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灵鸡汤全集
6141000000010

第10章 正视困难

正视困难

在一件事情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千万不要轻言放弃。人的智慧总是这么奇妙,也许就在下一分钟,你就会想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绝妙主意。你和困难就像两个势均力敌的对峙者,谁也无法预料最后的失败者究竟是谁。

卡瑞尔是个聪明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调制造行业,现在是世界著名的卡瑞尔公司的负责人。我们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共进午餐时,他亲口告诉了我这个办法。

“年轻的时候,”卡瑞尔先生说,“我在纽约州水牛城的水牛钢铁公司做事。有一次我要去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的下属工厂安装瓦斯清洗器。这是一种新型机器,我们经过一番精心调试,克服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机器总算可以运行了,但性能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指标。

“我对自己的失败深感惊诧,仿佛挨了当头一棒,竟然犯了肚子疼,好长时间没法睡觉。

“最后,我觉得忧虑并不能解决问题,便琢磨出一个办法,结果非常有效,这个办法我一用就是30年,其实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其中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我坦然地分析我面对的最坏的结局,如果失败的话,老板会损失两万美元,我很可能会丢掉差事,但没人会把我关起来或枪毙掉,这是肯定的。

“第二步,我鼓励自己接受这个最坏的结果。我告诫自己,我的历史上会出现一个污点,但我还可能找到新的工作。至于我的老板,两万美元还付得起,权作交了实验费。

“接受了最坏的结果以后,我反而轻松下来了,感受到许多天来不曾有过的平静。

“第三步,我就开始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改善最坏结果的努力中去。

“我尽量想一些补救办法,减少损失的数目,经过几次试验,我发现如果再用5000元买些辅助设备,问题就可以解决。果然,这样做了以后,公司不但没损失那20000美元,反而赚了15000元。

“如果我当时一直担心下去的话,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了。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会毁掉一个人的能力,忧虑使人思维混乱。当我们强迫自己接受最坏的结局时,我们就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

“这件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由于那种办法十分有效,我多年来一直使用它。结果,我的生活里几乎很难再有烦恼了。”

为什么卡瑞尔的办法这么有实用价值呢?从心理学上讲,它能够把我们从那个灰色云层中拉下来,使我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面上。假如我们脚下没有坚实的土地,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

在一件事情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千万不要轻言放弃。人的智慧总是这么奇妙,也许就在下一分钟,你就会想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绝妙主意。你和困难就像两个势均力敌的对峙者,谁也无法预料最后的失败者究竟是谁。

不屈不挠的米契尔

在遇到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抱怨命运。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比我们更不幸的人,而且他们比我们表现得要好上几十倍。我们要知道,是什么能让他们如此坚强?一方面,是对未来的信心;另一方面,是对人生的态度;第三个原因,是他们不愿对命运低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难道不是勇士的行为吗?

米契尔曾经是一个十分不幸的人。由于一次意外事故,他身体65%以上的皮肤烧坏了,为此他动了16次手术。

手术后,他无法拿起叉子,无法拨打电话,也无法一个人上厕所,但以前曾是海军陆战队员的米契尔,从不认为他被打败了。他说:“我完全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选择把目前的状况看成倒退或是一个新起点。”六个月之后,他又能开飞机了。米契尔为自己在科罗拉利业买了一幢维多式的房子,另外还买了房地产,一架飞机及一家酒吧。后来他与两个朋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生产以木材为燃料的炉子,这家公司后来变成佛蒙特州第二大私人公司。

在上述意外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年,米契尔所开的飞机起飞时又滑出跑道,把他胸部的20块脊椎骨全压得粉碎,腰部以下永远瘫痪!“我不解的是为何这些事老是发生在我身上,我到底造了什么孽,要遭到这样的报应?”米契尔说。

米契尔仍不屈不挠,日夜努力使自己能达到最高限度的独立自主。他被选为科罗拉多州孤峰顶镇的镇长,从此致力于保护小镇的美景及环境,使之不因粗暴的开采而遭受破坏。米契尔后来还竞选国会议员,他用一句“不只是另外一张小白脸”的口号,将自己难看的脸转化成一项有利的资产。

