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
6141500000037

第37章 登临吴山——邵飘萍的不归路 (2)

《汉民日报》时期,他对办报有了一系列清晰的想法,并坚持这些信条:“报纸对于善事,有引导维持之责任;对于恶事,则有监督纠正之责任。或赞扬,或痛骂,皆尽应尽之责任,无丝毫成见于其间。”他后来回忆:“愚初办报之时,系在浙江,当时革命以后,军人势力弥漫政界,凡有攻击彼辈之新闻登载后,每来函请将原稿及访员交出,以便直接加以惩创。”他一概予以驳回,表示一切都由自己负责,“至于原稿及访员姓名,无论何时何地,照例向不示人”。这是他一直引以自豪的事。1912年5月10日他提出:“报馆可封,记者之笔不可封也;主笔可杀,舆论之力不可蕲也。”为此他不怕吃官司,不怕当局唆使流氓深夜潜入报馆纵火,不怕街头寻衅,不怕遭刺客暗杀,不怕被捕下狱,并在《汉民日报》短短二年间一一体尝。

先是他的《省检事长亦应停职》《不知法律的省法院长》等时评,因为揭露知法犯法的司法官员受贿、狎妓等丑闻,而被告上法庭。他出庭对质,用铁的事实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法院被迫宣布“原告不能成立”,将诉状退回检察厅。

再是1913年6月12日,原浙江《自由报》(后易名《南强报》)总经理许畏三当上浙江省检察厅厅长后,因《汉民日报》在报道和评论“九花娘聚赌案”“共和春殴斗案”等丑闻时涉及他,悍然派法警拘捕邵飘萍。邵飘萍不仅不逃,而且从容面对审讯。当月15日,《申报》刊登庭讯实况。26日,浙江杭县地方审判厅驳回许畏三以检察长名义提起的公诉。《申报》评论批评许畏三:“《汉民日报》邵振青一案,……是许畏三已居于被害人地位,以被害人资格,自己拿人,自己起诉,是以检察厅长之名义,办自己私人报复之实事,益坐实其滥用职权之罪”。

陈文浩在《我所知道的浙江都督朱瑞》中回忆,“时杭州之《汉民日报》为民党机关报,邵飘萍任编辑,笔锋尤犀利,对于袁世凯政府及朱瑞,极尽嬉笑怒骂,与《之江日报》成对敌,朱瑞颇优容之。”最终朱瑞也容不下他。邵飘萍回忆,从1911年11月至1913年8月,他在《汉民日报》“忽忽三载,日与浙江贪官污吏处于反对之地位,逮捕三次,下狱九阅月。”

1913年8月10日,邵飘萍以“扰害治安”、涉嫌参与讨袁的罪名入狱。被捕之前,杭州《天钟报》《平民报》《浙江民报》等被朱瑞下令查封,《浙报》受到停刊三星期的处分,他还以全省报界公会干事长身份要求当局缩短《浙报》停刊期限。如今他连自己的报纸也保全不了,8月17日,《汉民日报》以“诋毁中央”、“包庇乱党”、“于地方治安有害”等罪名被关闭。

当年12月,他一出狱即离开杭州,不久东渡日本。1922年9月16日,他和胡适吃饭时,说起民国初年在杭州办报、入狱9个月的情形,胡适日记中认为“很有趣味”。

1915年,邵飘萍应上海新闻界之邀回国,以“阿平”等笔名在三家重要报纸执笔,与西南的护国军遥相呼应,对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大张挞伐,对附逆者、观望彷徨者也绝不放过。对故乡浙江态度暧昧的当权者、议员一样如此。4月16日、17日、21日,他接连在《时事新报》上发表《敬告浙江倡议诸公》《休矣屈映光》《敢问浙江参议会诸公》等文。17日,受袁氏重用的朱瑞失踪,摧眉折腰事袁氏的政客屈映光掌权。他在文章中指出,国人既不能容袁,浙人又怎么可能容得下屈氏。5月6日、7日、8日,当浙江独立姗姗来迟,他在《时事新报》又发表《浙军之荣誉》《浙局与政客》等多篇文章。

