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唐史并不如烟第二部:贞观长歌
6024300000050

第50章 李泰向左,李承乾向右 (1)

龙生九子,性格迥异。就在李承乾在东宫小天地享受堕落年华时,魏王李泰却从未停止追赶的脚步。在这几年里,李泰一方面忙于编撰鸿篇巨制的《括地志》,一方面忙于招贤纳士,扩大名声。经过几年的努力,成绩非常明显,父亲李世民给这个时期的李泰打上了大大的一个“优“。贞观十四年正月十六日,李泰家宅上下欢喜,这一天家中来了一位极为重要的客人,客人的名字叫李世民。古往今来,皇帝家庭贵为天下第一家庭,然而第一家庭因为有了第一两个字就与普通家庭有了极大的不同。普通家庭父亲到儿子家串门抬脚就进,不需要什么废话。而第一家庭的皇帝父亲到儿子家串门,那就不是普通的串门了,而是圣驾亲临,是有特殊意义的。这意味着皇帝父亲很看重你,很喜欢你,换句话说,你在政治上很有前途。现在,皇帝父亲李世民来到了政治上很有前途的李泰家宅,表面上是为了看看儿子的居住环境,实际上却是为了给李泰的脸上再贴上几块金,因为李世民的这次亲临不是空着手来的,而是带来一个大大的红包。这个红包很大,赏赐范围很广。李泰家住长安城里的长安县延康里,因此李世民给李泰的红包就重重的砸在了长安县的上空。

李世民在李泰家中宣布:赦免长安县死刑以下所有囚犯,托魏王李泰的福,现在你们自由了;免除延康里居民今年所有赋税,托魏王李泰的福,今年你们所有收入都是自己的,政府一分不收;按等级赏赐魏王府官属以及延康里老人,托魏王李泰的福,你们每个人都有红包。宣布完毕。用皇帝的酒浇李泰的块垒,父亲厚爱如此,李泰内心怎会没有涟漪?就在李世民用自己的酒浇李泰块垒的同时,太子李承乾依然一如既往,问题依旧。唯一的“贡献“就是当了一次张玄素的升迁垫脚石。李世民鉴于张玄素有不断讽谏太子的事迹,特擢升张玄素为银青光禄大夫,品级从三品,同时卸任太子右庶子,转而代理太子左庶子(太子宫政务署长)。蜘蛛侠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在张玄素看来,官职越大,责任越大,感到责任重大的张玄素从此更加用心,对太子李承乾的讽谏也更加不遗余力。说起来,也难为张玄素了,有李承乾这样不成器的太子,他需要讽谏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这一年,李承乾几乎不在东宫内坐朝,东宫的官员们几乎已经记不起上次在公开场合见到太子是什么时候,那么李承乾又在做什么呢?其实什么都没干,就是忙着跟宫内的美女们聊天嬉戏,毕竟对着美女要比对着张玄素那些官员们轻松的多。有轻松的,谁还去找那些厚重的?时间一长,张玄素看不下去了,再一次上书讽谏,在书中对李承乾又是苦口婆心,又是推心置腹,然而还是没用。你就是把自己掏成了比干,李承乾还是当没看见,眼不见,心不烦。不过张玄素讽谏的次数多了,李承乾也烦了,这个张老头成天唧唧歪歪干什么,也不管别人受得了受不了,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还真不知道他是谁。数天后,张玄素在深夜回家时遭遇蒙面人袭击,蒙面人手持大号马鞭对张玄素进行抽打,几乎致命。《旧唐书张玄素列传》称此次袭击是太子李承乾派家奴干的,不过事后李承乾并没有宣布对该事件负责。敢做不敢当,见了恐怖分子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吗?不敢承认的李承乾以为从此张玄素会消停一些,没想到这个老家伙骨头还很硬,尽管挨了一顿暴打,可性格居然一点没改,而且还“变本加厉“。不久之后,李承乾又一次出格了,居然在东宫内击鼓,而且鼓声很大,传播很广。

