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制造的这批炸天雷,经过四个月改进,跟早期生铁铸造手榴弹没什么两样,有破片、封帽,投掷前需要拧开尾部封帽密封盖,捅破油蜡防水纸,拽出拉线,扔出去。
唯一不同在于,眼下铁的产量有限,要命的是手榴弹扔出去,不是兵器掉地上,能回收,这玩意儿炸开之后就是一片散弹,根本没有回收的价值。
而且铁的价格眼下着实不太便宜,所以弹体以生铁为主料,锡和铅为辅料制成,因为锡和铅便宜,产量可观。
十名力士各自就位,随着一声令下,拉动绳弦,力士卯足力气,如掷标枪一气呵成,远看十个黑咕隆咚的疙瘩划出一道道冒烟的弧线先后落地,落地后却不见动静,只见冒烟。
这会儿皇帝就纳闷儿,哪儿厉害了?耍朕玩儿呢!女帝陡然沉下脸色,不悦说:
“范尚书,这是怎么回事。”
“陛下,请…”
请字未了,一阵爆炸此起彼伏震耳欲聋,皇帝心惊肉跳险些坐塌臀下木椅,惊得突兀着凤目张口结舌。
“爱,爱卿,炸了炸了!”
“陛下,此法妙就妙在可把控炸开时间,想要何时炸,就让它何时炸,可长可短。”
此时薛伯充尚未回过味儿来,不明白怎么就炸了。
“范尚书,此炸天雷为何如此精妙?”
范勇掏出火管递给薛伯充说:
“奥妙就在此种火管,只需拉动这根细绳,火管自燃,而后引燃引子,引子长,则燃烧慢,引子短,则燃烧快,十分便捷。”
薛伯充仔细端看,仍然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他又问说:
“既然如此便利,可否大量制造。”
“可以,四月前开始仿制,兵部至今已产八万余枚,眼下还是试产,待等日后扩大,年产何止八万,数十万百万亦可。此外,本官还准备了大炸天雷,即可放入投石车中掷出,十分之便利。”
范勇示意属下将五十斤、一百斤的炸天雷搬到校场外,隔着两百步,让人拉响拉弦,而且兵部还做了创新。由于体积大,所以可供布局的空间也就多,因此拉弦有三个。
一个在弹体侧面离地半尺,另外两个在弹体上方,口朝上。
侧面的火管和上端一个火管,用于雨天使用,两个同时拉响,防止口朝上的火管因为大雨灌水被扑灭,弹体侧面的火管水平于地面,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雨水灌入。
另一个火管装有延迟引信,用于特殊情况下的使用,使用时选择引信,有利于不同战场环境的搭配使用,极大提高了可靠性。
随着陆续两声巨响,地面先开黑土之花,炸的地面泥土翻飞硝烟四起。
紧接着范勇又让人赶来五十头猪,分别披上软甲、硬铠、铁甲、布衣和裸体,用标准炸天雷分别做杀伤性演示,效果极为惊人。
即便是最坚韧的禁军重铠,在炸天雷面前,也是皮开肉绽。尤其是暴露部分,杀伤力极为凶残。
“此火器果真厉害,若是用于守城,当以一当十,人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薛伯充赞不绝口,迅速意识到战争形态可能就此改变,至少这东西大量列装后,攻城将成噩梦。
这时公孙芸惠说:
“爱卿,我朝有此秘器,可否抵御忽喇袭扰?”
薛伯充毫不犹豫说:
“回陛下,若是能千千万万制造,忽喇恐难再袭扰我朝,但是全面转入守势,各地边塞也难免被其包围,故而守城之法关键在粮草,与新式炸天雷储备。”
“光被动挨打是不行的,朕以为正面拖住忽喇可为长期方略,短期而言,应当集中精锐择一处或两处出塞攻其后,将其杀败,令其知晓我天朝军威,迫使其退兵重修旧好。
尤其是战端初开,其不察我军秘器之际,杀他个措手不及,以利我军用兵。”
“陛下圣明,此事臣当与范尚书尽快筹备,以防不测。”
“嗯,有亲家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另外,范尚书,朕此前有言在先,谁人破解此法可得重赏,不知此法谁人所创啊。”
范勇闻讯不禁纳闷儿,您不是早知道吗。但是转念一想又明白了,与林毅贤目光交换后,他说:
“启禀陛下,此法乃犯臣沈云卿今年初所献,另又献上镔铁炼制之法,制得精钢宝铁,还请陛下明鉴。”
“哦,是嘛,看来他的脑袋还得留着呀,亲家,你以为呢。”
薛伯充自然明白女帝弦外之音,连连点头附和说:
“朝廷得此利器如添百万雄兵,该赏该赏。”
“是啊,难得的治国之才,杀了可惜,杀了可惜啊。对了,范尚书方才说还有精钢宝刀,爱卿可携带在身?”