尽管面貌骇人,行动不便,米契尔却坠入爱河,且完成终身大事,也拿到了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并继续他的飞行活动、环保运动及公共演说。

米契尔说:“我瘫痪之前可以做一万件事,现在只能做九千件,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无法再做的一千件事上,或是把目光放在我还能做的九千件事上,告诉大家我的人生曾遭受过两次重大的挫折。如果我能选择把挫折拿来当成努力的借口,那么,或许你们可以换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一直让你们裹足不前的经历。人可以退一步,想开点,然后你就有机会说:或许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遇到不幸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抱怨命运。因为世界上还有许多比我们更不幸的人,而且他们比我们表现得要好上几十倍。我们要知道,是什么能让他们如此坚强?一方面,是对未来的信心;另一方面,是对人生的态度;第三个原因,是他们不愿对命运低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这难道不是勇士的行为吗?

我的面前没有高山了

威塔格是怎么想的呢?不久前医生还说,如果他不放弃登山他很可能一命呜呼。他只说了一句话:“感谢上帝,我的面前没有高山了。”

1999年5月27日,尼泊尔当地时间早上7点,英国人汤姆?威塔格实现了他一生的梦想。经过8个小时使人精疲力竭的攀登,越过危机四伏的岩石和冰层,威塔格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威塔格1979年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右脚和膝盖,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残疾人。

珠穆朗玛峰天地相连,时速161公里的狂风劲吹,气温能降至零下96摄氏度。但是对激情满怀的登山者来说,登上珠峰是冒险的最高奖赏,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敢于登珠峰的登山者要面对一系列危险:被寒冷冻伤、被太阳灼伤、被雪的反射光刺成雪盲;呼吸寒冷空气能造成剧烈的咳嗽,再加上珠峰固有的危险:流冰、深不见底的冰缝、残酷的寒风雪等。看来所得到的奖赏并不值所冒的死的危险。然而,自从1920年早期欧洲远征队创下首次登顶纪录后,登顶的人从未间断过。每30个登山者中就有一个永远长眠在山上。

1979年车祸之后,医生们截去了威塔格的右脚,但这没有动摇他成为世界级登山者的决心。49岁的威塔格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名登山向导训练教练。威塔格在车祸后借助于假肢坚持登山。是什么激励他去攀登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高峰呢?威塔格这样说:“为什么有人要跑马拉松或打橄榄球?就是要逼自己向一个更高更大的目标前进,能不能实现你自己并不知道。”1989年,威塔格到达珠峰7300米的高度,但是由于一场暴风雪被迫退回大本营。1995年,他又去了珠峰,这次他到了8382米,但是他的身体在残酷的高山反应下垮掉了。

1999年初的这次登顶成功则是威塔格第三次冲刺珠峰。

攀登珠峰最大的困难在于它的高海拔所导致的缺氧,登山者会得高山病,如脑水肿、肺水肿,这两种病足以置人于死地。但有趣的是,常常给登山者作向导的当地舍巴人却几乎不得高山病。科学家认为当地人携带了一种基因能有效地利用氧气。专家们认为挑战珠峰最好的训练方法是持续不断地攀登高山10~15年,真正获得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的严酷自然条件下生存的经验。

威塔格第二次登顶失败之后曾对记者说:“登山并没有升学那么难,大多数人都认为两次登珠峰足矣,但有人对我说,三次也不失为明智之举,所以我决定再去试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威塔格的历史性攀登就像是一部惊险的影片,刚到大本营,时速161公里的风暴就摧毁了2号和3号营地的帐篷和设备。设立此营地是让登山者休息,以适应当地的缺氧环境。后来威塔格又掉了队,一种感冒状的病毒使他虚弱得难以前进。几天后有些恢复之后,他到了4号营地,这里被称做“死亡地带”。此时他的3个伙伴安格拉、杰里斯和汤米只登上了珠峰的南峰——比高峰低374米,狂风就迫使他们下撤。威塔格此时得了高山肺水肿,不得不从4号营地下撤到2号营地。基地医生用无线电通知他撤到大本营治疗以保证他的生命安全。

