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美国70年:大而不倒的阴谋政治
6189100000045

第45章 所谓的“结束战争,走向和平” (2)

李奇微当然看懂了彭德怀的潜台词,所以谈判桌上一旦形成僵持,美军就让李承晚的部队去当替死鬼。毛泽东要的就是这个,他就是要逼美国人接受他的和平主张。事实上毛泽东并不掩盖他的这个目的。在1951年10月23日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甚至公开了他下达给彭德怀的命令:

我们很早就表示,朝鲜问题应该用和平方法予以解决,现在还是这样。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否则就不能成功。

既然毛泽东要的是和平而不是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那么美国继续纠缠下去也就失去了其逻辑上的合理性。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尔宣誓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指示国务院,准备迎接和平。

从迎接和平到实现和平的道路上,各方又互相折腾了半年多。其间,发生了一件令中国和朝鲜沮丧的事情,那就是他们的重要支持者斯大林逝世了,而莫斯科又因此展开了波谲云诡的宫廷斗争。当时,北京和平壤对莫斯科的变化知之甚少,但是他们能感觉到莫斯科也在积极响应美国人的停战要求。莫斯科希望北京作出必要的妥协,而平壤也要见好就收。这种变化就把北京置于尴尬的境地,毕竟37个月的鏖战中,中国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代价,而苏联却没有这样的牺牲。

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被选定在1953年7月27日举行,签字地点被精心挑选在北纬38度线附近的一个茶水店,这个即将被载入史册的茶水店当时只有几间茅草屋。签字仪式的前一天,中国军人连夜赶修了一个签字大厅,使这个茶水店看起来至少也像个小镇子,它就是今天的板门店。朝鲜当地时间上午10时,在一个新涂上油漆的桌子上,美国陆军中将威廉·哈里逊和北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分别代表“联合国军”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18份停战协议的文本上签了字。

根据李承晚总统的命令,南朝鲜没有参加停战协定的签字仪式。之后,协议文本分别送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长官金日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 “联合国军”总司令马克·克拉克签署。克拉克将军仔细浏览了协议文本,唉声叹气地在上面签了字,然后给自己倒了一杯红酒,自言自语地说,他从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将军。

12个小时后,朝鲜停战协定正式生效。7月27日22时,不仅是在全长245公里的军事分界线上,而且在整个朝鲜半岛,所有枪炮声都停止了。朝鲜战争结束了。

“战争结束了,我希望我的儿子能快回家。”——早在停战协定签字之前,艾森豪威尔就对一位摄影记者这样说。现在,梦想成真,战士们要回来了,大家都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了。停战协定签字还不到一个小时,艾森豪威尔就迫不及待地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宣布了这一消息。他说:“ 我们怀着特殊悲痛、特殊感激的心情,怀念那些在遥远的地方献出他们生命的人们;他们又一次证明,要在地球上保持自由,就需要有勇气和牺牲。”对于刚刚签署的停战协议,艾森豪威尔承认,美国“只是在一个战场上赢得停战,并不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和平”。

他希望停战协定能使人们相信:用谈判来解决分歧要比诉诸 “毫无益处的战斗”好得多。 的确,用谈判解决分歧总比用流血来加重敌对强得多,可惜这是在耗费600亿美元、13.6万美国军人的伤亡之后才得出的结论。当然这还只是美国单方面的代价。可悲的是,在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之后,朝鲜还是回到了以前的样子,没有任何一方取得胜利,也没有任何一方屈服。朝鲜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和平,更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同宗同源的朝鲜民族因为这场战争,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隔阂。由于朝鲜停战协定只是规定了交战各方停战,并没有签署相应的撤军协定,因此它并不是一个和平协定,理论上交战各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朝鲜半岛事实上成为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火药桶。

停战协定签字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上将终于如释重负。因为麦克阿瑟一直蓄意扩大战争的图谋终于破产了,美国再不可能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了。在被美国官方记录的谈话中,布雷德利感叹说,“假如因为朝鲜战争,我们就打入中国的话,那么,我们将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并非是对朝鲜战争的反思,而是为朝鲜战争结束感到庆幸。回首往事,斯大林在决定支持金日成的军事行动时,很可能误以为这个行动给苏联带来的风险微乎其微。但是如果麦克阿瑟真的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或者像麦克阿瑟威胁的那样对中国使用了原子弹,那么斯大林别无选择,只有对美国开战。万幸的是这种事情没有发生,否则斯大林必然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苏联将不得不更多地卷入战争。

