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6日,吵吵嚷嚷多年的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终于解开面纱。股东只有两个,那就是中国财政部跟财政部控股的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两个股东各持股50%。一直对中国银行业最后一块肥肉虎视眈眈的外资银行一下子傻眼了,这不是中国政府100%控股吗?
2年前,中国的经济学家、政府官员以及一些愤青年轻人义愤填膺声讨政府贱卖银行的时候,当时身为高盛掌门人的保尔森正在北京实施他的“汉克计划”,联手美国运通等集团,花37.8亿美元进入中国最大的银行工商银行。这也是保尔森在高盛实施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汉克计划”项目。
进入工商银行之后,保尔森向工商银行兜售了“7+1”战略合作项目,工商银行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产管理、不良贷款管理等都交给高盛指导,在40多次研讨会,10多次专题讲座后,高盛派到工商银行的专家们掌握了中国最大银行的全部核心机密。
农业银行也是高盛为首的欧美财团们一直盯着的肥肉,这也是中国四大商业银行最后的改革机会,更重要的是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点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几乎在中国的每一个乡镇都能看到农业银行的网点,在终端制胜的今天,农业银行的网点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农业银行也是保尔森当初跟中国官员接触过程中,一直纳入“汉克计划”的一个大项目,没想到中国政府最后是完全将股份掌握在自己手上。高盛的“汉克计划”没有实现。身为美国财政部长决定出来给中国政府提提醒。
2007年3月7日下午,刚刚飞抵北京的保尔森在北京首都机场,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举行会晤,双方就5月23日—24日将在华盛顿举行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准备工作进行了磋商。
磋商在友好而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最后商定: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围绕创新和教育、中美经贸关系发展两大方面的内容开展。为了争取更多实质成果,保尔森前不久亲自指派有着丰富谈判经验的前美国贸易副代表阿伦·霍尔姆出任美方首席谈判代表,负责实际参与在华盛顿举行的中美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
第二天,保尔森在上海的期货交易所出现,身为财政部长的保尔森选择在交易所出现,背后颇有深意。在交易所,保尔森毫不掩饰对中国改革的失望:“美国所倡导的开放政策和市场化原则与中国领导人所奉行的平衡与和谐发展的理念相似。我们的政策分歧点不在于改革的方向,而在于改革的步伐。”
保尔森的演讲很动情,声称自己亲眼见证并亲身经历了中国金融业的进步,过去10年间,中国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一通煽情之后,保尔森话锋一转,说市场会更好地将资金投放到最具活力的经济部门和企业,政府的作用应该是为整个市场制定规则,并确保其得到遵守,而不是进行具体的投资决策。
“单单通过国内的调整,中国也能在金融改革方面取得进展,但如果允许外资参与中国的金融市场活动将会加快改革的进程,并使其带来的稳定和繁荣得以早日体现。”保尔森毫不掩饰自己在为以老东家高盛为首的华尔街投行叫屈。其实在到中国之前,保尔森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就放言,美国在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服务业拥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应该推动其他国家开放这个市场,尤其是中国。
随着鲁宾、弗里德曼以及保尔森步入华盛顿,越来越多的高盛人走向权力之路,当然也有从权力之路走向高盛的,一条高盛通往白宫的旋转门已经打开,这条路上不仅仅可以让高盛在美国畅行无阻,在全球各地,谁能跟白宫过意不去?
