面对。

不分别过去,

不执着未来,

不戏论现在。

舅舅是个修行的人,给我讲过很多修行者和菩萨的故事,并且要我不多想过去,不担心未来,要我学会把握住当下。后来我遇到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很多都是被过去的种种所困扰,对未来很迷茫。对此,我总是笑而不语,等他们说完,我会问他们:你打算怎么办?

人生长夜,宇宙黑暗,三界火宅,众苦煎迫。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过去预知未来,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把握住当下。人这一生,最大的勇气不是无惧死亡,而是坚强而又坚韧地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考验。过去的已经过去,来不及懊悔和挽留,时间会把一切都带走。未来还没有到来,我们无法预知,更不能强求。

活在当下的人们可以缅怀过去,却始终要和过去分别;可以憧憬未来,却不能执着于未来,因为只有当下才是最真实的,又是最难以把握的,看似唾手可得,却又稍纵即逝。

“活在当下”不仅是一句禅语,更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无悔、无忧的平和。不对未来“高瞻远瞩”地做无谓的猜测,不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做无意义的担忧;不把过去的痛苦和苦涩再品尝一次,而把过去当作昨日留下的幻影,能让我们在当下的压力和考验中更加自在。

珍惜过往,满足当下,面对未来。美好和幸福会在触手可及之处等你。

看远、看透与看淡

看远,才能览物于胸,只看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看透,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淡,不是不求进取,也不是无所作为,更不是没有追求,而是平和与宁静,坦然和安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离尘嚣远一点,离自然近一点,淡泊就在其中。年轻时看远,中年时看透,年老时看淡!

上师曾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与世无争才是大境界、大智慧。可总有人觉得“等我有了金钱、地位”之后也可以做到与世无争,现在的我正在努力拼搏,还放不下,其实这是错误的。名利是人生必然要遇到的关口,肆意追逐者众,淡泊对待者少。那些绞尽脑汁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的人,他们的一生注定都无法摆脱担忧和惊惧、浮躁与烦恼。普通人虽然难以拥有上师那样的大境界,但可以活得坦然平和。

面对名缰利锁,年轻人更需要往远处看,看过山外的山、天外的天,就不会那么急功近利地抱定功利之心,自己才能活得更加自在宽博。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之后,人到中年就会看得更加通透,懂得顺势而为,变得温良恭谦、仁厚大度。到了老年则应该看淡,甘于寂寞,不求闻达。

淡泊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心境,更是超脱尘世的豁达,是领悟人生、参透世界之后的一种从容,是辛苦修行之后的大彻大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让自己不再虚伪,也不需要圆滑,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达到平静宁和的境界。面对万事万物,坦然安详,才不会被俗世繁华中的浮躁和纷扰所诱惑,才可以心境清明,不染尘埃。

即便置身风雨也要内心明媚

当我们明白人生和自我都不是用来战胜而是用来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有些东西并不合理,但是必须相信;有些东西并不牢固,但是必须依靠。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地向前。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悦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

人生是一匹马,

轻快而健壮。

人,要像骑手那样大胆而细心。

人生并非完美,众生每日德业兼修,就是在力求尽善尽美。在逐渐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明白人生和自我不是用来战胜的,而是要学会与之相处。

一切苦痛皆源自执着,但无执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做到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修行。无执之人,不会有一定要放弃什么或者战胜什么的想法,他们能够与世间的一切和平相处。很多事物的存在是不是合理,都无须介怀,只有学会驾驭生活,才不会随波逐流。

剔透的美玉,需要经过自然界长期而又持久的孕育,同样,只有被不断雕琢与磨砺,心才会更加纯净。领悟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对待我们所受的苦,明白苦难存在的意义,从而不再自怜自卑、怨天尤人。

