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跟对人做对事
6091600000010

第10章 事必躬亲的老板不能跟 (1)

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曾说过一句话:人们只会去做奖励他的事。从赏罚的角度来说,人们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一般人都喜欢奖赏而害怕惩罚。

赏罚不明会有什么后果呢?看过下面这个故事你就会知道。

王瑞是一家网络公司的文员,同在办公室工作的还有一个工程师和一个业务员,那个工程师说是弄工程,却每天都坐在电脑那儿聊QQ、看电影,业务员也是整天游手好闲,车间里面的员工几乎都是老板的老乡、亲戚和老板所倚重的一位主管的老乡亲戚,因为办公室里的这层关系,王瑞做事一直小心翼翼,也勤勤恳恳,他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不错的业绩,再说老板也是一位很实干的老手。

但是老板因为自己忙于业务与项目,很少在公司,有时候都不进公司,他对自己的亲属和员工完全放心,但员工却看老板不在,没有人管事,就毫无顾忌地去玩,特别是那个工程师。

老板经常对王瑞说:有什么问题随时跟他汇报。可是他只是个办公室文员,又没有权力去管别人?如果给老板汇报了,跟老板关系较好的同事肯定又说他爱打小报告,哪天在老板面前一提,也许他就得卷铺盖走人,可不照这样下去,公司迟早会走到尽头的。

开始,王瑞一直恪尽职守,可是几个月下来,他一点激情都没有了,他的工资总是可怜的一点,丝毫没有向上浮动的趋势,而那个从来都不务正业的工程师,却每个月收入不菲,加上奖金,都赶上王瑞的两倍了。

也许你也曾遭遇过这样的事情:明明自己劳苦功高,甜头却让别人给占了,自己好像成了事外人一样。碰到这样的老板是很让人郁闷的。

赏罚不明的老板往往纪律意识淡薄,缺乏一套严格执行的纪律规范标准。员工行为自由散漫,久而久之,公司自上至下,从老板到员工,都失去了纪律的约束。于是员工做事随心所欲,而老板也没有能力进行相应的赏罚了。

员工值得鼓励或应当批评的行为发生以后,没有一套相应的奖惩办法,该赏的不赏,该罚的不罚,会助长不劳而获者的气焰,使不良之风盛行,而本来工作积极的员工也搞不清什么事情是公司提倡做的,什么事情是公司反对做的,这会严重打击员工工作的热情和上进心,整个团队士气低迷,就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了,没有了战斗力,那么企业的前景也将是不言而喻的。

“三国”里有一个历史人物堪称赏罚分明的典范,那就是曹操。曹操在《孙子注》中曾明确提出“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曹操“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曹操“赏罚分明”的管理原则与现代西方管理心理学提出的“公平理论”不谋而合,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在研究分析人的积极性与分配方法的关系时指出:工资、报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对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有较大的影响。

“赏罚分明”的老板,更容易叫人口服心服,下属也能调动起上进心,鼓起干劲,主动向更好、更高的标准靠近,对顺利完成企业目标、推动企业发展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过河拆桥的老板要当心

你也许碰到过这样的老板,做事前,对你恭恭敬敬,好话说尽,一旦事情完成,老板立即拉下脸,对你冷言冷语,假如感觉你对他有妨碍的地方,就会千方百计地除掉你。

这便是“过河拆桥”的老板,碰到这样的老板你千万要当心。

一个老板“过河拆桥”的行为,也会使内无可用之才,外无诚信可言,最后适得其反、自食恶果。

记住:事后“诸葛亮”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功败垂成!

