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驾边走边停,穿过腊梅林后,女帝心情转圜许多,思绪仿佛穿越时空,又从三十多年前拉回现在。
“欧阳,沈云卿提及的封爵一事,你有何想法?”
“回陛下,奴婢仔细推敲后,又找了金戋寺,但看来看去,海郡王所提封爵,封的似乎不是爵位。”
“嗯,不枉朕将此事托付于你。确实不是封的爵禄,但朕也看不明白到底封了什么。你既找金戋寺商议,想来是有所想,金戋寺怎么说?”
“金戋寺向奴婢推荐了轩禾书院海郡王三年前修编的一本书。”
“书?何书?他还修书了?”
女帝连发三问,显然是不在情报掌控之内。
“是的陛下,海郡王过去五六年间修编了大量书籍,成册的大约有十二本,涉及工造、匠术、机括、绘图、数算、草药、财算等诸多门类,堪称是个全才大家。
金戋寺向奴婢推荐的乃是《经略通要》,奴婢正在看,但就目前所读来看,海郡王建议的封爵,绝不是单纯封爵,按书中所述,是封的经济圈。”
“经济圈?何为经济圈?”
“简而言之说,但凡天下生意、商业、贸易、生产、购买、运转、出货、收账、金银欠款财货流转若是一个巨大的圈子,那么圈子之内还有如此无数的小圈子,海郡王给的便是小圈子。
因此海郡王既不封地,也不封爵禄,而是封给腊婆各部的头人我朝可以赚取实惠的小圈子。”
女帝渐有所悟,兴趣越发浓厚,遂即又问道:
“然后呢?”
“藉此根据海郡王所言推断,既不实封土地,也不封给俸禄,按常理,便是有名无实的虚名头衔,什么好处也没有,因此无法笼络人心。”
“不错,接着说。”
“但是腊婆却不同,腊婆有物产,有我朝所需的物产,且有价无市。因此还郡王便将我朝境内的小圈子,授许给腊婆头人,令其自行经营。如此一来,便有了实惠。”
“但如此一来,朕能得何好处,朝廷能得何好处,攻打腊婆意义又何在?”
“这才是海郡王厉害之处,海郡王认为,户部不会接手腊婆这个烂摊子,尤其是潮瓯经过此番大水之后,损失惨重,户部无力收拾整个腊婆,更别说交趾,因此可藉此将腊婆纳入内司府直管。”
“要朕背这个烂摊子!”女帝有些动怒,这不是坑人吗。
“但贵在长远,请陛下容禀。”
“但说无妨。”
“是。海郡王的意思是,如果户部不打算收拾腊婆残局,便要户部全权让渡日后腊婆财政、土地一应事宜,而由内司府、金戋寺共同管辖、经营、打理。”
“腊婆战后百废待兴,若无户部支持,金戋寺、内司府何来如此财力,难道就指望那些卖不动的宝石?”
“陛下可别忘了,腊婆可是一年至少三季稻米呀。”
“这又如何?”