驾驭自己,驾驭生活,即便面对重重艰难,也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前行,这如同鸟儿若不能牢牢控制翅膀,就飞不上高空。哪怕生活波涛汹涌,也应牢牢驾驭,满怀信心地走下去。真正掌握了、驾驭了,才会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就算置身风雨,内心也必是一片明媚;反之,就算晴空万里,内心也早就湿透了。

宽容是佛性的光辉

选择将什么装进自己心里,是人生的一门学问。心里装着别人的错误,就会用放大镜到处挑毛病,一再地折磨他人,也无利于自己;心里装着善良、宽容、感恩,生命就会充满阳光,他人的一切不好,会在你博大的胸怀中瓦解冰消。所以,人生是苦是乐,关键看你喜欢与什么相伴。

小时候,智慧的姨妈曾经说:“天之所以无边无际,是因为宽;地之所以承载万物,是因为容。”这是宽容给我比较早的印象。我的上师曾经不止一次地对我说,佛是宽容的,佛法也是宽容的,人人都可以学习,哪怕根本不是用佛教的名义,也可以学习。对此,我深信不疑。

天是宽容的,地是宽容的,佛也是宽容的。放大别人的缺陷和错误,不能以欣赏的目光看待他人,这不仅无利于自己,也是在折磨他人。宽容,本身是一种美丽而祥和的境界,容忍别人也是对自己的大度。

只看到别人的错误,除了证明自己的狭隘之外,并没有任何益处。内心充满宽容的光辉,用善良的目光去对待他人的不足,不仅仅可以收获他人的感恩,更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

容忍那些不足的、不完美的,对那些自己认为不好的人和事宽容,会让胸襟变得宽广,可以让心灵充满阳光,一切狭隘的、短视的东西都会消失,人性中的弱点也会在宽广的胸怀中得到净化。

人,并不完美,人生也不总是喜悦。是用挑剔的眼神死死盯着别人的缺陷,还是以宽容的心态理解他人的短处,是对自我心灵的一次检验。人生的美好与否,关键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

宽容是智慧的体现,是佛性的光辉。

强大的自我是一切修持的根本

这一生,除了自己,谁也不能对我们负责,所以,我们一定要将自己修炼得强大。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做出好的决定。养成自己思考的习惯,不要随意附和别人,大胆地承担失败的后果。其实,凡事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只要我们今天做得比昨天好,我们就应该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掌加油!

我们不应贪执犹如闪电般的此生安乐,

否则到自己衰老时就会后悔没有修持善法。

以上师的言教去依教奉行,将来就会获得安乐。

若我们现在没有精进修持,就跟疯狂的人没有多大的差别,这真是非常遗憾。

法王如意宝的话不仅教导世人要精进修行,还给人们指明了人生方向。在这个世界上,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才是最可靠的,别人的天空我们也撑不起。把自己修炼得强大,即使微不足道,我们的人生也不会变得苍白单调。我们不是人生的观众,切莫在别人的世界里旅行。

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就是人生最好的编导,相信自己可以自由地安排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演绎出最辉煌的灿烂。此外,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即便是面对失意和挫折,也不要盲目附和别人,要始终保持心灵和精神上的独立。我们要有主见和信念,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坚持格守这种需要,胜而不骄,败亦不馁。无论成功或者是失败,都要勇敢地承担。

始终如一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足够强大,失意便不可怕,挫折也不会让人忧伤。精神上的强大,可以让我们面带微笑,步履坚定,生命不同凡响。

当失意和苦难如烟尘一般飘散之时,你会豁然发现,不论是人还是事,只要认认真真做过了,一切都不会太难。也许我们的人生并不宏大,微如草芥,但只要生机勃勃,总有一天可以冲破顽石,自由生长。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即便是写满了悲欢离合的人生之旅,没有江河的奔腾,也可以一点一滴汇集起来,水滴石穿。

努力奋斗就是自我修行

人生一定要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与其要求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不如磨炼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只有努力了才可能拥有,就算是最终没能实现梦想,也不会有太多的遗憾。往往最美的不是成功的那一刻,而是那段努力奋斗的过程。

