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芸惠犹豫不决,来回在御书桌前走动,最后突然停下脚步再问陆争:
“陆尚书,海郡王此议如何?”
“如何”二字女帝口气咬的很重,那意思再清楚不过,你别给朕耍心眼不思考,不站队,朕不吃这套。
“启禀陛下,如果乌兹曼久攻不下罗娑,定会造成两国经济贸易上的伤害,我军出兵戡乱就是顺利成章的,而且周邦也会支持我朝。”
你瞧陆争多狡猾,比范勇这个实诚人狡猾多了,他只说“影响”,但就是绝口不提“赞成”还是“不赞成”,言外之意我把利弊结果都说清楚了,至于怎么选,陛下您看着办。
虽然这次是“开动脑筋思考了”,但就是不表态,女帝也挺窝火,开始怀念范勇在的时候。
范勇多好,总能在关键时刻为女帝分忧,陆争却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女帝忍不住圣容抽搐了两下,但你真以为女帝没招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眼下局势未定,待等大局稳定之后,再做从长计议,现在都散了吧。”
“是……”
女帝这句话看似做出了模棱两可的决定,但潜台词就是打太极,走一步看一步,不急着做决定。说不定几个月后出现有利局势也未必,到时候说不定就迎刃而解了。
可要是到时候没迎刃而解怎么办,女帝也学奸诈了,现在局势不明朗,等局势明朗了再议。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等局势明朗了,如果绝对有利,那就按方针办,如果不利,则按方针的后半段办。
什么叫方针的后半段,就是万一乌兹曼自己讨灭了哈桑,那就没岐军什么事了。
但如果以这种逻辑理解“如果绝对有利,那就按方针办”那就大错特错了,女帝说的“绝对有利”,是河蚌自己把壳撑开漏出蚌肉,方便人取食。
而不完全是乌兹曼久攻不下,岐军出兵去打,这只是选项之一,也许哈桑内部可能出现分化,自己把自己给干倒了也不一定。
这才是女帝的真实想法,坐以待,对手毙。但绝对不是天上掉馅饼,走路捡钱包。
所以和皇帝打交道,尤其是和雄主打交道,绝对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听话得听音,然后结合皇帝的举手投足和性格,去揣摩皇帝的真实意图,否则你只看到表面,那你就输了。
待等张祥、陆争转身退出御书房,沈云卿却还站在大殿迟迟不走,女帝就有些纳闷儿了,难道你还有其他什么缺德阴损卑鄙下流的锦囊妙计不方便说,要私底下和朕说?
于是女帝就问了:
“爱卿还有何事禀报?”
“陛下,百族大会即将结束,承王赵元请婚一事,不知陛下考虑的如何。”
“爱卿是为此事。”女帝说的轻描淡写,似乎想到了什么,随后端起御书桌上的镀金茶盏喝了两口继续又说:“此事爱卿可曾与莱王商议过?”
“还没有。”
这件事上沈云卿撒了谎,周晟是亲自来跟他说的,他不可能不知道。
但显然是不能告诉女帝,这件事是许茹柔托他嫁女儿,否则女帝肯定不会答应。
而且这件事只能说周晟还不知道,如果周晟知道了,肯定是要来找女帝的。
而女帝之所以问,不是因为周晟来找过女帝,也不是因为周晟没找女帝,而是女帝到现在,也没从密探那里收到周晟已经知道沈云卿把他女儿卖了消息。
所以女帝就纳闷,这件事周晟和许茹柔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周晟和沈云卿说这件事的时候,是借着工业开禁引发轩然大波的节骨眼,顺道提了一下,所以女帝就没监视到沈云卿提出让周婷玉、周莲下嫁之后,沈云卿和周晟提到这件事。
因此女帝现在其实假设了三种可能,一是沈云卿没告诉周晟,周晟蒙在鼓里,而女帝对周芳婵下了禁口令,所以周芳婵也没告诉周晟。
第二个可能是沈云卿告诉了周晟,周晟却没来找女帝,女帝就会想,周晟如果知道了消息,为什么没来找自己,难道是周晟和沈云卿玩儿的什么猫腻?
第三种可能是,沈云卿如果没告诉周晟,显然不太合理,那沈云卿在谋划什么,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皇帝就怕心眼多,心眼一多,就很麻烦。
现在沈云卿矢口否认没跟周晟说,显然不太正常,女帝就会怀疑沈云卿是不是有什么猫腻和自己的小九九。
于是女帝就问了:
“如此大事,爱卿何故没有实现征求莱王?”
“因为莱王爱女,因此只怕臣说了,莱王会迁怒于臣,因此臣想先于陛下商量。”
“哦……”女帝听着诧异,你这是想把锅甩给朕啊,你觉得可能吗,这种拆散父女的事,你都觉得卑鄙,就甩锅给朕。
可话说,女帝不也在盘算着把沈璐嫁给赵安宁吗,女帝拆散人家父母就不卑鄙?
