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经典社交艺术
6179500000012

第12章 编织属于自己的关系网(1)

“万金易得,知己难求。”在竞争激烈的现今社会,每一个人都套在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中,要广交朋友,使它更密实,更具效能,方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学会交友,使生活更为充实,更加美好。

20编织好你的关系网

现代人生活忙忙碌碌,没有时间进行过多的应酬,日子一长,许多原本紧密的关系就会变得松懈,朋友之间的支谊逐渐地淡漠了。这是非常可惜的。万望大家珍惜这人与人之间宝贵的缘份,即使再忙,也别忘了沟通感情。

“问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作为一个普通人都难逃脱一个“情”字。尽管当今社会流行一句话:“认钱不认人”,但是“感情投资”从未间断过。人既然能够为情而死,那么为情而做投资又有什么不可?想想也是人之常情。

所以,营造关系网也需“感情投资”。

以做生意为例,所谓“感情投资”,说简单点,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层相知和沟通,能够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顺当的情况,也能够相互体谅,“生意不成人情在”。

但是很多人都犯有忽视“感情投资”的毛病,一旦关系好了,就不再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保护它了,特别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例如该通报的信息不通报,该解释的情况不解释,总认为“反正我们关系好,解释不解释无所谓”,结果日积月累,形成难以化解的问题。

而更糟糕的是人们在关系亲密之后,总是对另一方要求越来越高,总以为别人对自己好是应该的;但是稍有不周或照顾不到之处,就大发怨言。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损害双方的关系。

可见“感情投资”应该是经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无,从生意场到日常交往,都应该处处留心,善待每一个关系伙伴,从小处细处着眼,时时落在实处。

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认识很多人,整天为应付自己找来的关系而叫苦连天。网织得很大,但漏洞百出,而且又有许多死结,结果使用起来没有实绩,撒进海里网不到鱼。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时就要理顺关系网,该增的增,该删的删,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要织一张好的关系网,第一步就是筛选。把与自己的工儿、生活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这就像是打扑克中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把无用的放弃。

第二步就是排队。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排队。这就像打扑克中要“理牌”一样,明白自己手里有几张主牌,几张副牌,哪些牌最有力量,可以用来夺分保底,哪些牌只可以用来应付场面。

由此,你自然就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只需要保持一般的联系和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第三步要对关系进行分类。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事情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你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援,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

比如,有的关系可以帮助你办理有关手续,有的则能够帮助你出谋划策,有的则能为你提供某种信息。虽然作用不同,但对你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进行分门别类,对各种关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鉴别,把它们编织到自己的关系网之中。

设计“联络图”也许不难,但是把它的内容落到实处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是要识门。也就是说,对于与自己求助的事情有重要干系的部门人员一定要清楚、熟悉他们的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二是要识路,也就是说,要熟悉办事儿的程序,先从哪里开始,中间有哪些环节,最后由什么部门决定,都应非常清楚,省得跑来跑去,重复找人。

有了一张好的“联络图”后,聪明的人就会懂得如何保护和维系这张图,使它一直有效。你应该不断地和图上的人保持联系,加深彼此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保持旧的关系,发展新的关系,使自己的“联络图”越来越丰富。

这时,你不妨画一张“求人联络图”。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就是凭一张“联络图”打入匪巢的。而土匪头子朝思暮想的也就是那张“联络图”,因为有了它,座山雕就可以占山为王了。

一个人托人办事的时候能力和资历也往往体现在这张“联络图”上。有能耐的人,他的这张图质量高、价值高,在需要托人办事儿时左右逢源,无所不能。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我们的人际体系,如果不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变化,就会逐步处于落后的、陈旧的甚至僵死的状态。因此,一个合理的人际结构,必须是能够进行自我调节的动态结构。

所以,要不断检查、修补关系网,要随着部门调整、人事变动来及时调整自己手中的牌,修补漏洞,及时进行分类排队,不断从关系之中找关系,使自己的关系网一直有效。

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调节人际结构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奋斗目标的变化。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也许你的奋斗目标变了,比如弃政从商,你应及时调节人际结构,以便为新的目标有效地服务。

二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动。在当今这样的信息社会,人口流动性空前加快,本来在A地工作的你,忽然到B地去工作。这种环境变动,势必会引起人际结构的变化。

三是某些人际关系的断裂。天有不测风云,朝夕相处的亲友去世了,在哀伤的同时,不能不看到人际结构的变化。

可见,调节人际结构有被动调节和主动调节两种,不管是何种调节,都要求我们能迅速适应新的人际结构。为此,我们在编织人际关系网时,就要努力使它具有一个新陈代谢的开放性人际结构。而使人际结构僵硬化、固定化的态度和方法,都是应当抛弃的。

21付出要发自内心

好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要培养自己的结交意识,已备不时之需。

当有人把友谊的绿球抛掷过来时,应好好接住,并回掷过去。现在一些公司大都设有服务部门,只要顾客有所要求,办得到的立刻就办,办不到的也绝不敷衍,会使顾客产生莫大的被尊重与依赖感,奠定继续来往的基础。

