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这个小国有点浑。说起吐谷浑,这个小国与中原政权的渊源太长了,这个小国自从建立之日起就跟中原政权纠缠不清。他们对付中原政权的方法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概括起来十个字,“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别看这十个字很简单,但对吐谷浑很实用。隋大业五年(公元610年),杨广采用狗咬狗的方法命令铁勒汗国将吐谷浑打得大败,随后吐谷浑向隋投降。由于前往受降的宇文述阵容过于强大,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害怕对自己不利转而率军逃跑不再投降,结果又被宇文述一顿痛打。然而,吐谷浑的生存能力太强了,随后杨广集合四路大军对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进行围剿。结果又让慕容伏允从缝隙中钻了出去,不过老家已经回不去了,因为杨广已经将吐谷浑故地设立成西海、河源等四郡,并安排全国罪犯集中到这里参与大开发。已经没有立锥之地的慕容伏允从此过上了流浪生活。都说野百合也有春天,其实吐谷浑同样有春天。几年之后,隋朝天下大乱,无暇西顾,慕容伏允重新回到故地,重打锣鼓新开张,正式重装营业。一转眼,又过去了很多年。
在这期间,隋朝灭亡,唐朝兴立,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慕容伏允接连送走了两茬皇帝,这第三茬就迎来了李世民。常言说,人都是会变的,可这句话用在慕容伏允身上就不合适,这个老家伙,这么多年过去了,风格居然一点都没有改变。对于唐朝,慕容伏允的方法与对付隋朝的方法一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上贡,一手抓骚扰,两不耽误。贞观初年,慕容伏允先派使节到唐朝进贡,言辞极其谦卑,态度极其诚恳,顺服的样子很招人疼。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进贡的使节还没有回去,慕容伏允的部队已经对唐朝的鄯州地区(今青海省乐都县)发动了攻击,一番劫掠之后扬长而去。一手上贡,一手骚扰,到底唱的是哪出啊?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呢?很快李世民的钦差来到了吐谷浑,对慕容伏允进行质问,然而这个时候慕容伏允又恢复了乖孩子的面目,眼泪汪汪地指着天向钦差表示:误会,绝对是误会。当然,这套骗鬼的话已经没有人信了。不过信不信由你,说不说由他,反正嘴长在他鼻子下面。
对于李世民命他到长安晋见的征召,慕容伏允眼珠一转,又开始忽悠:“我是真想去,我又真去不了,我有病,真的有病!“小滑头他爹,老滑头。本着忽悠到底的原则,老滑头慕容伏允又让钦差给李世民带了个话:请赐公主给儿子慕容尊王配婚,现在皮球踢给了李世民,看你接不接招。接招,李世民焉能不接招。李世民也提出一个要求:让你儿子慕容尊王亲自到长安迎亲。皮球再次踢回给慕容伏允,老滑头,接招吧。这一次老滑头不接招了,索性没收皮球不跟李世民玩了。让儿子到长安迎亲,这分明是要拿我儿子当人质,春秋战国时这一招都玩滥了,猪才上这个当呢。皮球踢了半天,亲没提成,两家的关系又冷了下来。老骥伏枥的慕容伏允是注定不会消停的,就在求亲计划破产之后不久,吐谷浑的军队又一次出动了。这一次攻击的是兰州和廓州(今青海省化隆县),又是一次目标明确的抢劫,越老越不要脸了。此时老不要脸的慕容伏允其实已经老迈,汗国的实权落到受他宠信的高级幕僚天柱王手中。正是在天柱王的策动下,吐谷浑不断骚扰唐朝边界,劫掠不断。
即使李世民先后十次派使节交涉,吐谷浑依然我行我素,照抢不误,吃了秤砣。贞观八年六月,李世民决定把慕容伏允吃下的秤砣抠出来,是时候给他点颜色看看了,省得他老跟唐朝装色盲加流氓。李世民任命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为西海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将军樊兴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分别率军攻击吐谷浑。四个月后,段志玄对吐谷浑发起攻击,大败吐谷浑军。连续追杀八百余里,直到距离青海湖三十里处收兵。在段志玄的追杀下,吐谷浑军民驱赶马匹牛羊四散逃窜,狼狈不堪。然而,一场大胜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段志玄的大胜只是短暂地打击了吐谷浑的嚣张气焰,而善于折腾的慕容伏允却在这次大战中毫发无伤,只要这个人还在,对唐朝的骚扰就不会停止。果不其然,仅仅消停了一个月,吐谷浑的折腾又开始了,十一月十九日,吐谷浑军队攻击唐朝凉州(今甘肃武威)。显然,仅仅派段志玄领衔进行小规模是不行了,要想彻底解除吐谷浑这个后患,必须进行大会战了,这次大会战要让吐谷浑灭国,绝不反复。然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此时的李世民再也不会为兵力发愁,他发愁的是主帅的人选。