“海郡王正从江南积极调运高产良种,而腊婆土地肥沃,即便一年只种两季,每年所得米粮也比江南多,足以令当地百姓果腹无忧,而百姓之所以反,恰恰是食不果腹,而这一点,却是我朝境内所不如的。
放眼前朝历代,天下大乱,十之八九因粮而起,加之官吏贪墨,地方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久而积之必生民变。
而腊婆却因气候炎热,雨水丰沛,土地肥沃,四季瓜果不断,一年少则两季,多则三季,两年可种七季,如此便无缺粮之危,这是其一。
其二便是封爵,授许专营,令其部族迁入我朝各地富庶之地,一则糜烂其心志,二则将腊婆物产贩入我朝,由其自行经营,且在我朝境内一应税赋皆由内司府与金戋寺管辖,户部不得过问。
如此既能令腊婆各部避免因我朝官吏贪赃枉法而受害,同时经由我朝赚得的钱款购买成货物,运回腊婆,以利腊婆战后恢复。
如此腊婆各部赚的得钱款,不说所有,至少半数乃至多数,都因采买我朝境内货物,而继续留在我朝境内流转,既为朝廷带来税赋,同时又能带来更多民间或朝廷工坊的货物需求,还能令腊婆各部感到公平,此乃一举三得之法。
其三,腊婆各部头人受封之后,每代封爵各迁数千上万人入我朝,一可令其南北相顾,无法斩断,二可令其服我教化,进而促其各部归心。
其四,腊婆国体不同于我朝,因此战后休养生息期初投入巨大,但越往后,花费越少,且修生养息速度比我朝要快,因此五到十年可收我朝二十到三十年之功。
最后,腊婆所在乃海上要冲,按海郡王所言,罗娑灭国后,便可直达腊婆,经由腊婆可达我朝南疆,无论是对我朝日后出海,还是守备南疆都极为重要。
只需加以经营,腊婆富庶不逊于广州,且腊婆所拥物产乃我朝日后所需,只要经营得当,腊婆便是第二个江南。”
欧阳羽侃侃而谈,说的天花乱坠,公孙芸惠听的也是头晕眼花,感情接手这么大的烂摊子,朕还不亏?
“如此说,此举朕还占了便宜?”
“按海郡王谋划,腊婆若能恢复生机,便是陛下囊中的宝珠。不过海郡王也说,若要得此奇效,需得推进腊婆各部和解,并广播我朝教化,推动其地政变革。
赵氏统治腊婆数百年,以诈术驭人心,致使腊婆各部之间尔虞我诈戒备之心甚重,要收其心,赵氏之法不可取,为有反其道而行之,由我朝促其各部同心,同时加以实惠好处与利益,多管齐下方能令其真心臣服我朝。
因此海郡王有意借机腊婆战乱破碎之际,在腊婆推动此前正在酝酿的地政新策,重整腊婆各部,尽收其心。”
“嗯,此议甚合朕心。”女帝微微点头,目光顿显深沉凝重,继续又说:“地政新策朕早有打算多年,碍于户部、吏部势大,各地财阀、地主盘根错节未敢轻动。
当年仅仅一个高粱新政,便闹的海通一州鸡犬不宁,动土地,便是动江山的根基,海郡王在腊婆推行新法,此举可行。”
女帝难得赞赏一次,脸上却名写着“不看好”三个字。
毕竟动土地,可就是动王朝的根,历代王朝十之八九都死在土地政策的改革上,唐朝如此,南宋如此,元朝如此,明朝亦如此,根本矛盾就是农耕文明时期土地的分配。
名义上皇帝是天下第一大地主,土地都是皇帝一个人的私有财产,但皇帝吃喝拉撒再多,其实也占不了那么多的土地,更何况有几个皇帝自己耕地自己养活自己,一个也没有。
土地作为最早期、最广泛,最为普遍的基础生产资料,驱使个人占有的根本动力,是土地早期的物产经济利益,以及土地背后带来的权利。
农业文明下,土地既是生产资料,同时也是权利的象征,谁拥有更多的土地,谁能养活更多人,换而言之说,当大地主发展到一定程度,实际上就是权利的膨胀和转移。
于是历朝历代动土地政策,都是动摇江山根基的天大的事,谁动谁死。
有鉴于此,在本土之外,利用战乱带来的利益重组,推行简化版土地新政,有利于观察国内态度,总结利弊得失,也算是投石问路,替国内政策转变,提供一个实验样本。
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大不了推倒重来,重新设计。
此事天空飘落鹅毛雪花,欧阳羽走进上前打起油纸伞:
“陛下,下雪了,銮驾是否回宫?”
“不,朕还想走走。”女帝扯紧了裘皮,边走边说:“龙菲捎回的珠宝可都筛选?”
“还没有,海郡王捎回的宝石品质上乘,倒是罕见的好料,就连宫中的巧匠,都说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好料,故而筛选起来颇得细心一些。只是此等宝石多为皇家御用,市面上不常有,因此只怕是有价无市。”
“有价无市……”女帝语带深意,目光忽然变得深邃,紧接着继续说道:“人才奇货可居呀……”
“陛下是指海郡王?”
