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二部:贞观长歌
6024300000020

第20章 人心! (1)

一直碰壁的建成和元吉不会想到,在他们大张旗鼓挖秦王府墙角的同时,秦王李世民也不动声色地挖起了他们墙角。与建成、元吉不同的是,他的目标很小,行动同样低调,他所挖的人物在太子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就是这个小人物的一个消息,让李世民迎来了一生的重要转机!这个人物先暂且不提,稍后他将登上历史的舞台。回过头来还是来说秦王府的那些人,这些人在武德七年到九年的日子并不好过。武将要么被挖墙角,要么受到各种莫名其妙的处分;而文官呢?日子也不好过!秦王的“十八学士“并没有维持多久,这些人陆陆续续被以各种名义调走,人才流失让李世民叫苦连天,不知所措,无奈之下,求计于房玄龄。房玄龄微微一笑,对李世民说了这样一句话:“王府虽然走的人很多,那都没什么好可惜的。杜如晦这个人有大才!要是大王只想镇守一方做个王爷,那你用不着他;若是大王想君临天下,那就得倚靠此人了。“经此推荐,杜如晦一跃成为李世民的重要幕僚,秦王府的重大谋略都是由房玄龄和杜如晦参谋做出,这两个人是李世民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

然而左膀右臂到现在也成了太子建成的眼中钉,建成谓元吉说:“秦王府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的谋略还算厉害!“随即又给李渊打了一个小报告,李渊很快批示:将此二人赶出秦王府,非皇命不得再进!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了!我为鱼肉,人为刀俎,粗人樊哙都知道鸿门宴的危局,秦王府的牛人们何尝不知道王府的危局。其实,在许久之前,房玄龄与长孙无忌已经看到了危局,两个人还有过一次深谈。那时房玄龄担任行台考功郎中,而长孙无忌担任比部郎中,两个人以往关于时局谈论的并不多,而随着危局逼近,两个自视甚高的人终于走到了一起。房玄龄说:“现在矛盾激化了,要是对方发难,我们肯定大败。不如让秦王直接掌握废立大权!如今已经没什么退路了!“长孙无忌说:“我早就这么想了,只不过不说而已。你现在说的正合我的心意!“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已经看透了皇子争斗的危局,而这个危局在老皇帝李渊那里无药可解,而李世民倒是有解开的可能,这种可能就是行周公之事,说白了就是将废立大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两人亲密无间,这种重大的事情只能让长孙无忌先试探一下,然后房玄龄这样的外人才能卷入。长孙无忌入内与李世民交了底,这一交底让李世民顿时紧张了起来。其实自己掌握废立之事他自己也曾经想过,然而念头仅仅一闪而过,不敢往深里想,毕竟那意味着大逆不道。听长孙无忌再次提起,李世民发现,废立之事已经成了华山一条道,自己即便想绕开也绕不开了。要么杀人,要么被杀,李世民有第三条路可选吗?重大的事情还是听听房玄龄的意见。李世民召来了房玄龄,房玄龄什么态度呢?当然跟长孙无忌说的一样。房玄龄说:“大王你战功盖世,继承大业理所当然,不用再犹豫了!“到了这个时候,诛杀建成和元吉已经提上了台面,李世民既没有完全肯定,也没有完全否定,因为他实在找不出第三条道路可走。此时另外一个关键的人物也加入到游说的队伍,这个人就是房玄龄的老搭档杜如晦,自此三人口调一致,总之一句话,“要么杀人,要么被杀“。

房玄龄和杜如晦被扫地出门之后,原来的铁三角只剩下长孙无忌一人,不过长孙无忌还是很快找到了同道中人,这些人都是谁呢?分别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侯君集以及老相识尉迟敬德等,这些人的工作就是日夜不停奉劝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然而李世民还是犹豫未决,又求计于灵州大都督李靖,李靖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表态。随后问计于行军总管李世积,李世积同样如此,不置可否。李靖和李世积是聪明的,手握兵权的大将万万不能卷入皇子纷争。一旦卷入,凶多吉少,押宝成功或许荣耀一生,押宝失败必定是灭族之罪,说到底大将不能与皇子走得太近。保持中立,最终你会赢得每一方的尊重!根据《资治通鉴》记载,李靖、李世积缄口不言保持中立。同时也有权威史料记载李靖、李世积向李世民表示过忠心。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李靖和李世积没有直接参与过玄武门之变,而在李世民登基后,两个人都得到了重用。从这个结果来看,两人在关键时刻应该向李世民表过忠心。一方摩拳擦掌,一方磨刀霍霍,双方的天平总有一天会打破,这一天来了。同大唐开国一样,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导火索还是跟东突厥有关。