一长串的名单:
金融部门总裁加里·金斯勒,曾任美国财政部副部长。
首席运营官约翰·塞恩曾任纽约证交所主席。
运营副总裁罗伯特·杰弗里曾任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
投资银行部副总裁菲利普·墨菲现任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主席。
高级副总裁安德鲁·安帕现任纽约市经济发展局局长。
副总裁马里奥·德拉基现任意大利中央银行行长。
欧盟3位反托拉斯专员马里奥·蒙提、彼得·萨瑟兰和卡雷尔·梵·米埃特均出身高盛。
旋转门后,还有一批我们不熟悉的高盛人在行走,有一天他可能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7.漫长的流血仕途
约翰·怀特黑德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个大画框。
这位爷曾经在海军服役,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冲绳岛战役等著名的战争,也算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硬汉子。怀特黑德现在是高盛首席执行官,后来还当上里根政府副国务卿。他有一个嗜好,那就是每天推开办公室的房门时会看一眼墙上的画框,这个画框犹如一把刀,时刻让怀特黑德警醒,高盛的对手太多啦。
画框里是一张巨大的照片,是1956年福特汽车公开发行股票的时候照的。
1947年4月,温伯格结识了亨利·福特二世,这个时候的福特二世异常悲伤,他的父亲在几年前去世,还在海军服役的福特二世就被自己的爷爷给召回了,没想到很快爷爷也去世了,福特二世转眼之间成为美国最大私有公司的掌权者。
温伯格很了解福特汽车,这家企业跟政府关系很不错,美国的总统上任之后总会去这家企业进行考察,这一次温伯格跟福特二世的见面,也得益于自己跟白宫走得近的因素。年轻的福特二世也听说过不少关于温伯格的事情,尤其是在海军服役期间,这位华尔街大亨在二战期间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军人的情义让福特二世对这位老伯颇为信任,遇到问题一定会咨询温伯格。
在跟福特二世交往的过程之中,温伯格也会到密歇根的福特家族做客,拜访福特家族的遗孀,参加福特家族的派对。福特二世想在福特汽车上市前重组一番,加强福特家族对福特汽车的控制,温伯格在怀特黑德的帮助下,花了2年时间,拿出了50套方案。
亨利·福特二世大为感动,高盛甚至连温伯格本人都没有跟福特汽车签订过任何的服务协议,但是,温伯格却在兢兢业业地为福特汽车做事。福特二世将温伯格当做自己的忘年交朋友跟私家顾问。为了让重组工作保密,温伯格还跟福特二世约定了一些暗语。
IBM的榜样力量让温伯格无怨无悔。
1956年1月,福特汽车公开发行6.5亿美元股票。温伯格亲自赶到了发行现场,那一天福特二世的周围站满了人。活动结束后,温伯格决定在集体合影上标上参加的机构,一共是722家,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温伯格在每一家机构代表下面标上名字,挂在自己的办公室。
福特汽车上市了,温伯格成了福特汽车仅有的两个外部董事之一,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福特汽车一直是高盛的大客户,中间没有出现过任何的不愉快。
有了福特汽车这样的客户,高盛也有了跟对手对抗的本钱。温伯格后来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走进办公室,看到墙上的画框,总会沉思,有时候如果722家参加发行的机构中有企业破产或者被人兼并,温伯格就会在名字上画掉。
跟温伯格合作,一起给福特汽车拿出50套方案的约翰·怀特黑德怎么也不会忘记那2年的艰辛,画框犹如一把利剑,高高地悬在高盛人的头上,有太多的人跟高盛分食市场了,高盛要想成为华尔街的老大,那就要像划掉画框上的企业一样,干掉他们。
狄龙雷德,这是一家比高盛还悠久的华尔街大腕。
当年本来为福特汽车生产零件的道奇兄弟于1919年脱离福特汽车,成为了福特的竞争对手。很遗憾的是,约翰·道奇和霍勒斯·道奇哥俩在1920年先后去世。没有了哥俩的道奇家族决定卖掉股权。1925年道奇公司的开始进行管理层收购,当时负责项目的机构就是这家狄龙雷德。到了1928年,狄龙雷德更是牵线搭桥,将这家公司卖给了克莱斯勒。
克莱斯勒收购道奇公司后,成为了福特汽车最大的竞争对手,狄龙雷德一战成名,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华尔街为数不多能跟JP摩根比肩的投资银行。
狄龙雷德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之中一直毫无建树,到了1985年,遇到了华尔街年轻的垃圾债券之王米尔肯,狄龙雷德在这一仗中吃了大亏。米尔肯的出现让狄龙雷德很没有面子,米尔肯支持皮肯斯恶意收购优尼科石油,一直为优尼科石油提供服务的狄龙雷德马上支着,让优尼科通过增加负债的方式,来提高收购成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毒丸计划。
40亿美元的毒丸最后击败了米尔肯,狄龙雷德在这一仗中也名声扫地,狄龙雷德的总裁尼古拉斯·布雷迪最后跳槽到财政部,爬上了部长的宝座。尼古拉斯·布雷迪对德雷克斯见死不救,7七年之后,狄龙雷德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165年的狄龙雷德在1997年被瑞士银行收购了,这家百年投行成了瑞士银行的一个部门,3年之后这个名字也没有保留下来,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彻底关闭了。
成立于1923年,华尔街前五强的贝尔斯登,在1929年创造了一个不裁员的神话。那一年,高盛已经被冒险的合伙人搞得快要死掉的时候,新生儿一般的贝尔斯登充满了活力,在没有裁掉一名员工的情况下,安然度过大萧条时期,成为华尔街的一大奇迹。
在2005年到2007年之间,最受尊敬的公司调查中,贝尔斯登名列第二。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一直希望跟这家华尔街最赚钱的投行合作,两家甚至签署了相互持股10亿美元的协议。当贝尔斯登突然宣布陷入危机之中,中信证券还一片茫然,连夜商讨对策,撕毁了之前的合约。中国投行本来一条腿已经迈进了华尔街,没想到贝尔斯登巨亏32亿美元,这让中信证券进军美国的计划搁浅了。
在美联储的劝说下,JP摩根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将贝尔斯登收入囊中。一直跟高盛竞争的贝尔斯登已经成为最大竞争对手JP摩根的帐下公司,将继续成为高盛潜在的竞争对手。
2007年12月1日,在纽交所征战4年的约翰·赛恩到了美林,坐到了总裁位置上。
美林的员工对这位新到的总裁很不感冒,认为他是一个大脑袋又缺乏幽默感的家伙。当年在纽交所有“技术专家”之称的赛恩成为纽约交易所首席执行官后,给这家暮气沉沉且内部冲突不断的交易所动了大手术,结束了乌烟瘴气的内斗。这家伙能拯救美林吗?