“是轩禾书院,沈云卿亦是。”
“陛下圣明。”
“轩禾书院开办至今五年有余,收效甚佳,朕在想,日后科举能否效法之?”
“陛下是想将轩禾书院推向天下?”
欧阳羽大胆猜测,女帝未做丝毫掩饰很是肯定说:
“天下事,说简单了,便是用人,而用人的根本在于选吏。如今我朝选吏无非科举、举贤二法,科举者凤毛菱角远不足用,太学生员虽有数万,却无几人能让朕交托一县一州之地。至于举贤,无不是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甚至太学生员,哪个不与六部勋贵往来,朕心甚忧啊。”
“陛下,科举之事还当从长计议。若将轩禾书院代以科举,恐怕会招致满朝文武反对,还请陛下慎重。”
“此事朕自有分寸,但不得不未雨绸缪,欧阳啊。”
女帝语重心长说道,欧阳羽深感责任重大:
“奴婢听着呢。”
“地政的根本仍在用吏,吏治不清朝纲不顺,朝纲不顺,天下岂能顺。”
“陛下的意思,奴婢明白了。”
“嗯,明白就好。在此之前,朕看,不妨先议议爵位之事,探探朝堂的水深。”
“那陛下是同意了海郡王授爵腊婆之事?”
“这是动祖制,动朝纲,朕姓的是公孙,不是姓的周,即便朕同意,满朝文武能同意?还得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他沈云卿说的容易,真要做起来,他岂知比登天还难。”
宗正寺最早出现在北齐时期,专门负责管理祖制家法和皇族事务,但岐帝国是没有宗正寺这个机构的。
有宗正寺有有的好处,没有宗正寺有没有的好处。
没有宗正寺,祖制家法都皇帝和内司府说了算,内司府由于需要负责勋贵和皇室每年的赏赐和俸禄,所以连带管理祖制家法和皇族事务。
因此没有宗正寺,实际上就减少了官僚反对和阻挠的阻力。
沈云卿想法很简单,找个由头封个虚名,不给地不给俸禄,只给经营权,既能面子上过得去,里子也的得到实惠,双方皆大欢喜。
但关键是,这是一厢情愿的想当然,搁现代,这叫扶持傀儡代理人,给虚名给纸币,那都是自自然然的套路。只要是为我的利益服务,就是给你天王老子宇宙帝国太上皇的头衔都没问题。但搁当下,那就不简单了。
且不说腊婆各部在中原王朝各级官吏眼里都是蛮夷,授予他们爵位,这些个国内的官老爷,对得起他们十年二十年的寒窗苦读吗。凭什么做贼的能荣华富贵,我们寒窗苦读十年可能还是个穷酸读书人,这就不公平。
其次,历朝历代的爵位制大都是封皇亲国戚与有功将臣,极少封异族,现在搞大批发,动则几十个上百个,全国哪儿来么多的地方封,就国内的县公、郡公都不少了,再来一波外来户,还要富庶地盘,这都已经有主了,怎么封。
其三,沈云卿的措施是不给地不给俸禄,只给经济圈子,令其自己养活自己,简而言之一句话,给你一张工商执照,你自己看着办。
所以问题就来了,历朝历代都没这么个先例,你现在搞没关系,问题是如果套用现在的爵位制度,是准备在外人身上试验后,万一日后哪天皇帝一不高兴,挪自己人身上搞削权,谁受得了,而且可能性很大。
如果另立一套新的的爵位制度,那现行的爵位怎么办,动还是不动,动谁都不想自己利益受损,不动,那外来户怎么说。
而且不论怎么个动法儿,第二点仍旧是个过不去的门槛。
女帝之所以考虑动封爵制,其出发点当然不是为了腊婆头人的利益,而是现行的封爵制度确实需要动一动。
尤其是安国公这等巨婴,朝廷实在是养不动,除此之外的其他蛀虫也不在少数,即便现在不动封爵制,日后还是要动,不如趁着眼下这个当口,丢块石头问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