就在秦王跟太子双方暗战升级的同时,不受欢迎的邻居东突厥人又来了。这一次东突厥将军阿史那郁射设率数万骑兵南下黄河河套,进入唐朝境内,包围乌城(陕西省定边县南),战争一触即发!按照惯例,如此规模的大战一般需要李世民出马。然而就在李世民在府中等待李渊征召的同时,太子李建成在李渊面前推荐的却是另外一个人:齐王李元吉!耳根一向偏软的李渊同意了太子的提议,随即命李元吉督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救乌城。帅位被抢,李世民心中不太痛快,然而父皇已经下令,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令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元吉在父亲李渊面前又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叔宝等与之偕行,简阅秦王帐下精锐之士以益元吉军。李世民顿时明白了一个成语:釜底抽薪。此时的李世民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也更加清楚这四个字的分量,这分明是要把他放在案板上乱剁!房玄龄、杜如晦被扫地出门,四员猛将再被抽走,精锐士兵被抽调。

如果真是这样,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只是一个寓公,一个匹夫而已,届时太子建成要对付他比对付一窝蚂蚁都简单!怎么办?遵命还是抗命?是抗争还是顺从呢?就在李世民犹豫不定时,一个神秘人物来到了秦王府,这个人就是李世民先前在东宫挖的墙角,这个人的品级很低,只是一个从七品,官职也不大,率更丞。这个人叫王晊,此时已经被李世民挖墙角成了秦王府安插在东宫的“无间道“,现在王“无间道“传来了一个令李世民无比震惊的消息,正是这个消息,引爆了长安上空的火药桶。王晊密告李世民说:“太子跟齐王商量过了,明天饯行的时候把你杀了,然后再把你的将军用计玩杀。事后就率军逼宫,谁敢不服?“这个消息表明,太子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准备在饯行之时动手除掉李世民,随即向老爹李渊逼宫,顺便将尉迟敬德等人一起坑杀,一了百了!狠!狠!狠!怎一个狠字了得!李世民将王咥的话一一告诉了长孙无忌等人,秦王府一下炸了锅,长孙无忌等随即力劝李世民先事图之。李世民叹说:“骨肉相残,我不忍心。不如咱们先等等。要是他们真的造反,咱们再去讨伐。“(后发制人)闻听此言,尉迟敬德说:“谁不怕死?现在大家把命交给你都是天意。

现在大祸临头了,大王你还不担心。我虽然出身低微,但也不会束手就擒,到时候我就走了。“(将上一军)尉迟敬德话音刚落,长孙无忌说:“不听敬德的话,我们败定了。敬德走的话,我也会离开的。“(再将一军)尉迟敬德与长孙无忌都不同意李世民的后发制人,他们全都主张先下手为强,末了还给李世民下了最后通牒:你如果不先下手,我们这些人就不管你了,我们各自逃命,你自己留下来等死吧!面对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的摊牌,李世民急忙阻止,“我的意见你们也不能全部推翻,你们再研究一下,看看有没有更为稳妥的方法!“稳妥?刀架在脖子上,到哪里找稳妥呢?尉迟敬德说:“王今处事有疑,非智也;临难不决,非勇也。且大王素所畜养勇士八百馀人,在外者今已入宫,擐甲执兵,事势已成,大王安得已乎!“尉迟敬德的意思是责怪李世民不智不勇,进而摊牌说,即使你秦王想息事宁人,你手下那磨刀霍霍的八百勇士答应吗?他们手里的刀答应吗?都不会答应!李世民还在犹豫,他很清楚迈出这一步将有多难,而一旦迈出这一步,就再也不能回头。成功,则残杀兄弟,逼父退位;失败,则身首异处,落得乱臣贼子的永世骂名。

世界上有比这更难做的选择题吗?看李世民下不了决心,长孙无忌们继续着自己的游说:“何况李元吉也不是省油的灯,只怕将来他也会造太子的反。他与太子用计陷害大王您,然后齐王再用计构陷太子,那时天下就乱了。“长孙无忌们的说服还是很有技巧的,他们拉出了李元吉这个话题,进而就增加了说服的力度。在他们看来,即使李世民有“舍身饲虎“的精神,同样也挡不住李元吉的虎狼之心。因为李元吉明帮太子,实际却暗藏祸心,一旦李世民被除,李建成也不会幸免。届时大唐江山将会落到一个暴戾只好打猎的君主之手,那将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看李世民已经有所动心,长孙无忌又拿出了一个更有说服力的案例,舜!根据《史记》记载,舜在继位之前不受老爹和继母待见,老爹和继母都希望舜的弟弟为王,因此千方百计想置舜于死地,两次险些得手。一次舜正在挖井,老爹和继母在上面动了手脚,把井给填死了,不出意外的话,舜就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