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将军和将军,大将军和大将军,在国与国之间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和等级。
就好比中国的元帅和太平洋岛国的元帅,中国元帅指挥百万大军,太平洋岛国的元帅,人口多半还没十万,指挥的兵力充其量就是几百个人,同样是元帅,却不一定在一个档次上。
岐帝国毕竟是泱泱大国,动员能力和战争策划能力,远超世界同期平均水平,别看马文修手下只有一万五千人,其实能带十万人作战。
薛伯充是那种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能指挥多条战线,二三十万人,在多个战场联合作战的元帅级统帅,就凭这一点,他的命比谁都精贵。
相反,甭看腊婆穷兵黩武,拼凑了十二万乌合之众,腊婆王赵越有没有能力,指挥协调这十二万人都是问题。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下边的基层将领和指挥将领,以前都是打的连营级规模的作战,一夜间让他们当师长,打军级规模的战役,能干的过来吗。
赵禹是腊婆王赵越的亲弟弟,兼右承王,已经相当于岐帝国的王爷和上将军,理论上按职衔,率领二十万大军,拉开阵仗大打出手,实际上他根本没这个能力统帅二十万人。
最大一场战斗才带兵六千,你让他带二十万人,根本不可能。
但问题就在这里,腊婆缺乏体系化的国家制度,缺乏人才机制,任然处于邦国任人唯亲的体系下,将重兵交予自己的亲族是首选。
交趾有腊婆军与叛乱土民、归番民八万,赵禹此番南下的兵力不可能太少,一万三四千人显然少了一些,三万人又太多,赵越的兵力将控制不住交趾的叛乱土民和归番民。
距此判断,赵禹率兵应在一万七八千人左右。
所以问题就来了,赵禹没打过两万人的战斗,他有这个统兵能力吗。而且还在不断召集义军,扩充实力。等到瓦瓯和穆喇戌的援兵赶到,相信他手里的兵力不会低于四万。
一个旅级指挥员,一夜间升任军级指挥员,在严重缺乏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和战斗磨练情况下,除非他是个天才,否则很难相信一个二十九岁的大小伙子,能忙得过来。
沈云卿借机观察了赵元与吴应的神色,并从中解读他二人的心理轨迹。
不同于岐帝国对勋贵阶层的严防死守和长期压制,腊婆还处于部落番邦状态,地方的权贵权利极大,赵元与吴应二人无疑是潮瓯地盘上最具影响力的实权派人物,二人中有一人搞些名堂,就足以号令城中的老百姓给岐军造成重大损失。
“左承王、城府大人,当此非常时刻,还望二位坚定立场,莫要做出傻事。正如二位所见,本使信守承诺从未食言,待等战火平息,本使也绝不会亏待二位,还望二位惜之。”
“圣使之言我等谨记,绝不复叛天朝。”
“本使相信二位言出必行,好了,本使也该走了。”
言毕起身要走,左承王赵元又是说道:
“圣使,盐巴之事……”
“盐关乎人之气力,眼下非常时刻,我军仍将继续严控,但也非无情。明日起,官吏勋贵及家眷每人一钱盐巴,城中百姓每人限半钱盐巴,不能再多,还望左承王能体谅我军难处,待等战事平息,一切恢复如常。”
“谢圣使开恩。”
腊婆的盐比中原的煮盐还劣质,直接从海里打了海水用锅煮熬成盐,既不放稻草灰,也不放石灰中和,熬出的盐非常涩口,所以腊婆最好的盐,也长期从岐帝国进口。
当地老百姓吃的粗盐,含镁、含钙量极高,长期食用引起的各种骨病、慢性病在当地较为普遍。
也因此半钱的盐,含盐量其实只有四分之一钱多,一克左右,基本维持每天最低摄入量,不至于缺盐引起疾病,但也不足以有多余的力气跟岐军作死。
离开治所,沈云卿刻意在城中巡视了半日,岐军的占领对当地的影响显著,除了米市、药铺等关乎民生行业,其余行业无需岐军下禁市令,自己就已经关停,因为经济运作因为战争,生产供应链已经中断,存货销售一空后,自然无法继续经营。
所以有时候根本无需动用武力和行政命令,有些事情顺其自然,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岐军的战备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五千人守备近十万人的城池明显力不从心,出征之前仍然低估了腊婆的发展国情。
回到东门营中已是黄昏,沈云卿将猜测说与马文修,两人不谋而合。
“海郡王所言不无道理,为将者无不是战场拼杀,积累战功逐级擢升,即便是天纵奇才,也需军中历练十数年,那赵禹两年前率兵只区区数千,要他一跃率兵数万,绝无此可能。”
“那我军可否藉此为弱点,对其施以重挫?”
