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说真话,是每一个管理者的愿望,但是,让大家说真话谈何容易呢?多数人常常会因为怕得罪人,怕激起上级的反感和引起其他人员的不快,于是习惯避而不谈,甚至粉饰太平,以维护自己或小团体的利益。
在黑泽明的影片《乱》中,主角秀虎是个刚愎自用的国王,在他的身边惟一敢说真话的是一个宫廷小丑。而在《李尔王》中,敢说真话的是一个傻子。在宫廷型传统权力格局里,地位卑微的小丑、傻子或疯子往往是惟一有可能说出真话的人。可又有几个人会相信小丑、傻子、疯子说的话呢?即便心里认可,表面上也是不会承认的。
企业内部的权力格局,很多情况下与宫廷无异。小丑成了惟一敢说真话的人,但是在企业内部,谁会扮演这个小丑的角色呢?即使领导者正带着企业冲向悬崖,也没有人愿意扮演小丑的角色,如果这是说出真话的惟一途径,那么,他们只好选择闭紧嘴巴了。
生活中,我们都讨厌谎话,也都知道真话的价值和分量,但是我们真正听到的真话不多,说真话的时候,也会考虑许多因素。蒙牛总裁牛根生就说:“听不到奉承是一种幸运,听不到批评却是一种危险。阿谀逢迎没有牙齿,却能吃掉人的骨头。”
所以,管理者要想办法让员工说真话,首先来了解一下员工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看看这个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事吧:一户人家新添了一个男婴,很多人前来道贺,有人说这孩子聪明,有人说这孩子漂亮,有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当大官,这些人都得到了主人的回馈。最后,却有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结果他得到了一顿暴打。
这个故事说明了多数情况下,大家为什么不敢说真话,因为怕遭受报复。在管理界,管理者当然也都希望员工说真话,但是,企业中的问题常常是涉及多个部门的,人们难以判定到底是谁应当负主要责任。如果说真话就可能会一下子得罪很多人,从而受到不同的伤害,这样一个风险,一定会让一个直言不讳的人选择沉默。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们不愿开诚布公地在企业里发表自己的言论,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和评论保留起来,只是因为不想受到伤害。所以,要让员工说真话,那么,首先就要保证说真话的人绝对不会受到任何伤害。
1995年,当比尔·盖茨宣布不涉足Internet领域产品的时候,很多员工提出了反对意见。其中,有几位员工直接发信给比尔说,你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当比尔·盖茨发现有许多他尊敬的人持有反对的意见时,又花了更多的时间与这些员工见面,最后写出了《互联网浪潮》这篇文章,承认了自己的过错,扭转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同时,他把许多优秀的员工调到Internet部门,并取消或削减了许多产品,以便把资源调入Internet部门。那些批评比尔·盖茨的人不但没有受到处分,而且得到重用,今天都成了公司重要部门的领导。
微软的员工可以说真话不是因为勇敢,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会因为说出真话而受到任何伤害。
当然,员工不说真话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一个原因。比如,很多员工还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想想吧,如果你的建议对了尚好,一旦错了怎么办?势必会遭到同事或领导的议论,甚至指责。所以,他们觉得冒这个风险不值得。
此外就是一些传统的管理手段和观念,也往往导致创新意识被压制和扼杀。例如,在开讨论会时,多半是由主持者在会议开始时率先发言,定下了讨论的基调。大家的思维一旦被限定,创新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在主持者的权威性较高的情况下,与会者不愿意当面提出不同意见,发表的言论自然流于应付。若该团体中权威人士较多,与会者选择发言内容将更加谨慎,以避免失误,免得难堪。甚至有某些研究者给出这样的结论——参会的人数越多,讲假话、套话的几率越大。
何亮是一家民营制药企业的老总,别人为员工“不听话”而发愁,他则为员工“太听话、不说话”而发愁。每次开工作会议,讨论新议题时,几乎都是何总在开“一言堂”。无论是部门经理向他汇报工作,还是员工向部门经理汇报工作,几乎听不到建议。他不知道大家之所以都沉默不语,那是因为他过于傲慢自大,对别人的意见常常是充耳不闻,次数多了,自然是谁也不想开口了。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企业内部营造民主氛围,让领导与员工之间形成信任的关系,打消团体内部的拘谨,让员工多提新思路,大胆说真话,同时还要批判说假话取悦领导者的行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在开讨论会的时候,要注意领导艺术的运用,在提建议的阶段严禁批判或反对别人的观点,以保证提案的数量。在例行的考核方面,对提出有价值的新思路和项目的人要给予奖励,用物质手段来激发员工的创新。
