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诸葛亮:智圣人生
6042900000037

第37章 、修身养德其俭逼下(4)

首先,诸葛亮的俭朴治家具有政治意义。清人王夫之说:武侯之言说:’淡泊可以明志。‘诚淡泊矣,可以质鬼神,可以信君父,可以对僚友,可以示百姓,无待建鼓以亟鸣矣。且夫持大权,建大功,为物望所归,而怀不轨之志者,未有不封殖以厚储于家者也。在这里,王夫之提出一个持大权、建大功的目的问题。在封建社会,财富与权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建大功以收众望,收众望以揽大权,揽大权以取民财,这的确是一些野心家共有的逻辑。

诸葛亮在军阀混战风云际会之时为刘备规划三分,在强曹雄孙的夹缝中助刘备建立霸业,把区区一州之地治理得在三国中最有条理,其功劳不可谓不大;受遗诏辅政,后主刘禅以父事之,祭由后主,政由葛氏,事无巨细,皆亮专之,权力不可谓不重。功大权重,但诸葛亮的发展逻辑并不是广厦富丽,美女充盈,财宝流溢,谷米陈腐,而恰恰相反,是家无余财,妾无副服。这不是说明他的功业、权力不是为了个人吗?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其次,诸葛亮的俭朴治家具有榜样意义。韩非说: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饭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则良大夫也。其俭逼下。孙叔敖身为相国,乘坐用母马拉的柴车,衣食简陋,这种俭约当国的态度是受韩非称赞的。诸葛亮也十分赞赏这种精神,他发布教令说:昔孙叔敖乘马三年,不知牝牡,称其贤也。这个教令,与韩非称赞孙叔敖如同一辙。诸葛亮与孙叔敖在个人生活俭朴方面是相同的。孙叔敖其俭逼下即他身为丞相生活俭朴,其榜样的作用约束了部下的奢侈行为。诸葛亮的生活俭朴同样为蜀汉官员树立了榜样。蜀汉政权内官僚的节俭清廉,当与诸葛亮的榜样作用有很大关系。

第三,诸葛亮的俭朴治家具有修身意义。诸葛亮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养德可以修身,节俭可以致静。

为什么这样呢?

节俭就是满足于正常生活的物质需求,不为物欲所驱使,不过分地追求奢华,从而在外界物质引诱面前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能够有节俭的生活态度就已不易,达到静的境界就更需要修养。张鲁是道教领袖,按说静的修炼应该是很好的,但实质上却大谬不然。诸葛亮就给张鲁写信批评他说:灵仙养命,犹节松霞,而享身嗜味,奚能尚道?指出了张鲁虽标榜道,但并未真正静心求道,而是在享身嗜味.

诸葛亮追求宁静淡泊,主张以俭致静,一般人认为是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的缘故。的确,在老子的言论中,有很多关于静的论述。如至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然而,除道家之外,儒家、法家也讲静。荀子说:虚壹而静。韩非也说:用神也静,静则少费。所以,探求诸葛亮的求静修身观,不能只看到道家的影响。

同样,关于俭,各家各派也有自己的论述。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说慈,二说俭,三说不敢为天下先。这是道家理论。孔子说:奢则不孙,俭则固。这是儒家理论。墨子说:故圣人作,海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这是墨家的理论。

道家讲静讲俭,而且讲得精微透彻,但有较浓的独善其身的出世味道;道家以外的儒、法、墨各家,经世致用的入世倾向较明显。而诸葛亮的俭以致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正是把各家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把出世与入世和谐地统一起来。

诸葛亮用这种思想治家育子,将子孙培育成了聪明、好学、有志、忠烈的蜀国君子。同时,其俭逼下,也使得百官不得不以诸葛亮为榜样。因此,他的俭朴治家就具有了政治意义,他的俭朴的品德,也就有了智慧意义。

附录:诸葛亮的相关论述

1.正己正人,将士一体选自《将苑 将情第四十五》,题目系编者所加。

[原文]夫为将之道,军井未汲,将不言渴;军食未熟,将不言饥;军火未然,将不言寒;军幕未施,将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张盖,与众同也。

[译文]作为将领来说,在作风上要注意一些日常小事:军营中的水井没有打上水来,将领不能先叫喊口渴;部队的饭菜没有做好,将领不能先叫喊饥饿;军队中的火堆没有升燃,将领不可先叫寒冷;军队中的帐篷没有搭建完好,将领不可先叫困乏;夏季炎热,将领不可轻易拿扇子取凉;下雨天气,将领不可先张伞避雨。总的说来,将领在各种生活细节上要处处与战士相同。

2.治国之政,其犹治家选自《便宜十六策 治国第一》题目系编者所加。

[原文]治国之政,其犹治家。治家者务立其本,本立则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应和也。

倡始者,天地也,应和者,万物也。万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长,非人不成。故人君举措应天,若北辰为之主,台辅为之臣佐,列宿为之官属,众星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变改,台辅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错缪,此天之象也。故立台榭以观天文,郊祀、逆气以配神灵,所以务天之本也;耕农、社稷、山林、川泽、祀祠祈福,所以务地之本也;庠序之礼,八佾之乐,明堂辟雍,高墙宗庙,所以务人之本也。故本者,经常之法,规矩之要。圆凿不可以方枘,铅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地失其常,则有枯败,人失其常,则有患害。经说: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此之谓也。