袁世凯倒台不久,7月31日,邵飘萍出任《申报》驻京特派员。离开上海前,他到近3年前被迫匆忙离开的杭州。此后6年他或在北京办报,或亡命日本,未到过杭州,但一直关心着故乡的一切。1920年12月27日,他在《京报》发表《浙人治浙乎?》,1921年6月24日,他在《京报》发表《浙江省宪之悲观》,热切关注家乡的地方自治。那一年,浙江督军卢永祥等各地军阀政客纷纷打出“以省宪定自治”、“废督裁军”等旗号,6月20、23日,他在《京报》发表一组漫谈:“卢永祥自言以两电促浙人自动之制宪。既曰自动,何以有待于促?此之谓‘督促自动’。”“卢永祥硬学得‘自治分权’四字,居然大演其说,又声明前电乃是‘建议’,绝对不是‘独立’,可见卢氏自命还是中央管辖的督军。”他指出,督军所辖的军队是国军还是省军,如果是国军,那么要以全省的财力来养国军吗?或者将卢和军队送还中央,浙江不给军饷?“自治分权之利害虚实全在此点,若此点不先解决,其余文章,且莫谈罢。”

一年后(1922年6月20日),邵飘萍动身南下杭州,离京前夕,正值卢永祥高唱“废督”口号,他与浙江旅京的政客界名流孙宝琦、王正廷、汪大燮、王家襄、钱能训、屈映光、沈瑞麟等人聚会,大家一致赞成“废督”。

6月23日,邵飘萍回到阔别6年的杭州,当天《申报》以《邵飘萍由京返浙》为题作了报道。此行他除了采访、了解浙江局势,还有在杭州设立《京报》分馆的计划。此时离他手创《京报》已有4年,正处于新闻事业的颠峰。当天上午,他与浙江省省长沈叔詹会谈,第二天与宪兵司令马懋勋、警务处长夏定候、稽查处处长吴玉璞以及省议会议长、副议长会谈,并与“废督”后就任“军事善后督办”的浙江头号人物卢永祥会谈。会谈之间,他耿耿于怀的是——“于保持安宁秩序方针之下,仍须渐进以应世界之潮流。”邵飘萍认为,国人对政治本来没有多大兴味,“惟社会经济亦在与政治有关,且如各派暗争以及调兵遣将预备私斗之消息,最足使国民寝食不安,故日内江浙人民奔走呼号,为弭兵之运动。”他们之所以关切时局,因为这与生活息息相关。6月29日,他在《浙事现状与东南局势之前途》文中报道:“愚以东南时局及浙省本乡治安前途之关系,应向各方面探询意见,报告读者,并以供政府与夫政局中号称实力派者之参考。”7月2日、5日,他又在《京报》发表《浙江善后期中之东南要讯》《浙军队工人化之可能与乐观》。

此次回杭,邵飘萍对杭州的市政、交通等多有肯定,但对“土娼之多”“彩票之多”,他认为是“浙省文明中之罪恶”,彩票“更属可惊”,“其吸收劳动男女一角二角小洋之方法,可谓水银灌地无孔不入,恶毒甚于洪水猛兽。”邵飘萍当面向浙江省长“力陈其害,宜速禁止”,表示“此事从社会方面观察,其重要不亚于废督裁兵”。杭州之行,令他不无欣喜的是与老友杭辛斋有过一番小聚。尽管行色匆匆,他还是冒雨去了西湖,见岳王坟焕然一新,湖滨旅舍林立,他在文章中还提到西湖积泥多草,急须疏浚,当时湖中养了数万食草鱼。

邵飘萍结束南行、返回北京后,当时的北洋政府总理颜惠庆即约请他畅谈南行观感,他将谈话内容刊登在《京报》上,说这次南归,“纯系个人私事,非如政客之有所活动”。1922年6月之后,邵飘萍再也没有到过杭州,但他的目光仍不时关注着故乡土地上的哀乐忧患,《京报》上也有他亲自执笔的文章,1924年12月16日有《浙江之事如何》,1925年2月4日、5日有《江浙人民与善后会议》《我以浙人评浙孙勘电》等文。无疑,他也有和常人一样的乡土情结。作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报人之一,他的目光从来也没有为地域所限,即使在杭州办报时,他关注的仍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新生的共和制度是否能名副其实。到《京报》时代他的关怀重点不但是中国的内政,而且对外交、国际事务、各种世界思潮都有极大的兴趣。一代报人,视野之开阔,对新闻事业的诚挚,职业水准的精湛,完全可以与国际上同时的第一流报人相媲美。胡适在日记中如此赞许:“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现在北京日报界中没有他的敌手。”

邵飘萍常说自己什么嗜好也没有,只对新闻有非常趣味,愿意终生从事这个事业。1926年4月26日凌晨,他以身殉报,在北京天桥,被张作霖、吴佩孚、张宗昌等军阀下令杀害,罪名是“勾结赤俄,宣传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