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与此同时,虞童于十月下旬押解入神都,他的待遇可就没沈云卿那么好了。
沿途坐着囚车,为赶时间一路飞奔,紧赶慢赶终于是在十月下旬抵达神都,交由御史台和刑部。
这日早朝,就审理海通民变案听取百官建议:
“犯臣虞童现已押到,刑部尚书田诚。”
“臣在。”
“此案由爱卿亲审,务必公正审理,不可辜负百姓期许。”
“臣领旨。不过,按惯例,海通如此大案,应由刑部、御史台与各部会审,不知此番是否按例办理。”
“眼下御史大夫王柬不在朝中,那就有御史中丞郭萧逸代为一同审理,另着大将军薛伯充会审。”
“臣领旨……”
薛伯充、郭萧逸上前领旨,下刻女帝又道:
“此番海通民变,追究溯源乃因高粱而起,田尚书,高粱新法起草如何?”
“启奏陛下,正在加紧办理。不过卢尚书、朱侍郎抱病,恐有延误。”
“自朕颁诏至今,已有数月过去,高粱新法久拖怠政,期间又发海通民变,卢希彭、朱惟钧令朕大为失望,着令户部各司,加快高粱立法,完善税政,一月之内务必予朕结果,逾期不办者,革职查办。”
“臣等领旨……”
户部官员俯首叩拜,一时间风景颇为清奇,多年来还从未见有户部答应的如此爽利。可见卢希彭、朱惟钧的分量何等沉重。
“大将军薛伯充随驾,退朝。”
“陛下退朝……”
欧阳羽宣布退朝,众文武百官俯首齐颂:恭送陛下
待百官散去,薛伯充跟随女帝出了泰宝殿,公孙芸惠边走边从袖袋之中掏出一封密报递给薛伯充说:
“亲家,你看看吧。”
薛伯充不知何意,未敢去接,而是小心问道:
“这是?”
“乃虞童贪赃枉法,勾结盐商杀害朝廷命官,搬弄是非之密报,你且过目。”
“是。”
薛伯充接过密报细看,脸色起伏不定神色复杂,细看过后他说:
“那陛下的意思是?”
“卢希彭、朱惟钧好歹有功于朕,杀之不忍。户部的事,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自开国至今积弊未除,非他们之过,杀之非人。剩下的,就由亲家去办吧。”
“臣明白了,那臣告退了。”
“嗯,不可令事态扩大。”
待薛伯充退走,欧阳羽小心说:
“陛下,若不严惩卢希彭、朱惟钧,户部依旧我行我素,恐难根治弊端,错过此番良机,日后怕是再生后患。”
“你以为朕不想,两江之事四五年间几度反复,其根源非在户部,而在民间。正如沈云卿所言,现在的户部非朝廷户部,而是钱庄、票号、盐商、地主、绸商之户部,撤换一两个大员根本无济于事。
若要大动干戈,全国上下户部官吏数以千计,牵一发动全身,难呐啊。还是沈云卿之法颇为可行,与其动户部,搬起石头砸朕的脚,不如先养着,另辟蹊径谋取财源,最后待等朕做大了,再收拾户部也不迟。”
女帝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拘泥于国家政治层面,她更考虑自己怎么坐稳江山,对于绝大多数君主而言,在他们或她们眼里,自己的龙椅往往比江山重要,所以这又牵扯到君主的个人意志和私欲。
公孙芸惠篡权,卢希彭、朱惟钧是举双手赞成的,于情于私都不能杀支持自己的元老,你杀了,其他人怎么想,这不是过河拆桥吗。
其次,户部的问题不是卢希彭、朱惟钧一手造成的,他二人是在公孙芸惠登基后一手扶上马的,不存在恶化现状的问题。
户部的问题由来已久,不在于谁当一把手,而在于这个烂疮必须先捂着,不能烂掉,就这一点,卢希彭、朱惟钧已经完成任务,没道理杀他们。
其三,户部勾结富商干下的黑勾当不是一次两次,多的不计其数,历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念在大局的份上,只能不了了之。
最后,户部这个大局情况太复杂,资本绑架政治后,是整个体系的改变,所以户部本质上已经沦为资本买办的抓手,要动户部,根本不是杀一两个大员能解决问题。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推翻整个户部的系统,而这又是不可能的。
过去四五年内乱平息,女帝不是没有想过要去推翻户部,但事实证明这座大山太沉,以至于见多识广的沈云卿都无能为力。
只能另辟蹊径,利用更高一层的理念认知绕过户部,重新规划产业经济,谋求把基本盘做大,同时遏制户部膨胀,当基本盘扩大,户部的地盘即便不变,就会被扩大的基本盘给稀释,直到影响力削弱至危害最低,最后再动手,其政治能量和破坏力要低得多。
早朝散去,刑部尚书田诚,大总管薛伯充,御史中丞郭萧逸三人碰面后商定了审案原则。随后一同赶赴御史台,提审虞童。
“虞童,你可知罪!”
田诚手拍惊堂木,虞童死猪不怕开水烫,拒不认罪,张嘴大呼冤枉:
“下官冤枉,下官冤枉啊。”
田诚冷冷一笑说:
“冤枉,你可知道今日在坐的两位大人是谁?”
