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大爆炸到社会:哲学与经济
60865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当我年幼时,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想赚大钱,想成名,想得到更多的享受。然而,我比大多数人多一个不幸的地方,我从有记忆以来就一直被死亡这个问题所困扰。我害怕死亡,我思考过人是否能长生不老。假设能长生不老了,总会有种种意外让人离世,是不是可以避免。即使这些意外都能避免,是不是有一天宇宙会面临更大的不可避免的灾难,所有生命都无法幸免。假设这种灾难真的发生,是不是可以通过时间的倒流来避免宇宙级别的灾难。假设这些都没有问题,那么人活那么长时间,记忆又应该储存在哪里……

这些问题在我儿时形成了一个个不能解答的困扰,我没想到竟然会为了思考死亡问题而想象无限的时间及无限的空间。虽然这些问题对我的哲学思辨能力有帮助,但是,它们也对我形成困扰。一个人有多么地受困于一个问题,就有多么地渴望于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学习了各类哲学,包含古希腊哲学、道家哲学、佛学等。直到我步入成年之际,我才想出一个哲学观点,一个人不管活多长时间,得到再多东西,由此得到的享受其实都不比贫困且早夭的人多。我经过再三推理,确保逻辑上没有漏洞后,我得到莫名其妙的释然,原来从享受与受苦的角度看,人类是公平的,没有人多得一秒钟的享受,也没有人多得一秒钟的痛苦。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每个人所得的享受并不比别人多,因而在享受上不断追求,然而自以为得到的,其实根本没有得到。人们为自以为得到的东西感到开心,其实更多是因为内心的满足而感到开心。既然经历过后亦不可得,又何必执着于长生呢?这也让我更能接受人生的无常与死亡,人一旦能接受这些,就不会再对之恐惧。之后,我对富有的人不再嫉妒,甚至抱有同情。

我往更深层次想,人们追求享受的原因是什么。人追求享受的原因绝不仅仅是为了身体感觉更舒适,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为了新的体验。然而旧体验与新体验的不同,更多的只是信息的不同,如果这些信息的不同我可以通过更高层次的理论推导出来,我不就可以比别人得到更多的信息了吗?而那个时候,我沉迷于对宇宙原理的了解,我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的人生意义定义为了解宇宙的原理。与其说了解宇宙的原理是意义,不如说是一种娱乐,满足好奇心符合人类的本能。除了娱乐之外,我定义了自己的人生意义是给世界带来更深远的影响。相比于享乐,这些在时间的流逝下显得相对真实,能够在时间下积累与延续,因而也就更有意义。

一个人要通过政治去改变世界,需要诸多方面的条件,比如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人的观察与了解,敌友情况的分析,周边环境的了解,形势的判断,突发情况的应对,谈判的能力,拥有的人脉资源,以及不可忽视的机遇等等。虽然我没有拿破仑的这种改变世界的行动能力与机遇,但是改变世界的方式不一定是通过这种行动。行动能力强的人,如果行动方向有误,思维观点有误,给人类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因而看起来没有做出伟绩的哲学家,比如苏格拉底,在对人类的影响上,并不亚于一个开明的君主。而牛顿在科学领域做出的思想贡献更是把科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整个社会的推动作用是没有多少人能与之相提并论的。

一流的政治家,由于所花的时间大多在应对具体的事情上,因而没有太多时间花在思考问题的本质上。每个人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都有具体的难处,一流的政治家必然不会只参考单方面的意见就做出决策,因而多一些信息或多一种思维做参考,会让问题的解决更加合理。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作为参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但是作为一流的政治家,除了需要信息作为参考以外,更需要理解信息的思维作为参考。对于无法置身于具体问题的人而言,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为问题解决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或者不同角度的思维。而且即使是一流的政治家,由于条件的受限,有时也无法施展他们的抱负,现实问题的解决必须要根据现实环境做出适当的妥协来完成,在与既得利益群体的斗争中,如果处理得不妥当,甚至自身地位都不保,更别提改变格局。许多事情不是说改变就立即可以得到改变的,背后的艰辛不是民众能够想象的,不是站在那个位置的人,常常不会尝试把自己代入那个角色去思考问题,不知里面的困难。美国有几任总统被刺杀,肯尼迪总统的死,幕后黑手是谁至今无人知道,可见变革的不易。思想则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沉淀下来,等到时机成熟时发挥它的作用。思想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是谁能把别人没有想到的考虑进来,谁能提供更多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让自己变得有钱往往也不是改变世界的方式,有钱能让自己生活变得安稳,但未必能做出多大的影响。除了在世界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有一些话语权外,大多数有钱人的影响范围就停留在自己的城市。而且有话语权不代表能改变世界,如果所做的事只是教科书上的事,那是教科书的话语权。如果所做的事只是媒体上宣传的事,那是媒体的话语权。如果所做的事只是大部分有相等话语权的人所做的事,那么不管缺少了谁对事情发展的影响都不大,因而只有做独特的事情才能让自己的贡献独特。作家即使没有阐发新思路,他们也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让不为人知的见解让大众或精英熟知,从而让这些见解重新发挥它们的作用。而企业家改变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他们实际的行动,让停留于纸面的理论成为现实,通过实际的行动,让停留于心中的理想成为现实,通过实际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一些不被大众认可的想法的可行。

