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三人带下座船,沈云卿并未感到轻松,相反他更担心潮瓯如此轻易松动,太过违反常理,哪有不放一枪就投降的道理。而且历史上腊婆地区素以好凶斗狠而著称,软硬都不吃,没有一枪没放,就服软的道理。
想到这里,沈云卿与马文修说:
“马总管,这里边透着古怪呀。”
“嗯,确实透着古怪,潮瓯既不知我军兵力,还占据着城池,没有道理不做任何抵抗就开城投降,此事不得不防。海郡王可知这市曹令是何官职,说话可有分量。”
“据孤所致,这腊婆的官制非常繁杂,每个官吏管辖甚多。由于腊婆沿海城镇占多数,因此涉海贸易较为频繁,因而市曹令相当于我朝司户、转运使、市舶使三职,同时负责与周邦海商交涉,故而权利很大,不输给户部尚书。”
“如此说,至少是个三品的官吏。”
“倒也不是,腊婆国小民寡,且无国体,内部土邦林立,故而官吏所管事务极为繁杂,因此需要职权更大的官权加以处置,倘若采用我朝管制,则不利于其治理辖地,因此腊婆的官制有其好处,但不能与我朝官制相提并论。”
“原来如此,钟墨俞将军。”
“末将在。”
“令人向港内运送热浮空,携带远目境,窥望城中敌情。”
“是。”
潮瓯城的迅速服软来的始料未及,与气势汹汹攻占交趾的腊婆王赵越反差巨大,过于顺利的剧本,越发让沈云卿看不明白。
不久,潮瓯市曹令返回岸上,在东门城楼见到了城府吴应,左承王赵元二人。
“快说,天朝将军怎么说的。”
吴应飞快问道,那市曹令吞了口凉水,擦去额头可汗,喘了口气才说:
“天朝的一个大官说,只要大人开城投降,保证秋毫无犯,潮瓯还是大人与左承王殿下的潮瓯。”
“开城投降,那不就是放天朝军队进城吗!”
吴应反应吃惊,这时左承王赵元说:
“若是开城,天朝军队出尔反尔,与束手就擒自投罗网有什么区别。”
“不错,到时候要杀要剐都是他们的事,还何谈保全城池。范大人,天朝大官还说了什么。”
“回城府大人,天朝大官还说,只要开城投降,一切好说,若是今日天黑不开城,那就,那就……”
“那就什么?”
“就破城。”
“什么啊,好大的口气!”
吴应气急败坏,但赵元却毫不怀疑,他说:
“天朝军队有非常厉害的火器,攻破天南关用的就是天朝的火器,而我们却无法获取,天朝军队一定带了很多,如果堆在城墙下,随时都能炸开我们的城池。”
“那怎么办,总不能开城把狼放进来,到时候哪里还有我们说话的余地。”
“现在进退两难,不投降天朝,天朝军队随时攻入城中,如果投降,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报复交趾的事。”
“要不,趁天朝军队还没完全上岸,咱们逃吧,能逃多少是多少。”
“一派胡言!”赵元嗤之以鼻,厉色又说:“多少文臣武将的家眷都在潮瓯,怎么逃,即便逃走,城里的几万人怎办。”
“可如今守城无望,开城难逃一死,里外都是个死,除了弃城,别无其他选择。”
吴应束手无策,赵元略作思考后与市曹令说:
“这样吧范大人,你再去天朝船队,告诉他们我们的条件。”
“左承王殿下,天朝将军不好惹,要是拖久了,难免被他们误会,下官之前就差点被扔进了海里。”
“天朝将军不会杀害使者,你只管去就是。”
“是。”
四刻钟后,市曹令再度登上座船,递交赵元条件。
条件共计六项。
其一,降城不降兵。
其二,潮瓯城守军集中城北驻扎。
其三,岐军不能在潮瓯治下辖地劫掠杀人。
其四,不能抓捕武将官吏亲贵及其家眷。
其五,潮瓯法度维持照旧。
其六,岐军将帅必须书面承诺。
仔细看过条件,沈云卿与马文修说:
“将军,你我借一步说话。”
“嗯,本将正有此意。”
言毕,二人离开船尾来到左舷。
“海郡王,此六条你怎看。”
“孤以为,城中守军定然不多,而且可供武装男丁的兵器也不多。其二,应该不出此前所料,腊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不是所有权贵均主张与我朝为敌,而潮瓯集中有腊婆众多文臣武将家眷,尚未来得及北迁,故而要我军保证不能将其家眷扣为人质。同时将兵力集中城北,显然是为了保护家眷,也为日后好从城北突围。
其三,孤猜测,守军看到我军船只声势所震,高估了我军数量,否则若是只看到七千人上岸,应该还不至于如此。”
“嗯,海郡王所思,与本将不谋而合。此外,本将还以为,这城中应该还有位高权重之人,绝非一州刺史所能为之。”
“哦,马总管何以见得?”
