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70年:大而不倒的阴谋政治
6189100000043

第43章 艾森豪威尔不负众望荣膺折桂 (2)

艾森豪威尔富有主见,这不妨碍他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并在各方意见取得一致后立即付诸行动。为了达成共识,他有时会把一班人关在一个小屋子里争吵。如果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艾森豪威尔就会毫不犹豫地自己作出重大决定。在诺曼底登陆时,已经佩戴了四颗将星的他就是这么干的。那时,因为对把握天气不得要领,盟军司令部对作战计划不能达成一致,艾森豪威尔就独自作出了后来影响深远的那个决定。然后,他写了一份声明:如果登陆失败,由他承担全部责任。不过,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前,他不止一次地考察过诺曼底。在一次视察诺曼底时,他只带了一名助手,也没有叫人护送,自己开着吉普车绕到敌后。夜里,他就和士兵一起睡在战壕里,和士兵们一起抽烟卷。当炮弹在他们身边响起时,他问那士兵:“下士,你是哪里人?”

这就是艾森豪威尔,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一个喜欢抽烟的老兵,艾克。

“制造”政治团队

1952年4月,艾克“意外地成为”总统候选人。之所以意外,是因为当共和党提名他担任当年的总统候选人时,他并不在美国,而是在法国首都巴黎郊区的小镇枫丹白露,那是北约司令部所在地。已经佩戴五颗将星的艾森豪威尔是美国驻欧洲和北约部队司令。由于竞选总统的需要,他请求杜鲁门总统解除他担任的这个职务。白宫同意了他的要求,并派马修·李奇微中将去接替他,而李奇微担任的职务则由原第5军指挥官马克·克拉克将军接任。

杜鲁门总统同意艾克从巴黎返回华盛顿,应该是五味杂陈的。四年前,当时对于蝉联总统没有信心的他曾经恳请艾森豪威尔代表民主党参选1948年的总统,他甚至甘愿屈总统之尊做艾克的副总统,但还是被艾森豪威尔拒绝了。如今,共和党提名他参选下届总统,他倒满口答应,并且在答应参选之后才匆忙地加入共和党,成为一名年轻的共和党党员。不管怎样,毕竟时过境迁,杜鲁门大可不必耿耿于怀。再说,民主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汉弗莱·史蒂文森并非那么不堪一击,相反在很多人眼里,史蒂文森是个有涵养的知识分子,他待人彬彬有礼,讲话温文尔雅,而且对选民充满神圣的使命感,他不止一次地说:“我们宁可在这次选举中失败,也比带领人民走入歧途好。”

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史蒂文森比较起来,艾森豪威尔当然有很多优势。在美国选民眼里,艾克差不多是一个完美人物的化身。抛开须仰视才见的显赫战功不谈,艾森豪威尔本人也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好人。他性格温和,善于交际,在搞折中和妥协方面有惊人的天才,而且运气好。不过当他作为总统候选人时,这些优点也并非都会成为当然的选票,因为打仗是一回事,管理国家则是另一回事;好人是一回事,好的政治家则是另一回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艾克需要一个副总统。如果罗斯福的悲剧重演,杜鲁门那样的小人物就会上台。虽然事后证明杜鲁门干得还不错,但是美国人可不想再遭受第二茬折磨了。所以,就算让艾克当总统没有问题,但是他选谁做副总统,倒也是个观察的指标。

副总统?!艾克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当共和党中央要他提名一个副总统候选人时,艾克竟然以为这事不归他管。这倒在情理之中,毕竟他是一位将军出身,他以为自己听从共和党中央的召唤就如同按照罗斯福总统的命令行事一样,他负责干好他那摊子事,而合伙人之类的事情,不在他考虑的范畴。艾克的单纯恰恰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副总统人选对于艾克而言,是多么重要。

谁是最合适的副总统人选呢?这还真难住了共和党。艾克大名鼎鼎,哪个人做他的竞选搭档,都难免被艾克的光环所淹没。问题是谁能够和艾克情投意合,但是又能弥补艾克的某些缺点呢?和众多的优点一样,艾克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他不大懂农业,在金融方面是个外行;比如他粗枝大叶,不太在乎细节;比如他喜欢和那些大腹便便的阔人一起打高尔夫,而且谈笑风生,可是如果他谈话的对象是一个严谨的文化人,他就会神情凝重,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和人家交流。别忘了,史蒂文森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啊。

“我提名理查德·尼克松作为合理的人选。”——当纽约州州长托马斯·杜威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提名了一位未来的总统,当他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杜威的想法很简单,在当前的政治生态下,尼克松是艾森豪威尔最合适的搭档。

时年39岁的理查德·尼克松曾经被华盛顿的报纸说成是“首都资历最浅的国会议员”。但是自从把阿尔杰·希斯送到监狱里之后,尼克松就开始闻名遐迩了详情请参照本篇第四章:六个男人改写了美国史。。尼克松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缺乏幽默感。但是他注重细节,讲究形式,做事一丝不苟,总是把要办的事务清单放在口袋里随身携带,这与艾克大大咧咧的豪放性格迥然不同。尼克松受不了鸡尾酒会,却喜欢和文人辩论,而且条理清晰。在华盛顿政治圈子里,尼克松以穿衣服快而闻名。他可以在两分半钟穿好衣服出门,可以在8分钟之内穿着繁缛的礼服参加社交活动。尼克松的这些性格,简直就是为弥补艾克的不足而设计的,这样的搭配可谓珠联璧合。最主要的是,尼克松旗帜鲜明地反对共产主义,而艾森豪威尔则对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扩张含糊其辞。如果史蒂文森攻击艾克同情共产党,那么尼克松的这张脸,就是对史蒂文森最好的回击。

