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与心灵有个约会
6135900000010

第10章 亲情友情,道不尽的天下第一情(3)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有时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有时躲在树阴里打个盹儿……

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一天,小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

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男孩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们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男孩说:“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悠闲一下。你能给我一条船吗?”

“用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多远。”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不能给你了……我惟一留下的就是枯老的根了。”树流着泪说。

“我现在只要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经过了这些年,我太累了。”男孩说,“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的地方了。”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后,离开他们,只有当我们有求于他们或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才回家。你可能觉得男孩对树太无情,然而我们谁又不是那般对待我们父母的呢?

也许你正当风华正茂的年纪,但父母已垂垂老矣,当有一天,父母走了,庇护你的大树倒了,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没有了,这世上曾经最疼你的人再也不能回来疼你了,你的心哀何以堪呢?

智慧感悟:如果你的父母健在,那就快快行动起来吧,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抽点时间多陪他们转转。作为子女的我们要多与他们沟通,多抽时间陪陪父母,在工作闲暇之余,回家看看父母,陪他们说说话、唠唠家常;在五·一、十·一长假期间,陪父母旅游一次,让怡人的景色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儿女的陪伴温暖他们的心灵。让一家人共同出游,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带给父母最大的安慰和满足,让我们的关爱和陪伴,陪他们度过一个快乐安康的晚年。

真正的朋友

罗曼·罗兰说:“友谊是毕生难觅的一笔珍贵财富。”

友谊对于人生的意义,大概怎样夸张也不过分。有太多的人因为朋友而决定了一生的命运。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令人们从两千年前一直感慨至今。正是这一点,使择友、交友的话题万古常新。

人生获得一个朋友很难,找一个帮手是很容易的,这两者的价值是不相同的。生活在一个全新的社会,虽然友谊的内涵变得丰富、深刻,但朋友的重要仍然十分明显。

有人曾给真正的朋友下过这样的定义:当你困难时,他不舍弃;当你贫贱时,他不看轻;当你需要帮助时,他愿意付出;当你有所求时,他能够割舍;当你有错误时,他可以规劝。这就是真正的朋友。

有两个平常非常要好的朋友出门在外,彼此照应,相处得非常和睦。一天,两个人一同行走在一片森林里,走到一处枝繁叶茂的密林处时,突然出现了一只大熊,迎面向他们走来。

其中的一个人看到后,立即如同闪电一般手脚利索地抢先爬到了树上,躲了起来。等另一个人发现自己的危险处境时,熊已经离自己很近了,如果爬树逃生肯定难以成功。他想起曾经听人说过,熊从来不吃死人,于是他便灵机一动马上躺倒在地上,紧紧地屏住呼吸,假装成一个死人。

熊走到他跟前,用鼻子在他脸上嗅了嗅,果然以为他是一个死人,转身就走了。等到熊走远了,躲在树上的那个人下来后,问:“刚才熊竟然没有吃你,真是很奇怪,我看见他好像在你耳边说了些什么,你能告诉我吗?”装死的人委婉地回答说:“熊告诉我,今后千万注意,别和那些不能共患难的朋友同行。”

患难见真情,能和你一起分担危险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不分男女,而在于是否是真正的朋友。交朋友不仅仅是一种情感需要,而且能给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带来实际的价值和利益。

智慧感悟:林肯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朋友,便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朋友贵在选择,一个真挚的朋友胜于无数个狐朋狗友。除了自己的力量之外,再也没有别的力量能像真挚的朋友一样,帮助你去实现成功。的确,你的朋友对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你的命运不决定于你自己,而决定你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可以托付一生的。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那么孩子则是映照父母行为的镜子。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包括他们的情感、品德、喜好、志趣、习惯、追求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孩子学习效仿的榜样。

孔子说:“少年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如此,长期养成的习惯,就像自然生成的一样。”因此,孩子的早期教育最重要,父母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威严而慈爱,那么子女就会敬畏而生孝心。可是有很多父母对待子女,都是溺爱和娇宠胜于教育。对孩子的很多方面都是应训诫时反而纵容迁就,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孩子骄横无知的习惯,最终成为一个品德败坏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爷爷已经老态龙钟了。他迈不动双腿,眼睛看不清,耳朵听不见,牙齿也都掉光了。当他吃饭的时候,饭菜常常从他嘴里漏出来。儿子和儿媳妇便不再让他上桌子,只让他在火炉边吃饭。

有一次,他们端了一碗饭给老人吃,老人想把碗挪近一点,可是碗掉在地上,摔碎了。于是儿媳妇就开始破口大骂,说他把家里的东西都弄坏了,打了好多碗。她还说以后她要用大木盆给老人盛饭。老人只是叹了口气,一言未发。

有一天,儿子和媳妇在家里坐着,看见他们的儿子在地上摆弄一堆小木片。父亲就问道:“米沙,你这是在做什么?”“爸,我正在做木盆呢。等将来你和妈老了的时候,我好用这只木盆给你们盛饭。”米沙回答说。

夫妻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哭了起来,他们为自己那样对待老人而羞愧。从那以后,他们又重新把老人请上桌吃饭,并且细心地照顾他。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像父母的个性。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决定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决定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父母,给予孩子最良好的教育、最有益的忠告,是培养孩子的处世良方。

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的精神。在美国的一些州立学校,有这样一项特别的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星期,才能获准毕业。”条件似乎有些苛刻,但却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家长们也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因为他们知道,这不仅是培养孩子独立生存的能力,也是对孩子适应社会、了解社会的一种锻炼。

有人曾经说过,西方人以个人为本位,东方人以家族为本位,家是一切中国人安身立命之立足点,之根据地,之价值归宿。中国人应付世事,闯荡世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才是出发之地,没有家,没有良好的家教,就没有这个世界。

智慧感悟: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形的。当今社会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人格、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自立的能力和吃苦的精神,在激烈的竞争中势必失败。作为父母,要教育好子女,给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适当的给予孩子忠告,才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