“你看此信,乃是我朝文字书写,文笔工整有力,字里行间毫无犹豫,绝非一方蛮夷小吏所写。而且开城投降之事,绝非一人所能决断,若是其他文官战将意见不合,必被软禁或是杀害。
故而能做此决断者,势必有压服众人的身份与威信。”
“如此说,能比州刺史还大的贵人,以腊婆的国体,腊婆王赵越、相国黎孔、左右护国均在交趾,留守后方的只能是左右承王,在潮瓯的,应该是其中一人。”
“应该如此,可本将就不明白了,腊婆素以凶恶斗狠而著称,纵然高估了我军兵力,其怎么也该弃城逃走,开城投降留守本地,日后还有何面目去见腊婆王赵越。”
“越是有悖常理,越说明其中另有隐情。马总管,此六条孤看可以再议。”
“但降城不降兵决不能答应,岂有降城不缴兵器的道理,日后若是人人效法之,岂不自废武功,若是有诈,我军数千人将断送在此。”
“可若不答应,潮瓯定然顾虑我军出尔反尔。”
“海郡王的意思是答应喽”
马文修反问了一句,口气颇为讥诮,沈云卿能够想到,如果自己点头,马文修一定要说自己幼稚。可真要点头,那他就是真傻。
“完全答应是万万不能的,不过可以变通一番。”
“哦,如何个变通?”
“楚将军赶到之前,眼下我军兵力不济,仅靠万人难以彻底掌控整个潮瓯与其治下数十万人,即便加上楚将军五千人,也难控制当地,故而我军若是全面进城,分而驻扎,反而容易暴露深浅,被其所趁,故而孤不建议我军全部上岸进城。”
“不进城,岂非自欺欺人。”
“不,将其他三门封死,只留东门港口,我军驻扎东门内外,并在东门外修筑马道,以防城门陷落,内外无法应援。”
“然后呢?”
“除外邦海商外,只准进不准出。”
“那城中十万人的吃喝拉撒该如何?”
“也从东门进,暂由潮瓯治下各地供应。不过,按理潮瓯城应有官仓口粮,各家各户与行市也有存粮,一年之内粮草应不是问题。因此东门送入货物中,大可堆积于城外,让他们自己运,我军只需看押即可。”
“若是他们挖掘密道透出城外又如何?”
“此事确实极有可能,不过当地雨水充沛,又邻海岸大河,地下有水,挖掘地道绝非易事。另外,可以清缴铁器、青铜工具,掐断食盐供应,限制食盐,令其难以反抗。”
占领一个地区,治安战其实是次要的,尤其是农耕文明下,城池提供了绝佳的防御屏障,治安战的概率大幅削弱,怎么接管当地,养活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是占领军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毁灭,还摧毁了附带的生产链,打破了当地的经济运转。
生产链的破坏和难民,带来生活必需品的锐减,进一步加剧占领区的民生问题,当老百姓食不果腹,最后就是反抗。
当然,如果吃饱了,也可能无所事事“找事做”,所以重新恢复当地生产链,保障几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外,还得防着他们造反。
有鉴于此,掐断食盐,控制钠元素涉入,降低人体电解质产生,让他们能吃饱饿不死,但也没力气造反。
马文修担心潮瓯守军被困城中后挖掘地道出逃,这个担心不是没有,但概率很低。
潮瓯地处沿海,海水侵蚀和渗透本就极为严重,潮瓯城早年又是湿地,湿地上建立起的城市,地基极为稀松,地下水丰沛,加之地处热带,常年雨季,挖掘地道十分困难。
最后没收清缴青铜、铁器工具,没有工具,总不能用手刨,即便用手刨,待等挖通,地道的通勤效率又如何,届时岐军的援兵早赶到潮瓯,逃的走一两个人,难不成还能逃走成千上万。
“马总管,孤此议如何?”
“嗯,确实可行。若能将潮瓯变成我军根基所在,那这场仗,不仅胜算极大,战后也有利于朝廷经营。”
“正是如此。倘若一鼓作气杀光了所有人,我军几万,乃至日后十数万大军的吃喝拉撒,便只能从国内运来,如此岂非自缚手脚。”
“既然如此,你我便按计行事,先探探城中之人究竟有何图谋。”
“嗯,孤来草拟条件,马总管替本王过目。”
敲定计策,沈云卿着手起草条件,马文修过目修改无误后,交由市曹令转给左承王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