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282

第282章 烽火南疆(6)

思考若久,众人分歧依然很大,重点集中在岐帝国开国至今,从无实施过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更别说是海外异地登陆。

没有经验借鉴,没有相应的保障范例和体系措施,没有带路党,重要的是远程海上机动,缺乏更多船只和有效兵力,兵力少了未必会有效果,还可能陷入腊婆本土。

有鉴于此,沈云卿并不忙着推翻武卫忠的方略。

在他看来,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不问题。有问题的是,以他对中南半岛的了解,腊婆可能还真不会回援本土,因为南越地区的生存环境比越北地区恶劣的多,尤其是当下。

而且腊婆本身是多个大部落城邦共治的局面,岐军登陆后反而可能帮了腊婆国王的忙。

同时如果岐军登陆兵力太少,腊婆主力压根不会回援,对于腊婆人都恶劣的生存环境,岐军远涉重洋水土不服,显然最大的敌人不是腊婆军,而是大自然。

思索若定,理出头绪,沈云卿徐徐说道:

“上将军,沈某有一言,还望将军明鉴。”

“海郡王但说无妨。”

“在上将军看来,腊婆举全国之力北上,其后方空虚,趁此从海上进兵实属明智之举。但在沈某看来,我等想法与腊婆想法恐怕有天壤之别,腊婆未必会如我等所愿抽兵南下回援。”

“哦,这是为何?”

“首先,据沈某了解,腊婆南方险恶,山岳雨林密布,说是穷山恶水也不差,为有沿海港口可供大量聚居。而交趾地域富庶,平原广大,适宜久居,腊婆占得交趾后,若是弃了腊婆老巢,拒不回兵救援,为之奈何。

其二,腊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其由多个土民大族与小邦共治,贸然对我朝用兵,其国内定然意见不一,故而留守腊婆本土的必然是不愿出兵者,如此我军在其后方登陆,无疑是帮了腊婆王,助其消灭异己,甚至迫使腊婆异己与腊婆王更为团结。

其三,腊婆占得交趾,若要巩固根基,仅靠出兵的四五万人马,无不足以震慑交趾在籍的六七十万土著、归番民,还有不在籍,多如牛毛的番民,故而腊婆势必要从南方迁徙人口,为日后长期占据交趾做准备。

其若抱定交趾比腊婆本土更好,我军即便在腊婆复地登陆,恐怕腊婆也不会抽调主力南下。

其四,腊婆沿海虽然利于用兵,但是纵深向内几十里地皆为山岳雨林,不利于我军作战,若不清缴,听之任之,长此以往不断袭扰我军,必致我军陷入泥潭,若是清缴,这些个丛林深不见底,到处皆是瘴气蛇虫,难以施展,只能平添伤亡。

其五,眼下朝廷可供远涉重洋的大船并不多,若要突袭腊婆后方,势必不能沿海而行,只能越海运兵,必须得要海船。有鉴于海船不多,可载的兵士极为有限,同理,可携的粮草也极为有限。

若是用兵少了,恐怕无济于事,腊婆不会回头,若是用兵多了,海上船只不足,难以保障数万人吃喝。

最后,武将军若是有办法将腊婆军调回,沈某愿鼎力相助,此一役定能大获成功。”

沈云卿提了五点现实客观问题,在他看来,腊婆真能占了黄金宝地,扔了自己狗窝。

就经济比重而言,腊婆长期蜗居南方,对外贸易以香料和土特产为主,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禀赋制约,腊婆出产的香料品种不如东南亚其他国家,所以海外贸易对腊婆而言,经济占比不大。

而交趾地区拥有完善的社会生产体系,有其能冶炼铁器、大平原耕地、畜力繁殖、基础设施、行政系统、人才基础,拥有完善的国家体系框架,这套体系无法以钱来衡量,更重要的是交趾的基础设施比腊婆本土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换而言之,南方的经济和生存环境远比不上北方,所以腊婆王实行人口迁徙,尤其是本族人口迁徙,迁都交趾是大概率事件。

同时由于腊婆内部分赃不均和对外用兵态度的差异,腊婆出现分裂和战后利益分配不均也是大概率事件。当然,这需要一个周期,而岐帝国的面子显然等不了。

所以如果岐军在腊婆身后登陆,不得不面临,要么把反对者推向腊婆王,要么帮着腊婆王诛杀异己,同时还要陷入长期的丛林战争,而腊婆又不从北方撤兵,岐帝国达不到战略目的的尴尬窘境。

因此关键问题仍在于如何让腊婆回兵南下,至于钱粮和后勤保障,在控制出兵规模,并保证达到战略效果情况下,目前的海上保障成本,要比陆路保障成本低得多,尤其是广西交通不变,运输成本高的惊人,武卫忠海上跃后作战的方略具有很大经济优势。

