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6125200000073

第73章 我的读书方法

廖沫沙

假如说,自己随意看看书,不拘时间地点,只要有空闲就拿起书本来看看,完全是由于习惯与嗜好,而不是由于被动与强迫的看书。这也算是“读书”的话。那么我可以说我已经读了三十几年书了。在学识上我虽然毫无成就,没有专长,但是三十几年来离开书本的时候却很少。

既然三十几年不曾离开书本,为什么在学问上没有成就呢?这要从两方面来作说明:第一、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在中小学校时代,是好读书的时代,但是不懂得读书;在大学时代,刚刚读出一点门道,但已经不容我多读书便完结了;到了成年,进入社会,真正懂得读书了,但是没有好好读的机会。——所以我没有可能在一种专门的学问上作深入的研讨。第二、也是根据我自己的体验,书本是学问和知识的一个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只有实际的生活,才是学问知识的最先和根本的来源,书本不过是实际生活的学问与知识的反映和记录而已。一个人要在学问上有成就,在知识上有增进,单靠书本是不够的。——我可以说,学问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一个人的全部人生过程,都是他学习的过程;以有涯之生、治无涯之学,哪里能谈得到学问有成就,知识已满足呢?

我们说某人有学问,某人的知识高,不过是一个“比较”而已。

但是我们能够说,学问无穷尽,知识无止境,而书本并不是学问与知识唯一的来源,因此就没有读书的必要了吗?不可能的。

学问与知识是在客观的现实生活当中,而我们一个人的生活范围,‘、却受到时间空间和个人环境与条件的限制,前人所经历的生活和从生活中所得到的知识,我们倘使不读书本,固然无从得到;就是同时代的人所经历的生活和所得到的知识,由于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与条件的不同,我们倘使不经过书本,也是无从得到的。能够代替实际的经验和补足时间空间环境和条件的缺陷的,就是书本。——所以读书是一条求知的“捷径”。只要是真正懂得了读书的意义(目的)和方法(手段),读书毕竟是得到学问和增长知识的好方法。

那么,书怎么个读法呢?怎样读书,才能得到学问和增长知识呢?换言之,什么是最好的读书方法呢?

要全面的正确的来回答这个问题,是很为难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环境和条件,我的读书环境和条件;与别人就不一定相同。譬如有的人是在学校里受学,而另外的人是有职业有工作的,还有一些人是以搬书本为职业(例如教授和著作家)。这些不同的环境和不同条件的人,读书的方法自然也不能相同。还有,即使环境和条件是相差不多的,但是各人的知识基础,研究兴趣和读书习惯,无论如何是不能一样的。这些情形既不一样,怎么能够说某一种读书方法就是最好的读书方法呢?’

不过这并不是说读书是没有方法或不能有方法的。前人读书,留下许多读书的方法,可以作我们的参考;同代的人,例如朋友、同学、先生也有许多读书的方法,可以作我们的参考。他们读了书,并且从读书中得到学问,增长了知识,就可见他们一定有一种最好的读书方法,帮助他得到这些收获;各人的环境、条件、基础、兴趣、习惯虽不一样,但是在许许多多的读书方法中,我们可以参考、比较、选择,更可以综合采取一种最能适合我们自己的方法,加上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努力,归纳出我们自己的一种读书方法来。

读书是一定要有方法的。凡事都要有方法才能做得好,做得有效果;有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没有方法就必至事倍功半。所以耕田的有耕田的方法,做工的有做工的方法。没有方法的瞎闯蛮干,不仅事倍功半,有时简直不能达到目的。

读书有没有好的方法呢?有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方法,而是要看情形、看条件,经过自己的体验和选择,来不断创造的一种方法。

以我自己来说,我当然不是一个学问已有成就的学者;我的读书方法也不是最好的,适用于一切人的读书方法;我更不是以读书为业,定出了一套完整不变经常应用的方法。可是我也随时采取了一些方法,来帮助我自己读书。这些方法至少使我的读书不成为白用气力,浪费时间。

我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

讲到“读书方法”,我想第一个要问的问题,是要不要读书,爱不爱读书。

假如根本不爱读书,对读书毫无兴趣,拿起书本来就觉得是一件苦事,碰见书本并不发生打开来读一读的欲望,或者有了时间也有了书本,但是自己并不习惯于读书,而习惯于其他的活动,那就谈不到读书的方法不方法的问题了。

所以我的第一个读书方法,是养成读书的习惯,养成读书的兴趣和嗜好。

只要有时间,拿得到书本,我就拿来读,不管它是什么书,也不管读书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娱乐享受,从我的习惯来说,即使有好几种玩艺摆在我的面前,让我选择,我一定毫不踌躇的选择读书。这并不是说我不作其他的娱乐,但是因为有了读书的习惯,只有读书才使我不觉厌倦,其他的消闲享乐,在必要时虽也来他一次两次,但总不及读书一样能吸引我,使我行之不厌,不忍释手。

我也喜欢看戏,但连看两三场就不想再看了;我也间或打牌,但打过一两小时就疲倦而且厌烦了;只有看书我是不厌不倦的,即使精神上已感觉不支,但是无论如何不觉得书是讨厌的东西,并且相反,觉得津津有味,除非不得已,我总不愿自动放下它不看。

我以为读书的第一个方法,是先要培养这个习惯,就是任何时间地点,只要有可能,就打开书本,毫不犹豫。任何书都愿意读,从历书一直到小摊上的连环图,只要拿得到手,就翻开来认真而有趣地读。——倘使养成了这个习惯,就不会觉得读书是苦事而觉得读书是乐事,就不会厌读而成为嗜读。

有了这个习惯(或者说是嗜好》才能谈得到读书的方法。否则一辈子都不愿读书的人,方法有何用处呢?