话可不能这么说,女帝真要是这么做了,只能说明帝王学还没学到家。
所以女帝从来没有明说过要拆散沈家父女,而是左一个暗示,右一个提醒,要沈云卿主动自己站出来献出女儿,女帝可从来没说过要把沈璐指婚给赵安宁,想想女帝的为人也不可能这做啊。
这跟沈云卿主动提出把自己表妹夫的女儿远嫁万里,性质完全不一样。
这就是帝王学的奥妙,不在于说明话,做明事,而在于说暗话,让别人做明事,这才是水准和高明。
“将周婷玉、周莲二人中一人指婚给赵安宁,爱卿以为莱王能同意?”
“臣以为,莱王应当为朝廷大局着想。”
你瞧,沈云卿说话也很有技巧,他不明着说,也不暗着说,而是打太极,模棱两可说。
这件事上,周晟是赞成的,但显然是不能告诉女帝的。但是你说周晟和许茹柔不同意,那女帝有很高概率会拒绝指婚。
但如果说周晟会同意,女帝又会想了,你怎么知道捅了周晟一刀,又割了他一块肉,他会同意把肉送人。还是说,你俩就串通好了,一个装傻,一个充愣,来赚朕?
这就是帝王心术,他们或者她们,永远用质疑的思维在看待每一件事。
这是幸亏只是质疑,而不是怀疑,如曹操、朱元璋这等,都是典型的怀疑类雄主,怀疑上谁,谁倒霉。
所以女帝问周晟乐不乐意割肉远嫁女儿,你既不能说他不同意,也不能说他同意,你得说模棱两可,但偏向于肯定的说辞。
如为大家舍小家,为大我牺牲小我,为了国家大局忍痛割爱等等等,这些都是挑不出毛病的话,让女帝无法继续联想。
公孙芸惠此时带着质疑打量着眼前这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从来都是一肚子坏水的沈云卿,心里琢磨着刚才说的这些是真是假。
直到把茶喝干,女帝放下镀金茶盏,缓缓才说:
“此事干系到莱王,不如先由爱卿将消息透给莱王,如何?”
“呃……”沈云卿故作犹豫,因为按一贯的套路,这是女帝再甩锅。
因为把周晟女儿卖给赵元,是沈云卿出的主意,而沈云卿刚才的态度也说明了他想甩锅给女帝,让女帝拿主意。
但这件事如果周晟和沈云卿之间没有猫腻,女帝如果作出决定,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按一贯作风,女帝肯定要再把黑锅甩回来。
同时女帝怀疑沈云卿和周晟做了猫腻,通过甩黑锅的办法,看看沈云卿和周晟的反应。
因此沈云卿就得做出不愿意接黑锅的态度,否则态度太软,太顺利,女帝就会觉得有问题。
察觉到沈云卿态度“恶劣”,女帝压重了口气说:
“爱卿有何难处?”
“此事是不是陛下让芳婵先透个口信。”
“胡闹,你把芳婵看成什么了!”女帝斥责,这种倒点子的主意你也说得出口。
这就等于是周芳婵给女帝出了个主意,把自己的妹妹给卖了,换而言之说,成了周芳婵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和地位,削弱未来竞争对手,把自己妹妹给卖了。
甩锅也没有表舅甩给自己外甥女的道理,真他妈的混账,亏你说得出口。
所以沈云卿赶紧认错道歉:
“陛下教训的是,是臣欠考虑。”
“哼,爱卿领旨照办吧,朕明日等爱卿的消息。”
“是……”
沈云卿琢磨着,女帝是不想把许茹柔的女儿指婚给赵安宁,但是目前有两个困难,一是赵元的身份比较高,所以下嫁的公主或者郡主的娘家背景不能太差,而周启已经没有待嫁的女儿,长公主周玉凝也没有待嫁的公主。
其他周尧、周宇、周枢、周淘虽然都有待嫁公主,年龄也合适,但是政治上不合适。
周枢别说了,各个都是虎女,肯定不合适。周尧、周宇、周淘的政治分量不够。而其他郡侯更配不上,县侯更不用说了。
其二是赵元要的东西只有朝廷和沈云卿能给,其实就是冲着沈云卿来的,沈云卿的政治、势力、财力、产业无疑最合适,其他人都不合适,这才是关键。
现在沈璐不能下嫁,那就只能次一级,找一个和沈云卿关系密切的人,而和沈云卿关系密切的欧阳、高、林、周、段、独孤几家当中,只有周晟家的女儿最合适,其他不是没有女儿,就是关系太远。
因此女帝其实也为难,打心底里是不想让周晟参与,所以女帝才会高度怀疑是不是沈云卿伸了后腿,和周晟玩了腻来赚她。
所以有必要通过观察沈云卿和周晟的反应,判断有没有猫腻。
其实吧,沈云卿早和周晟做下了猫腻,等到女帝试探的时候,局都已经做好了。
于是沈云卿离开御书房后,先给周晟打了电话,约他去滴翠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