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为何不找郭大人(郭赟)过来一起会商,也许郭大人能看出端倪?”
“不,此事暂时先观察观察,想来陛下今日找为父,明日就该去找户部谈此事。户部各个都是人精,先看看户部的反应再说。”
这件事上怀王也很奸诈,这次官僚改革明面上是经济利益,所以得看看户部是什么反应,因为户部是吃经济这口饭的,按说户部不应该算错账才对,因此这件事先拿户部投石问路。
如果先在吏部传开消息,户部就会拿吏部投石问路。
翌日散朝后,沈云卿去了林毅贤府上,就官制改革一事与他说明。
“陛下终于还是动手了。”
“眼下西征胜利在望,陛下威信达空前,趁此时机动官制,把握较大。如果现在不动,恐怕要错失良机。”
女帝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透出消息,就是趁着西征胜利在望,女帝的政治声望达到空前,利用政治资本压倒官权政治,强推官僚改革,让官僚无法抗拒。
“政治资本”这个无形抽象东西,说看得见,也看不见。既不是写实的实体物态,也不是看不见的抽象东西,但很多时候却能反映在人的心理上,带来心理压力。
“户部那边还请林相代为游说,如有说不通的地方,可等在下返回之后再做处理。”
“事关全局,老夫自会全力以赴。另外,老夫想问一下,此番官制改革,需得几年完成?”
“分三个阶段,快一点十二年,慢一点十五年完成。”
“是不是太长了?”
“这也没办法,官僚不堪再用,而吐故纳新又需要时间,如果推动太快,太过激烈,会给日后留下隐患。而人才培养与选拔也需要时间,非短时内所能完成。林相是不放心莱王与赋儿吧。”
“是啊,只怕老夫等不到哪天啊。”
这次官僚改革将分三个阶段,十二到十五年内完成,总结起来是就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头突击战略。
上层和地层先改,先调整,先把上层官僚给提上去,基层乡官进行试点。
第二个阶在第一个阶段之上,对重点地区的中层官吏进行改组、提拔、重新任用,同时将乡官试点,扩大为重点地区的推行。
第一和第二个阶段重点是培养人才,因此需要八到十年的周期,如果算上前期准备,就是十到十二年。
十二年间还会开六次科举,同时加大其他渠道官吏的选拔和培养,十二年后基本可以完成主要地区乡官的派遣工作。
之后再花四到六年时间,对本土,包括腊婆、肃汝、都护、塞外地区进行深入推广,并对中层官僚完成改组。
基本上需要十五年时间,如果把前期准备工作折算在内,就是十六七年时间。
现在皇位之争的天平正在向周晟倾斜,林毅贤担心有生之年看不到官僚改革完成,留下什么后患,影响周晟、周赋坐江山,因此林毅贤想要给官僚改革把把关。
两日后,沈云卿启程上路,坐船渡过黄河先去京畿北道,然后绕道前往河北,坐船南下入黄河,而后继续南下前往襄阳。
经过二十年的河道治理,全国水患得到基本控制,虽然朝廷治水的重点集中在淮河,北方治水投入不如两淮地区,但沈云卿还是打了一个时空差。
由于星球大气进入小冰期,整体气温变低,北方这些年雨水明显减少,因此北方发生洪涝的频率大幅降低,相反北方干旱的势头日益加重。
但是当初修建水库优先北方,南方治水优先两淮,因此北方虽然干旱频发,但是中小水库遍地开花,有利缓解了北方旱情,同时北方虽然治水投入不如江淮,但是朝廷在北方鼓励地方开挖灌溉明渠、沟渠,利于水库蓄水引入农田,由此保障了北方农业生产。
而江淮地区优先治水,也让南方整体洪涝灾害大幅降低,否则很难想象小冰期之下,北方干旱加重,南方洪涝频发,岐帝国恐怕撑不到三十年,就得农民起义遍地,忽喇肃汝扣关,敲响亡国的丧钟。
淮河治水二十年成效十分显著,治水带来的数千万亩良田数十年、上百年的冲刷,日后将成为华东的粮仓,农业的乐土。
虽然过去上百年间朝廷因为官僚系统腐败无能,导致治水投入杯水车薪,带来极大后患,但也不是全无好处。
由于官僚的不作为,导致淮河两岸泽国千里,洪涝频发,但也带来洪涝冲刷盐碱的好处。
两岸的盐碱地经过上百年的洪水冲刷、沉降、淤泥,然后反复循环,让淮河两岸的土地异常肥沃。
四年前沈云卿专门让人到淮河两岸打井取土,对淮河两岸曾是盐碱地的土地进行样本采集和化验,基本上地下二十多米盐碱物质微乎其微,二十多米往下才会出现浓度明显升高,但和高盐碱地相比,这些冲刷土地的深层盐碱的浓度根本不值一提。
岐帝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同期,忽喇草原的情况其实并不容乐观,小冰期导致高纬度地区冬天更加寒冷,春夏时间缩短,干旱加剧,牧场效率锐减,导致干旱更加平频发,冬季更加严酷。
忽喇如果不西征,不把忽喇这股军事力量和灾情引导发泄去别处,最后只能重蹈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王朝的覆辙。
船行至汉水,襄阳城近在咫尺,与前世印象中的襄阳城大不同,现在的襄阳城是三面半环水。
北面是汉水,东面、南面是宽度超过两百步的水面,西面只有北侧临江的一段最窄处不足百步的陆地与外界相连,每到洪水频发时期,这段小路还会没于大水之下无法通行,因此襄阳的船运十分发达,尤其是朝廷这些年大力开发两湖,财政倾斜,鼓励外地财阀、地主前往两湖投资置业,鼓励老百姓迁入定居,并给予优惠政策。
襄阳作为两湖的道府所在地,自然发展的最快,人口已经超过三十万,襄阳城内已经蹲不下这么多人,都外溢到襄阳城外和汉水北岸的樊城。
眼下樊城是襄阳的一个县,也是襄阳的门户,历来要破襄阳,必先取樊城,破樊城,襄阳必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