但问题就在,如果腊婆占了风水宝地,不要狗窝了,对本土见死不救怎么办,岐帝国自己反而可能陷入泥潭,给别人做了嫁衣。

沈云卿的所提五点并未得到多数认同,至少站在中原理念和传统思维认知下,文武百官都不认同有谁会不要自己老巢。

古语说得好,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谁会舍弃自己的家业,重头再来。

于是兵部看来,后方登陆是战略死局,腊婆必定要回援,兵部的担忧是出兵规模,后勤保障,还有能不能达到战略目的。

但凡是战争,所有战略无不建立在战争最终目的之下,出兵不明确战争目的,贸然开战,边打边调整,是为兵家之大忌。往往会出现越打利益越多,越多越贪大,最后本该见好就收,最后反被所累,成为败笔的先例屡见不鲜。

此番南征,战争目的是收复交趾,惩罚腊婆,最好是速战速决,后方实施登陆无疑是具有可行性的选项。但如果达不到战争目的,后方登陆极可能演变成两线作战,患得患失,甚至海外作战全军覆没。

但武卫忠似乎很有把握,口气顿时森冷许多,他说:

“有仇不报非君子,腊婆屠我百姓十数万,此仇不共戴天,其若执意不回头,我军登陆之后,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其屠我一人,我军当十倍奉还之,屠灭其百万,亡其国,灭其中,将之挫骨扬灰!”

此言一出众人大倒胃口,范勇忙是说:

“上将军,这报仇归报仇,大开杀戒多行不义,绝非我朝仁义之邦所为,本官不赞同。”

“范尚书,难道就让我朝十数万百姓白白枉死不成,纵然杀了他腊婆数万匪军,那其他死难者怎么算。若不加以惩戒,眼下骠国正在攻掠云滇,其若效法之,西南怎办!”

武卫忠一言令众人默然,甚至沈云卿都认为眼下只有屠杀血洗,才能迫使腊婆军回援,否则别无他法,至少他想不出来如何能让腊婆回援南下。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个邦国土著还没有开化,缺乏基本的文明认知和道义理念。

在他们看来,为了生活和更好的物质生活,杀戮是理所当然的。但站在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道德层面,贸然大开杀戒是不可取的。

同时屠杀是能解决战争问题,但不能解决经济问题,除非是蒙古帝国,屠城不为占领,只为实现军事意志,但结果必然造成全球性经济衰退。

因为农耕文明下,技术进步缓慢,人口增长是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因素,当人口大幅消亡,将给本就严重的经济问题带来更为不利影响。

尽管腊婆非岐帝国本土,多数国内官吏没有长期经营的打算,但不可否认腊婆是南海沿岸重要的贸易节点,屠城势必导致贸易暴跌,同时屠杀的恶劣影响还将经由腊婆传导至海外。

当然,但凡是都有两面性,由于尚未完全开化,跟他们将仁义礼智信,讲国家关系,讲经济大局,你好我好大家好,睦邻友好,根本就是对牛弹琴扯淡。

且不说他们没有这个认知,即便有,凭什么你日子好过,我只能吃糠噎菜茹毛饮血。

这些土著你给他好处,他就吃大户,好吃懒做等你的一口,你不给,就是这结果,他上门抢,所以只能让他们认杀。

腊婆既然已经先开恶例,屠杀岐民,作为受害者,以其人之道,还以其人之身合情合理,至少在当下的历史背景下,没有不这么做的道理。

你不这么做,大搞空谈仁义,反而令更多海外蛮夷制造错觉和幻想,总以为你杀了你男人,强奸了你老婆女儿,你不会怎样,一旦开此先例,日后整个海外局势将更加不利。

尤其是现在骠国正在攻掠云滇,骠国人的秉性更为野蛮,若不能加以震慑,在云滇甚至攻入四川、广西也大开杀戒,整个西南局势将一发不可收拾。

尽管受到通信制约,一时半刻传不出去,但时长日久会很难说,尤其是乌兹曼国正在全力争夺贸易主导权,不能低估这种影响。

其次,如果真要全力一搏,攻打腊婆本土,沈云卿更倾向于一劳永逸解决腊婆问题,既然要屠,就彻底一些,干脆做绝了,从根本上解决腊婆,将整个腊婆纳入岐帝国版图。

占据腊婆,岐帝国既控制中南半岛最远端,具备了前沿基地,对未来出海和海外经营拓土,具有战略意义。

同时能获取占婆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橡胶、香料和一年三季甚至四季的种植气候,极为有利于经营南洲百夷,调节国内经济和生产。

尽管需要移民和长期经营,但岐帝国的体量和国力摆在这里,注定了这个周期短是可以相对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