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599

第599章 科学技术(1)

“走吧,随我去机械科的实验室,去了之后你便知道数学与工造术的精妙。”

“好。”

机械科的实验室目前有四处,一处是冶金实验室,在轩禾书院的最南边的无人处,为了安全起见,半径七十步内没有建筑和住宿区,周边的地块也被沈云卿买下。

冶金实验室使用半石的炼炉和坩埚炉冶炼金属材料,负责材料的研发和工艺摸索。人员主要是工部的工匠和部分数学科高级部毕业生。

工部的冶炼技术还停留在经验和土法冶炼,虽然最近七八年间掌握了转炉炼钢和金相理论,但仍然没有实现体系量化,数学人才的补入无疑能让冶金迅速体系化,变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二处实验室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制造、论证和勘探,这处实验室虽然在书院,但是人员经常不在岗,都在全国各地搞调研。也是目前人员编制最多的部门,足足编了三百七十五人。

人员成分构成也很复杂,有工部的水工、木工、石匠、土木匠,数学科的毕业生,也有民间招募的一些土木师、风水师、泥瓦匠,总之都和土木工程有关。

第三处和第四处实验室含金量最高,第三处实验室负责动力设备和生产资料设备的设计、研发、改进,第四处实验室则负责载具和载具动力设备、结构的设计、研发。

沈云卿要让高鸿参观的正是第四处载具和动力实验室,虽然名为实验室,其实还是传统的木质建筑,根本没什么高大上的气派。刚到实验室外,耳边传来一阵呜呜的轰鸣声。

“表弟,这是何声音?”

“光说没用,得亲眼看见了才知道,走吧,随我进去一看便知。”

引高鸿进入二号教室,迎面袭来一股白色蒸汽,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谁在烧开水。

见有人到来,陈谦、陈理二人迅速切断地上铁轨,将小火车引入南面的缓冲区。待等白雾散去,二人上前行礼。

“参见王爷。”

“免礼。郭大人呢?”

“应该是机械司有事,所以还没来。”

“刚才为何突然停下小车不跑了呢?”

这时陈理说:

“回王爷,郭大人上月刚对小车进行了改进,所以车速很快,外人勿入屋中非常危险,故而只能停车。”

此时屋中蒸汽已经散尽,高鸿看着地面铺着的环形迷你小铁路大惑不解,他忙是问道:

“表弟,地上铺着这些铁棒是作何用?”

“轩禾书院正在研制一种车辆,名为火车,地上的铁棒叫铁轨,也叫铁路,日后火车坐在铁轨上跑,拉着数万石、数十万石的货物可日行千里不累。”

“当真!”

“一看便知,陈谦、陈理。”

“在,王爷有何吩咐。”

“把小火车开出来,让高大人见识见识。”

“是。”

火车一直是沈云卿重点关注的项目,之前由于技术储备和机械加工能力不足,所以没有推动研究和理论论证,现在条件基本成熟,可以开始论证和模型放样实验。

中原王朝的农耕体系虽然实现了富足稳定,但是存在后勤问题的致命伤,尤其是对外蒙、中亚、新疆地区,难以长期坚守,根本原因还不是人口和民族成分,是通讯和交通无法及时投送军力和消息。

农耕王朝由于后勤只能依赖人力、畜力和非机动畜力载具,离开本部大后方作战的后勤保障很成问题。

中亚西域一战,岐军出兵才四万,但是动用的畜力、民力折合成人力得有三百多万,就是因为大军供应太困难,只能靠人力堆。

塞外作战也是这个问题,而且难度更大,因为用兵的数量增加了二十倍,还有半年的低温、降雪季节,需要全国总动员,才能保证百万大军的吃喝拉撒。所以不解决后勤运输问题,就不能解决边患。

同时火车也能巩固路权领土,提高经济效应,更能通过铁路线,迁徙人口巩固边境。

日后荡平忽喇,要实现对塞外地区的长期统治和经营,就一定需要一条铁路通往塞外,既便于运兵,又便于运输物资,打通地域壁垒,同时还能通过铁路把人口迁入塞外。

陈谦陈理数学科高级部毕业后,先去机械科深造了两年,毕业不久正逢沈云卿回国,三月间着手攻关火车研制,沈云卿安排他们二人与机械司员外郎郭炳正共同研究。

火车理论沈云卿早在轩禾书院筹备的第二年,研发蒸汽动力机之初开过几次讲座提过,当初工部不太看好,因为还没搞出蒸汽机,没这个认知。

蒸汽机出来之后有了动力源,火车的设想就顺理成章成为可能,但是当时缺乏系统性的机械加工设备,缺乏传动结构设计经验和技术了积累,尤其是没有工业化轧钢厂,无法生产钢轨,所以还是造不出铁路系统和机车。

