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准时九点在大会堂开幕,全校主要教师、技工悉数到场,工部方面侍郎徐翁源,郎中郭炳正,等二十多人到场,高鸿代表礼部方面参会。
这次大会就今年书院的分流部署和分配工作计划进行说明,超过百分之三十的师资和技工要分流到理工、工程、工业、商业、农业、师范、医学、机械大学。
由于各地府塾高中生员数量有限,因此这次师资分流分三批三年进行
今年先分流百分三十,明年再分流百分之二十,后年分流百分之十,同时今、明、后轩禾书院将扩大师资培训和招募聘请,从而满足大学院校的师资缺口。
技术、工业要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教育和人才,而且得是先进教育,而不是传统的封建礼教。
从宁阳数年算起,沈云卿的书院搞了三十三年,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轩禾书院的规模达到了空前,要扩大新学质量和数量,轩禾势必要分家。
先在首都地区集中资源办几所大学,同时期各地新学从省会和重点地区,向全国辐射主要州郡辐射,等到十年十五年后,全国本土新学完成初步普及,可以在省会开办一所大学院校,若干大专、中专,那个时候教育基本体系化,工业发展将不可逆。
大会持续一日,拆分计划其实去年就已经完成,各校区竣工后花了半年时间配套设施、设备,人员分流今年开始,分三个月完成。
目前新学招生需要与科举同步,因此每年的二月是新学年,和现代教育每年九月招生和开学并不同步。
大会进行两日,第三天组织分流教师、技工分组开会,讨论分流和搬迁拆分工作。
虽然有朝廷兜底和沈云卿操办,但所有人都担心分流后的待遇问题。
因为轩禾书院性质上仍然是私立大学,但是有沈云卿的资金支持和财政补贴,因此轩禾书院虽然是私立大学,但是学费很便宜,工资收入高,科研经费充足。
但是分流之后,分流建立的大学将归礼部和工部管理,尤其是礼部这些抠门的老爷,对发展新学其实没什么积极性,所以很多人担心分流后的待遇和福利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的教师和技工待遇实行双规制,既朝廷官方薪资和私立学校薪资。
轩禾书院及其轩禾附属教育机构,都是沈云卿出资,提供高薪高福利。轩禾书院之外的首都和各地少塾、中塾、府塾,都是按沈云卿与礼部协商的工资标准,由财政发放。
朝廷的摊子大,而沈云卿的资本雄厚摊子小,工资标准肯定有落差。因此制定工资标准之初,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所有官办教育教师的工资执行标准,主要参考工部技工工资标准加半档,外加职务工资,但发放的是铜钱。
同时给予五亩的免税食田,和每年三石的粮食,五十斤的肉,二十斤的油,两匹布,五块毛巾,每月肥皂、蜡烛、灯油、火柴、食盐等生活用品配发等,而且战争期间免受征召兵役,以保护教师资源。
干满二十年以上,食田本人终身享有,但不得继承,不得出售,死后全部收回。
如家中无人种地或者种不过来,可交由金戋寺或者地方衙门代为租赁,金戋寺与地方衙门将优先将这些食田租赁给农民或者商人,土地所有产出由土地持有者与承租人协商分配方式。
以上这些工资福利其实已经很好了,尤其是现在没有城市和农村户口限制,城市民其实也分配公田或者自留地,城市民如果不种地,可以租出去。
因此教师户口里其实也有公田和自留地,加上额外五亩免税地,家里再有人种地,其实收入非常可观。
这是目前社会环境下的工资待遇,日后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和经济结构改变,这种工资待遇最终会变成全货币工资,眼下还只是一个过渡方案。
而轩禾书院的工资标准要比朝廷的工资标准高的多,首先是沈云卿有钱,肯定比礼部有钱的多。其次是沈云卿摊子小,而且有技术产业反哺轩禾书院,这就扫除了后顾之忧。
其三以上两个因素就会带来高工资高福利,轩禾书院的工资标准至少是七品官的薪资,没人每年定量五石粮食,八十斤肉,四十斤菜油,其他的生活必需品发放也多得多,逢年过节还有奖金和福利,每人有十五亩食田,统一由轩禾书院管理经营,没有后顾之忧。
更重要的是,科研经费管够,工作满五年后有房子分,能报销一匹养马钱,教职工存款享受优惠利率。
总而言之,扫除个人一切后顾之忧。
这种模式只适合小范围内实施,用于优先保障高级人才的生活工作问题,不可能大范围全国普遍实施。
而且轩禾书院这么做,还有一个很大前提,当年为了集中资源和技术保密,所有毕业生和教师、技工的家属及本人,都必须迁入神都或者治下五县,这就带来必须兜底包办的问题。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当初给的福利,随着这些年神都经济爆发式增长,就带来利益问题。如二十年前学校给置办的小宅子,现在至少涨了三五倍。
现在脱离了轩禾书院改由朝廷衙门管理,这些福利待遇可能都会砍掉,所以为了稳定人心,需要政策兜底。
但凡是未来十年内在册和新招募培养教师技工,但凡今后从轩禾书院分流,依然享受轩禾书院同等待遇,工资福利仍由轩禾书院负责发放,直到退休过世,轩禾书院兜底包办到底。
十年后入职的新募教师和技工,但凡是在轩禾书院内任职,继续享受轩禾书院待遇,分流出去的按朝廷工资标准执行。新办大学自己培养和招募的教师技工,则按朝廷工资标准执行。
大学教师标准最低按六品官薪资,最高五品官薪资发放工资。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十年内新老教师、技工的待遇问题,同时通过待遇继续对新建大学进行干预和控制,防止朝廷办教育脱轨。
此外沈云卿给新建大学设立了专项基金存款,置办了一些商业、土地产业,暂由轩禾书院与金戋寺打理,所产生的利润和资金,用于新办大学的科研和教职工福利资金,从而扫除新办大学资金上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