当走运的时刻降临身边时,众议员理查德·尼克松全然不知。在会议最终作出决定后,共和党中央委员会要求接线员找到尼克松。但是尼克松跟一个朋友出去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艾克只好派人去找他的汽车,结果他把汽车借给了《旧金山纪事报》的一个记者。最后,几经辗转终于打通了他嫂子的电话,让他嫂子把提名他当副总统的消息转告他,此时他嫂子已经从电视里看到这个消息了,依然没有联系到尼克松本人。

1952年的总统竞选就这样开始了,这应该算是最没有选举精神的一场选举。因为艾克不爱与人争辩,不爱旅行,不爱发表演说,不喜欢和对手辩论,也不喜欢抓住对手的漏洞煽风点火。而史蒂文森正好相反,在接受提名时,他羞羞答答,一度坚决拒绝,他拒绝提名的话还流传甚广。他说:“我没有梦想过自己是胜任这个工作的——无论在气质上、智力上或体力上都不胜任。因此,我请求你们依从我的愿望,不要把我提名,也不要投我的票,万一我被提名的话。”可是,当最后不得不成为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时,史蒂文森还是很认真地履行总统候选人的职责。他到处发表演讲,热情洋溢地谈论美国的未来,和选民打成一片,偶尔也表露一下对艾克的不满。

艾克以逸待劳的战略令共和党感到紧张,他们甚至担心会重演1948年的选举结果,只不过这次输的不是杜威而是艾森豪威尔。不过这样的顾虑很快就消除了,因为艾克有一个善于打选举仗的竞选伙伴,那就是副总统候选人尼克松。尼克松一发声就火药味十足。他警告说,如果民主党人在11月的竞选中获胜,将意味着“更多的阿尔杰·希斯,更多的原子间谍,更多的危机。”

阿尔杰·希斯成就了尼克松的大名,如今已经锒铛入狱,尼克松仍然不肯放过他。在一个全国广播讲话中,尼克松宣布苏联人从“希斯和那个集团的其他成员手中”拿到的成百上千份秘密文件,这意味着“美国男儿的生命由于那个间谍集团的活动而遭到危险,因而丧生”。尼克松痛打希斯这只落水狗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击对手史蒂文森,因为后者曾经为阿尔杰·希斯的品格做过背书。尼克松攻击说:“史蒂文森先生就是被告的品格证人,或者,我是否应该说,是阿尔杰·希斯的名声他的好名声的证人。史蒂文森先生作证说,阿尔杰·希斯在诚实方面以及在忠诚方面的名声是好的。”

和1948年那次让人跌破眼镜的选举不同,虽然这次选举的结果看起来更加不会有争议,但是有了1948年的教训,美国选民这次都不再冒充先知先觉的圣贤了。在上次选举中丢人现眼的乔治·盖洛普博士这次也保持了罕有的低调,在每次发布民意调查的数据之前,盖洛普博士都要打电话给自己身边的人,听听他们对这个数据的看法。在选举揭晓的前一天,《纽约时报》的文章还小心翼翼地说:“据调查结果,选举结果极难确定。”

也不是所有人都“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至少美联社记者杰克·贝尔就保持了那种敢想敢说的作风。在参加了两位候选人的一次辩论之后,杰克就得出结论说:“竞选在今天晚上已经结束了,”因为艾克将胜出。其实那是一次并无新意的辩论。辩论中,艾森豪威尔承诺说,如果他当选,他一定立即“抛弃政治分歧,集中精力结束朝鲜战争……这件工作需要我亲自去朝鲜一趟……我一定要到朝鲜去——如果那是我能了解如何给美国人民带来和平的唯一最好的方式的话”。而史蒂文森对艾森豪威尔的话不以为然,他讥笑说:“如果我当选,我会去白宫。”

这次美联社记者的判断没有出现意外。1952年11月3日,艾森豪威尔顺利当选为美国第34任总统。他和对手的选票比例是3393万对2731万,选举人票的比例是531票对432票。艾森豪威尔虽然取胜了,但是史蒂文森虽败犹荣。他敢于挑战德高望重的艾森豪威尔,在勇气上就已经取得了胜利。史蒂文森用他的执著和勤奋描绘了一个真理,那就是美国人民尊敬不屈不挠的人。

在获悉选举结果后,史蒂文森向新闻界发表了谈话,他说:“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时是一个伟大的领袖,在竞选运动中他是一个精力充沛、英勇无畏的对手。现在他将把这些品质贡献出来,领导我们度过今后的4年。”

赞曰:

大器晚成 美国新总统戎马倥偬积铢累寸

继往开来 艾森豪威尔不负众望荣膺折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