要知道东宫与李世民的居所只有二十几步,身为太子居然没事在东宫内击鼓玩,成何体统?急切之下的张玄素什么都顾不上了,直接冲到李承乾正在击鼓的阁子前,要求与李承乾面谈。眼前的李承乾依然温文尔雅,用心倾听,随即做痛心疾首状,当着张玄素的面取下刚才还在击打的鼓,亲手摧毁,并表示下不为例。多好的太子,从善如流,闻过能改,遗憾的是这只表面现象。为什么张玄素的讽谏在李承乾身上只收到广告的效果,却看不到疗效呢?原因还是出在李承乾身上。此时的李承乾就如同一个叛逆期少年遭遇网瘾,又是叛逆期,又是网瘾,神仙见了都得耸肩,然后深情地说一句“I'm sorry“。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李承乾在过早成人化的教育下成了双面人,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又遭遇了叛逆期,在叛逆期又有了各种嗜好。这些嗜好常人可以有,而唯独太子不能有,然而越是别人说不行的他偏偏要说行,这就是叛逆期青年的棱角,也是所谓的性格。过早成人化,双面人,叛逆期,不良嗜好,四者有其一已经足以影响李承乾的储君之位,然而偏偏他兼而有之,这可就要了亲命了。

贞观十五年,李承乾在叛逆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这一年他更加出格。为了修建东宫内的宫殿,李承乾征集大量农民充当差役。这一征集便是很长时间,时间长到耽误了应征农民的正常农耕,以至于这些农民错过了这一年的正常播种季节,要想播种,只能等来年了。如此一来,李承乾就犯了李世民最不愿意看到的错误。在李世民的眼中,农业立国,“不违农时“是为政者的红线,而太子李承乾却偏偏触及了这根红线。太子詹事于志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只能按下暂且不表。然而李承乾是注定不会消停的,不久之后他就迷恋上音乐,而且是正统人士所认定的那种“淫荡“音乐。估计不是雅乐的范畴,要么很世俗,要么很下里巴人,这些音乐平民百姓可以迷恋,而你,太子,储君,不可以。针对这两条,太子詹事于志宁上书讽谏,结果毫无成效。不甘心的于志宁没有放弃,他依然在努力,随后他又发现三件值得讽谏的事情:一、 李承乾宠信宦官;二、 东宫负责驾驭车马的差役已经半年没有轮休了;三、 李承乾没有经皇帝批准居然私自将突厥人达哥友接入东宫密谈。

于志宁又给李承乾上书讽谏,结果这一次情况居然有了转机,李承乾一改平时不管不顾的做法,很快做出了反应,这一次不再是涛声依旧。这一次是大发雷霆。大发雷霆之后的李承乾依然不解气,招呼手下叫来干将张思政、纥干承基,交给两人一个任务:干掉于志宁。张思政和纥干承基当夜潜入了于志宁家中,在那里他们看到了让他们终生难忘的一幕:一身素服的于志宁住在苫庐之中,按照祖制,这是孝子为父母守丧的标准模式。原来被夺情的于志宁一直在家中用这种方式为亡母守丧,身虽夺情,心依然忠孝。张思政和纥干承基尽管知道此行的任务是行刺,但他们更为于志宁的孝心感动,两人一对视,手当下就软了,没有惊动于志宁,两人悄悄地退了出来,垂头丧气的回东宫找李承乾复命。此时的李承乾已经平息了怒火,清醒之后的他知道,一旦于志宁被刺,自己万万脱不了干系,既然杀手无功而返,那就算了吧,这一页就算翻过去了。就在李承乾还在与张玄素、于志宁较劲的同时,魏王李泰已经成就了一项大大的功业,这个功业就是鸿篇巨制《括地志》。

《括地志》从贞观十二年开始编撰,历时四年,终于在贞观十六年(一说是贞观十五年)编撰完成。贞观十六年正月九日,李泰将完结的《括地志》呈现给李世民,李世民大喜过望,他早知道李泰能干,却没有想到李泰竟如此能干。贞观年间天下已经大治,皇子想获得战功基本不太可能了,而魏王李泰却独辟蹊径,从编书上为帝国立下了大大的功业,这个功业绝对不啻于战争年代的战功。为此,李世民特意下诏,在诏书中对李泰称赞有加,并且在诏书的最后,李世民写道:可赐物一万段,其书宜付秘阁。事倍功半,事半功倍,字数相同,顺序不同,然而背后的意义大不相同,其实一切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得法。不得法的李承乾事倍功半,得法的李泰事半功倍。李承乾的不得法与李泰的得法都被李世民看在了眼里,也在心里进行着悄悄的对比。他心里的天平究竟要往哪边偏,李承乾在猜测,李泰在猜测,大臣们也在猜测。随着李泰《括地志》的完成,李泰的美誉度也在节节高升。这时大臣们才恍然发现,原来这几年李泰魏王府获得的津贴居然要高于李承乾的东宫,这在以前实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