“回陛下,并未携带,回城后臣便令人奉上。”
“如此甚好,走,去校场看看。”
“是。”
女帝借由科技装备,不动声色表明了态度,无形中也给薛伯充一个下台阶。
来到校场,在范勇指导下,薛伯充一口气扔了十多发手榴弹仍不觉过瘾,女帝也想试一试身手,被范勇劝阻,万一滑脱手,这就不是尴尬的问题。
下午回城途中,女帝车中与欧阳羽说:
“欧阳,此炸天雷如何?”
“快利无穷可堪大用,正如薛总管所言,用于守城如添百万雄兵。另外,林尚书之前有言,沈云卿曾说,还有比火药威力大之十倍百倍火药,不知是真是假。”
“以他秉性,不会托大,只是世人不曾见过,故而觉不可思议。实则孤陋寡闻。”
马车缓缓赶回皇城已是黄昏,薛伯充、林毅贤、范勇三人一起来到兵部军器监,验看新配方炼制的横刀。
“薛总管,此刀便是新配方所炼横刀,十分坚韧,即便是乌兹曼镔铁,也难敌其利。”
“哦,那为何有此弯曲?”
这时林毅贤说:
“略作弯曲利于刀剑韧性,且便于砍杀,经过一年勘验,此法已得验证。”
兵部得到镍后几经尝试,得到刃具用钢配方,最外层使用镍钢包钢,内层使用韧性较高的高碳钢,弧形刀身改善了受力,反斜面的刀尖具备了剑的刺杀,实现了刺杀破甲于一体的效果。
范勇令人取来传统横刀,与镍钢横刀相击,猛砍之下传统横刀刀身切开过半,镍钢横刀刃口傲立,纹丝不动。
薛伯充见之大惊:
“果然是好刀,此刀年产几何?”
“去年至今产三万余,尚在试制阶段,日后可年产七八万,足够边军使用。”
“这么多,价钱几何工时多少?”
“价钱仅为此前三成,工时少一半还多。”
林毅贤如实说,薛伯充点头连连很是满意:
“好啊,有此利器在手,我军胜算大增。”薛伯充赞不绝口,下刻话锋一转担忧起来:“不过,乌兹曼兵卒所用火枪十分厉害,忽喇已有此种火器,不知兵部可否仿造。”
“尚无法仿制。”林毅贤摇头说,继续又道:“乌兹曼火枪制造之法异于我朝,一时间难以知悉,暂无法仿制。不过据沈云卿所言,此中火器并非没有弱点,其只能击杀站立之人,对于伏地者毫无办法,此外也可挖掘壕沟躲避,堆积土袋也可抵御,办法极多。”
“哦,又是这个沈云卿。”薛伯充再一次感到沈云卿的分量非同一般。
这火器最终取代冷兵器是必然结果,即便是火绳枪时代,单兵热兵器已经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尤其是配合长矛,比弓箭和弩更具威胁性。
火器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板甲的威胁。
板甲的全身性防护对弓箭具有绝对免疫,其正面厚度往往高达三到五毫米,背部略薄,经过淬火处理,前胸后背内部再衬局部的单环锁子甲,对弩拥有免疫,更别说是单纯的冷兵器。
因此发展到后期,板甲重骑兵趋于碉堡,火枪的出现无疑打破了力量攻守平衡。
火枪弹丸无论初速还是动能,都比弓箭和弩高得多,后期工业化规模生产的燧发枪,密封性提高后,威力更大,一百米上靶,洞穿六七毫米的均质钢根本没有问题。
尤其是早期弹丸直径普遍较大,少则十七八毫米,多则二十甚至三十毫米的巨大弹丸,在动能和初速都高于箭弩指标下,洞穿板甲毫无悬念。
且热兵器造成的毁伤,对早期缺乏医疗条件的时代,无疑是毁灭性的,而弓箭和弩,若非击中要害,不足以直接致命,更多是死于内出血和后期感染。
此外火枪的装填效率高于弓箭和弩,尤其是对体能要求大幅降低,训练周期缩短,随着钢铁和工业化的到来,火枪生产周期更短,造价更低。
一张普通的弓,制作周期需要三月到半年,一个弓匠一年就只能做三到五张弓,由于早期工业技术的制约,弓无法实现工业化生产,弩虽然可以,但是杀伤效果远不及火枪。
此外一个强弓弓箭手,每次一作战发射的箭支在十二到二十支,轻弓、硬弓的四十支左右,基本上就是箭囊所能携带的容量。
因为人的臂力是有限的,长时间的拉弦对肌肉耐力要求极高,而弓箭的射击难度又高,合格的弓箭手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而火枪理论上能不断装填和射击,唯一的问题是雨水带来的哑火,这在弹壳出现后也成为了历史。
不过早期线膛枪出现之前,火器的命中精度依然不高,尤其是有缝卷板加工成的枪管,弹丸和管壁拥有较大的间隙,上靶全凭人品,所以队列行径能提高火力密度,进而增加上靶率。
所以卧倒、匍匐,乃至战壕、掩体都对早期火枪具有较大规避作用。
不过也不是全无死穴,冷兵器作战,为方便调度、通讯传达以及有利于作战,有基本的排兵布阵,所以要让士兵都趴下来卧倒,那也是不切实际的,但至少多了一种可选的战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