人生就是从生到死的一个存在过程,这种看法虽然没有错,但也不是完全正确,人生是以生为初始,却不是以死为终结。人归于净土之后,还可以留下很多东西,还可以继续影响他人,比如说我们的精神。

面对纷纭的事物,面对飞逝的时光,人们往往会生出无助、迷茫甚至壮志难酬的负面情绪。与其这样感慨,还不如抓住宝贵光阴,凭努力积极进取。

努力是把人生从理想化为现实的关键。无论是入世还是出世,只有努力磨炼自己,才能让生命更加富足。努力,是一种面对人生的精神状态,不论我们的人生是平凡的还是伟大的,不论我们的生活是失意的还是苦闷的,如果连努力实现想法的愿望都没有了,纵然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生命难得完美,总会有各种遗憾,但这并不意味着失败,也不是一无所得,因为在追求生命完美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成熟,收获了坚韧和理智,这是仅属于自己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心存感激。

努力,可以把不满变成进取,把失败化为坚强,可以把一时的失意酝酿成前行的动力。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达到某种高度,也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某种成就,但我们却可以用努力来证明自己并没有被惊涛骇浪吞没,而是一直在抗争,一直发出不屈的呐喊。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二整个人生旅途,最亮丽的风景不是实现梦想获得成功时那一刻的闪光,而是努力奋斗过程中留下的那一道道风华。

随性而存,知命无忧

我们少年时渴望成年的自由,中年时却怀念童年的纯真。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满足自己的现状,而又无力去改变。不管这个世界给了我们怎样的深奥和滋味,但每一天也都要真实地度过。内心的反抗、言行的顺从、纠结的矛盾与明智的决定,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追求人生的完美而自我挽救。人生有穷达,知命则无忧。

时间的威严就在于从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做丝毫的停留,它从不为我们的成功而微笑,更不为我们的失败而叹息,只是匆匆地走过。在时光悄无声息地流逝中,我们也被无形的大手推着向前,从渴望成年的少年,到了回想童年的中年。我们的人生就在这时光中颠簸、踌躇,在高峰低谷、山高水长中挣扎、取舍。人们的内心极力想要反抗这个世界带来的风雨,却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渐渐顺从。很多时候,常人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去存在,不得不在纠结和理智中做出选择、做出决定。

今天经历的一切,必然成为明天的回忆。当青丝被时光染白,当岁月在我们的脸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我们也就渐渐醒悟了,原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并不完美的人生更加完美。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是徒劳的,但我们依然在做,因为这是唯一的自我挽救。

不再纠结于有穷尽的人生,知命则无忧。

执着是一种负担

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这是很多人纠结的难题。该得到的,不要错过;该失去的,洒脱地放弃。过多的在乎会将人生的乐趣减半,看淡了,一切也就释然了。执着其实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苦楚,计较太多,得失就成了一种羁绊,迷失得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放弃,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我们以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

在人生旅途中,

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而是和得失无关被你紧握在手中的美好。

人生中的得失是让很多人纠结的难题。世界上有无数的牢笼,而真正让我们困于其中的正是自己的心,以得失为牢把自己羁绊住了。

在意得越多,越会被外界的浮光掠影所迷惑,以至于乱了心神,把得与失编织成一团乱麻,让自己走不出来。得失很简单,该得到的就要抓住,该失去的就应该潇洒地放手。总是在患得患失之间徘徊,反而让人成了得失的俘虏,生活也会被得失的权衡所占据。看淡一些,做到“心无增减,得失随缘”,一切也就释然了。

人生路上,失去从来就不是穷途末路,而是该转弯了。过分地执着于得失,只能让我们背负起难以承受的包袱,带着这些上路,再强壮的人也很难走得太远。能够做到断、舍、离,生命的空间会更加宽阔。

看淡得失,并非是麻木不仁,也不是以消极的态度遁世而出,而是以豁达、洒脱的心态面向更加宽广的生活。不管怎样的生活,都值得原谅,我们终将与这个世界握手言和。

只有把桨朝后划,船才会往前行

人生需要沉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反思,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完美;人生需要积累,只有常回头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华。向前看是梦想,是目标;向后看是结果,是修正。有多少事,如果当初回头看看,就会做得更好;有多少人,如果能回头一看,就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回头,身后其实也写着前进的路。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是布袋和尚的一首诗。几句简单而又直白的生活话语,就把佛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上师也曾经对我说起过同样的道理,也是用了很浅显的例子。

上师问:“水盆中有什么?”