[译文]治理国家的方法,好比管理家庭。管理家庭的主要方面是确定家庭的根本,根本确定了,其它有关方面也就自然能确定。本,就是万事万物的起始、根本。末,就是由本派生而出并与本相呼应的事物。万事万物的根本乃是天地,由天地派生而出的末就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不断地繁衍的规律是:赖天生成,依地生长,并经过人来完成。所以君主治理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措施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应该如同北极星作为天星的中心一样,成为治理国家大事的中心,宰相的辅佐则如同北极星身边的指极星一般,其它的官员则如同天空中其它的星辰,而人民则是散布在天空中数不清的星星小点。因此,北极星的中心位置不可改变,指极星的作用不可没有法度,其它星辰更不能有错乱、失误的地方,这就是天象。所以人们建立高楼阁用以观测天象,制定时节进行祭祀活动,以便应和神灵,顺应矢时、敬畏神灵,这就是务天之本,顺应天的规律。人们对农耕、社稷、山林、川泽的祭礼是要祈福于地的,也就是务地之本,顺应地的规律。人们在学校里学习礼义,严格八佾之乐,明确上下级的关系。

君主在大殿上设置大学,讲授治国安邦的理论,并在深墙大院内祭祀列祖列宗,这就是务人之本。所以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就是平时的各项法令、人伦理论的基本内容。圆形的铆眼,不能容纳方形的榫子,铅刀不可以拿去砍伐树木,意思就是不用正确的工具不能成就于事,不使用正确的方法不能成功,即违背了客观规律必定要失败。当天的规律失去常态时,就会出现动乱,当地的规律错乱时,万物就会枯败,伦理失常必定会出现各种灾祸。因此经书中说:如果不是先王传下来的礼法道统,我不敢妄加遵循。说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

3.自我审察、觉悟其意《便宜十六策 阴察第十六》。

[原文]阴察之政,譬喻物类,以觉悟其意也。外伤则内孤,上惑则下疑;疑则亲者不用,惑则视者失度;失度则乱谋,乱谋则国危,国危则不安。是以思者虑远,远虑者安,无虑者危。富者得志,贫者失时,甚爱太费,多藏厚亡,竭财相买,无功自专,忧事众者烦,烦生于怠。船漏则水入,囊穿则内空,山小无兽,水浅无鱼,树弱无巢,墙坏屋倾,堤决水漾,疾走者仆,安行者迟,乘危者浅,覆冰者惧,涉泉者溺,遇水者渡,无揖者不济,失侣者远顾,赏罚者少功,不诚者失信。唇亡齿寒,毛落皮单。阿私乱言,偏听者生患。善谋者胜,恶谋者分,善之劝恶,如春雨泽。麒麟易乘,弩骀难习。不视者盲,不听者聋。根伤则叶枯,叶枯则花落,花落则实亡。柱细则屋倾,本细则末挠,下小则上崩。不辨黑白,弃土取石,虎羊同群。衣破者补,带短者续。弄刀者伤手,打跳者伤足。洗不必江河,要之却垢;马不必麒麟,要之疾足;贤不必圣人,要之智通。总之,有五德:一说禁暴止兵,二说赏贤罚罪,三说安仁和众,四说保大定功,五说丰挠拒谗,此之谓五德。

[译文]治理国家就是要常常反省自己,在自我审察、自我认识中悟出道理。如果国家受到外敌入侵,国内的政治、经济就会受到影响,君主缺少主见,下级官员与百姓就会失去方向。君主心中迷惑混杂就会使忠臣得不到重用,缺少主张就会使问题混乱,思考问题失误就会使自己的计划乱套,不正确的谋略会给国家造成危害,国家有了危险就不能安定。所以,思虑事情要有长远计划,有长远计划国家就会安定,没有长远计划国家就会危机四伏。富贵的时候得意洋洋,贫困的时候又抓不住摆脱困境的机会,甚爱大费,多藏厚亡。为了购买物件而用尽积蓄,没有功绩而又专横,过多地思虑就会使自己的思路紊乱,思路紊乱就会懈怠。船下有漏洞,水就会渗入舱内,袋囊破了里面的东西就会漏空,山小就不会有野兽,水浅就没有游鱼,树枝细小鸟儿就不会在上面做窝,围墙毁坏屋子也就要倾塌,河堤决口水会四溢,人走得快就容易跌倒,走路平稳的人行动则迟缓,坐船的人有搁浅的危险,在冰上行走的人就有掉进冰窟的危险,在水潭中游泳的人就有淹死的可能,要想渡河没有船是不行的,失去同伴就会更加思念。按功绩的大小实行赏赐,不忠诚的人就会失信于他们,嘴唇皮裂会使牙齿觉得寒冷,毛发脱落头皮就单薄,对怀着私心的人偏信就会发生祸患。善于策划的人就善于取胜,错误的谋略就会造成失败。以好的谋略修正错误的策略好比沐浴春雨。麒麟易于驾驭,迟钝的老马就不容易驯服。不善于观察事物的人则如同盲人,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则如同聋子。树根受到伤害,枝叶就会枯黄,枝叶枯黄花朵就会自动脱落,花朵脱落后就无法结出果实。房子的支柱细小,房子就会倒塌;树木的主干细小,枝梢就会弯曲;不能分辨黑白,老虎和羊为一群。衣服破了要修补,衣带短了要续接。玩刀易于伤手,打闹跳跃易于伤脚。洗衣不一定要去江河,目的是要除去垢污;骑马不一定要骑麒麟那样的千里马,只要它跑得快就可以了。反省自己应注意五个方面:一、禁止发动非正义的战争;二、奖赏贤才,惩罚罪犯;三、安抚仁人志士,使国家太平;四、保护江山稳固,不受敌人侵犯;五、不同搬弄是非的人来往。这就是所谓的五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