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6100000000001

第1章 总序

东北亚地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是全球安全的热点地区,作为两极格局下对峙双方的力量前沿,不可避免地处在了权力角逐和利益博弈的前沿地带。大国角力下的小小波折都可能形成东北亚地区的局部热点,台海对峙、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印的喜马拉雅战争和中苏的珍宝岛战争无一不是局部热点激化的表现。“冷战”结束以后,两极格局解体,美国作为世界的单极开始对其全球军事力量的部署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其突出的特点是削弱了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但稳步加强了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打击能力,“蝶形战略”的左翼得到了和平条件下最大程度的加强。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将东北亚地区列为战略核心区,继续保持其在东北亚地区巨大的军事和政治影响,逐步加强经济控制能力和能源约束能力,美国对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和安全合作机制的关切程度大大加强了。除了美国,东北亚地区国家间的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表面上看,尚可以以中、俄、蒙、朝为一方,以日、韩为另一方来进行大的“阵营”的划分,但实际上,每一个国家又有着特殊的利益诉求。俄罗斯对于东北亚输油管线的安排最终弃“安大线”而选择“泰纳线”;蒙古不断举行与美国间的联合军演,在经济上则更亲近带来巨额无偿援助的日本;中朝经贸关系没有取得较大的发展,但中韩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往来则不停地创造着新的历史高度;韩、日之间的领土、历史和文化冲突不断加深,与朝鲜间的民间和官方往来则日趋密切……将这些矛盾归纳起来,再加上美国的干预和影响,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则变得异常复杂而多变,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则显得更加突出和迫切。

本书首先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形势和安全合作机制进行了总体上的分析与讨论,将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传统安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政治、军事安全形势和机制,美国因素在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和机制中的影响,以及朝鲜核危机的爆发与解决。非传统安全选择目前对东北亚地区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方面因素进行研究,包括地区经济安全与合作、能源安全与合作和环境安全与合作等内容,将局部危机拓进至国家安全和地区安全层面展开研究,将问题的关联性和复合性突显出来。在第二章第三节概括了东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总体特点和表现形式与运作机制,将安全合作机制的现状归纳为“方锥体”的运行格局;将安全合作机制的发展规划为“圆锥体”的运行模式;对安全合作机制未来的改进和简化提出了新的设想,即“箭体”和“旋转体”,并对未来地区核心与边缘化的国家做出了预测。

从第3章开始,本书着手对传统安全形势和安全合作机制进行了分析。政治和军事安全历来是传统安全的核心部分,对地区安全形势和安全力量发挥着基础性和主导性的作用,也往往被各国用来作为国家安全的最终维护手段。本书把政治安全主要采用的大国的安全政策及其互动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和规划,集中分析了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的东北亚地区安全基本政策和战略,并对半岛形势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军事安全原则上要服从于政治安全和战略,于是本书对于军事安全主要采用的是军事力量的对比分析和基本对立态势的分析处理方法,全面分析了各个主要国家的军事力量和战略打击能力。在政治军事安全的地区合作机制的研究中,本书以军事分析和大国战略为基础,提出了大国互动机制、综合安全机制和合作安全机制相递进的安全合作模式。

美国因素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分析中,首先对东北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表明了东北亚地区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了美国东北亚战略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整理和概括了美国的东北亚现行战略。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大国关系战略、美国的朝核战略、美国的台海战略等三个方面内容对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最终形成了利益相融的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有效表现形式。

朝鲜半岛是东北亚地区力量角逐的核心区,也是地区矛盾最集中的承载区,朝鲜核问题的出现,既有其问题的特殊性,也有其深刻的地区安全大国战略博弈的共性。本书对朝鲜核问题首先进行了历史回顾,并对美朝会谈、四方会谈和三方会谈进行了概括和评价。以此为基础,对六方会谈的成因、作用与效果和六方会谈的发展前景以及六方会谈机制对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启示与借鉴作用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既完成了问题特征性的解决,也完成了对美国主导因素和政治、军事因素的基本安全形势与合作模式的应用性研究。

从第6章开始,本书进入了对非传统安全形势和安全合作机制的研究阶段,其中经济安全因素处于核心地位。在经济安全形势的分析中,首先解决了对经济安全的概念、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并针对东北亚经济安全的具体表现做出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重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各国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联系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在美国经济战略的影响下,分别针对中韩、中日、中俄的经济安全合作进行了讨论,最终提出了适应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共同安全的合作安全模式。

能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脉,近年来,东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东北亚各国对能源需求逐年增加,各国间的能源竞争日趋激烈。在能源安全的分析上,本书首先对能源安全进行了定义,接下来对地区的能源安全形势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地区能源的供求状况和运输安全状况得出了初步的结论。在对地区大国的能源战略进行分析的前提下,对地区能源合作现状进行了双边交互性合作现状的总结,并对能源合作的多边机制进行了探索,针对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组织与区域能源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形成了重要的结论。

环境问题包括资源的破坏、污染和掠夺三个方面的内容,东北亚地区是目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突出地区,薄弱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将一国的国内环境问题国际化,另一方面也将地区环境问题危机化。在分析中,本书首先将环境问题上升至国家和地区安全的高度,并有针对性地对东北亚环境安全的挑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借鉴国际环境合作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东北亚环境安全合作的模式进行了设计,并根据东北亚环境的基本状况做出了策略性的选择。

在研究中,本书主要采用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和国际经济学的经典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坚持重点论与两分法,坚持用发展、全面和联系的眼光看待问题。在研究中深入到问题的具体层面,在总结和对策的分析中则坚持从系统论出发,坚持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坚持经验与逻辑的统一,将复杂的国际问题结构化、变量化和具体化,从而给东北亚安全格局和合作机制以新的思考角度和政策主张。

本书是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批准号:L05BGJ004)的最终研究成果,参研人员为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部分教师、研究人员及博士研究生。课题由何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任总负责人,具体分工如下:第1、2章由何剑、李勤昌、张鹏撰写;第3章由张鹏、陈凯撰写;第4章由何剑、邢立娟撰写;第5章由车文娇、陈凯撰写;第6章由邱询立、李勤昌撰写;第7章由车文娇、刘伟丽撰写;第8章由邢立娟、王国红撰写。另外,徐丹也参与了书稿的整理工作。

由于本书成稿较早,成稿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书中某些观点可能落后于形势;另外,由于受研究者的水平、占有资料等因素所限,书中一些观点可能存在不当,欢迎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本研究成果能够出版成书,得益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东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课题组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