任职于贸易公司的业务员王先生,总是把他的客户细心分类编排,按时间、地点与生意上的往来,经常邮寄明信片,表达各种不同的讯息,让客户时时注意到他的存在与关心。文字迥异于声音,它不会瞬间即逝。比电话、面谈等都从容得多,让人有更宽阔的空间来施展。

不要轻视明信片的效用,事实上勤写信、勤寄明信片的人往往是最善于交际的人。并非因为喜欢写才写,而是着眼于当时状况,给予适当回馈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若不谙时机,太迟或太快寄出明信片都是不当的,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若你是个不善与人交谈的人,就应好好利用文字来打开对方的心扉!不需要辞藻华丽,技巧洗练,只需诚心诚意表达与对方沟通的内容。面对面的直接接触常让人紧张,匆促之间往往不能将最重要的事情完全表达出来,文字的沟通则可用最充裕的空间舒畅地表现。

最常见到的是谢函。就算是第一次相遇,了解不多的人,只要具体表示和对方相遇的喜悦及一些关心,即可构成一封完美的谢函。若是接触机会频繁的人,则更该将谢函视为必要的礼节,善加利用,将对方转变为自己工作、生活上的朋友,是人生一大收获。

把好意传达给对方,给他充分的关心。试想若人们平常的行为有此表现,则人际关系定会和谐愉快。如果不了解这种基本原则,又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异是在原地踏步罢了。在现代社会里,的确有很多人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否则便不愿付出。此种以利益计算为先的人际关系,是不堪一击的。商业上的竞争来往原本是功利的,但把它应用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却是很偏颇的作法。

真正懂得交往之道的人,是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给予”的人。他曾考虑到对方的立场、需要,仅凭一己之力帮助对方,并沉醉于此种喜悦当中,他不曾想过自己会得到什么好处,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付出。而受到此种不求回报好意的人,只要稍微有心,绝不会毫无回礼的,也会在能力所及的情形下与你合作。透过此种交流,彼此关系自然愈来愈亲密,终至成为真正的朋友。

如此看来,构成不会令人厌倦的魅力个性,除了先天的个性优点外,还需努力视自己的特性加以规划,只有如此,才能更鲜明的展现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人或事时,往往带给人意外之喜。这种情形下,心中常常只有感动二字。所以,要让对方脑海中为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动是很具效果的。

例如,突然去拜访一位相识的朋友,可能只是顺道拜访,但足以让人开心。因为他会觉得你是关心他的,否则不会过来拜访他,此时自然会对你另眼相看。

人是高级的感情动物,注定要在群体中生活,而组成群体的人又处在各种不同的阶层和具有不同的属性,坚持以上几项原则,有利于在社会上建立一个好人缘,只有人缘好,才能有一个好的形象,办起事儿来才能如鱼得水,没人缘的人在办事时自然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总之,平时办事儿讲究仪表,讲究信誉,讲究人缘的人,其社会形象就好,遇到困难就容易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因此,这样的人其办事能力都较一般人有明显的优势。

22敞开心扉给人看

在中国,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高的做人境界。掌握了中庸之道,便会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交友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样要讲中庸,除了“淡而不厌”之外,还要“简而文”,“温而理”,即简略而文雅,温和且合情理。

交朋友,千万不可以自我为中心,让朋友围绕着你的爱好转,让一个世界都是你的色彩。“和而不同”,尊重自己,尊重朋友,因此你也不必跟在朋友的后面,亦步亦趋,更不必强迫人意,使人同己。客观、冷静、明智,才不会举措失当。

历来人们都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戒备。对可以信赖的人,真真假假、含含糊糊,是不明智之举。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都不会对你怎么的。”

以诚待人,要坦荡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出,督促他立即改正。虽然人总是不喜欢被批评,但意识到批评者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时,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友情得以发展。

以诚待人,应当知人而交。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应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不应该盲目的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适得其反。

要想得到知己的朋友,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正如谢觉哉在诗中写道:“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扉给人看。”

以诚待人,方能在可以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表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抛弃猜疑、戒备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闭锁的一面,同时,又有开放的一面以求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诚待人,方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中,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局。

很多人交友是为求得心灵的沟通。人除了物质,还有意识,吃饱喝足后就要想事情,而这些事情,一个人“独吞”于腹是很难受的,必须找人来交流渲泄。无论是情感隐私,还是遭遇,憋在心里,时间久了,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君子之交,是为了心灵的沟通,并不具有功利的思想。而它对中国人影响之深也令人叹为观止。在一个特别重视交际、讲究关系的民族中,是不该以“不善交际”为美德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子之交,因为它强调的是“淡、简、文”,甚至“木讷”。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道家庄子的名言。与儒家《中庸》中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同一个道理。君子的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长流不息,源远流长。现代人将交友比作花香,说“友谊就像花香,越淡就越持久”,也与古人有异曲同功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