经过一番激烈辩论,威塔格决定抓住攀登珠峰的最后机会。1999年5月24日早晨6点,威塔格、朋友杰夫和4个舍巴人出发登顶,3个难熬的日子过后,他和朋友杰夫登上了8848米顶峰。

威塔格是怎么想的呢?不久前医生还说,如果他不放弃登山很可能一命呜呼。他只说了一句话:“感谢上帝,我的面前没有高山了。”

孩子,我相信你

可是有一点我一清二楚:莫特当年的义行,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到底还是美好的。

我取出学校职业介绍组给我的那张卡片,递给洛杉矶农夫市场莫特小吃店柜台后面那个红光满面的高个子。我还没开口,他就已皱起双眉摇头。

“这个工作很辛苦,中学生应付不了的,”他说,“我需要的是高大强壮的人。”

那时我16岁,样子看来比实际年龄还小一点,身高则只有一米五。“去年夏天我在夏令营里也做过洗碗碟的工作,”我说,“我不怕热水,不怕脏盘子,也不怕搬重东西。”

“但我们的确想找个比较高大的,”他说,“孩子,你去找份轻松一点的工作吧。”

那时是1957年9月,我们全家不久前才搬到加州。我父亲本是制金属薄板工人,但由于在本地工会里没有工作记录,暂时只能打零工,每星期能工作两三天就算是运气不错了。我们家的小量积蓄早就用光了,我是家里五个孩子的老大,也是唯一有能力赚钱帮忙养家的。我曾去零售商店找工作,但因为没有本地人推荐,店主不放心让我经手现金,没雇用我。

“不如这样吧,”我说,“你就试用我几天,到星期六,要是不满意,可以把我撵走,不必付工钱。”

那高个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点了点头。“我名叫莫特?鲁宾。你呢?”

我于是放学后就来莫特小吃店工作。用过的碗碟、托盘、锅子、平底锅等源源不绝送到我面前的洗涤槽,我忙个没完。第一天下班,我的两条腿都因为连续站了四小时而酸痛难当。

星期六小吃店快要打烊时,我疲惫不堪,心里患得患失,不知道莫特会不会付我工钱。不久,莫特叫我到前面去。“学校给你的那张卡说这份工的工钱是多少?”他问。

“最低工资,一小时一美元,”我低声回答。其实,再少一点我也愿意接受。

“你这么勤快,这可不够,”莫特说,“我就给你一点二五美元。”

几星期后,我对莫特的身世知道了一些。他比我父亲年长几岁,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儿。店里闲一点的时候,他常给我讲一些他从前当兵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曾在新几内亚一场恶战中头部受重伤,几乎送命,疗养了好一段时间才复原。

星期天小吃店不开门,因此每个星期六晚莫特都叫我把卖剩的汤倒在一个大罐子里带回家去。那是火鸡肉浓汤,汤中有米饭和蔬菜,可以当饭吃。对我们这个穷苦家庭来说,这算得上是美食了。

我父亲通常逢星期六就开车来接我,因为提那罐汤骑脚踏车太困难了。有一个星期六,他让我自己开车。

下班后,我开车回家,把车停好。我捧着那罐汤走过草坪,经过客厅的窗户,往屋里一看,手里那罐汤几乎掉了下来。有个秃头大个子正以轻蔑语气斥责我父亲。我的弟妹都给吓得呆若木鸡,父亲脸色灰白,妈妈在啜泣。

我蹑手蹑脚走进厨房,把汤放在桌上,从门缝偷听。原来,我父亲欠了那人325美元,请求容许分三次偿还,但那人不答应,坚持要立即付清,否则把我们家的车开走。

我在洛杉矶已经待了一段日子,知道汽车是多么重要。我偷偷溜了出去,把车推到街角,发动引擎,在附近一面兜圈,一面动脑筋。谁会有325美元呢?谁会愿意借这么大一笔钱给我?