“若是平原或是山林,此举可行。眼下其躲在丛林之中,我军若要给予重击,有些麻烦。故而最好是将其引至开阔之地,或是城下最好。”
尽管赵禹不具备领导数万人大军的能力,但雨林却给他提供了极好的屏障。
丛林作战无法完全展开战线,导致整建制部队只能以零散作战建制为核心,也就是化整为零各自为战。
因此赵禹虽然率领几万人,但只要在丛林之内与其作战,对其统兵领导力影响不大,相反对岐军影响很大。
岐军是大陆军体系,要求的就是集团协同作战,更要求中上层将帅的整体协调和统御能力,而忽视了基层军官的指挥作战能力。
丛林作战正相反,对整体统帅能力要求略低,但对中基层武官要求较高。
而且时下缺乏无线电和dance兵便携通讯器材,丛林作战又无法使用信号旗、鼓乐等信号明确军令,也无法集结大规模战阵,导致战斗以零碎破碎的片区战斗为主,无法实现集团作战。
赵禹的兵马虽然屯驻在丛林,但是各部兵马都不是以赵禹的帅帐为主干体系,而是以各部的中层武官为骨干,利用丛林的掩护进行作战。
击败赵禹的最佳选择,无疑是将他引出丛林,诱导至开阔地,或者潮瓯城下,集团战或突袭战将其歼灭。
想来赵禹这等蛮子,躲在雨林中,应该不是有自知之明,清楚知道不具备统帅几万人的能力。其躲在雨林里,显然是为避开岐军锋芒,进一步观察岐军实力,同时利用雨林的阻碍和掩护,招兵买马扩充实力。
此后数日,岐军加固了南、北、西三门的城防,并趁夜色于城外埋设地炸雷,也就是简易的拉弦地雷。
这种地雷仍然较为简陋,依然利用拉弦火管原理触发引爆,需要使用绳索牵引拉火,一直拉到城头,其实就是埋在地下的大个木柄手榴弹。
岐军投石机使用的大号弹丸,同样采用相同的原理,不同在于延迟的时长和拉火管的数量。
使用雷管的触发式地雷尚且无法生产,其实也能少量简陋生产,因为螺纹与弹簧已经实现制造,关键是无法规模化工业化生产,而且还危险。
而雷管需要雷酸汞,主要原料又是水银,水银在当下是个精贵的东西,而且无论如何跟钱应该联系不上,但让沈云卿费解的却是,水银在当下竟然还是与黄金媲美,具备一定货币职能的储备货币。换而言之说,水银能作为货币交易。
所以问题就来,既然是贵金属,制造的成本肯定不低。
七王之乱前,岐帝国水银的年产量才一石三四斗,也就是五百斤左右。其中巴蜀占六成,云滇占三成,剩下的产能全国分包。
此外朱砂也是水银的一大来源,受到认知所限,时人尚不知道朱砂是汞的化合物。
由于水银的产量稀少,大规模应用也就不存在基础条件。
同时这么精贵的东西,只归户部和内司府管理,因为水银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提炼黄金
将水银倒入碎末的金矿石中,会产生“金汞齐”现象,水银会将黄金包裹,从而从矿石中分离。
水银的货币价值就是这么间接产生的,价值水银不会生锈,色泽华美,比银子好看,又具备游离特性,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稀有和保值的特性。
当然,水银有剧毒,会挥发减少,让水银的价值有所折扣,但这是后话,不讲历史背景,就是耍流氓。
更何况如今用水银炼黄金的盗金贼不在少数,也没见他们提倡保护环境珍惜生命,干的不还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由于水银的诸多特性,决定了水银的价格在当下不便宜。制造一枚雷管,不会比散碎银两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