美林的员工很怀疑约翰·赛恩别有用心,他可是高盛的人。1998年他联合约翰·桑顿一起搞走自己的恩师乔恩·科尔金。在高盛的权力斗争中,赛恩站在了保尔森一边,2003年塞恩去纽约交易所多亏了保尔森鼎力相助。这一次到美林,美林员工总觉得背后有点蹊跷,怎么高盛人跑到美林当起了掌门人?
创办于1914年的美林一直是高盛的竞争者。
现在高盛的人居然跑到美林来当头,难免让人有所怀疑。
美林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中亏损500多亿,当美林的高管层打听到保尔森不会用纳税人的钱去救雷曼兄弟的时候,是一身冷汗。美林的高管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一出来,马上就给美国银行打电话,愿意将自己卖掉。全球40个国家跟地区都有美林足迹的华尔街大腕就这样消失了。
怀疑归怀疑,约翰·赛恩还是到了美国银行旗下的美林来了。2008年1月17日上午,履职美林CEO的第47天,在一次恳谈会上,约翰·赛恩面对着一大群情绪激动的美林员工,宣布了一项新纪录:损失98亿美元。这笔巨额亏损基本上全部来自美林在次贷和相关证券上的冒险,以及由此衍生的其他损失。
约翰·赛恩不想跟每一位美林员工解释,这个时候考验一个CEO的标准,那就是你在一个公司能否搞到钱,让公司不再继续亏损。约翰·赛恩没有豪言壮语,6个星期,募集了128亿美元的资本,开始着手处理惨不忍睹的资产负债表。
在高盛的竞争对手里,所罗门兄弟早已经消失了,第一波士顿被瑞士信贷银行在2006年给合并了,雷曼兄弟在老掌柜保尔森的配合下死掉了,花旗银行现在也是高盛的老伙计在掌握大权,华尔街真正跟高盛抗衡的还有一个,那就是摩根。
搞死摩根,是一个漫长遥远的梦想,高盛人会一代一代地做下去,也许有一天真会成真。
8.神秘的狼毒箭:杰润。
“你这个白痴。”一声怒吼响彻狭窄的交易室。
在杰润交易室外行走的约翰·怀特黑德皱了皱眉头,同样都是犹太人创办的企业,杰润在华尔街充满着谩骂、粗俗不堪。在高盛还没有收购杰润之前,高盛一直向杰润提供服务咨询,杰润也偶尔替高盛做业务,可以说早年两家相互是客户,约翰·怀特黑德每次到杰润,凡是涉及客户,都是代码什么绰号,一种神秘的面纱一直让约翰·怀特黑德有点云里雾里。高盛收购杰润之后,神秘面纱依旧让世界迷茫。
2004年杰润曾在新加坡联手日本人,忽悠中航油看涨石油,巧妙设下赌局,结果把航油王无情地击杀了。2008年杰润企图用同样的手法搞垮深南电,只是这次是引诱深南电看跌石油,结果深圳证监会及时发现了杰润的企图,在一场没完没了的指责后,双方罢手,深南电悬崖勒马。
中国人知道了心狠手辣的杰润,可是粗俗野蛮的杰润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