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651

第651章 形势比人强

就在命令传到哈木哥军中之前,哈木哥率兵抵近至六十步时组织了一次齐射,但岐军窝在掩体后,所以并没什么卵用。

相反第一排忽喇枪手齐射后,必须返回最后一排列队后,给后排列队让出射击视野,岐军趁着这个间隙发动一次全体射击,又干掉他千八百人。

至此,忽喇的万人火枪队已经伤亡过半。就在岐军第二轮全体齐射枪声落下不久,哈木哥得到都勒阔命令,火速调兵后撤,士气在一瞬间近乎于瓦解,原本还算整齐的列队转眼崩散,一群散兵游勇漫山遍野的跑在雪地中自顾自的逃命,两翼的可汗卫队更是丢下步兵自己逃走。

见此一幕,武泽飞快说道:

“郡王,忽喇军败了。”

“嗯,死伤过半还能硬着头皮推进到六十步,可见忽喇精锐依然是精锐。但越是精锐,越不能放过他们,传令戎武、领军,全体齐射后自由射击。”

“是。”

沈云卿相信这支忽喇兵马能硬着头皮抵近到六十步的距离一定是忽喇精锐,否则听到枪声,看见身边人莫名倒下,军心就该动摇,然后溃散逃跑,但却没有,反而一直硬着头皮推进,伤亡过半也不下火线,显然是都勒阔精挑细选的勇士。越是这样的精锐,就越不能放过,必须更多的消灭。

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永远得不到。所以必须让忽喇付出惨痛的代价,才能令都勒阔收手。

“另外,即刻对伤卒施救。”

“是。”

哈木哥溃散前组织的一次齐射虽然被掩体屏蔽,但仍有零星的弹丸穿透了掩体间的间隙击中了岐军。毕竟只是马肉块、干粮袋和木柴临时堆积的掩体,指望不上有太多的强度。

哈木哥撤退不久,岐军组织第三次全员齐射,由于忽喇列队已经崩散,人员间隙加大,齐射效果远不如排排站等枪毙,因此自由射击的这时更具灵活和实用性。

忽喇的狼狈逃窜再次提振了军心士气,消息传到中军帐中,郭萧逸、朱梓楠、李义清等人顿时松了口气。

“本官说的没错吧,我军如今手握新式火器,歼灭忽喇根本不在话下。”

李义清嘴上说着宽心话,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怕的要死。

这时郭萧逸说:

“若是本官随行也有两千新式火器,又何至于此。”

郭萧逸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沈云卿故意整他。如果他出使也给配两千杆枪,自己的处境也许就不是这样了,但结果也可能更糟。

此时哈木哥先于火枪队骑马逃回,去见都勒阔,详细禀报了伤亡和岐军战法。

“岐军使用的火器比我军的更为厉害,几百人不断开火从无停止,我军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只能死战不退,致使损兵折将近六千,还请大汗降罪。”

哈木哥右手扣在左胸前,双膝跪在雪地中自请有罪。

此时都勒阔面沉如水脸色铁青,沉默了许久,却没怪罪哈木哥,他说:

“起来吧。”

“大汗!”

“此战罪不在你,而在岐军奸诈算计了本汗。”言毕,都勒阔目光看向艾素古,用马鞭指着他说:“还有艾素古,面对岐军惊慌失措未能查明敌情,你也有罪!”

“属下甘愿领罪!”

艾素古双膝跪下俯首准备领罪,但都勒阔这时却说:

“本汗低估了岐军,不听护国师直言,致使损兵折将,本汗也有罪。”

“大汗!”众人异口同声,都给跪下了。

“传我军令,先收兵,即刻前去搬请护国师。”

“是。”

都勒阔这个人有一个很大优点,就是吃了亏会反思,会及时的止损寻找新的策略解决问题,不断的失败和低谷打磨出了都勒阔性格的另一面。

哈木哥收回步兵队不久,最后清点了人数,四千缺十七人,六千人被撂在了雪地里,或死活伤,一些还在爬回来的路上,一些已经战死。

岐军方面因忽喇火枪造成十四人受伤,一种一人运气不好,弹丸击中了头颅,而且是击穿了头盔,射入的颅腔内。其余十三人不同程度受伤,随行的医官用镊子取出了弹丸,并首次使用了麻醉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

而忽喇兵士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没死透的只能在痛苦与寒冷中挣扎着等待死亡。

沈云卿派出搜索小队,抓了一些受伤不重,还有口气的忽喇兵士拖回了军中施救问话,其中还抓到了一个大首领,相当于千夫长的部落首领。

同时对忽喇派出的搜救的人马不予攻击,让他们救回还有一口气的自己人。

通过对审问忽喇俘虏得知,负责指挥和操练的这支万人火枪队的将领是哈木哥,是护国师鲁古图的亲信。

哈木哥的父莫末尔一直是忽喇重要商团首领之一,是少数几个在岐帝国官方有正式登基的官方级商团,但凡是有朝廷文书好和通关符节的忽喇使团,基本上不受时间、地域的管制,可以随时随地自由穿越规定的商路,但是仍然严禁携带违禁商品。

