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民族也是人,中原人不理解他们,但他们理解中原,所以他们才要入住中原,奴役和统治中原,因为只有入主中原,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才有更好的土地。
你要让他们归顺中原,成为一个民族,他们又不乐意,总还是自己当领导的好,说不定日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也能做皇帝呢。
于是又陷入恶性循环,游牧民族想过好日子,但又不想在北方勤劳致富,于是只能南下来抢杀。
话不投机半句多,李义清气的够呛,原本他应该是做和事老的,现在反倒是一肚子火,和事老成了受气包,李义清不免有些恼火。
“阁下请回吧。”
“还请李大人念在两国百姓福祉的份上,考虑本使的要求,本使告辞了。”
“恕本官不送。”
李义清瞪着赫努离去,随后气的起身来回踱步,边走边骂:
“都什么东西,竟然如此勒索本官,简直岂有此理。”
这时一旁鸿胪寺通译说道:
“李大人,此事应该即刻告知邱大人。”
“我知道,本官只是咽不下这口气。”
李义清虽然是个贪官,但他有自己的性格,而且现在有岐军武力撑腰,他根本没必要怕忽喇杀他,所以内心中的恶毒与狠毒此刻无处发泄,若换做是平时,肯定是要整死赫努,但现在却不能。
少时片刻平复了心中怒火,李义清即刻去见邱继匡。而赫努离开岐军一侧营地后,回到忽喇一侧议和营地,向鲁古图复命。
“与李义清谈的如何。”
“进行的并不顺利,李义清此人虽然贪财胆小,但眼下岐军势强,李义清狗仗人势,显然并不打算屈从我族。在下看,应该改变策略才行。”
“嗯,李义清此人早有传闻,其人并无可取之处,不过是沾了海郡王的光,进入户部之后也无多大作为,但贪赃却不少。而且这等官吏往往都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看来不能太软,干脆找机会把话挑明为好。”
“在下也认为应该单刀直入,也许李义清只是故作凛然,实则经不住利诱。”
鲁古图说到了点子上,这些个文官,不说多数吧,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明面上一派大义凌然大公无私的做派,背地里贪赃枉法声色犬马,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李义清也许也是这种情况。
当晚天黑不久,沈云卿混在岐军夜间巡逻的马队之中,前往两里半外的议和营地,借助夜色潜入营中,见到了邱继匡、李义清二人,了解今日鲁古图、赫努二人谈话内容。
按此前约定,双方已和时以一天为期,一天讨论议和内容,一天休会,但允许双方往来拜会交换意见,然后第三天继续。
今日恰逢轮空,鲁古图、赫努二人分头去见了邱继匡与李义清,而且不出沈云卿所料,鲁古图与赫努也扮红白脸,他二人与邱继匡、李义清的谈话态度和立场接壤不同。
对付李义清更趋于采取强硬措施,但由于岐军的军事力量震慑,李义清出人意料的态度强硬,这是沈云卿没料到的。而鲁古图对邱继匡则采取较为温和态度,好话好说就事论事,争取更多的有利条件。
“鲁古图这条老狐狸,对国中情况如此熟稔,一定有内奸,否则不能如此吃定本王的底线。”
这时邱继匡说:
“可十多年来,朝廷并未发现内阁之中有人贼通忽喇。”
“无人贼通,并不意味着无法获取我朝机密消息,获取机密消息,也无需从内外朝下手。要知道我朝虚实,只要派人守在运河上数数漕运的米船就知道我朝粮储是否丰足,更何况如果买通了地方官吏,哪里还有什么秘密可言。
而且从鲁古图掌握的消息来看,他对金戋寺的运作与内参掌握不多,可见本王在金戋寺采取的措施是十分到位的,也更说明朝廷哪里出了问题,被忽喇人掌握,否则此番不可能如此吃定朝廷,大举南侵。”
沈云卿一直怀疑忽喇在岐帝国安插有奸细,刺探经济、政治和军事情报,从鲁古图开出的价码,以及多年前向岐帝国求助的尺度来看,都是鲁古图精心计算的尺度。
既在尺度上,能让岐帝国认账,同时又能抽岐帝国一管子血,让你不好受。
而且主要的谍报资源应该在经济和政治层面,其中经济层面居多,军事层面多数是明摆着的,主要的关注点在后勤。
沈云卿猜测鲁古图可能买通了外围经济环节的官员,或者安插了人手。
如转运使、盐铁使、市舶司等等,都不是内外朝官员,但是他们掌握着朝廷漕运和陆路运输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就只能到朝廷的储备和经济能力,从而推算出全国的总体经济潜力。
几轮试探下来,不计金戋寺、皇帝内司府和这次的融资,鲁古图开出的价码已经达到了岐帝国国库极限,这会迫使岐帝国对天下加征,以弥补进贡的开支。
如此一来,既通过讹诈岐帝国,抽了岐帝国一大管血,养肥了忽喇自己,同时通过沉重的进贡负担,让朝廷向老百姓转移进贡带来的经济压力。
从而促使民变,十年二十年后朝廷就可能被忽喇漫天要价给压垮,同时再来几次天灾人祸,就能逼反老百姓,这是鲁古图的算计。
但从几轮试探的情况来看,他对金戋寺的内部运作和资本情况掌握较少,甚至都没弄清楚金戋寺的性质,更谈不上最近的财商大会的融资。
沈云卿一直以为忽喇对岐帝国内部有些了解,但没想到经济层面的信息会掌握这么多,这给谈判造成了相当被动局面。
“粮食问题既是我朝压迫忽喇的底线,也是忽喇压迫我朝的底线,决不能做过多妥协。其他除丝绸绫罗之外,能妥协的尽可能妥协,能争取的争取,但前提是保粮食,粮食决不能给忽喇。”
“但眼下来看,忽喇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对面粉需求极大。”李义清说道,他也纳闷儿忽喇死盯着面粉做什么。
一次支付六百万石面粉还能理解,但年年支付六百万石面粉,忽喇自己还放牧,五百多万的人口,一年根本吃不掉六百万石面粉。
而且六百万石是面粉,不是稻谷,保质期不长,忽喇也没有像样的粮仓,利于囤积面粉,所以死盯着面粉逻辑上说不通。
当然,忽喇由于严重缺乏石磨,所以他们倾向于小麦的面粉制品,即便是他们自己种小麦,最后仍然需要碾成粗粉或者麦片,直接吃麦粒,人受不了,而且还造成肠胃疾病,尤其是胃癌。但仍然说不通他们年年要六百万石面粉做什么。
不仅李义清想不通,沈云卿也纳闷忽喇死咬着六百万石面粉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