我只能够想到一个人:莫特。我把车开到小吃店,敲了敲后门,等着。不一会儿,窗帘拉开了,我看到一枝四五田径手枪的枪管在指着我。“你想干什么?”莫特吼道,同时把枪放下。

我结结巴巴地把家中发生的事告诉了他:那个秃子,那些难听的骂人话,还有他要求以车抵偿。“你能借我325美元吗?”我问,自己都觉得此请求实在荒唐。

莫特目光锐利地盯着我。我想起他手里还握着枪,不由得后退了一步。他笑了笑,对我说:“放心,我不是要向你开枪。”他把手枪放下在小写字桌上,跪下来,从地板上撬起一块磨损了的红砖,取出藏在下面的保险箱,转动号码锁。

他把钱数了两次,放进一个旧信封。“这里是325美元,”他说,“等学校放假了你就转做全工。我会扣除一半工钱,直到你清债。”

“谢谢你,”我说,激动得全身打颤,“要叫我父亲给你立个借据或什么吗?”

他摇摇头。“不必了,孩子,我相信你。”

稍后,我神气地从后门回到了家。父亲冲进厨房,秃子紧追着他。父亲喊道:“快把车开走!”

我镇定自若地把信封递给那秃子。“请数一下,给我父亲写张收据,然后滚出去,”我说。这几句话,我在回家的路上已不知排练过多少次了。

那天晚上我成了家里的英雄。但真正的英雄是莫特。他不仅帮我们家渡过了难关,还每个月给我加工钱,到了夏天,我的时薪已加到二点五美元,比最初多了一倍。

我继续在莫特的店里工作,直到两年后我中学毕业去参军。其后几十年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几年前我失去了他的音信,不知他如今是否还健在。

可是有一点我一清二楚:莫特当年的义行,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到底还是美好的。

成功的阶梯

贫困不是消极的理由,每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总能找出千百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而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贫困是他们辉煌一生的最好磨炼!因为有了贫困的经历,他才可以笑对人生中的一切坎坷。因为有了忧患的意识,他们才更加坚定走出贫困的信心。成功之后,他们仍然不会忘记贫困时的经历,因而克勤克俭,兢兢业业,最后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来。

贫困是他们辉煌一生的最好磨炼!因为有了贫困的经历,他才可以笑对人生中的一切坎坷。

美国前副总统亨利·威尔逊,自幼家境贫寒。当他还躺在摇篮里的时候,贫困就悄悄地威胁着他一家人的生存。他幼年时最深刻的记忆是:有一次他向母亲要一片面包,而母亲手中什么也没有,当时她的神情是多么痛苦啊。

十岁时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的家,到附近的小镇当了一名学徒工,而且一干就是11年!这11年里,每年他可以接受一个月的学校教育,这是他一辈子成功的开始,至于这11年艰辛工作的报酬,只不过是一头牛和六只绵羊而已。这些东西最后换成了84美元现金。

在他生命的前21年里,他从来没有在娱乐上花过一分钱,他精心算计着自己的每一分积蓄:对他来说,脱离贫困是当务之急。

他刚满21周岁,就跟着一支伐木队来到人迹罕至的大森林里,将一棵棵大树砍下来,顺着河水运到远方的城镇。每天,当树梢出现第一抹曙光,他便大声招呼伙伴们起来,然后一直辛勤地工作到天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挣了整整六美元,相当于他做学徒工时一年半的收入,在他看来这是多么丰厚的一笔薪水啊!

即使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中,威尔逊先生仍然牢牢把握着人生的方向。他决心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也不让任何一个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溜走。当别人把业余时间放在酒瓶中喝掉,或者卷在雪茄里燃烧的时候,他则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上。在他21岁之前,也就是在他做着学徒工的时候,他仔细阅读了1000本好书——这些书是如此来之不易,他自己没有钱去买书,所以,他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借阅。比如说,他会很乐意为别人清理草坪,报酬就是借阅若干本他感兴趣的书。