哈木哥年少时与父亲莫末尔以忽喇商团的名义,经由西域都护,前往乌兹曼贸易,在乌兹曼发现了一种比岐帝国手铳更厉害的成熟火器,乌兹曼卷管火枪、卷管子母铳与拉弦的投掷炸弹,并将消息告诉了鲁古图,鲁古图又说给了木可烈。

二人一商量,决定想办法从乌兹曼求取这种火器的制造方法,遂即让莫末尔以商团名义秘密出使乌兹曼,求取制造方法。

当时刚刚登基不久的乌兹曼王伊萨德,正值与十字军决战后期,伊萨德正全力对付十字军,无暇顾忌来自东方的橄榄枝。

而且当时欧洲基督联军通过百年战争得到了火药和火器技术,并仿制出了自己的火枪,对乌兹曼军造成了威胁,有此前车之鉴,伊萨德也就没同意。

而且年轻气盛的伊萨德对东方的世界没什么概念,对忽喇这股势力就更谈不上有什么好感,于是草草打发走了哈木哥,没有同意出让制造技术。

但当时乌兹曼恰逢手头紧张,缺乏资金和实物,于是只同意出手一些火器和弹药给忽喇。大约是一百支的普通卷管火枪、弹药与若干拉弦的黑火药投掷炸弹。

木可烈、鲁古图得到这批武器之后认为战力远在岐帝国之上,即便无法得到制造技术,装备一支武装力量,也足以对岐帝国产生巨大威胁。

君臣二人一合计,决定再次派遣使者前去乌兹曼求取制造技术,如果无法得到制造技术,就退而求其次,购买一些火器自卫。

这次出使恰逢西域之乱前夕,莫末尔二次出使仍然未得到伊萨德允诺的技术转移,但此时乌兹曼与西欧战争进入尾声,伊萨德得以腾出手来归化日后的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

同时经过几年的执政,当时年轻的伊萨德开始了解世界,知道东方有个大国,以及历史的恩怨宿仇。

伊萨德遂同意出让拉弦投掷炸弹的火管生产技术,但并不转让卷管的制造技术,不过同意提供一万支卷管火枪和弹药,条件是忽喇必须用黄金或者丝绸交易。

由于交易量大,一万支火枪不可能像一百支火枪那样偷运回忽喇。而巧的却是这笔交易达成后不久,西域发生了叛乱,忽喇成功利用西域叛乱得到了这笔火枪。

而且是经由乌兹曼接壤高加索地区的达尔翰国,经由里海偷渡到了里海东岸,此地当时由波兹津王朝统辖,但统治力很弱,乌兹曼买通了当地领主之后,轻易将这批火器弄进了岐帝国控制的西域境内。

但一万支火枪甭说是现在,就是二十年前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根据西斯法赫的情报,乌兹曼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只装备七八万支火枪,二十年前能给一万支,占其总数的八分之一,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沈云卿猜测,极可能是西欧联军从乌兹曼得到了火器技术后,自己改进研发了新的火器结构,与乌兹曼交战中不断升级改进后,又被乌兹曼缴获,乌兹曼人又进行了升级改进,发明了最新的燧石火枪。

有可能是乌兹曼当时已经研发了新一代的火枪,同时战争即将收尾,伊萨德开始着手处理内政和战后重建工作,既需要资金来源,又需要准备日后的外交工作,同时又有了新式火枪。

三种因素作用下,通过把老旧武器卖给忽喇,既能得到现金和丝绸,又能利用这笔钱解决一些财政问题。同时忽喇隔着万里,威胁不到乌兹曼本土,却能给潜在宿敌岐帝国造成长期威胁,无疑是一箭多雕的策略。

但忽喇并不清楚乌兹曼当时已经研发出新的火器,只以为买到就是最好,于是不计代价购入了这批火枪以及拉弦火管技术。

伊萨德之所以之出售拉弦火管,而不出售卷管火枪制造技术,沈云卿认为有三种可能。

一是战术考量,拉弦火管只能用于近距离的被动使用,而火枪的射程超过人的投掷距离,因此威胁没有枪大。同时忽喇没有火炮,而乌兹曼有火炮,因此大大削弱了忽喇日后对其造成威胁的概率。

其二是,卷管火枪可能需要配套设施才能生产,同时防止技术扩散威胁到乌兹曼自己,毕竟枪的威胁比土制黑火药大得多。

其三是乌兹曼与欧洲联军的战争中,乌兹曼取得了上风,战争结束在望,伊萨德可能缴获了一些欧洲性能更好的火枪,用来装备乌兹曼军团。而被替换下的老旧装备,则可以卖给忽喇牟利,而且利润还不少。

既然是我能赚钱的技术,你没有,我把技术卖给你干什么,你只管掏钱买现成装备就行了。

而且西域叛乱出现的叛乱武装拿着火器打武卫忠的情况来看,不排除乌兹曼得知西域叛乱,通过忽喇向西域叛乱武装兜售了剩余换装裁汰的武器,给岐帝国制造麻烦。

通过对忽喇大首领的询问,沈云卿基本厘清了忽喇火器的来龙去脉,同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由于岐帝国西部的疆域范围扩展大了中亚咸海地区,如果日后讨灭了罗哈诺,西部边界势必要达到里海东岸,甚至北高加索和黑海地区,届时将在里海和高加索地区与乌兹曼全面接壤,现实的地缘政治冲突将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