其次讲到本题。我以为读书有两种读法:一种是有目的的读书,另一种是无目的的读书,“有目的读书”,就是我们在没有读书之前,抱定了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疑问,需要解决,问人问不到,或问到了却解答得不够详尽、不够透彻,这样去读书,是有目的的读书;所谓“无目的读书”,倒也不是全无目的,为了消磨时间,为了享受乐趣,这也都是目的,不过这类目的不是直接的和预定的目的而已,不是针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到书中去求得解答。这样的读书,我们就叫它做“无目的读书”。

有目的的读书是最有效力的读书,是最能看得见效果的读书;但是无目的读书也不是全无效果,不过效果是间接而微少甚至不易发现罢了。

为了使读书容易见效并且容易发生兴趣,我想最好是采取有目的的读书方法。所谓“有目的”,就是自己选择一种兴趣所在的专门学科或现实问题,作为研究考察的目的,依照这个范围去选择书籍刊物,从这个学科或问题的基础知识了解起,顺着程序,把问题一层一层扩展开去,深入的研究。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研究的范围是什么,其他的一切书都不看。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相互关联的,因此世界上的每一种学科也都与另外的学科密切有关;甚至还有许多学科,是由许多学科综合而成。譬如医学,就是生物、生理、化学、心理、社会……等无数科学的综合科学。所以我们不能为一种专门学科所局限,只着一种书。不看别种书;我们的阅读范围愈广,触类旁通的机会愈多,而我们读书的效益也就愈大。我们定出一个读书的目的,并不是叫我们局限在小范围之中,而是叫我们作集中的研究而已。

有了读书的目的,倘没有读书的计划、还是不好的。所谓“计划”是包括读书的时间、地点、进度以及对于这一专门学科或问题的划分先后缓急,以定出的研究程序。

假如有可能,我们能够定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来阅读某一学科或研究某一问题的书籍,这当然是最好的。不过这样计划,必须根据我们的环境和条件才有可能实现。我们读书的时间和地点不一定能由我们自己支配,而我们所需要的书籍材料,又往往受财力和环境的限制,一个完整而不受阻碍的计划是不可能的。但是读书与学习是一件长期的事,前面说过,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学习,所以我们只要有一个大体的计划,也就可以用时间来补足一切的缺憾和阻力。

所谓有目的的读书,并不是“绝对的”。“目的”不过是一个方针,一个范围而已,读书真正的最后的目的,还是在生活的实践。某些科学虽也分“理论”

与“应用”两类,但是这并不是最后的界线,并且任何科学知识,归根结底,还是在帮助我们人类来认识现实和改进现实的,否则我们就不需要去研究它、它也不可能存在下去。

所以,读书方法的第三个问题,是怎样使读书和实践相结合。也只有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也才会发生不可想象的效益。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再详细地讨论吧。

读书·文明·社会主义

我虽然读书不多,而且学无专长,但是,我爱读书,只要有空闲,就书不离手。原因是:我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觉得读书有趣,每一拿起书本,就乐趣无穷无尽;进入社会以后,由于工作的需要,我更加爱读书,从书本中去寻求所需要的各种知识。读书有益,益者利益也:有利于我的生活和工作。

人要生存、要生活、要劳动、要工作,这就要有知识,一个人倘使无知无识地生活着,那就同其他动物相差不多了。知识从哪儿来?首先是从实践(生产劳动的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来;但是单有亲身直接的实践还很不够,一个人生存的时间和生存的空间都有限,而人所需要的知识(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却无限的广阔,怎么办呢?那就只有读书之一法。

“书”是个什么东西?书就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在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必然会发生的各种感受、经验、知识,人们用文字把它们记录出来,供给人们彼此交流、学习,以扩充各人的知识;用文字装载这些文化知识的就是“书”。

书是人类积累文化知识的所在,所以我们可以把“书”这个事物,称为“知识的仓库”,称为“人类文明的仓库”。人类之所以异于其它动物的,除开能制造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之外,还有另一个伟大的创造,就是用文字积累知识,积累文明,成为古今以来的一切书本。

人类倘使没有“书”这个事物,不用书来积累与传播各种知识和文化,不但生产工具不能改进,生产劳动效率不能发展,生活不能提高,而且人类本身也不能从野蛮落后进入文明先进。这一点,我们从世界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或种族的现状就可以得到证明:凡是没有文字或文字简单、还处在原始状态、谈不上成为书本,而且识字、读书的人极少极少的地区或民族,那就必然处于野蛮、落后的状态,生产劳动效率极低,生活极贫困,社会制度最高也不过是奴隶制,低的甚至还停留在氏族制、部落制的原始社会。凡是文字发达,书刊很多,识字读书的人也很普遍的地区或民族,那就必然摆脱野蛮的社会制度,进入现代文明,生产发展,生活日趋富裕。

这里我也用了两个“凡是”,不过,我这两个“凡是”是从实事求是得来的,是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世界上不存在蒙昧无知的“文明社会”或“文明国家”,只有文化最发达、识字读书的人最普及,才能够成为文明先进的社会和国家。

我们党和国家现阶段的总任务,不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吗?这是全中国各族人民馨香祷祝、祝愿其早日实现的一个伟大的创举。要实现这个任务,从何处开始,从哪儿着手呢?

我认为,工农商学军政党各行各业,除开团结起来积极干好本职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拿起书来,认认真真地读书。不读书,不但谈不上民生,谈不上文明,谈不上现代化,也干不成社会主义!列宁曾经说过:“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是建不成共产主义的。”我还想补充一点:不读书,不能成为文明人,不文明的人干社会主义,是空想、是幻想、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