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所以在他12岁的时候,他加入了内蒂克的一个辩论俱乐部,并且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再接着,在马萨诸塞州议会上,他发表了一篇著名的反对奴隶制度的演说,演说相当精彩,也相当成功,从此以后,他确定了在马萨诸塞州政界的显赫地位,并为他以后进入国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贫困不是消极的理由,每一个不思进取的人总能找出千百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而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人士都是从贫困中走出来的。贫困是他们辉煌一生的最好磨炼!因为有了贫困的经历,他才可以笑对人生中的一切坎坷。因为有了忧患的意识,他们才更加坚定走出贫困的信心。成功之后,他们仍然不会忘记贫困时的经历,因而克勤克俭,兢兢业业,最后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来。

走长路的诀窍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高远的目标,都是由许多细小的目标组合而成的。当我们一点点地完成这些小目标的时候,也就是向最终的目标一点点靠近。

美国著名作家萧因在25岁的时候,因为失业而挨饿。以前在君士坦丁堡,在巴黎,在罗马,他都尝过贫穷和挨饿的滋味。但在纽约这个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失业使他更觉可悲。

萧因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因为他所能胜任的工作非常有限,他只能写文章,但不会用英文写作。整个白天他就在马路上东奔西走,目的倒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因为这是躲避房东讨债的最好办法。

一天,萧因在四十二号街碰见一位金发碧眼的大高个儿,立刻认出他是俄国的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萧因小时候常常在莫斯科帝国剧院的门口,排在观众的行列中间,等待好久之后,方能购得一张票,去欣赏这位先生的艺术。后来萧因在巴黎当新闻记者,曾经去访问过他。萧因以为他当时他不会认识自己的,然而他很快就叫出了萧因的名字。

“很忙吗?”夏里宾问道。

萧因含糊地回答了他,但他仍然一眼看出了萧因的境遇。

“我住的旅馆在第一百零三号街,百老汇那边,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

走过去?这时正是中午,萧因已经走了五个小时的马路了。“但是,夏里宾先生,还要走60个街口,路不近。”

“胡说,”他笑着说,“只有五个街口。”

“五个街口?”萧因觉得很诧异。

“是的,”他说,“但我不是说到我的旅馆,而是到韩六号街的一家射击游艺场。”这有些答非所问,但萧因顺从地跟着他走。一下子就到了射击游艺场的门口,看到两名水兵好几次都打不中目标。然后他们继续前进。

“现在,”夏里宾说,“只有11个街口了。”萧因摇了摇头。

不多一会,走到卡纳奇大戏院。夏里宾说,他要看看那些购买戏票的观众究竟是什么样子,几分钟之后,他们继续前进。

“现在,”夏里宾愉快地说,“咱们离中央公园的动物园只有五个街口了,动物园里有一只猩猩,它的脸很像我所认识的唱次中音的朋友。我们去看看那只猩猩。”

又走了12个街口,已经来到百老汇,他们在一家小吃店面前停了下来,橱窗里放着一坛咸萝卜。夏里宾遵医嘱不能吃咸菜,因此他只好隔窗望了望。

“这东西不坏呢,”他说,“它使我想起了我的青年时期。”

萧因走了许多路,本该筋疲力尽的了,可是奇怪得很,今天反而比往常好些。这样忽断忽续地走着,走到夏里宾住的旅馆的时候,他满意地笑着:

“并不太远吧?现在让我们来吃中饭。”在那满意的午餐之后,夏里宾向他解释为什么要他走这许多路的理由。

“今天的走路,你可以常常记在心里。”这位大音乐家庄严地说,“这是生活艺术的一个教训:你与你的目标之间无论有怎样遥远的距离,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常常集中在五个街口的短短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使你烦闷异常。常常注意于未来24小时内使你觉得有趣的小玩意儿。”

屈指到今,已经19年了,夏里宾也已长辞人世。他们共同走过马路的那一天成为了萧因的纪念日。哪怕在功成名就之后,他仍然不忘夏里宾的教诲。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高远的目标,都是由许多细小的目标组合而成的。当我们一点点地完成这些小目标的时候,也就是向最终的目标一点点靠近。