我答:“水盆中有月亮。”

上师说:“既然水中有明月,又何必抬头看天空?”

梦想与目标确实是在前方,但有很多人和事,需要我们停下匆匆的脚步回头多看几眼。境地不同、时间不同,回顾曾经走过的路途,别是一番滋味。反思让人沉淀,让人变得更加厚重,是一种让人觉醒的最佳途径,修行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调整方向,休整身心。

只有把桨朝后划,船才会往前行。人生当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回首。回头看,不是放弃前进,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前行。因为在我们身后,也写着前进的路。慢即是快,退则是进!

给灵魂照镜子,给心灵做体检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站不到远处去审视自己,最大的困难是无法战胜自己。成就往往喜欢眷顾那些虚怀若谷并能时常审视自己的人。审视自己,就是把自己放在旁观者的角度,打量自己、纠正自己、反思自己,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在生活、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所以,请时常审视自己,调整心态,努力做好当下!

一只眼睛观察世界,

一只眼睛审视自己。

世上最大的险阻从来都不是高山险峰,而是自我。阿育王最终皈依佛门,能够从一个暴君、一个征服者化为虔诚的佛门弟子,源于他见到了自己曾被权欲所蒙蔽的佛心。正确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是修行之人每天必备的功课。

自我审视,就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把自己全面铺开,从灵魂深处做一次检查,看到自己的本源和本性,看到自己的虚妄、卑劣,并且勇敢地将之抛弃,用挑剔的眼光重新定义自己,给自我一次照镜子的机会,审视自我的言行,审视自我的心态……在审视中一次次打量自己,纠正自己。

每一次自我审视,都是一次心灵的体检,都是一次自我沉淀的积累。在审视的过程中,堆积在心灵上的尘埃会被扫除,心境更加清澈通透。失意时审视自我,会发现灵魂上的沉沦;昂扬时审视自我,会看到人性中的骄狂。

不放纵自己,去除掉沉渣,才能生出更加透明的结晶。

不受伤不足以谈成长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将所有的遗憾一一弥补,这样的人生该多完美呀!可是没有经历过失去的遗憾,又怎么懂得珍惜呢?许多事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懂,也只有经历过许多的人才明白该以一颗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不要计较这一路走来的苦与痛,要感恩昨天的经历,追逐明天的幸福。

很多人提及逝去的时光,总会想起许许多多曾经的遗憾,并且期待可以回到过去,将曾经的经历再经历一次,以修正不足,达到完美的境地。这种想法是痴妄的,与其这样想,不如去考虑未来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这种情形再次出现。而且过去的那些你现在觉得不堪的经历未必就没有价值,反而正是因为有了它,今日的你才得以知晓自己的过失与短板在何处。

很多人和事,只有失去了,只有遗憾了,才会懂得其宝贵之处。所以不必刻意强求如何弥补,只要它的存在能够让我们为鉴,让我们成长,这就足够了。

生活的真谛,就是不断吐故纳新、不断完善的过程。不再执着于昨天经历的苦痛和哀伤,不仅仅是大胸怀,也是大境界,是修养心灵之后得来的坦然,是佛性对人性的滋养。

所以,对昨日经历的种种应心怀感恩,而不是常执痴怨。感恩昨天的风和雨,感恩曾经的坎坷和磨难,这一切让今天的我们变得成熟,让我们体验到了最真切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