营造民主氛围就是要员工摆脱内心里的各种顾虑,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大胆创新。毕竟员工要为自己提出的意见负责任,所以意见也是不能乱提的,必须有一定的把握,这就使得一些胆小的人不敢说出真心话。而民主气氛使得他们放下了内心里的这种顾虑,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说真话本来不是什么难事,但是你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是那个会告诉国王没有穿衣服的孩子,你更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愿意做那个说真话的小丑、傻子或者疯子。大人与孩子不同,孩子没有什么顾虑,而大人在说真话的时候,就会考虑许多因素,一旦会危及自身的利益,或者有什么风险,那么他们就会选择沉默。而大人更不愿意承认的就是自己的智商会有问题,所以他宁愿辞职也不会做那个说真话的小丑。
作为管理者,要想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说真话的氛围,就要营造领导与员工之间互相信任的民主氛围,让员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关注小事,温暖人心
人心都是肉长的,要温暖下属的心,实际的名与利固然不缺少,但一句真诚的问候照样能打动人心,激发下属的工作干劲儿。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学会关注小事,在小事上体现出你的管人智慧。
比如,你可以适时、适当地参加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事务,这是对你有益而无害的。如果你总是摆出一副官架子,遇到一些事就满脸的不高兴,不屑于做或者根本不情愿去做小事,那么,你的下属会对你产生成见的。
在处理一些小事上,你做的效果不佳,或不完美,下属们也会轻视、讥笑于你。认为像你这样连一点儿小事都不想做,或者连一点儿小事都做不成的人,又如何做得了大事情呢?你的信誉会受到威胁。
况且有一些小事,你作为领导,必须努力去做到。
例如,你的下属得了一场大病,请了半个多月的病假在家养病,今天,他恢复健康,头一天来办公室上班,难道你对他的到来会面无表情,麻木不仁,不加半句客套,没有真诚的问候话语吗?
再比如,你同室的一位年轻人找到了一位伴侣,不久要喜结良缘,或者这位年轻人在工作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为本部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难道你就不冷不热、无动于衷地不加一声祝贺称赞的话语吗?小事足可以折射出领导人品质的整体风貌,大家会通过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衡量你,评判你。
小事往往是成就大事的基石,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承的。领导者要善于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
如果领导者能在许多看似平凡的时刻,勤于在细小的事情上与下属沟通感情,经常用“毛毛细雨”去灌溉员工的心灵,下属就会像禾苗一样生机勃勃,水水灵灵,茁壮成长,最终必然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般来说,管理者光会说一些表面上的漂亮话是不够的,应配合一些实际行动,不失时机地显示你的关心和体贴,以下一些方法对于感化人心有着良好的效果。
(1)记住下属的生日,在他生日时向他祝贺
现代人都习惯祝贺生日,生日这一天,一般都是家人或知心朋友在一起庆祝,聪明的领导则会“见缝插针”,使自己成为庆祝的一员。有些领导惯用此招,每次都能给下属留下难忘的印象。或许下属当时体味不出来,而一旦换了领导有了差异,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你。
给下属庆祝生日,可以发点奖金、买个蛋糕、请顿饭、甚至送一束花,效果都很好,乘机献上几句赞扬和助兴的话,更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2)下属住院时,要尽力抽空亲自探望
一位普普通通的下属住院了,领导亲自去探望时,说出了心里话:“平时你在的时候感觉不出来你做了多少贡献,现在没有你在岗上,就感觉工作没了头绪、慌了手脚。安心把病养好!”
有的领导就不重视探望下属,其实下属此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虽然住在医院里,却惦记着领导是否会来看看自己,如果领导不来,对他来讲简直是不亚于一次打击,不免会嘀咕:“平时我干了好事他只会没心没肺地假装表扬一番,现在我死了他也不会放在心上,真是卸磨杀驴,没良心的家伙!”
(3)关心下属的家庭和生活
家庭幸福和睦、生活宽松富裕无疑是下属干好工作的保障。如果下属家里出了事情,或者生活很拮据,领导却视而不见,那么对下属再好的赞美也无异于假惺惺。
有一个公司,职员和领导大部分都是单身汉或家在外地,就是这些人凭满腔热情和辛勤的努力把公司经营的红红火火。该公司的领导很高兴也很满意,他们没有限于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口头表扬,而是注意到职工们没有条件在家做饭,吃饭很不方便的困难,就自办了一个小食堂,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当职工们吃着公司小食堂美味的饭菜时,能不意识到这是领导为他们着想吗?能不感激领导的爱护和关心吗?
细节是砌垒宏伟事业的基石,伟业丰功是由琐事小事积累而成,把小事做精,把细节做亮,小事就能成就大事,细节也就能成就完美。可以说,在小事上倾注管理热情,决不是不务正业,因为下属对管理者的感情基础和正负认知,正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得表现而凝聚起来的。
智慧箴言:
在日常工作中,人们往往要重复做一些具体、琐碎、细小的事。而正是这样一些平淡的小事,却体现出工作水平和质量,甚至决定着事业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