在作出干预朝鲜局势的决定时,杜鲁门的想法也许并不复杂,他认为如果美国不作出相应的反应,苏联人也许会在别的地方制造类似的军事行动。现在看来,至少在朝鲜战争爆发时,美苏两国都没有统治世界的完整计划。然而,美国政府不能确信,假如美国不采取针锋相对的行动,苏联是否会突破局部和有限这个范围。艾奇逊国务卿在20年后写道:

有一派学究式的批评家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对斯大林的行动作出了过分的反应。反过来,这又使得他对美国的政策作出过分的反应。可能确实如此。幸好没有请这些作者分析一下,如果美国未曾采取它所采取的那些行动,局势将会怎样。

历史是无法假如的,因为它已经真实存在过了。对艾奇逊唯一的回答是:你把敌人看作是敌人,他就会成为敌人。

当然,美国的朝鲜战争是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是在“联合国军”旗号下对朝鲜实施干涉的。它加强了美国在联合国中的主宰地位,并且向联合国会员国表明,在必要的时候,美国不惜动用联合国这个工具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这场战争不仅使美国人接受了总统有权发动战争的观念,还使他们相信美国军队不仅在欧洲,而且在亚洲也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

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是美苏对抗的前沿阵地,却把中国拖进了泥沼,对中国而言这是不公正的。应该说,美国宣布“台湾地位未定”是中国参与朝鲜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原因才是按照斯大林的要求“支持朝鲜同志”。根据最新解密的报告,北京出兵支援朝鲜时,党的领导层其实是有分歧的。但历史证明,在当时的条件下,毛泽东的决定可能是北京唯一正确的选择。作为补偿,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意外的收获。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那样“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这种自信对于克服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种困难,强化党对国家和人民的领导地位,都是有益而无害的。中国在朝鲜战场上取得的成绩,向世界证明了中国是亚洲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拿到了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特别是亚洲事务的入场券。对此毛泽东并不否认。在总结朝鲜战争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就警告:“帝国主义侵略者应该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另外,战争锻炼和考验了新中国的人民军队,强化了它的威信。这场战争加速了中国空军——1949年组建时几乎没有飞机的军种的建设,在这次战争中击落了3架敌机的飞行员王海将军,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司令员。由于中国军队赴朝作战对后勤补给的特殊要求,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前身——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这个司令部的指挥官洪学智上将,后来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在战场上创下出色战绩的人民解放军第38军,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劲旅。1987年,中国第一支陆军航空兵部队就诞生在第38军。

朝鲜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他们中有毛泽东主席的长子毛岸英——他是被美军投掷的燃烧弹活活烧死的,为中国军队对官兵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的教育树立了楷模,那首“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的《英雄赞歌》,至今仍在中国军队和人民中传唱。40多年后的1996年,根据朝鲜战争史实拍摄的纪录片《较量》,不仅超过了同期在中国上演的美国大片《廊桥遗梦》,甚至创下了当年中国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

对于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来说,敢于同当时称雄世界,并且经济、军事实力均高出自己几十倍的美国作战,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在全世界的华人中赢得了尊敬。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李光耀就有切身的感受。1949年李光耀在西欧旅行时,海关官员见他是华人就表示轻蔑。朝鲜战争后他再去西欧旅行时,海关官员见到中国人马上肃然起敬,说你们连美国人都能打败,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李光耀由此感受到身为华人的自豪,并下决心学习汉语。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人民只有在观看电视剧《流动战地医院》时,才回味起当年硝烟弥漫的战场——对于这场没能取胜的战争,美国人民差不多已经忘却了。直到1989年,国会才批准建一个朝鲜战争纪念碑。韩国大宇汽车公司出资捐助了纪念碑的制作。

朝鲜战争纪念碑其实是一个小小的纪念园区,位于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右侧,与越战纪念碑毗邻。它由19个与真人尺度相仿的美国军人不锈钢雕塑组成。这19个根据真人照片临摹的雕塑没有集中在一个底座上,而是散开在一片长满青草的开阔地上“搜索前进 ”。他们头戴钢盔,胸前持枪,表情非常紧张。这些完全写实的作品真实反映了朝鲜战场上交战双方因为猜疑而导致战争,战争本身的“搜索前进”则是这种猜疑的现实再现。有关这些美国士兵,纪念园园区内只有一句短短的碑文:“我们的国家以她的儿女为荣,他们响应召唤,去保卫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国家,去保卫他们素不相识的人民。”

赞曰:

止戈为武 干戈削锋成玉帛修文偃武真豪杰

英雄赞歌 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