田诚说两位大人,其实重点是薛伯充,郭萧逸还不够分量。
虞童也是官场上的老油条,御史的官服和样式,他是见过的,但是武官正二品大将军的朝服他却不曾见过,也不认得薛伯充其人,所以心中的恍惚和纳闷儿此刻萦绕心头。
这时田诚又是说:
“今日与本官并座的这位,乃京畿道行军大总管薛大将军,你可看仔细了。”
此言一出,虞童顿觉眼前一黑,腿一软,啪一声给跪了。他很清楚一点,卢希彭、朱惟钧没来,却招来薛伯充,定是已经将他出卖。
眼下由于没有大理寺,只有御史台和刑部,所以不存在三法司会审一说。重特大案件由刑部、御史台与其他各部择一个主官,或皇帝钦派亲信共同审理,形成三方回审。
由于岐帝国政治架构的特殊性,三方回审但凡涉及经济和官员犯罪,三方中一定有户部或吏部官员参与,甚至户部、吏部都派员参加,将御史台排除在外,变成刑部、户部、吏部审案
现在户部座主薛伯充亲自出面,意味着户部决定将他牺牲。
薛伯充名为户部座主,但私下里下边官吏都知道,薛伯充做不了主,但是薛伯充的态度很重要,薛伯充不表态,户部还能继续扛着他做挡箭牌。
但如果薛伯充亲自出马,就意味着他表态了,这一点很微妙。
薛伯充不表态,往往意味着默许,但不是认同。但是他表态,一定是不认同,而且当此背景下,薛伯充表态意味着户部要完蛋。
虞童这一跪,让案件推动变得更为顺利,薛伯充与田诚商议后,决定不在绕圈,直奔核心问题。他示意衙役,将一封密报递到虞童面前,而后说:
“虞县令,看过后,该怎么做,就不用本官多说了吧。”
“下官不明,还请将军明示。”
虞童试探道,薛伯充沉声说:
“庒县失火当夜,你去信扬州,勾结盐商林奇坤,图谋择机截杀沈云卿于江上,此事你怎说。”
“哈啊!”虞童大惊失色忙是俯首磕头:“不是下官的注意啊,都是林奇坤利欲熏心暗中策划,下官是不同意的呀,还请薛将军明察。”
“哼哼,纵然你不同意,你却与林奇坤沆瀣一气,怂恿濒国外民冒充盐工,寻衅滋事打伤屯垦乡民数百人,破坏朝廷大政方略,为盐商牟利开道,是谁给你的胆子!”
“都不是下官的注意啊,是林奇坤,是林奇坤要对付沈云卿,下官是冤枉的啊。”
“胡说!”田诚手拍惊堂木嗤之以鼻,继续又说:“你乃堂堂正七品县令,盐商林奇坤身在扬州,怎能与你勾结。濒国外民分明在你治下,又岂能与林奇坤勾结,简直一派胡言!”
“田大人明鉴,那些濒国外民下官赴任庒县之前就已在籍,下官也是三年前才知道,盐工中身高奇矮者乃外迁民户,但他们皆说流利中原话,下官仍然不知非我天朝岐民,谁知道是天杀的濒国外民呀。这些外民都与林奇坤往来密切,听其号令,下官也是受其蒙蔽,还请诸位大人明鉴啊……”
“强词夺理,你堂堂七品县令,何故听命于林奇坤,你若非收受他的好处,岂能听其摆步。
据查,乱民头目杨思茅、朱公成,从你家中搜出金银珠宝折价近两千两,铜钱一万三千余贯,胡椒、豆蔻七斗,绫罗绸缎两百余匹,上等精细棉布近千匹。
这些财务即便有反民作假栽赃于你,但哪怕只有三成属实,以你县令薪俸所得,何来如此巨财,分明是你授受林奇坤好处,替其谋取暴利,是也不是!”
“冤枉啊田大人,都是刁民栽赃陷害,绝非小民家中财务,还望大人明察。”
“哼,事到如今你还不从实来,本官问你,你既未收受林奇坤好处,何故与其伙同谋杀朝廷命官,庒县当夜大火,可是你命人纵火。”
“不,不不,庒县大火与下官无关,当晚下官是去信林奇坤,闻讯屯垦乡大火,下官也觉蹊跷,但绝不是下官所为,事后王大人、赵大人、汪大人几经详查,均认为大火乃无名之火,此事三位大人可以为证。”
“那好,即便大火乃无名之火,那你伙同林奇坤谋杀沈云卿又作何讲。”
“谋杀沈云卿乃林奇坤提议,下官是不赞同的,田大人若是不信,捉来林奇坤与之对质,便只一二。”
“你既非主谋截杀沈云卿,那又何故要将他缉压,并怂恿濒国盐工打砸屯垦乡,致使事态恶化方二虎被杀,激化民意,致使朱公成、皮小五、郭友东等人造反,掀起如此浩大民变,你又怎说。”
“是林奇坤,沈云卿在秀州晒盐伤害盐商利益,故而林奇坤指使盐工要置沈云卿于死地,全是林奇坤的主意。”
“既是他的主意,那你为何百般刁难沈云卿,高粱征税,刺史王曦照、宣德郎沈云卿,再三与你明说朝廷草拟新法令你缓征,你又为何不尊刺史王曦照之令,强征沈云卿粮赋,你又作何解。”
“田大人真是冤枉啊,下官也是按律征税,纵然刺史王曦照推说朝廷新立税法,可无凭无据无公文,下官岂敢不征,若是出了茬子,到时朝廷再拿此事拿本官问罪,本官又该如何。”
“既然刺史王曦照已言明,即便朝廷追究下来,也由王曦照承担责任,你又何故惧怕,难不成是另有人授意于你!”
田诚话到此处,薛伯充截话说:
“田大人,高粱征税之事发于大火之前,高粱立法内情复杂,与本案又无关联,不宜并案吧。”
“薛将军,沈云卿与虞童恩怨与这高粱征税息息相关,若不弄清根源,实难知道谁人指使虞童加害沈云卿。”
其实不用审,在场的诸位心里都明白,但是田诚一定要让虞童把卢希彭、朱惟钧咬出来,但是薛伯充却不能任由着田诚揭疮疤掀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