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管理者,眼光要放得长远。要记住,谁都没有做事后诸葛亮的机会。因此必须学会审时度势,做好防范措施,并把其落实在问题发生之前,让棘手之事失去诞生的土壤。
古今中外,多少雄才大略、忠心耿耿的管理者毁在了别人的恶语中伤之下,这里因为他们不懂得防范之心对于管理者成事是多么重要,或者说即使懂得了也没有把防范的措施落实在前面。因此,他们与真正大睿大智的管理者还差那么一点点。也正是这一点点,毁掉了他们大展宏图的必要条件。
战国时的甘茂是一位有名的纵横家,他原是齐国下蔡人,从小敏而好学,熟悉诸子百家的学问。长大游学来到楚国,通过张仪、樗里子的推荐,得以拜见秦惠王。秦惠王很赏识甘茂的才学,便委派他佐助魏章夺取了汉中的土地。
秦惠王死后,秦武王即位,甘茂做了左丞相。
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想扩大自己的领土,征伐别国。于是,便把甘茂召来,对他说:“寡人想要用战车打通三川(指伊水、洛水、黄河交汇的地区),然后再找机会吞并周室。先生如果能帮助寡人实现这一夙愿,寡人将将至死不忘先生的功劳。”
甘茂说:“臣请求振臣到魏国去,与魏国结盟,然后合力打韩国,先夺取韩邑宜阳,这样就可以打通通向三川的道路了。”秦武王同意了他的请求,并派大夫向寿作为副使,陪同他出使魏国。
甘茂来到魏国后,很快地魏王签订了盟约,便对向寿说:“请你回去报告大王,就说‘魏国已与我国签订了盟约,但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此事办成,一切功劳都归于你。”向寿回国后,便把甘茂的意思转告了秦武王,秦武王便亲自到秦邑息壤等着召见甘茂。
甘茂到了息壤后,君臣好久不见,彼此亲热寒暄了几句,秦武王便问他:“为什么不急于攻打韩国?”
甘茂回答道:“宜阳是韩国的一个大县,同时也是上党、南阳两郡之间的贸易要道,长期以来,在宜阳聚积了两郡的大量人力和财物,因此,它名义上是个县,实际上相当于一个郡。现在大王命令臣率领军队去攻占它,首先得克服路上重重险关,跋涉千里去进攻韩国,要花费很长时间,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啊!臣恐怕还没取得最后的胜利,朝廷上下就散布着臣的流言,那时,如果大王听信了这些流言,那臣可就要大吃苦头了。”
秦武王一听,松了一口气,心想,原来他是担心别人进谗言啊!便亲热地说:“先生尽管放心,寡人怎么会相信流言呢?”
甘茂见秦武王有这个态度,便继续说:“请恕臣直言,臣并不是不相信大王,只是这种事情太难预料了,臣听说张仪当年领兵西面并吞了巴、蜀,北面攻取了西河,南面夺得了上庸,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国人都没有说他好,反而造出不少的谣言来诋毁他。魏文侯命令大将军乐羊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灭掉中山国,乐羊凯旋后称道自己的战功,魏文侯却拿出一箱子诽谤他的信件给他看,乐羊一再叩拜谢罪,说:‘这不是臣的功劳,完全是大王的功劳啊!’而臣现在只不过是做客他乡的异国人,樗里疾、公孙衍二人都是韩国的近亲,他们一定会为韩国人说话,如果他们知道宜阳易守难攻,就必然会从中作梗而诋毁臣,这种话多了,大王就会有疑心了。如果是这样,联魏攻韩的盟约就要受到破坏,大王就会落个欺骗了魏国的不好名声,而臣就会受到韩国丞相公仲朋的怨恨啊!”
“臣再给大王讲个故事:从前曾子住在费城时,费城有个同他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跑来对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肯定地说:‘我的儿子不会杀人。’仍然在那里织她的布。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仍然不相信,继续织布。又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感到害怕了,于是扔掉了梭子,越墙逃跑了。大王您看,像曾参这样贤德的儿子,他的母亲对他也是深信不疑的。可是,当第三个人跑来告诉他同样的讯息时,这就使她产生了疑惑而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儿子来。现在臣不如曾参那样贤能,大王对臣恐怕也不如曾参的母亲对曾参那样信任,怀疑臣有歹心又何止两、三人,况且其中还有些借机进谗言、推井下石者,因此,臣恐怕大王也会象曾参的母亲那样扔掉梭子而逃跑呢!”
秦武王听后,肯定地说:“寡人是不会听信他人的谗言的,如果先生不信,寡人愿和先生订立个盟约吧!”于是,君臣两人就在息壤订下了盟约。
甘茂得到秦武王的信任后,才率兵去攻打宜阳,果然不出所料,韩国的军队凭借着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勇敢顽强地抵抗,秦军攻城数月不下,而将士伤亡却很多。而后方樗里疾、公孙衍却相继向秦武王进谗言诋毁甘茂,但是,秦武王没有相信,反而一再派人去前方安抚甘茂,慰问前线全体将士。因此,甘茂加紧练兵布阵,不断地补充粮草,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又开始向宜阳发起攻势,将士们个个奋勇向前,宜阳城很快被攻了下来。秦军大获全胜,甘茂高歌凯旋。
历史上类似秦武王信任甘茂的事例并不多见,甘茂的命运是深受后人企慕的。因为,封建的君王一向疑心病特重,在对待握有重兵且在外的将相,理所当然是很不放心的,那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而喻,历史上也确实发生极个别握有重兵且在外的将相,反过来威逼在朝的君王让位的事件。因此,甘茂的担心并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