我没有机缘做一流的政治家去改变世界,或许也没有机缘做一流的企业家去改变世界,但我可以努力成为一流的哲学家给人类的认知做贡献,间接改变世界。一个人的哲学能力并不在于他知道多少哲学的概念,说出多少的哲学术语,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理解各行各业的概念,如果只能理解人生却不能理解科学的概念,不是合格的哲学家。理解科学的概念却不能理解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合格的哲学家。理解了概念之后,不能把理论往更深入的层次去创新,也不是合格的哲学家。如果思想仅仅是停留于纸面,显然是不够的,需要参与到实践及现实观察之中。不实践,不知自己想法的愚蠢。不行动,不知自己的逻辑有误。通过现实的反馈不断更正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思想更能解释现实。如果提供许多组描述狗的外貌的数据给你,你还是不能感知到狗的外貌,也不知道狗的其他信息,但是如果见过狗,并且与狗相处过一段时间,许多信息自然而然就能得到。来自官方的数据并不能代替现实的观察,虽然现实的观察得到的信息也是片面的,但能感受到的维度会更多,比如当地的交通是否便利、治安是否安全、就业是否容易、城市是否干净、办事是否便利、基础建设是否完善、生活是否容易、人民教育水平如何等等,只要在那个地方以普通人而不是以旅客或者贵宾的身份生活一段时间,与当地人交流一段时间,在当地做一些事情,就能很自然地得到这些信息。许多人用宗教的经典来理解宗教,但是现实世界是由人组成的,如果普通教徒不读经典,或对经典的理解并不能达成一致,那么用经典来理解宗教就脱离实际。因而如果不根据现实情形套用理论去理解世界,世界就会被理论扭曲。所以我们能做的不是让世界去适应我们的理论,而是让我们的理论适应世界。

或许有人想,改变世界这个想法不切实际,只要管好自己就可以。但是要管好自己,显然要设立努力的目标,通过改变世界的目标可以做出改变自己的努力。要改变世界,里面涉及的不仅仅是能力问题,更涉及机缘问题,而且想法的产生也有运气成分,所以世界不一定因你而改变,但你却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改变自己。

改变世界不一定需要多有钱或者多有权,需要的是行动与思想。不管电影、音乐、文学还是杂技,任何事情做成一流都可以改变世界,而把自己的责任做好也是在改变世界。每个人具体情况不同,使用的方式也不同。即使只是娱乐,如果专注于此,把自己变成别人的正面榜样,也是在改变着世界。而总是在挑毛病却不着手去攻克问题的人,则不能改变世界。

世界上会随意评论的人多,会静下心来分析问题的人少,而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人会更少,因而本书不侧重于评论,而侧重于原理的分析与方案的提出。写书,既是一种影响世界的途径,也是一种与有缘人交流的途径。许多原著已经不再有人阅读,但不代表原著的思想就不再发挥用途。原著的思想会通过别人的转述得以流传,有一些思想会被融入电影及小说之中来影响普通民众。而且许多思想并不需要影响到大多数人,只要影响到关键的少部分人即可,比如分权制衡这个思想,在美国立国之初时,并不为大众所知,但开国的元勋们清楚这思想并用在了宪法之中从而影响大众。

书的内容通过三个人物的对话把所有的思想陈述出来。我个人的经历、想法与立场,会集中在威廉上。索菲娅和戴维的经历、想法与立场,多数是来自基于现实假想出来的人物。通过对话的形式让说理显得更轻快一些,并且后期要修改或补充时也会容易一些,不至于要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太大的变动,就像人聊天的时候,偶尔会来点东拉西扯。

书中的许多内容违反常规观点,但这也是此书的初衷,通过新的角度理解世界。但本书内容不会为了不同而不同,许多内容是在继承制度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也会牵涉到一些生物学的复杂性原理。有一些观点虽然异类,但不是原创,只是转述了一些小众观点并进行逻辑上的完善。至于本书有哪些原创思想,我不具体指出,留给读者细心察觉。

本书内容虽然杂乱,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经济学之前,从第1章~第20章,虽然与经济学无关,但是里面涉及的许多概念是为后面的经济讨论做铺垫。第二部分是经济学,从第21章到第93章,讨论的是经济学原理、经济制度、经济环境等。第三部分是经济学之后,从第94章到第103章,是原创的哲学内容,是对第1章的第一个问题的解答与延伸,虽然与经济学内容无关,但请允许我借用本书的篇幅把这思想保留下来。

钟书豪

2019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