仔细一盘算,如此大规模的会战,适合的人选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唐朝第一名将李靖。李靖的生猛在前面已经提到过,最近的一次功绩可以追溯到贞观四年攻灭东突厥。不过从那之后,生猛的李靖为自己踩了刹车,起因是御史大夫萧瑀的一次弹劾。贞观四年五月,李靖得胜回朝,对东突厥作战的胜利让唐朝一雪多年之耻,更让太上皇李渊多了一份安慰:儿子比我强,让位也心甘了。然而就在唐朝上下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御史大夫萧瑀于五月二十三日上了一道奏疏,这道奏疏几乎让李靖跌入万丈深渊。奏疏指控李靖军纪败坏,攻陷东突厥颉利可汗王庭时放纵官兵大肆劫掠,致使金银财宝、珍玩古董被抢劫一空,李靖按律应军法处置。一边是得胜回朝,一边是军法处置,李靖无意中走在两个极端上。事实上,战后劫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潜规则。中国大历史中的无数名将都在默许甚至纵容战后劫掠,不为别的,只为保持所部的战斗力。
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当兵的收入很低,待遇很差,想要激励士兵奋勇杀敌,除了要有领袖魅力,更重要的还要给当兵的一个可望可及的盼头,而允许战后劫掠就是一个成本很低,见效很快的手段,无数名将屡试不爽。在李靖看来,战后劫掠其实情有可原,而在萧瑀看来,战后劫掠罪无可恕。李靖从维护士气考虑,萧瑀从道德层面考虑,两者没有绝对的对错,而评判权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中。可是萧瑀忘记了,李世民也带过兵,也打过仗,也当过大军统帅。多年的战场经验让李世民能够体谅李靖的苦衷,因此李世民阻止了萧瑀的弹劾,战后劫掠一事以后不要再提。李世民是聪明的,他深知“扬善于公廷归过于私室“的道理,对李靖这样的名将,在公开场合维护其形象是必须的,而在私下场合进行敲打也是必要的。在这次私下谈心时,李世民跟李靖聊起了隋朝名将史万岁。当年史万岁大破东突厥战功赫赫,然而刚回到朝廷就被当庭活活打死,理由仅仅是被控擅自与太子杨勇交往。提到史万岁,就是为了敲打李靖,颇具城府的李靖怎能不懂,急忙做起了自我检讨。
李世民的目的达到了,这时他又变得和颜悦色,说道:“你放心,我跟我姨姥爷(杨坚)不一样,我只记你的功,不记你的过!“谈话结束了,对李靖的敲打也结束了,然而这次谈话对李靖的影响是深远的,自此生猛的李靖给自己狠狠踩了一脚刹车,从此人生的字典里只有两个字:低调!贞观四年八月二十二日,李靖由兵部尚书升任尚书右仆射,有唐一代,“出将入相“正式拉开了序幕。其实严格而言,唐代出将入相第一人应该是李世民。武德年间,他出则是大军统帅,入则是大唐宰相,一度甚至高居尚书令。也正因为他曾经出任过尚书令,因而尚书令就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荣誉称号。在李世民之后,尚书令只授予过中兴重臣郭子仪,不过那时的尚书令已经是纯粹的荣誉称号了。回过头再来说李靖,用时任侍中的王珪的话说,李靖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然而这个文武全才在升任尚书右仆射后,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宫廷之上,这个尚书右仆射几乎成了一个准哑巴,“恂恂似不能言“,好像不会说话一样,这就是李靖,宫廷之上的李靖,入相后的李靖。李靖“恂恂似不能言“持续了四年,贞观八年十月,李靖以病重为由辞去尚书右仆射一职,改任特进(正二品,类似国务顾问一样的闲职),应享待遇一切照旧。
李世民附加规定,待病情减轻,每隔两到三天依然要参知政事。李靖真的有病吗?如果有,也是装的;如果有,不是在身上,而是在心里。在那个皇权高于一切的年代,绝不会允许任何威胁皇权的东西存在。李靖出将入相,风头无双,此时再不知避祸便是自取灭亡。所以从贞观四年开始,李靖一直在装,一直“恂恂似不能言“,一直“有病在身“,甚至一度“病重“,其实所有的一切只为了两个字,自保!现在到了贞观八年十一月,吐谷浑烽烟已起,大战在即,无论李世民还是李靖,他们都明白此次主帅的天然人选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李靖。
李世民是期待李靖出山的,毕竟他是目前唯一一个经历过无数大场面的大将。李世积勉强也可以,但跟李靖相比,他还嫩的很,况且他一直驻守并州,不能擅离。李靖会不会欣然出山呢?李世民在思考,李靖也在思考。出山,还是继续装病?这是摆在李靖面前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出山,很有可能迎来又一次大胜,那么离功高震主又进了一步;如果继续装病,那可能会让李世民处在无帅可用的境地,以他犀利的目光,难道会看不出李靖在装病避祸?罢,罢,罢,该你经历的一定要经历,躲是躲不过去的。为将者侍奉皇帝,除了要学会自保,更重要的是要让皇帝看到你的一颗赤胆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