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陛下的CEO
60541100000725

第725章 密党兴起

女帝要东巡,祭天祈祷封禅泰山只是一个政治仪式,视察黄河大堤和登州、莱州是主要目的。

莱州经过十多年建设,虽然在隆元二十年受到倭寇冲击,有些损失,但这些年来发展很快,人口增加很多,经济势头强劲。

登州的海军规模日益壮大,不仅有海军舰队,还有“海陆师”,也就是海军陆战队。

兵部这帮子人的脑洞一直比较超前,“海军陆战队”需要五个字,他们直接“海陆师”三个字,简洁明了字如其意,海上作战的陆军部队。

海陆师目前仍然只装备冷兵器,但是训法以抢滩和登岛作战为主。

近现代也好,古代也好,抢滩登陆永远都一样,不同在于不同时代技术装备不同。

但无论冷兵器还是热兵器,登滩守住,等待增援都是核心问题,所以冷兵器、热兵器,在冲滩后站稳脚跟之前,对单兵而言,训练原理差的不是太多。

海军目前所有战舰,包括老式的战船,都加装了钢炮,此番东巡,海军势必是重头戏。

天色稍晚时,沈云卿退出御书房,先回泸溪宫打声招呼,欧阳羽陪着女帝继续说话:

“欧阳,勋儿最近可好。”

“托陛下的福,勋儿挺健朗的。”

“也要经常带进宫来玩耍玩耍见见世面,别总呆在府里。”

“明年要上少塾,去年就给勋儿请了太学的张大人给他讲课。”

“呦,这么小的孩子就整天的读书,不好啊。”

“陛下说的是,只是新学重算数,轻文理,奴婢是担心勋儿废弛了经典,日后有负家训。”

“嗯,言之有理。新学虽好,但疏于经典,只重算数、匠学,确实让朕头疼,礼部、秘书监和太学也经常给朕上书,数落新学的不是。最近两届的科举,新学与传统旧学矛盾日益尖锐,着实让人烦恼啊。朕有意择机商讨此事,好拿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新学要办,旧学也要得,不能荒废。欧阳,此事你先替朕拟个方略,然后再考虑。”

“是,奴婢尽快动笔。”

离开御书房,沈云卿先回了泸溪宫,表妹若萱恰好也在。

“若萱,你怎么来。”

“我就不能来吗。”

高若萱笑着说,这时周雪琳接过话道:

“舅舅来信了,还有田先生的信。”

沈云卿先是一愣,然后想到是黄泫策。

“田先生的信何在?”

“在我这儿,还有一封是给玥儿的。”

高若萱递来高彭贵与黄泫策的来信,沈云卿先看了高彭贵。

高彭贵来信是因为刘岩镜出事后,蔡生廉在江南发威,正在围攻刘文莫。不过蔡生廉已经七十出头,高彭贵觉得折腾不了多久,可能偃旗息鼓,想趁着这个机会和冯家在江南捞一笔,让沈云卿参谋参谋。

黄泫策的来信很有意思,先是说多少年不见有些想念三个孩子(高鸿、高若萱、独孤玥),还问沈云卿对玥儿好不好,如果对玥儿不好,他很快会送报应过来。

之后具体细说了这些年黄泫策游山玩水所见所闻,沈云卿这才知道,黄泫策这些年基本把本部主要的省份都走过了一遍,最近刚从西南回来,去高彭贵府上落脚糊口,高彭贵让黄泫策参详参详高家经济扩张的事。

但黄泫策没表态,信中仍然大篇幅讲了朝廷政令在各地实施的情况,总体上已经扭转了二十年前的颓势,但问题依然很多,官僚是老问题,同时伴随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现象,黄泫策让沈云卿尤为留意雇工和雇主的关系。

由于北方以神都为中心的工业核心区在搞大机器生产,导致效率飙升,成本降低。传统手工业为了与大机器生产竞争,正在无限制压低雇工的薪资,已经引发地方雇工的新的矛盾。

这件事沈云卿其实一直在通过金戋寺高度关注,他很清楚,工业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导致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消亡,雇工变成工人,从事工业生产劳动。

但这需要一个发展周期,不是短时内可以改变的社会现象。因此发展过程一定会出现经济和社会阵痛,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所以黄泫策的言外之意,如果朝廷再不做调整和政策倾斜,雇工群体可能会演变成大规模的民变。黄泫策指的民变,在沈云卿看来就是大革命。

由传统私有资本和底层传统手工业人口,为反对工业化,而爆发的革命活动,归根到底是饭碗问题。

其实这件事沈云卿一直在提防,但主要集中在神都工业中心,朝廷开放机器设备的第一时间,就订立了《工业雇工律》明确规范了从事工业生产工人的最低工薪资标准,不得低于朝廷颁布的最低标准,而且每隔一段年限就会上调最低薪资标准。