勇于想象

玛莉莲·金恩

我屏住呼吸。虽然我已经在脑海中想象过千百次,可是,当我听到广播的时候,喜悦像汹涌的浪潮一般激荡了我的心。广播里宣布着:“奥林匹克五项全能竞赛,银牌,玛莉莲?金恩。”

当人们看到我在奥运会上的表现时,大概会认为我一定是一个天生的运动员。其实我不是最强壮的人,也不是跑得最快的人,更不是学习能力最强的人,但是对我而言,当一个奥运选手并不是去发展大自然所赐予的运动天赋,而是一种意志的展现。

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我是美国五项全能运动代表队的成员之一,当时一位以色列的选手被暴徒杀害以及我的足踝受伤这两件事,使得那一年的奥运会成为一次令人十分丧气的记忆。不过,我没有因此放弃。我的训练始终没有中断,于是我又被选入美国的代表队,参加了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这是一次比较愉快的经历,那一年,我得了第13名,令我感到振奋。不过,我觉得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1980年奥运会的前一年,我暂时告别了大学体育教练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训练。我想,经过长达12个月的“24小时训练”,一定能够使我的体能达到巅峰状态。这一次,我一定要拿一块奖牌回来。1979年的夏天,我开始接受密集的训练,目标是参加1980年6月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全神贯注地投入一件事情,朝向一个伟大的目标持续而稳定地前进,使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

然而,11月时,我却面临了一项显然无法克服的障碍。我遇到了车祸,导致背部受伤。医生还无法确定我受伤的部位,但是我不得不中止训练,因为只要轻轻动一下,我的背部就会痛得难以忍受。事实已经很明显了,如果我中止训练,就得放弃进军奥运会的美丽梦想。当时每个人都为我难过,除了我自己。

很奇怪,我从来不相信这一点小小的挫折能够阻挡我。我相信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很快就能够控制我的病情,如此一来,我就可以回去继续我的训练。我内心有一个很坚定的信念:我一定会渐渐复原,我一定能够跻身奥运会的前三名。这样的信念始终在我心中重复。

然而,实际上我的身体状况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好,医生也不同意为我进行手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的背还是很痛,动也动不了。剩下不到几个月了,我必须采取行动,否则我的梦想就永远无法实现了。因此,我开始一种当时唯一可能的训练,在脑海中想象的训练。

五项全能运动包含五种田径项目:百米跨栏、铅球、跳高、跳远和两百米短跑。我收集了前五届奥运世界纪录保持人的纪录片。我坐在厨房的椅子上,把这些影片投射到墙上,仔细观看。有时候,我把影片调成慢动作放映,一格一格地分析他们的动作。看腻了,我就把这些影片倒着放,看他们那种滑稽的动作,让自己轻松一下。我不停地看这些影片,看了好几百个小时,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吸收。有时候,我躺在沙发上努力回想过去比赛的场面,想象当时的画面,想象每个动作的细节。我知道有些人会认为我疯了,可是我还是不愿意放弃。用这种方式,我尽最大的努力训练自己,甚至不需要活动身体。

后来,医生终于诊断出我的毛病出在椎间盘上,总算让我知道为什么我轻轻动一下,身体就会痛得死去活来。可是,我还是无法接受训练。后来,当我慢慢能够走路的时候就要求他们把我参加的五种项目的设备准备好。当时我还没办法练习,只能站在跑道上,想象当天所有的体能训练课程,想象自己如果没有受伤的话,会怎么做。就这样,接连好几个月,我不停地想象自己完成了比赛,夺得奖牌。

可是,光靠想象行吗?我真的有可能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跻身前三名吗?我全心全意地相信自己一定办得到。

在比赛正式展开的前夕,我终于完全康复了,刚好让我能够完成所有的赛程。我小心翼翼地让自己的肌肉和肌腱保持温暖,顺利完成了我的五个项目,整个过程恍如一场梦。比赛结束之后,我走在田径场上,听到扩音器里有人在公布比赛成绩。我听到自己的名字。