经过八年发展和积累,已经具备生产能力,论证火车已经具备基础。

郭炳正官任工部机械司员外郎,袁楷朔也曾任机械司员外郎,在金属切削机床和蒸汽设备出现之前,负责铁料、铜料的加工处理,金属切削机床出现之后,现在已经转型机加工车间主任。

员外郎是个不大的六品官,但是郭炳正是工部改革后陆续提拔的一批实干官吏,是当年在宁阳水库见习的太学生之一,轩禾书院办起来后,回炉深造了一年。

沈云卿让他领衔火车技术,一是郭炳正年轻,今年才三十五岁。二是他对袁楷朔的内燃机感兴趣,而火车的进化过程是先蒸汽动力,后内燃机动力,再电力机车。

发动机的进化过程也是先蒸汽,后内燃机。让郭炳正领衔火车研发,有助于日后研发内燃机。

二陈将火车模型重新调回轨道,重新加装煤粉、清水之后火车冒着白眼缓缓跑在铁轨上,速度越来越快,不时还会发出吭哧吭哧和呜呜的汽笛声。

高鸿突兀着眼珠惊奇的看着跑在地上的小车,以一种难以置信的眼神出奇的看着。

“表弟,此小车竟能如此跑动自如,当真神妙。”

“此种小车烧的是煤,煤把水烧开之后,就会像蒸汽机一样推动活塞运动,然后驱动机械工作。虽然道理都一样,但是结构迥然不同。”

“但此车奇小无比,如何能为朝廷驱使。”

“做这般小,当然是不能用来干什么,但是日后可以放大一百倍一百五十倍,可以每天千里,甚至一千五百里的速度,拉几万几十万石的货物,或者拉一两千人日行千里不累。”

“妙啊,妙啊。朝廷若有此物日行千里,可拉人,可送货,快捷异常。”

“不错,日后可修铁路,打通大江南北,运送岐军与货物,原先数月才能赶到的地方,如今只要数日十数日。

除此之外,还能将南方的粮食,北方的百货运往全国各地,从此打破全国产粮不均带来的民怨,而且所需运输费用及其低廉,只有漕运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但是运量能增加二十倍甚至四十倍。

而这些,都要算数与工造术,无此二者,都是空谈。”

让高鸿参观“先进技术”意在让这位将来的教育部部长明白一个道理,传统的咬文嚼字和四书五经,已经不能让这个国家继续发展,只有新学和科学技术才能发展国家。

这也是身为裙带关系和皇亲国戚最大的优势,可以利用自己的裙带关系和血缘关系,让统治阶层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否则一个小吏仅靠卑微的一己之力,根本无力推动统治阶层对新鲜事物的接纳,一个市井小民,纵然你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没用,因为你没有那个地位和权力高度去推动你的意志。

就在二人说话之际,员外郎郭炳正姗姗来迟。

“下官见过海郡王。”

“郭大人免礼,听陈谦、陈理说,郭大人改进了小火车是嘛。”

“是的,主要改进了锅炉与车轴,改进的锅炉热利用率能提升百分之三,更为省煤。”

“是嘛,蒸汽提升百分之三的利用率,简直不敢相信。”

“王爷过奖了,改进后的小车运行一月如果无误,下一步计划在此基础上放大三倍,制造更大火车,用于观察与数据积累。”

“嗯,很不错。不过要注意安全,放大三倍之后,车头重量增加,冲击惯性极大,容易伤人。届时新铁路铺成之后务必告知本王,本王要亲自过问。”

“是。”

继续询问了细节,沈云卿、高鸿二人离开载具实验区,前往设备实验室,去看袁楷朔的织布机。

现在不仅工部盯着织布机,女帝和户部也盯着织布机。

女帝盯着织布机,是因为她以前是织女,从小就是织女,后来进宫在六局做织女,虽然干的时间远不如不如其他大龄织女时间长,但是年纪见长之后,腰部损伤也日渐凸出。

尽管中国的丝绸享誉历史,但是丝绸的背后的代价是无数中国织女的脊椎病变。

所以女帝对织布机一直很感兴趣,也是公孙芸惠最支持发展的设备。

而户部感兴趣,纯粹是为了利益,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