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立下汗马功劳的范蠡却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有人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可是过了不久,文种收到范蠡悄悄托人送来的一封信,上面写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文种此时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践疑忌。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一把。文种见剑鞘上有“属镂”二字,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忠良伍子胥自杀的那把剑。他明白勾践的用意,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

历史上“过河拆桥”的案例数不胜数,他们的结局也给我们敲响了一次又一次的警钟,可是在我们的现实中,仍然有许多人乐此不疲。

我的一个朋友曾是一家世界级连锁企业的中国区主管,帮助公司从原来在中国的几十家店拓展到上千家店,公司的营业额也由原来的几千万元上升到现在的几十亿,公司的品牌和知名度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公司私下向他透露,打算任命他为中国区总裁,同时,公司进行了业务重组,公司在中国各部门的业务由美国总部的相应部门负责,总裁对此无权干涉,直接向总部报告,这实际意味着,他的权力被架空。

“重组的结果将是,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无事可干,只能看着各部门忙忙碌碌。对于公司的这个决定,我心里很是难受,想起了演艺圈那些曾经被公司或者电视台‘雪藏’的艺人,我仿佛被公司‘雪藏’了。”朋友这样跟我说。

我便劝他干脆自己创业得了,后来他真的创立了自己的公司,而且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接受采访、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他说道:把你的员工“伺候”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算不得已,要裁员或是“过河拆桥”,也要把员工安抚好!

能创造别人创造不了的价值,才会得到企业的重用,这是一个明显的商业逻辑。一些企业高管因为创造了别人不能创造的价值而获得重用,当企业发现这些人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新的需求的时候或者当这些人才“人老珠黄”再也创造不出什么价值的时候,一个残酷的商业事实就随之发生了:走人!

今天“过河拆桥”仿佛成为了某些企业的“潜规则”,甚至有时处处可见,当你的老板也是“潜规则”的“代言人”之一时,你就需当心了,能找到好的老板最好,如果找不到,也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时时更新、不断充电,使自己永远用得着,这才是硬道理!

“每一件事情我不经手就一定会出差错”,跟不同的老板打交道的过程中,很多老板都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其实在他们心里这是他们引以为傲的一件事,他们还喜欢说的另一句话就是“累死了”,但是脸上却表现出很知足的样子。这类老板的心理定势就是“能者多劳”,他们认为谁最“累”便是谁最“能”劳,老板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殊荣”。

这便是典型的“事必躬亲”型的老板。

老板的事必躬亲无非出于三个原因:一是出于利益上的考虑,认为只要自己多干一些就可以少请一名员工,少请一名员工,就可以少发放一份工资,节约成本。对于工作量小的员工可以降低他的待遇,要是员工不满就跟他一项一项地悉数工作内容,让他无言以辩。二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办好;也有少数老板畏惧下属的能力,担心一旦授权会“功高盖主”;有的老板有强烈的权力欲望,只有事必躬亲,才能显示自己是有权力的人,不要说授权,就是下属职责范围内的事也要插手。三是老板对员工有偏见,对其毫不信任,所以自己把持着公司里几乎所有的权力,无论什么事只有自己亲自做才放心,只要是和公司有关的事,事无巨细,没有他的同意哪件事都别想开展下去,即使是很小的办公用品都要到他指定的地点购买。员工无须考虑该不该做或者某件事对企业是否有利,只要执行老板的命令就行了!

事必躬亲的结果往往企业内部舞弊、分权不均,职位形同虚设。

我曾经遇到过一家餐饮业的老板,短短几年,他便把一个大排档发展成为一家有数家分店的餐饮连锁企业,企业越大,他就越忙,天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聘请了一个月薪过万的总经理,由于老板大权独揽,小权不放,动辄“一竿子到底”,这位老总也大小事情都向老板汇报,将自己的功能降到楼面经理的位置。由于老板不懂、不肯、不会授权,他没有激发下属的潜能,企业的各类事情只能被动应对,碰到什么突发、紧急事情,常常顾前不顾后。

“吃饭有人找,睡觉有人喊,走路有人拦”是这位老板每天的生活写照。最后,企业萎缩,终告破产,老板也只能到外地去谋发展了,事业无成倒也罢了,由于终年劳累,还落了一身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