我屏住呼吸。虽然我已经在脑海中想象过千百次,可是,当我听到广播的时候,喜悦像汹涌的浪潮一般激荡了我的心。广播里宣布着:“奥林匹克五项全能竞赛,银牌,玛莉莲·金恩。”

派蒂,向前跑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缺点。但是成功的人无外乎用两种方法来避免缺点带来的障碍。其一,战胜缺点,像一个勇士一样把缺点踩在脚下;其二,扬长避短,这种方法非常聪明。两种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总之一点,它们都能给人们带来成功。

成功的人无外乎用两种方法来避免缺点带来的障碍。其一,战胜缺点,像一个勇士一样把缺点踩在脚下;其二,扬长避短。

派蒂·威尔森在年幼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戴着牙套的派蒂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担心途中会病情发作。”

她父亲回答说:“万一你发作,我也知道如何处理,我们明天就开始跑吧。”

于是十几岁的派蒂就这样与跑步结下了不解之缘。和父亲一起晨跑是她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时光。跑步期间,派蒂的病一次也没发作。几个礼拜之后,她向父亲表示了自己的心愿:“爸,我想打破女子长跑的世界纪录。”

她父亲替她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现女子长跑的最高纪录是80英里。当时读高一的派蒂为自己订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今年我要从橘县跑到旧金山(400英里);高二时,要到达俄勒冈州的波特兰(1500多英里);高三时的目标在圣路易市(约2000英里);高四则要向白宫前进(约3000英里)。”

虽然派蒂的身体状况与他人不同,但她仍然满怀热情与理想。对她而言,癫痫只是偶尔给她带来不便的小毛病。她不因此消极畏缩,相反地,她更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

高一时,派蒂穿着上面写着“我爱癫痫”的衬衫,一路跑到了旧金山。她父亲陪她跑完了全程,做护士的母亲则开着旅行拖车尾随其后,照料父女两人。

高二时,她身后的支持者换成了班上的同学。他们拿着巨幅的海报为她加油打气,海报上写着:“派蒂,向前跑!”(这句话后来也成为她自传的书名)。但在这段前往波特兰的路上,她扭伤了脚踝。医生劝告她立刻中止跑步:“你的脚踝必须上石膏,否则会造成永久的伤害。”

她回答:“医生,你不了解,跑步不是我一时的兴趣,而是我一辈子的至爱。我跑步不单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要向所有人证明,身有残缺的人照样能跑马拉松。有什么方法能让我跑完这段路?”医生表示可以用粘剂先将受损处接合,而不用上石膏,但他警告说,这样会起水泡,到时会疼痛难忍。派蒂二话没说便点头答应了。

派蒂终于来到波特兰,俄勒冈州州长还陪她跑完最后一英里。一面写着红字的横幅早在终点等着她:“超级长跑女将,派蒂?威尔森在17岁生日这天创造了辉煌的纪录。”

高中的最后一年,派蒂花了四个月的时间,由西岸跑到东岸,最后抵达华盛顿,并接受总统的召见。她告诉总统:“我想让其他人知道,癫痫患者与一般人无异,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缺点。但是成功的人无外乎用两种方法来避免缺点带来的障碍。其一,战胜缺点,像一个勇士一样把缺点踩在脚下;其二,扬长避短,这种方法非常聪明。两种方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总之一点,它们都能给人们带来成功。

坚持到底

安妮塔·葛林姆

金说得没错,慷慨付出的人总是可以收到更多的回报。

查德才23岁,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长得又英俊又讨人喜欢,学生时代,他是长跑选手,也是顶尖的摔跤选手,而且总是有许多年轻女孩追求他。看到查德的人总是会情不自禁地马上就喜欢上他。他的微笑很灿烂,而且很有感染力,他的心情总是很好,而且朋友需要他的帮助时,他一定会放下手边的事情来伸出援手。

他有两份工作,为了交通方便,他买了一辆摩托车。他之所以有两份工作,是为了存钱好搬进好一点的公寓里,可以的话还可以买一部汽车或是买一些家具。有一天晚上,查德要去上第二份班的时候,一位喝醉酒而且没有保险的司机向他猛冲过去,查德的摩托车被抛了出去,他的一条腿也被压碎了。对于23岁的查德来说,生命仿佛就要结束了。