同时沈云卿的企业工资一直比其他人都高,作为行业示范企业,给其他私有资本立了标杆,让他们不敢把工资拉的太低。

所以神都从事工业,甚至不从事工业的雇工、工人,收入水平位列全国第一,一个普通工人的年收入,能抵得上两户江南富农的全年收入。

这就从根本上防止了发生资本完全压榨剥削工人,引发的革命浪潮。

但仅仅只能管住新兴产业,全国广大地区的都不在《工业雇工律》的涵盖范围之内,道理其实很简单,他们的生产资料效率低,如果强行提高雇工薪资标准至朝廷的标准,这些生产资料拥有资本会因为成本急速攀升而破产,也会把他们逼上朝廷的对立面。

为了让他们有口饭吃,朝廷生产的商品多数都以市价销售,甚至略高一些,只有这样,这些传统手工业业主,才能继续生存。

否则朝廷价格一旦拉到正常的利润价格,就会出现价格双轨制,全国许多行业都会破产,而这是目前不能承受的代价。

因为朝廷的产能辐射不到全国,需要这些传统手工业继续供应地方市场,同时这会得罪一大批人,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甚至会造成动荡和事变。

但朝廷即便维持市场价格不变,也会因为质量和产能增加,得到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大家在相同的价格面上竞争,一定是优胜劣汰,谁的质量更好,谁能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消费者被工业生产商品吸引走,传统生产商品自然越来越没有市场。

黄泫策反映的问题和朝廷说是没用的,因为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没几个,只能跟沈云卿说。

此外黄泫策还提到了兴修水利,建水库给地方带来的弊端,这还是沈云卿第一次听说,国家兴修水利,建设水库,搞基建对地方有弊端的说话。

目前水利建设,以治淮为主,长江黄河重要地段治理为辅,长江黄河暂不做全线治理。兴建水库以河南、关中、京畿道三地为主,河北、江南为辅。同时全国分阶段修缮翻新道路,新修一些干道。

应该说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这是站在朝廷,站在一个现代人理念下的角度看问题,黄泫策站在民间的立场看问题,结论完全不同。

朝廷全面治淮,虽然只有短短五六年,但效果却立竿见影,大量被淹农田解除洪涝威胁,长期行洪地区腾出几百万亩土地,按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问题是现在粮价已经够低了,加之这些年来大量种植高产稻米,新品种小麦和高粱,全国粮价逼近历史最低值,要不是朝廷托价,已经跌破历史最低值。

但朝廷托价托的是农户的价,不托地主、财阀的价,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地主们恨农民,因为朝廷不公平,只为农民托价,不为地主托价。

而朝廷为农民托价是为了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地主虽然只占极少一部分,但是他们占的地,却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即便朝廷不为他们托价,他们也有足够的利润,但前提是经济不发展。

由于全国经济急速发展,粮价达到历史最低值,虽然仍然有盈利,但比起二十年前,盈利只有十分之一,每石只有几文钱的利润。

同时朝廷采取了严厉管控,虽然不清算侵占公田的账,但打击新侵占公田的行为,所以全国地主基本上都没扩张。

在利润越来越低,产粮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地主的利润越来越少。

而同期工业在发展,金戋寺的出现,收割车的大量使用,水库建设增加灌溉,让民间出现了一大批实业和商业富裕阶层,农民的民心转向朝廷,大量的佃户和雇农脱离地主,重新从朝廷得到授田。

结果导致地主控制的佃户数量锐减,地主丧失大量劳动力,导致产能锐减,地主在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地位正在下滑,全国的大地主正在失去对朝廷政治干预的能力。

按说这是好现象,使用经济和技术策略,消灭地主危害,是沈云卿一直梦寐以求的目标。但现在,这些正在失去传统地位和权势的地主、手工业资本正在抱团。

以黄泫策的描述,沈云卿的理解,被时代所淘汰的失势地主与失势资本,不甘失去干预政治的野心,正在私下秘密结社,形成资本联盟,秘密对抗朝廷,对抗政府。

并且在过去四年间,这些失势资本在两湖地区召开了两次会议,黄泫策让高彭贵找了其他商人渠道,得以进入密会,会议的核心主旨,就是要夺取朝廷工业化成果,谋取最大利益,要对沈家斩草除根进行清洗。

并且为了反对朝廷,会议已经达成共识,要打出推翻女帝专制,恢复男权,废除皇帝世袭专政,团结更多失势资本家,建立新天下的口号。

通读全文内容,沈云卿的脊背冰凉,脸色极为沉重,他并没想到变革会带来如此大的冲击,要把自己送上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