查德在医院的病床上度过了7个月苦闷的日子,他盯着在好几个点上刺进他腿里的钢钉。

查德腿骨的好几个部分被遗留在街上,他进行了好几次手术,想要避免将腿切除,可是却是徒然。查德的朋友为他的手术献血,他的上司则保留他的工作,希望他还可以再回去上班。当医生宣布必须将查德的一条腿切除时,查德陷入了绝望。只有一条腿,他怎么生活下去?女人会不会从此讨厌他,让他无法结婚,组织他所一直梦想的家庭?而且他要如何偿还庞大的住院费,他的住院费已经累积到可以买一栋三室的新房了。

在进行腿部切除之前,我们希望他的骨头感染会痊愈,而不管我们如何鼓励他,或是安慰他,查德还是一样消沉。他对手术的成败漠不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并不适合动手术。

一天晚上,我带着一位同事的先生到查德的病房去探望他。金一进病房就马上和查德聊天、开玩笑,他会拿脚来做文章,开着他“不太站得住脚”之类的玩笑。查德很生气。“我的腿就快要切除了,你怎么还能跟我开这种玩笑?”他想要知道原因。金耸耸肩,接着他弯下身解开他的腿,然后将他的假腿扔到查德的床上。我离开房间让他们两个单独相处,一个小时后,我回到查德的房间时,查德的绿眼珠又重新散发出光彩。

“真可惜你没听到他的故事!”查德说,“有一天晚上很晚的时候,他在高速公路上停了下来,准备换漏气的轮胎。当他打开行李箱把备胎拿出来的时候,一个喝醉酒的司机开着时速100公里的车从金的身边经过,他的车头撞上了金的车尾。金在关键的时刻,赶紧跳了起来,可是他的一条腿从膝盖的地方断掉了,另一条腿也裂得很厉害,他差点连这条腿也没了。那个喝醉的司机没有保险,金却有一个老婆还有3个小孩要养。我却在这边自怨自怜!金是圣地亚哥运动场的管理人员,他说等到我手术复原,而且可以用假腿走路的时候,他就要替我弄到我最喜欢的乐团演唱会的前排票!”他的眼神变得很柔和,“金说施比受更有福,他说他不担心他的未来,一切都会很顺利的,他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坚持到底。”

4个月之后,查德回去工作了。他对于自己的跛脚感到忸怩不安,每天下班后,他都感到筋疲力尽,新装的假肢在他柔嫩的腿上磨出无数个水泡,可是他始终记得金所说的话。

他学会用假腿骑自行车,第一次不用马鞍骑马,他会将假腿拿掉,用一条腿在海里游泳,晚上没有人看到的时候,他会在中学的运动场上歪歪斜斜地练习慢跑。

查德回去工作一个月之后,他鼓起勇气邀请公司一位新来的漂亮小姐出去约会。女孩答应的时候,查德非常惊讶。他那时并不知道这个女孩将会成为他未来的太太以及他3个小孩的母亲。

珍并不在乎查德有几条腿,她在乎的是,查德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而查德最大的难题在于他不知道要如何偿还手术的费用,他得花30年才能付清医药费,他不可能买车或是买房子了,可是他不气馁。他一直记得金所说的话,所以总是尽可能地每个月偿还两次。

查德和珍结婚没多久,他的一个医生打电话给他。查德的医生经常会打电话给他,要他马上赶到医院去安慰鼓励即将接受截肢手术的患者。不管查德是多么疲倦,或是腿有多么痛,也不管医生打电话来的时候是白天或是晚上,他一定会放下手边的工作,然后去帮助有需要的同胞。不过医生这次打电话来,却不是要查德到医院去慰问病人。

“查德。”医生开口说,“在我们试着挽救你的腿的那几个月,我们为你进行了一些实验性的措施,所以许多人都知道了你的事情。我打电话来是要跟你说,有一个匿名的陌生人刚替你付清了医药费。”

金说得没错,慷慨付出的人总是可以收到更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